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高血压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症状评分与血压节律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选择74例高血压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入选者治疗前接受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量表(IPSS)评估和无创自动血压心电监测系统检查。结果:74例高血压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IPSS总分平均为(15.82±3.27)分。高总分组(41例,≥15.82分)的年龄、高血压病史、高血压分期和分级、日间收缩压、日间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均明显高于低总分组(33例,<15.82分)(P均<0.01~0.05)。结论:前列腺症状评分可明显影响到高血压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病情和血压变化。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尽夜节律特征。方法:对500例高血压患者和30例正常血压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高血压患者和正常血压者白昼的平均血压高于夜间血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峰值在6-12时,次峰在12-18时,与其它时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血压模式及昼夜规律。方法选择50例高血压病患者(EH)24小时动态血压(ABPM)记录资料,得到日间6AM~10PM,夜间10PM~6AM两个时间段的平均血压及每小时的血压均值,比较昼夜间的血压差异,了解夜间血压下降水平。并描记24小时动态血压的趋势图,收缩压与舒张压相关图,收缩压与心率的相关图,血压分布直方图等。结果夜间血压明显低于日间。轻度高血压患者血压模式呈“杓型”,具有昼夜节律性,重度高血压患者血压模式呈“非杓型”,昼夜节律消失。结论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对高血压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血压模式的改变及昼夜节律的消失见于重度高血压或心、脑、肾靶器官受损害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发生与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对临床明确诊断BPH的1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5例BPH合并高血压组,100例为单纯BPH患者组。对两组的IPSS评分、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及最大尿流率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BPH合并高血压组患者的IPSS评分、PSA和前列腺体积明显大于单纯BPH组(P<0.05)。舒张压≥90 mmHg组患者的前列腺体积大于舒张压<90 mmHg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收缩压≥140 mmHg组与收缩压<140 mmHg组患者各指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与单纯BPH组的各项临床指标相比,BPH合并高血压组中10年以上高血压病史患者的BPH前列腺体积明显增大(P<0.05)。结论 BPH同时合并高血压多见,长期高血压尤其是高舒张压状态能够促进BPH的发生以及临床进展。  相似文献   

5.
于海迪  陈勇  马勇  袁静  杨菲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2):2961-2963,2971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与室间隔增厚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本院泌尿外科就诊的老年男性良性BPH患者237例,其中室间隔厚度正常组198例,室间隔增厚组39例,详细询问病史,测量身高、体质量,并进行空腹血糖(FBG )、血脂、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定,分别通过心脏超声测量室间隔厚度、腹部超声测量前列腺体积。首先对其影响因素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最后建立ROC曲线评估高血压及甘油三酯预测室间隔增厚的价值。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增厚组高血压(HBP)、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HBP及TG对前列腺患者的室间隔增厚有影响(ORHBP=3.762,PHBP=0.044;ORTG =2.682,PTG =0.008);HBP联合TG预测室间隔异常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387,其中95%CI为0.6352~0.8422。结论:TG和 HBP是影响老年前列腺患者室间隔异常的因素,且是预测室间隔异常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前列腺体积与前列腺结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6年4月收治确诊为BPH的患者28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经直肠前列腺B超诊断、尿动力学检查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测定。根据经直肠前列腺B超诊断结果分为前列腺结石患者231例(81.34%)和非前列腺结石患者53例(18.66%),依次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前列腺总体积(TPV)、移行带体积(TZV)、移行区指数(TZI)、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最大尿流率(Qmax)、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各径线之间差异,研究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体积与前列腺结石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观察组患者TPV、TPV-b、TZV-b、Qmax及IPS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年龄、PSA、TZV、TZI及其他各径线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相关性分析显示,TPV与Qmax显著相关(P0.05),TZV与Qmax显著相关(P0.05),TPV与IPSS显著相关(P0.05),TZV与IPSS显著相关(P0.05)。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体积增加与前列腺结石发生具有相关性;前列腺体积增加可以作为临床检测前列腺结石指标,具有重要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波动规律与合并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高血压的24h动态血压波动与其合并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观察100例高血压的24h动态血压昼夜变化,标记血压昼夜变化曲线图及测量血压昼夜节街的变化。结果 无合并症高血压组与有合并症高血压组的 夜血压波动曲线和血压昼夜节律均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特点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斌  赖成毅  廖琦 《四川医学》2008,29(1):50-51
目的 总结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特点.方法 10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动态血压监测(ABPM)将血压昼夜节律分为杓型、非杓型、反杓型及超杓型.结果 所有患者中,正常血压节律者占20.75%(22/106),异常血压节律者占79.25%(84/106).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应重视血压昼夜节律的监测,选用合理的高血压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洪波 《广西医学》2002,24(4):513-515
血压与其它一些生理参数一样并非固定不变 ,无论是在正常人或是高血压患者 ,血压皆呈明显的波动性。近年来 ,由于动态血压监测 ( ABPM)比较客观地提示了血压的这种变化 ,且比偶测血压具有更好的重复性 ,较少受心理行为或安慰剂等因素影响 ,正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高血压病的关系 ,正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就此作一概述。1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定义  正常人动态血压波动曲线呈双峰一谷的长柄杓形状。夜间的血压要比白天低一些 ,这种昼夜节律方式对适应机体活动和保护心血管结构与功能是有益的( 1) 。夜间血压下降的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波动的规律.方法 采用无创性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检测5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50例血压正常者的血压.结果 两组24h动态血压均值波动规律呈日间上升、夜间下降趋势,高血压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血压昼夜变异曲线呈双峰-谷形状,高血压患者第一峰更为突出,两组比较昼夜节律消失者和昼夜节律正常者差异显著.结论 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应以峰值出现前用药更趋合理,不仅能控制血压水平,恢复正常血压昼夜节律,减少高血压所致的左心室肥大,而且可减低心血管病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硝苯地平控释片短期治疗对高血压病患者异常血压昼夜节律的逆转作用。方法:30例经动态血压监测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高血压病患者,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30-60mg,每日1次,治疗前和疗程第6周时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30例中,异常血压昼夜节律逆转17例,未逆转13例,结论:拜新同治疗后,约57%高血压病患者的异常节律可被逆转。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微量蛋白尿患者的动态血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正庆  董建新  王宝芝  鲁跃华 《四川医学》2007,28(12):1361-1362
目的 了解高血压微量蛋白尿患者动态血压特点。方法 用放免法测定所有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根据结果将高血压患者分为微量蛋白尿组和无微量蛋白尿组。所有患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高血压微量蛋白尿患者昼夜节律消失率、24hSBP、NSBP、24hPP、NPP、NMBP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SBP、24hDBP、DDBP、NDBP、DPP、24hMBP、DMBP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微量蛋白尿患者正常的杓型动态血压节律消失较明显,收缩压负荷、夜间收缩压升高明显,收缩压在早期肾损伤具有更重要的作用。ABPM在评价高血压肾脏靶器官损害方面有较好的预测价值。靶器官损害与血压节律异常可能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昼夜节律改变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ABPM6100监测仪,设定程序为昼30 min、夜60 min充气测量血压,记录并储存结果.结果 单纯性高血压组异常节律发生率明显低于合并左心室肥厚组.异常节律左心室肥厚以非杓型改变为主(占41.3%),反杓型及超杓型分别为20.3%、7.2%.各组昼夜血压...  相似文献   

14.
郭皓  杨达宽  丁翔  袁勇  郭立 《重庆医学》2011,40(7):655-657
目的观察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参数在母系遗传性高血压(MIEH)患者中的特征及变化。方法比较分析52例MIEH患者(研究组)与60例性别、年龄及腰围匹配的散发高血压(EH)患者(对照组)的临床特征及ABPM的参数。结果 (1)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程、吸烟率、体质量指数、腰围、血糖、尿酸、血肌酐、血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 MT)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分别为(1.05±0.13)mm与(0.94±0.13)mm(P<0.05)。(2)两组患者24 h、白天和夜间的平均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白天、夜间和24 h的平均脉压(PP)均高于对照组(P<0.05)。(3)研究组中57.7%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与对照组(58.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研究组患者对称动态动脉硬化指数(S-AASI)和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0.39±0.09、0.53±0.18)与对照组(0.30±0.09、0.42±0.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相对危险度分析显示颈总动脉I MT的增厚与母系遗传因素有关(χ2MH=7.409,P<0.01,OR=3.179)。结论 MIEH和散发的EH患者动态血压表型的差别不大,但MIEH患者大动脉弹性功能和血管局部结构变化均比散发EH患者严重。  相似文献   

15.
宋涛  陈悦  霍阳  初巍巍 《西部医学》2014,(6):775-777
目的 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11月~2013年8月收治的261例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ckroff-Gault公式测算eGFR(GFR估测值),根据eGFR水平分为4组:即A组64例(eGFR>90ml/min·1.72m^2)、B组78例(eGFR 60~90ml/min·1.72m^2)、C组67例eGFR 41~59ml/min·1.72m^2)和D组52例eGFR≤40ml/min·1.72m^2),测定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体重指数等,24小时动态监测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比较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GFR的关系.结果 随着eGFR水平下降,病程逐渐延长,收缩压与脉压显著升高,舒张压显著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证实,eGFR水平与病程、收缩压、收缩压晨峰呈显著负相关(P<0.05),舒张压下降率及舒张压波动幅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为收缩压、收缩压晨峰、收缩压下降率、脉压及脉压下降能够显著影响eGFR水平(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昼夜节律与GFR关系密切,值得临床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增高对原发高血压患者的预测价值,以及其与血压昼夜节律的改变有无相关性。方法:选取在门诊健康体检中首次查出血压增高者138例,另选择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血压正常者120例作对比。按静息心率(resting heart rate,RHR)水平将两组对象再分为3组,即甲组为RHR〈70次·min-1,乙组为70次·min-1≤RHR〈80次·min-1,丙组为RHR≥80次·min-1。对门诊初次查出血压增高的138例患者,继续跟踪检查24 h动态血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根据ABPM结果分为杓型组、非杓型组、反杓型组。结果:(1)初筛血压增高组RHR为(78.24±9.13)次·min-1,较正常对照组RHR的(70.56±10.05)次·min-1显著增高,而且RHR≥80次·min-1的患者在初筛血压增高组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动态血压结果:初筛血压增高组除12例患者总平均血压在正常范围内外,其余患者平均血压均增高;随着静息心率的增加,24 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的比例越来越低,即血压曲线呈杓型的比例在减少,非杓型和反杓型的比例在增加。结论:静息心率增高可作为预测高血压发病的一个独立因子,且与血压昼夜节律的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探讨动态血压监测在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将108例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进行准确分级并记录,同时选取同期83例有基础心脏病但无心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予24h动态血压监测(24 hABPM),比较各组的动态血压参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中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比例明显升高,且心功能Ⅲ、Ⅳ级患者昼夜节律消失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心功能Ⅱ级患者(均P <0.05).结论 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发生率增高,并与心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Both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 and primary hypertension are common in the elderly me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le effect of primary hypertension on the hematuria in patients with BPH.Methods All patients who underwent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 or opening operation had confirmed diagnoses of BPH histologically.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acket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incidence of hematuria in 423 BPH patients with or without hypertension. Immunostaining of CD34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was carried out in tissues of 50 cases of simple BPH and 50 cases of BPH accompanied with hypertension.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hematuria in the BPH with hypertens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simple BPH (P〈0.01). Furthermore, the incidence of hematuria in patients who had hypertension for more than 10 years was clear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patients who had hypertension for less than 10 years (P 〈0.01). Both microvessel density (MVD) based on CD34 immunostaining and VEGF express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BPH tissues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than that in the simple BPH (P〈0.01, P〈0.05).Conclusions Long-term hypertension may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incidence of hematuria in patients with both BPH and hypertension. Increased MVD level and VEGF expression may account for the higher incidence of hematuria in these patients.  相似文献   

19.
100例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化与左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渝平  徐幸  岳瑞华 《重庆医学》2005,34(4):530-53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化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对10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24h动态血压变异性、血压负荷值与左室质量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血压组左室质量指数显著大于对照组,收缩压变异度、收缩压负荷值与左室质量指数密切相关,而舒张压、舒张压变异度、舒张压负荷值与左室质量指数无相关性.结论高血压病患者收缩压及其负荷值和变异性对左室肥厚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