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阐明Ⅰ型糖尿病及其微血管并发症血浆心钠素的变化,方法:应用放免分析法,测定31例Ⅰ型糖尿病患者及25例正常健康血浆心钠素水平。结果:糖尿病儿血浆心钠素水平较正常儿明显增高,伴微血管并发症者血浆心钠素水平较不伴微血管并发症者增高;随微血管并发症种类的增多,血浆心负债纱随之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阐明微血管并发症血浆内皮素和心钠素的变化关系。方法 :应用放免分析法 ,测定 31例1型糖尿病患者及 2 5例正常健康者血浆内皮素和心钠素水平。结果 :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和心钠素水平均较正常者明显增高 ;伴微血管并发症者血浆内皮素和心钠素水平较不伴微血管并发症者增高 ;随着微血管并发症的增多 ,血浆内皮素和心钠素随之增高 ,而且内皮素与心钠素呈高度正相关。结论 :血浆内皮素和心钠素与 1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和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1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血浆内皮素和心钠素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明微血管并发症血浆内皮素和心钠素的变化关系。方法:应用放免分析法,测定31例1型糖尿病患者及25例正常健康者血浆内皮素和心钠素水平。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和心钠素水平均较正常者明显增高;伴微血管并发症者血浆内皮素和心钠素水平较不伴微血管并发症者增高;随着微血管并发症的增多,血浆内皮素和心钠素随之增高,而且内皮素与心钠素呈高度正相关。结论:血浆内皮素和心钠素与1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和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测定并比较Ⅱ型糖尿病有、无并发症组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浆心钠素 (ANP)水平 ,以探讨ANP在Ⅱ型糖尿病患者发病机理与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ANP并比较与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左房前后径、右房横径等的关系。结果 Ⅱ型糖尿病有并发症组较无并发症组左房前后径、右房模径有显著增大 (P <0 .0 1) ,ANP显著增高 (P <0 .0 1) ,且有并发症组ANP与相应的左房前后径、右房大小呈正相关 ,Ⅱ型糖尿病无并发症组较正常对照组左、右心房内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血浆ANP可作为对Ⅱ型糖尿病患者了解病情及估计预后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与 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了 30例正常人和 78例 2型糖尿病患者 (其中有大血管并发症患者 38例 )的血浆Hcy水平。结果 :对照组血浆Hcy水平为 (11.97± 3.9) μmol/L。 2型糖尿病无大血管并发症者Hcy水平为 (2 1.8± 7.98)mol/L。2型糖尿病有大血管并发症者Hcy水平为 (19.8± 7.98) μmol/L。统计学结果表明对照组、2型糖尿病无大血管并发症组及有大血管并发症组之间Hcy水平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P <0 .0 0 1)。结论 :高血浆Hcy水平与 2型糖尿病及 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表面CD41,CD62p表达,内皮细胞损伤标志物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患者血小板表面CD41,CD62p;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ET-1;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t-PA,PAI-1;统计学方法:所有实验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糖尿病组血小板表面CD62P的表达、血浆PAI-1水平均较正常组增高(P<0.05),而t-PA水平较正常组降低(P<0.05);糖尿病组血小板表面CD41的表达,血清ET-1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伴血管病变组血小板表面CD62P的表达、血浆PAI-1水平均较不伴血管病变组增高(P<0.05);糖尿病伴血管病变组序小板表面CD41的表达、血浆t-PA水平、血清ET-1水平与不伴血管病变组指标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探讨血栓前状态若干相关分子标志物即血浆内皮素-1(ET-1)、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1)及变化,探讨血小板活化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韩凤梅  张海军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6):1927+1933
目的:探讨高血压(EH)伴糖尿病(DM)患者血管内皮及肾功能受损程度。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87例EH患者(其中48例伴DM)血浆内皮素(ET)、降钙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65例进行比较。结果:EH患者血浆ET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GRP则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EH伴有DM者血浆ET水平较EH不伴DM组显著增高(P<0.05),CGRP水平则进一步降低。结论:EH伴DM患者不仅血管内皮系统损伤,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8.
黄雌友  姚伟峰 《四川医学》2005,26(5):487-489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sVCAM- 1)和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水平的变化,并以血浆VWF水平作为内皮功能损伤的指标,观察血浆粘附分子水平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62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sVCAM- 1、sICAM 1和VWF水平,并与2 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糖尿病各组血清sICAM -1和sVCAM -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 <0 .0 1) ,无血管病变组、微血管病变组和大血管病变组的含量逐步升高(P <0 .0 1) :血清VWF水平在伴大血管病变组高于微血管病变组,伴微血管病变组高于无血管病变组(P <0 .0 5 ) ;无血管病变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 ;sICAM- 1水平与sVCAM- 1、VWF、TG、收缩压、舒张压呈正相关(P <0 .0 5 ) ;sVCAM- 1水平与LDL C、TG、TC及尿Alb/Cr呈正相关(P <0 .0 5 )。以上提示,sVCAM -1及sICAM -1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可作为早期2型糖尿病人慢性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预测及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1 对象与方法 ①对象;a糖尿病组,随机选择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86例,其中男39例,女47例,平均年龄48.5岁,平均病程5.8年。糖尿病组又分为无微血管病变组(28例)和有微血管病变组(58例)。有微血管病变组包括糖尿病肾病(DN)3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26例,同时并发DN和DR者10例。全部病例均符合1985年WHO糖尿病判定标准。b.正常对照组,40例均为我院健康体检者,其中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40.4岁,均无心、肝、肾及内分泌疾病。②方法:全部病例均于清晨空腹采取肘静脉血,检测血浆内皮素、空腹血糖、血脂、血尿素氮、血肌酐,并于取血当日留尿标本,测尿微量蛋白及24 h尿蛋白定量,由眼科指定医师负责检查眼底。内皮素试剂盒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东亚免疫技术研究所提供,采用特异性放射免疫均相竞争法直接测血浆中内皮素浓度。血糖、血尿素氮、血肌酐、血脂均在日本7150型自动分析仪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以x±s表示,用t检验及直线相关分析。 2 结 果 正常对照组与糖尿病组中无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比较,正常对照组(n=40)血浆内皮素为(46.1±8.6)ng/L,无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组(n=28)血浆内皮素水平(108.9±22.4)ng/L,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01,差异显著。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中DN组(n=32)血浆内皮素值为(149.3±33.1)ng/L,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01)。DR组(n=26)血浆内皮素为(162.7±41.2)ng/L,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糖尿病有微血管病变组比无微血管病变组血浆内皮素显著增高,有显著差异(P<0.001)。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血浆内皮素与空腹血糖、血尿素氮、血肌酐无明显相关性,r值分别为0.136、0.274、0.192,P值均小于0.02,与尿微量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亦无明显相关性,但与血胆固醇成正相关,r=0.836。 3 讨 论 本文结果显示糖尿病组中无论有无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血浆内皮素水平均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这与King等报告一致。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增高可能与糖代谢异常、血浆内皮损伤、血小板机能障碍、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等因素刺激有关,也有人认为是因为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和发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局部缺血缺氧引起内皮素合成释放增加的缘故。 血浆内皮素与血糖无明显相关性,说明血浆内皮素水平与瞬间及短期内血糖控制是否理想无关。血浆内皮素水平与血胆固醇呈正相关,可能因为糖尿病脂代谢紊乱能引起血液流变学改变导致组织缺血、缺氧,造成血管壁机械性损伤,促使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及分泌内皮素增加。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明显增高,而且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血浆内皮素水平又有明显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的趋势,可以推测血浆内皮素水平可间接反应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为使用内皮素拮抗剂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开创了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略)  相似文献   

10.
王力  李华 《中国医药导报》2006,3(36):19-20,110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对31例2型糖尿病伴大血管病变患者、31例2型糖尿病无大血管病变患者和28名正常对照者采用ELISA法测定血同型半胱氨酸、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并测定各临床生化指标。结果:2型糖尿病无大血管病变组血浆Hcy,MCP-1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增高,P值分别为(P<0.01)(P<0.01);2型糖尿病伴大血管病变组血浆Hcy,MCP-1水平较2型糖尿病无大血管病变组增高P值分别为(P<0.05)(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在2型糖尿病伴大血管病变组中血浆Hcy与MCP-1正相关(P<0.05)。结论:增高的血浆Hcy可能是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其与MCP-1之间相互作用可能是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血清sVCAM-1和sICAM-1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中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和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了62例T2DM患者血浆sVCAM-1和sICAM-1水平,并与2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糖尿病各组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无血管病变组、微血管病变组和大血管病变组的含量逐步升高(P<0.01);sICAM-1水平与sVCAM-1、TG、收缩压、舒张压呈正相关(P<0.05);sVCAM-1水平与LDL-C、TG、TC及尿Alb/Cr呈正相关(P<0.05)。结论sVCAM-1及sICAM-1参与了T2DM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可作为早期2型糖尿病人慢性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预测及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升高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33例正常人及57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结果显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及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内皮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伴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内皮素水平进一步显著升高,患者内皮素水平与其尿白蛋白排泄率及视网膜病变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升高与糖尿病时微血管病变有密切关系,提示内皮素可能在糖尿病血管病变机制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30例健康人及11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心房利钠因子(ANF)水平及其与高血压性心脏病、原发性高血压的肾素分型,疾病分期及巯甲丙脯酸治疗前后的关系。结果表明,健康人及患者组基础值均显著高于激发值;患者组基础值显著高于健康组;高心病组显著高于非高心病组;低肾素型组显著高于正常肾素型及高肾素型组;使用巯甲丙脯酸治疗后,血浆ANF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但与原发性高血压病情的严重程度则无明确的关系。原发性高血压血浆ANF水平的升高,主要与心、肺血容量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亢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甲减 )病人血浆心钠素 (ANF)水平的改变。 方法 甲亢、甲减病人为观察组 ,献血者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 -聚乙二醇放免法测定血浆 ANF水平。 结果 (1)甲亢病人治疗前 AN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甲减病人治疗前则低于对照组 (P<0 .0 1)。 (2 )甲亢、甲减治疗前后 ANF水平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经治疗后 ANF恢复正常。 (3)甲亢心脏病人 ANF水平明显高于无甲亢心脏病 (P<0 .0 1)。相关分析显示 ANF与 FT3呈正相关 (P<0 .0 1)。 结论  ANF可作为判断甲状腺疾病病情轻重以及考核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检测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EHP)和30例正常人血浆肾素活性(PRA)、心钠素(ANF)浓度及左心室重量。结果表明:低肾素性EHP血浆ANF浓度增高,且与平均动脉压成正相关(r=0.4687,P<0.01),与PRA成负相关(r=-0.4536,P<0.01)。伴左心室肥厚的ENP血浆ANF浓度明显高于Ⅰ期患者(P<0.0l),且左心室重量与血浆ANF水平成正相关(r=0.7899,P<0.01)。血浆ANF水平可作为高血压引起心肌结构,功能早期变化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04例糖尿病人的血浆TXB2和6-Keto-PGF1a浓度。各组的TXB2水平,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糖尿病肾病加重而升高。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中高血压组TXB2水平均高于血压正常组(P<0.05)。提示TXB2在糖尿病微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合并高血压时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和进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患者血清层粘连蛋白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为探讨血清层粘连蛋白(Laminin,LN)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研究糖尿病患者血清LN的影响因素。方法:用放免法测定76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8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LN浓度。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清LN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分别为168.76±27.84ng/ml和149.09±28.84ng/ml,P<0.01有微血管病变患者显著高于无微血管病变患者(分别为 174.97±27.14ng/ml和158.12±26.12ng/ml P<0.0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n=41,175.62±26.56ng/ml)和糖尿病肾病(DN, n=28, 179.59±29.66ng/ml)患者血清 LN分别显著高于无 DR(n=35,160.71±27.12ng/ml)和无DN(n=48,160.53±24.11ng/ml)的患者(P<0.05,P<0.01)。同时伴有DR和DN患者血清LN高于单有DR或单有DN患者。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糖尿病患者血清LN浓度增高的程度与其糖尿病病程长短关系密切。糖尿病患者血清LN与血清IV型胶原、血清结合珠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 53,P<0.001和R=0.40,P<0.01)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和内皮素 (ET)在 2型糖尿病 (NIDDM)患者血浆中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硝酸盐还原酶比色法和放射免疫法对 98例 NIDDM患者 (其中并发高血压者 5 4例 )和 30例健康人血浆中 NO和 ET含量进行分析。结果 :NIDDM患者与健康人相比 ,患者血浆中 NO明显降低 ,NO血浆水平为 5 9.42μm ol/L (P<0 .0 5 ) ,ET明显增高 ,ET血浆水平为 80 .49ng/L (P<0 .0 1) ,并发高血压患者较不并发高血压患者这种变化更显著 ,二者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血浆中 NO和 ET含量变化在 NIDDM发病机理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检测冠心病 (CHD)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ICAM - 1)、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VCAM -1)和E -选择素 (sE -selectin)水平 ,分析血脂水平与可溶性粘附分子水平 (CAMs)的相关性 ,以期探讨血脂异常对CAMs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ELISA法检测了 6 0例经冠脉造影诊断的CHD患者血清slCAM - 1、sVCAM -l、sE -selectin水平 ,并以 1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sICAM - 1水平于稳定性心绞痛 (SAP)组增高 ,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 ,于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组、急性心肌梗塞 (AMl)组增高更为显著 (P 0 0 5 )。在CHD组内 ,血脂异常组与血脂正常组相比 ,sICAM - 1水平于血脂异常组增高 ,有显著性意义 (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