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对母婴结局、产妇血清前列腺素E (PGE)及P物质(SP)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19年8月在佛山市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分娩的产妇1 500例,按镇痛方法分为硬膜外分娩镇痛组(933例)和无分娩镇痛组(567例),无分娩镇痛组按常规产科处理,硬膜外分娩镇痛组产妇给予硬膜外分娩镇痛,观察两组产妇的产程、婴儿结局以及血清PGE、SP水平。结果两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分娩方式、羊水污染、患儿的1 min以及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硬膜外镇痛组的使用缩宫素显著多于无分娩镇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前两组产妇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口开至4 cm、6 cm以及9 cm时硬膜外镇痛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无分娩镇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前两组产妇的5-羟色胺(5-HT)、SP以及PGE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5 min硬膜外镇痛组的5-HT、SP及PGE2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恶心、呕吐、头痛及血压下降等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镇痛分娩对产妇的镇痛效果较好,对产程、分娩结局的影响较小,使机体分泌的疼痛应激因子较少,在临床上可根据产妇情况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硬膜外麻醉镇痛在足月妊娠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7年06月我院收治的足月妊娠产妇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观察组(n=50例)和对照组(n=50例),对照组行常规分娩,观察组在硬膜外麻醉镇痛下分娩,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分娩情况相关指标差异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其分娩过程中疼痛程度为0级、I级的例数明显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其分娩过程中疼痛程度为II级、III的患者例数明显的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镇痛在足月妊娠产妇的分娩过程中可以明显降低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剧烈程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0.1%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产程、疼痛程度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永康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行自然分娩的120例足月初产妇纳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意愿,将其分为镇痛组(硬膜外镇痛,53例)与对照组(自然分娩,67例),比较两组分娩结局。结果镇痛组第一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但两组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镇痛组产妇实施镇痛措施30 min后,疼痛程度显著降低,且整个产程中疼痛程度均维持在较低水平,不同时期内疼痛程度变化显著(P0.05)。对照组产妇活跃期疼痛程度达到最大,整个产程疼痛程度维持在较高水平,不同时期疼痛程度变化显著(P0.05)。镇痛组产妇实施镇痛措施后,产程各个时期疼痛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会阴侧切及器械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中转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即刻、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PaO_2、PaCO_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前,两组产妇SDS及HAMA量表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娩后,两组产妇SDS及HAMA量表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产妇分娩后SDS及HAMA量表得分均较分娩前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 0.1%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镇痛能有效降低分娩疼痛,促进产程顺利进行,降低中转剖宫产率,并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时间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在衢州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3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根据有无分娩镇痛需要将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150例,给予硬膜外分娩镇痛)和对照组(150例,不给予任何镇痛处理)。对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产妇疼痛程度、催产素使用情况、分娩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干预组产妇的疼痛程度和第一产程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催产素和产钳使用率及第二产程时间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无意义(P>0.05)。结论对分娩产妇给予硬膜外镇痛,会延长第二产程时间,增加阴道助产率,缩短总产程时间,降低分娩疼痛,对产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无影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体温、炎性细胞、C反应蛋白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长宁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190例孕36~40周、无剖宫产指征的孕产妇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按是否要求分娩镇痛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对照组为同期阴道分娩、非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的产妇。分别在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前24 h、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前2 h、分娩后2 h离开产房前和分娩后24 h 4个时间点对两组产妇分别进行疼痛评分,测量体温,同时在上述4个时间点采静脉血测定炎性细胞及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分娩后2 h产妇体温比分娩前2 h明显升高(P0.01),而对照组分娩后2 h产妇体温比分娩前2 h无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组硬膜外分娩镇痛后2 h和24 h产妇体温均比对照组产妇体温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硬膜外分娩镇产后2 h产妇白细胞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硬膜外分娩镇后24 h产妇白细胞计数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硬膜外分娩镇产后2 h产妇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硬膜外分娩镇后24 h产妇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硬膜外分娩镇后2 h和24 h C反应蛋白分别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根据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中中性粒细胞比例,对产妇中使用抗生素与不使用抗生素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下产时发热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非感染因素起着重要作用,炎性细胞及C反应蛋白的升高并非一定与感染相关,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并不能控制硬膜外分娩镇痛下产时发热。  相似文献   

6.
罗宝蓉  吴优  李玲  雷波  左娟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9):1514-1516
目的: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转行硬膜外剖宫产麻醉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中途转行剖宫产的产妇186例。硬膜外分娩镇痛采用背景输注加病人自控镇痛,镇痛效果不满意的产妇可求助麻醉医师补救镇痛。转行剖宫产时,直接经硬膜外镇痛导管行硬膜外麻醉,若麻醉效果不能完成剖宫产手术,需辅助局麻或全麻则定义为硬膜外麻醉失败。将产妇分为硬膜外麻醉成功组和失败组。结果:硬膜外麻醉失败率为15.6%。两组镇痛前及镇痛30 min后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成功组比较,失败组要求补救镇痛的次数增加、分娩镇痛持续时间延长(P<0.05)。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期间产妇要求补救镇痛的次数增加以及分娩镇痛持续时间延长是转行硬膜外剖宫产麻醉失败的危险因素,识别危险因素以便采取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对于减少母婴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联合全程小剂量缩宫素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初产妇222例,按要求分为观察组(112例)和对照组(110例),观察组实施硬膜外麻醉联合全程小剂量缩宫素镇痛分娩,对照组实施自然分娩,观察两组分娩结局,比较两组经阴道分娩产妇疼痛程度、心理恐惧程度、产后出血情况、胎儿评分及助产士体会。结果两组分娩结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经阴道分娩93例,对照组75例;两组经阴道分娩产妇比较,观察组总产程时间(436.35±95.84)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861.11±124.2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心理恐惧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助产士助产体会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后出血情况及胎儿出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联合全程小剂量缩宫素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较好地缩短产程,产妇分娩体会感觉良好,有助于助产士助产,提高自然分娩率,而对产后出血及胎儿出生评分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在孕妇分娩镇痛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00例选择无痛分娩产妇作为观察组,在其分娩过程中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随机选择同期未行分娩镇痛产妇,观察两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结果: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产程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镇痛作用显著,安全可靠,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陈莉  孙文涛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5):2282-2283
目的:探讨分娩镇痛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0年6月邯郸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自愿行分娩镇痛的孕妇230例,采用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进行分娩镇痛;并选择同期正常分娩的产妇200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时疼痛程度、产程、胎儿宫内窘迫情况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镇痛组产妇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镇痛有效率达到99.1%;两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镇痛组胎儿宫内窘迫率2.6%(6/230),明显低于对照组10.0%(20/200),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χ2=10.29,P<0.05)。镇痛组新生儿窒息率为1.3%(3/230),与对照组4.5%(9/200)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χ2=4.03,P<0.05)。结论:分娩镇痛能明显减轻产妇分娩时疼痛感,对母婴无不良影响,满足整个产程的需要,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阻滞对产妇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根据产科镇痛方法将产科分娩镇痛的80例产妇分为硬膜外组(硬膜外阻滞)和联合组(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阻滞),另选取120例同期未实行镇痛分娩产妇为对照组,对比分析3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变化、母儿合并症及麻醉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和硬膜外组产钳助产率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阴道顺产率高于对照组和硬膜外组,产钳助产率低于硬膜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硬膜外组活跃期延长、活跃期停滞、第二产程延长及胎儿窘迫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联合组和硬膜外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麻醉阻滞后头痛、皮肤瘙痒和低血压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硬膜外组(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阻滞可降低剖宫产率和提高阴道顺产率,但是提高了产钳助产率,且与产程中活跃期延长、活跃期停滞、第二产程延长及胎儿窘迫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
沈森平 《现代养生》2014,(20):271-271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30例初产妇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未应用麻醉镇痛分娩,研究组产妇采取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措施。结果:研究组疼痛程度及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产后阴道出血量、总产程时间、及新生儿Apgar分值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有效提高了产妇的分娩自信心,降低分娩痛苦,同时也保障了母婴的安全,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前瞻性研究分娩潜伏期延长初产妇应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实施分娩镇痛的100例足月初产妇并分娩潜伏期延长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期50例分娩潜伏期延长但未行分娩镇痛初产妇为对照组。观察组产妇实施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镇痛,对照组产妇未行分娩镇痛,仅接受产科常规处理。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对照组产妇镇痛效果差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第一产程时间多于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少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阴道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剖宫产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1、5 min后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分娩潜伏期延长初产妇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镇痛效果显著,对产妇及新生儿无明显不良影响,能有效缩短第一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硬膜外微量镇痛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比较硬膜外微量镇痛组与肌肉注射镇痛组的镇痛效果,观察两组产妇的阴道流血量、生命体征情况和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新生儿出生后的体重变化.结果术后两组的哌替啶(度冷丁)用量相当(P>0.05);两组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镇痛组产妇在术后4 h、8 h、24 h的伤口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对照组(P<0.05);镇痛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阴道流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体重在出生后第3天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硬膜外持续输注微量低浓度布比卡因和哌替啶混合液镇痛,可达到充分镇痛、促进泌乳的目的,有利于产妇的康复和新生儿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分析可行走性硬膜外分娩镇痛对自然分娩单胎足月初产孕妇宫缩、产程、分娩结局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0月肇庆市端州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足月单胎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遵照产妇以及家属意愿进行分组研究,其中接受常规分娩镇痛产妇为对照组(36例),接受可行走性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为研究组(44例),对两组产妇最后的产程以及镇痛效果等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 研究组产妇镇痛后各时间点的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t=8.264、12.251、11.251,均P<0.05);镇痛前两组产妇疼痛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1,P>0.05);研究组产妇第一产程活跃期以及第二产程时间与对照组产妇相比明显缩短(t=12.625、15.264,均P<0.05);两组产妇第三产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1,P>0.05);研究组产妇镇痛各时间点宫缩持续时间与对照组产妇相比明显较短(t=7.635、6.558、6.592,均P<0.05);镇痛前两组产妇宫缩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32,P>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的镇痛效果、运动神经阻滞状况以及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已临产初产妇90例,随机分为三组,I组(n=30)不接受分娩镇痛,II组(n=30)接受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分娩镇痛,III组(n=30)接受罗哌卡因芬太尼分娩镇痛。分别观察产妇生命体征、产程变化、镇痛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和胎儿Apgar评分,记录各组分娩方式和分娩镇痛的满意度。结果II组和III组产妇在生产过程中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产程时间、镇痛评分和剖宫产发生率均低于I组(P<0.05);II组产妇改良Bromage评分高于I组和III组(P<0.05);三组胎儿Apgar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III组产妇的分娩镇痛的满意度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适当剂量的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都可以安全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有利于减轻产妇的痛苦和降低剖宫产发生率;二者相比较,使用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 1~2级,要求分娩镇痛的单胎足月初产妇30例,另外选择不予镇痛的自然分娩初产妇3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镇痛效果(采取视觉模拟评分VAS:0分为无痛,10为难以忍受的剧痛)、自主运动能力;产程时间、出血量、最终分娩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分娩期间不良反应(头痛、恶心、呕吐、嗜睡、烦躁)等.结果 镇痛组产妇疼痛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可缩短活跃期产程(P<0.05);产后出血量、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期间不良反应对照组与镇痛组比较产妇头痛、烦躁不安明显增多,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下分娩镇痛效果明显,可缩短活跃期产程及降低剖宫产率,同时可降低分娩期间产妇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初产妇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无痛分娩对医院感染及母婴结局的影响,为初产妇无痛分娩方法的选择和医院感染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于鄞州人民医院行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无痛分娩的初产妇200例并设为镇痛组,另选取同期拒绝行无痛分娩的200例初产妇为对照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分娩镇痛措施,镇痛组给予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无痛分娩,观察两组母婴结局及分娩后医院感染情况。结果镇痛组剖宫产率为7.50%(15/200)低于对照组17.00%(34/200)(P=0.004);镇痛组非病理因素剖宫产2例,剖宫产率为1.00%,对照组非病理因素剖宫产24例,剖宫产率为1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镇痛组阴道分娩产妇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54.27±47.80)min、(52.93±27.65)min、(3.19±0.62)d短于对照组(P均<0.001),而分娩疼痛程度评分为(2.28±1.04)分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第三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1 min时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镇痛组发生7例医院感染,感染率为3.50%,对照组发生27例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初产妇给予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无痛分娩能减少分娩时疼痛、有效缩短产程,降低非病理因素剖宫产率和医院感染率,改善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自由体位联合硬膜外复合脉冲式镇痛泵对初产妇疼痛强度评分(PPI)、产程及中转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9年5月本院分娩的24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产妇均采用硬膜外复合脉冲式镇痛泵镇痛,对照组采用传统平卧位分娩,观察组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比较两组产妇分娩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阴道自然分娩率(90.0%)高于对照组,阴道助产(1.7%)及中转剖宫产率(8.3%)低于对照组,第二产程(37.2±10.3min)短于对照组短,产妇Ⅱ度会阴裂伤发生率(3.3%)低于对照组(均P0.05)。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观察组(9.4±0.4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出生后5 min Apgar评分两组无差异(P0.05)。T0时刻及T2-T5时刻产妇PPI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麻醉用药量及PCA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分娩期间无瘙痒、恶心、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自由体位联合硬膜外复合脉冲式镇痛泵有助于减轻分娩疼痛,缩短产程,促进自然分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配伍小剂量氯胺酮自控硬膜外镇痛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自愿接受分娩镇痛单胎初产妇13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5例。产程开始后,观察组注射罗哌卡因配伍小剂量氯胺酮,对照组仅注射罗哌卡因,观察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缩宫素使用情况、分娩方式、产后2 h出血量以及新生儿情况等。结果给药后1 h、2 h两组产妇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顺产率、器械助产率、剖宫产率和催产素使用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配伍小剂量氯胺酮在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可以减轻产妇的痛苦并且对母婴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曾梦艳  廖滔  唐哲文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4):2115-2117
目的:对水中镇痛分娩产妇的疼痛情况、产程、出血量、会阴裂伤、产褥感染及新生儿窒息等情况进行分析,以评价水中镇痛的镇痛效果及对母婴的安全性。方法:选择自愿行水中镇痛且符合条件的86例产妇为观察组,宫口开3 cm让产妇入水,宫口开全离开浴池返回产床待产分娩。选择同期、相同条件要求阴道分娩的86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产妇的疼痛情况、产程、出血量、会阴裂伤、产褥感染及新生儿情况等。结果:水中镇痛组产妇入水后疼痛级别较入水前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水中镇痛组产妇疼痛级别明显降低(P<0.05);水中镇痛组活跃期时间短于对照组,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第二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出血量、会阴裂伤、分娩后白细胞和血红蛋白、新生儿窒息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水中镇痛可减轻产妇的分娩疼痛,对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