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超声、腹部16排CT和1.5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三种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在肝外胆管结石确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腹部外科手术确诊的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患者157例,并比较B超,16排CT和1.5TMRCP检查对肝外胆管结石的显示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手术证实的结石患者157例,B超、16排CT和1.5T MRCP检查对肝外胆管结石的 显示率分别为42.8%、75.3%和89.7%.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超检查肝外胆总管<0.8cm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共有65例,B超、16排CT和1.5T MRCP检查对胆总管无扩张的胆总管结石的显示率分别为33%、45%和67%;B超与CT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MRCP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诊断肝外胆管结石时,MRCP明显优于CT和B超检查,尤其肝外胆管无扩张的患者,B超和CT检查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B超、MRCP、ERCP诊断胆总管结石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超、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4月至2010年9月胆总管结石患者214例,以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取出结石为诊断标准,对B超、MRCP、ERCP3种检查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ERCP诊断胆总管结石的敏感性为99%,显著高于MRCP的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8,P〈0.01);MRCP的敏感性亦明显高于B超(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4,P〈0.01)。B超、MRCP、ERCP诊断胆总管结石的特异性分别为92.8%、92.9%、100%,3种诊断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RCP诊断胆总管结石的准确性为93.3%,显著高于B超(8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P=0.037),但与ERCP(93.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P=0.95)。结论 B超对于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准确率,可作为最基本的检查手段,MRCP和ERCP对于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MRCP可部分替代诊断性ERCP,ERCP具备诊断及治疗双重效果,地位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3.
肝外胆管梗阻病变MSCT曲面重建胆管成像与MRCP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MSCT)曲面重建(CPR)胆管成像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肝外胆管梗阻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66例经B超检查提示有肝外胆管梗阻病变的患者,采用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FSE)序列,行MRCP检查,同期采用10mm层厚层距,使用血管对比剂,行MSCT增强扫描,将门静脉期图像采用2.5mm层厚、1.25mm层距重建,获得轴面源像(ASI),数据传输至图像工作站,作CPR胆管成像。比较CPR胆管成像、MRCP对肝外胆管梗阻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结果CPR胆管成像、MRCP成功率为100%;CPR胆管成像、MRCP均对肝外胆管梗阻部位做出明确诊断,定位诊断率为100%;CPR胆管成像、MRCP定性诊断率分别为95.5%和80.9%。结论CPR胆管成像、MRCP对肝外胆管梗阻病变均能明确定位,CPR胆管成像定性诊断率明显高于MRCP,CPR胆管成像显示胆管及其周围病变与扩张胆管的关系更直观。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超声、CT及MRCP对于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疑诊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218例,从中选取同时作超声、CT及MRCP检查的82例患者,以手术结果作为标准分析比较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超声、CT及MRCP对于胆总管结石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62.31%、73.91%、86.96%,特异度分别为53.85%、76.92%、84.62%,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0.98%、74.39%、86.59%。2检验显示诊断符合率由高到低分别是MRCP、CT及超声。结论超声和CT诊断胆总管结石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可以作为胆总管结石筛查的首选方法。 MRCP对胆总管结石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均高于超声和CT,在胆总管结石的诊断方面具有较大的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壶腹周围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重T2加权MR水成像技术对63例患者行MRCP检查,图像经三维最大信号强度投影(3D MIP)后处理。结果 63例患者中,3例为正常,60例发现不同程度病变,其中肿瘤患者36例(9例肝门区原发性胆管细胞癌、2例肝门转移癌、5例原发性肝癌、4例肝外胆管癌、5例壶腹癌、8例胰头癌、3例十二指肠癌),灵敏度为93.2%;结石患者16例(6例胆总管结石、6例胆囊结石、4例肝总管结石),灵敏度为89.5%;炎症患者8例(3例胆管炎、3例胰腺炎、2例十二指肠憩室合并感染),灵敏度为83.2%。均与病理或临床诊断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RCP可准确显示胆管梗阻部位,明确病变性质,对非梗阻性胆胰疾病,MRCP可显示病变与周围脏器的毗邻关系,但不能脱离MRI平扫和增强,是后者的一种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前选择性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tography,MRCP)检查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近2年来30例准备在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例术前行MRCP检查,本组病例具有以下特征之一:近期有急性胰腺炎发作者,腹部B型超声或CT发现有胆总管扩张但是未发现胆总管结石者,有黄疸病史者,腹部B型超声或CT检查提示胆囊内细小结石者,肝功能异常且排除肝炎等疾病所致者。结果在30例患者中有25例合并胆总管结石,2例合并胆道变异,1例合并胆道肿瘤。胆总管无结石者2例。结论选择性MRCP检查提高了胆总管结石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用MR水成像(water imaging)技术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胰胆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查病人54例,其中正常志愿者12例,肝内外胆管结石27例,恶性胆管梗阻7例,胆总管囊肿2例,胆囊术后胆管扩张3例,胆管炎性狭窄2例,慢性胰腺炎1例.MRCP选择性应用单次激发超快速自旋回波序列(SSFSE-XL)(二维).结果 采用单次激发超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SSFSE-XL)序列所得MRCP图像清晰显示正常胆管树,胆道梗阻患者均能显示梗阻部位及程度.结论 利用开放式低场强磁共振进行MRCP检查具有无创、安全、快速、简单易行等特点,能够明确有无梗阻及梗阻程度,明确梗阻部位及判断梗阻原因.SSFSE-MRCP检查成功率高,操作简单快速,对胰胆管病变的定位诊断准确,结合常规MRI平扫、MRI增强扫描使用,对肝外胆管结石和恶性胆管梗阻及其他胰胆管病变的定性诊断有较高准确性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细径胆总管结石.方法 选择2008年5月~2010年12月来我院治胆总管结石的患者116例,年龄在16~78岁,平均年龄49岁,其中男性患者64例,女性患者52例,术前经超声、CT、MRCP 等确诊为胆囊、胆总管内结石、胆总管扩张.合并胆囊结石53例、合并肝内胆管结石31例,合并胆管炎9例.Mirizzi综合征3例,单纯胆总管下端狭5例.将116例患者分为A组(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70例和B组(内镜下oddise 括约肌切开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6例.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日以及并发症比较P小于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是目前在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方法上最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适合积极广泛开展应用的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MRCP技术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04~2008年怀疑胆道梗阻59例临床资料。36例行CT检查。10例B超检查,全部行MRCP及B超检查。结果胆总管结石20例,肝门部胆管癌3例,胆总管癌12例,胰头癌5例,壶腹部癌8例,因胆管炎症所致胆总管下段狭窄者3例。结论MRCP作为无创性技术,结合MRI对胆道梗阻疾病的术前诊断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MRCP与ERCP鉴别肝外胆管良恶性狭窄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外胆管良、恶性狭窄患者的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与内镜逆行胆胰管造戥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的征象,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46例经手术或病理检查明确病因的肝外胆管狭窄患者的术前MRCP和ERCP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图像肝外胆管狭窄的形态描述为边缘不规则或平滑、狭窄不对称或对称、狭窄中断或呈鼠尾状及双管征等,计算MRCP与ERCP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用标尺准确测量肝外胆管狭窄的长度,并用t检验来比较。结果:肝外胆管癌表现为不规则边缘和不对称狭窄(92%)较良性狭窄(分别为22%,35%)普遍。MRCP诊断肝外胆管癌与良性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分别是84%、71%及78%,ERCP分别是72%、71%及72%。肝外胆管癌引起狭窄长度平均是(30.0±8.5)mm,良性狭窄平均长度是(13.6±9.1)mm(P〈0.001)。结论:MRCP在鉴别诊断肝外胆管良恶性的病变引起胆管狭窄与ERCP相比是较准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RCP联合多期动态增强MRI在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中的术前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经临床病理证实的42例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将术前MRI评估结果与手术结果比较,分析漏诊及误诊原因。结果 42例患者中38例通过术前MRI评估发现胆管结石,漏诊4例。单发11例,多发31例;胆管扩张42例;胆总管结石21例,胆总管及肝内胆管均发现结石11例,肝内胆管结石10例。术前MRI显示结节肿块型胆管癌8例,误诊2例;浸润型胆管癌24例,其中误诊2例;腔内生长型胆管癌4例,误诊2例。以病理证实为依据,MRI对结石的诊断准确率为90. 5%,对肿瘤的诊断准确率为85. 7%; MRI对胆管癌周围侵犯与手术比较,符合率为84. 9%。结论 MRCP联合多期动态增强MRI对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诊断准确率及对胆管癌周围侵犯诊断准确率较高,对指导临床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道镜和液电碎石机治疗继发性肝内外胆管难取性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12年5月至2015年12月行单纯腹腔镜下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42例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与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行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液电碎石机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42例患者(联合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中转开腹率(因炎症粘连中转开腹率和因嵌顿难取性结石中转开腹率)、胆总管结石残留率、胆漏发生率、胆总管狭窄发生率等。结果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对照组42例患者中有6例中转开腹手术,其中2例因严重上腹部炎症粘连中转开腹手术,4例因嵌顿难取性结石中转开腹手术,无胆漏和胆管狭窄;术后有3例发生胆总管结石残留,无胆漏和胆管狭窄。联合组42例患者中有2例因严重上腹部炎症粘连中转开腹手术,无因嵌顿难取性结石中转开腹手术病例,5例患者术中行液电碎石操作,术后胆总管无残留结石,无胆漏和胆管狭窄。对照组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治愈。结论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液电碎石机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可以在微创手术治疗过程中降低因结石嵌顿所致中转开腹率和结石残留率,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有腹腔镜手术适应证的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  相似文献   

13.
李辉华 《医学信息》2010,23(18):3341-3342
目的对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对73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综合评价后进行不同手术治疗,并统计临床疗效与残存结石情况。结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加上T管引流术以及胆道镜激光碎石术组患者临床疗效较好(P〈0.05),并且残存结石率最低。结论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因根据患者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与判断后制定相关手术方案,这样才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43岁。4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胀痛不适,伴恶心呕吐、眼白、尿色变黄,在当地医院治疗(具体不详)后症状好转。3天前无明显诱囚再次出现上述症状,于2006年7月18日来院就诊。B超示胆总管壁明显增厚、胆囊增大伴胆汁淤积、肝内胆管扩张。MRCP示胆总管壁明显增厚、肝内胆管明显扩张迂曲、肝门部胆管显示不清晰,考虑胆管癌较胆管炎可能性大。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胆囊及胆总管壁明显增厚,取组织活检送冷冻切片检查。后行胆总管切开、T管外引流,术后T管引流,抗真菌治疗后患者好转出院,目前随访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肝后胆囊CT、MRI的影像特点,探讨其伴发病变及发生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和烟台市毓璜顶医院2002年1月—2015年6月经CT、MRI检查发现的25例肝后胆囊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18例,年龄42~79岁。25例均行CT平扫,其中19例同时行增强扫描,9例行MR胰胆管造影检查。结合文献,对其影像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影像学检查显示,25例胆囊均位于肝右叶后方、肝肾之间。8例肝脏各叶段比例基本正常,17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肝右叶发育不全,同时伴左叶增大14例、尾叶增大5例。11例显示不同程度的肝门静脉左支增粗、延长,同时伴肝门静脉右支细、短。25例中,2例无肝胆系统伴发病变;23例见肝右叶胆管结石,其中6例见肝左叶胆管结石,10例见胆总管结石,4例伴发肝右叶胆管细胞癌,12例伴发不同程度的胆道系统感染,2例伴肝脓肿形成。25例中9例行MRCP检查,8例显示胆囊管低位汇合。结论 肝后胆囊常伴发肝胆系统结石、炎症及肿瘤,胆囊管低位汇合可能是致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胆囊癌累及肝外胆管时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1999年1月-2005年7月收治的2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胆囊癌累及肝外胆管者病历资料。结果26例中1例漏诊。CT、MRI、ERCP及MRCP明确为胆囊癌原发灶侵犯肝总管和/或胆总管18例;MRCP或ERCP示胆总管中下段外压切迹和管腔轻度变形5例,经手术证实为转移淋巴结侵及胆管壁,1例胆总管十二指肠后段管壁僵硬,长约0.5cm,1例肝总管左侧壁僵硬,长约1cm,经手术证实为"跳跃式"转移癌。15例行了不同范围的扩大切除术,10例行单纯胆道引流术。漏诊1例1月后再次手术行了胆管十二指肠架桥引流术。全部获随访。行扩大切除手术15例中,存活14月-23月6例,24月-60月或以上者9例。结论胆囊癌非直接侵润方式累及肝外胆管并不少见,术前MRCP或ERCP检查,术中仔细探查肝外胆管周围情况,是避勉漏诊的关键。合理的选择扩大手术方式才能使患者获得较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续贯治疗老年患者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12月246例老年患者(年龄大于等于60岁)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微创组和传统手术组。微创组(n=124)采用十二指肠镜下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传统手术组(n=122)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对比两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和结肠功能恢复时间等。结果微创组与传统手术组比较,住院时间短、并发症低和术后结肠功能恢复时间短,差异均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续贯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具有微创、安全、疗效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磁共振胆管水成像(T2WI—MRC)和莫迪司对比增强磁共振胆管造影(CE—MRC)对肝移植供体的胆管显示的差别。方法32例肝移植供体,其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35岁。术前行MRC水成像和莫迪司增强后胆管造影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显示肝内外胆管的优缺点进行比较。所有肝移植供体均行术中胆管造影检查。结果2种方法均可清楚显示3级肝内胆管.但T2WI—MRC显示肝内3级以上胆管明显优于CE—MRC(P〈0.05)。T2WI—MRC有5例(15.6%)供体肠道内液体影响胆管显示.CE—MRC则无一例供体肠道液体影响胆管显示。呼吸引起的运动伪影两种检查方法均不明显。胆管变异9例,两种检查方法均正确诊断。2例供体T2WI—MRC显示胆总管不连续,CE—MRC及术中胆管造影显示胆总管正常。结论T2WI—MRC和CE—MRC均可用来评估术前活体肝移植供体胆管解剖,两种检查方法各有优缺点.联合应用将明显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术中胆道造影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效果的影响,以防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损伤。方法临床入选10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方法分成2组,每组5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未予以胆道造影,而研究组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予以胆道造影。随访后,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患者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均显著减少(P〈0.05)。对照组有6例(11.76%)出现结石残余,9例(17.65%)胆管损伤,8例(15.69%)胆总管下端狭窄;研究组有1例(1.96%)出现结石残余,2例(3.92%)胆管损伤,2例(3.92%)胆总管下端狭窄,经统计学分析发现,两组患者在结石残余、胆管损伤、胆总管下端狭窄发生率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胆道造影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建议将其作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CDU)联合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诊断老年胆总管结石的价值并讨论其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拟诊断胆总管结石患者270例,男性116例,女性154例,年龄60~85岁。患者均行CDU和MRCP检查,同时以手术或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作为金标准,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单独用CDU或MRCP,以及CDU联合MRCP对诊断老年胆总管结石的价值,同时计算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老年患者270例经手术或ERCP确诊胆总管结石218例,CDU联合MRCP诊断老年胆总管结石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较单纯CDU检测或MRCP检测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U联合MRCP检查可提高老年胆总管结石诊断准确率,且简便安全,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