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180例心脏性猝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心脏性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既往病史、猝死诱发因素、生活习惯、先兆、发生时间及辅助检查结果.并分析对危险因素的预防对策.结果:心脏性猝死(SCD)病发的高危因素有冠心病(46.10%)、心肌病(18.89%)、心肌炎(13.89%),且病发的高危人群为60岁以上具有冠心病的老年患者.83例冠心病患者中有51例男性,32例女性,并且随着年龄升高、冠脉狭窄程度就越高.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好过干预前.结论: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室性心律失常、冠状动脉多支重度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高危因素,并且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相应的早期并且长期干预有利于心脏性猝死亡的预防,并有望减少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1周后心脏猝死102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东兴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2):1632-1633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第8天至8年内出现心脏性猝死(SCD)102例的原因或诱因。方法:把该102例SCD患者按着猝死原因或诱因的不同分为8组进行构成比分析和组间分析。结果:引起该102例SCD患者的前4种原因或诱因分别是:严重室性心律失常55例(53.9%P<0.05);便秘14例(13.7%);过早下床活动11例(10.8%);情绪激动8例(7.8%)。结论: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是AMI患者发病第8天至8年内发生SCD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陈健 《中外医疗》2011,30(24):55-55
目的探讨心脏性猝死(SCD)的高危因素。方法对42例SC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SCD患者中,男34例,女8例,心力衰竭33例,其中左室扩大18例,左室肥厚9例;有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检查者38例,其中有各型室性心律失常35例,III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例;高血压病18例,高胆固醇9例,糖尿病6例。结论心力衰竭、心肌肥厚和心肌缺血及室性心律失常是SCD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4.
朱兵 《热带医学杂志》2011,11(3):323-324,33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性猝死(SCD)预防的关键环节。方法回顾5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性猝死患者的病历及随访资料,分析其原因或诱因、发病季节与发病时间、溶栓治疗与SCD的关系、致命性心律失常与SCD的相关性与预后等。结果严重心律失常为SCD的主要诱因,冬秋季多于春夏季,白天多于晚上,上午多于下午;住院治疗1周后、出院1周后为SCD的高发期,血钾偏低者多见,前壁多于下壁,未溶栓及溶栓未再通者SCD死亡率高。结论综合分析患者病例资料,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对关键环节的管理,对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性猝死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永新  黄达 《右江医学》2011,39(5):568-57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性猝死预防(SCD)的关键环节。方法回顾5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性猝死患者的病历及随访资料,分析其原因或诱因、发病季节与发病时间、溶栓治疗与SCD的关系、致命性心律失常与SCD的相关性与预后等。结果严重心律失常为SCD的主要诱因,冬秋季多于春夏季,白天多于晚上,上午多于下午;住院治疗1周后、出院1周后为SCD的高发期,血钾偏低者多见,前壁多于下壁,未溶栓及溶栓未再通者SCD死亡率高。结论综合分析患者病例资料,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对关键环节的管理,对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院患者心脏性猝死(SCD)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心肺复苏治疗措施。方法分析40例在院SCD患者的常见病因、诱发因素、心电图表现和复苏成功率。结果在院SCD常见病因67.5%为冠心病,即时心电图以室性心律失常为主。经心肺复苏40例SCD中14例恢复自主循环,5例存活出院,存活率为12.5%.结论在院SCD危险因素有老年、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伴左心功能受损、左室射血分数(LVEF)≤0.30、症状性心力衰竭合并多种疾病。电解质紊乱是导致在院SCD的重要诱发因素。心电图出现QTc延长、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室内多束支阻滞(AVB及BBB)等应警惕SCD.尽早除颤是提高SCD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心脏性猝死(SCD)是我国乃至全世界面临的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国外报道SCD占所有死亡人数的15%~20%。在发生SCD的人群中,非心脏疾病患者的比例高达50%,如何发现有效的预测指标以及早期识别SCD非常重要。目前非侵入性心电学检查仍以其操作安全易行的特点成为预测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和SCD风险的首选。本文主要结合近期研究进展,总结非侵入性心电学检查和相关指标在预测SCD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心脏性猝死(SCD)的病因、危险因素、无创检查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SCD 2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9例均在住院1周内发生SCD,抢救成功9例(31.03%),死亡20例。结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是导致SCD的最常见原因,基层医院要提高院内心脏骤停复苏成功率,积极防治S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心脏性猝死108例相关因素分析和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心脏性猝死 (SCD)的相关因素和治疗对策。方法 :分析 10 8例SCD的常见病因、诱发因素、心电图表现和复苏成功率。结果 :SCD与冠心病、电解质紊乱、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围手术期等有相关性。结论 :对SCD高危患者要避免诱发因素 ,尽可能去除病因 ,必要时进行药物或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脏性猝死(SCD)的相关因素和治疗对策。方法:分析108例SCD的常见病因、诱发因素、心电图表现和复苏成功率。结果:SCD与冠心病、电解质紊乱、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围手术期等有相关性。结论:对SCD高危患者要避免诱发因素,尽可能去除病因,必要时进行药物或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1.
贾慧萍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7):1757-1758
目的:分析院内心脏性猝死(SCD)的临床特点;方法:以1999年1月至2003年1月30例院内SCD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导致院内SCD的常见病因是冠心病,其次为风湿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导致院内冠心病和猝死的常见病因是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脏骤停时检测提示室性心律失常多见;结论:院内SCD事件以老年人所占比例最大,是防治重点.对于AMI、UAP及HF患者应警惕其SCD的高度危险性,尽早除颤是提高院内SCD事件抢救成功率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2.
心血管系统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全部死亡人数的40%以上。在美国每年约有30万患者因心源性猝死(SCD)而死亡。冠状动脉疾病一直是SCD重要的危险因素。另外,急性心肌缺血、结构性心脏缺陷、异常冠状动脉、原发性心肌病、基因变异以及室性心律失常也是导致SCD的重要原因。考虑SCD已成为当代心脏病学的一个重要挑战,该文旨在为SC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流行病学及病因学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院内心脏性猝死 (SCD)的临床特点 ;方法 :以 1999年 1月至 2 0 0 3年 1月 30例院内SCD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结果 :导致院内SCD的常见病因是冠心病 ,其次为风湿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 ;导致院内冠心病和猝死的常见病因是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 ,心脏骤停时检测提示室性心律失常多见 ;结论 :院内SCD事件以老年人所占比例最大 ,是防治重点。对于AMI、UAP及HF患者应警惕其SCD的高度危险性 ,尽早除颤是提高院内SCD事件抢救成功率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在心脏性猝死(SCD)一级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对35 例在2006~2009 年根据
2005年ACC/AHC指南植入ICD进行SCD一级预防的患者,进行平均2年的临床随访数据分析。结果(1)平均2年随访过程
中,共11例患者(31.43%)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室颤除颤16阵次、室速启动抗心动过速起搏(ATP)79阵次,无误放电,无一例
死亡;(2)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心肌致密化不全(NVM)发生率为100%、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VT)66.67%、Brugada 综合征
50%、肥厚型心肌病(HCM)25%和(DCM)16.67%;其中室颤PVT占87.5%(14 阵次),DCM及Brugada 综合征各1 阵次;室速
PVT占82.28%(65阵次)、NVM 5阵次、HCM和Brugada综合征各4阵次和DCM患者1阵次,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未见室性
心律失常事件;(3)术中术后未见植入ICD相关并发症,术后均未出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所致晕厥,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本
组SCD高危患者中,平均ICD 植入两年即在31.43%的患者中及时发现和纠正95 次的恶性室性心率失常事件,其中对预防
PVT、NVM和Brugada综合征的SCD最为明显,提示SCD高危人群中植入ICD进行一级预防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老年心脏性猝死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37例61~84岁SCD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部分患者曾行冠状动脉造影或尸检.结果 老年SCD者中81.1%生前有冠心病,56.8%患冠心病和高血压2种疾病.冠状动脉造影或尸检可见冠状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病变广泛、严重,勇性和伴有左室功能不全者SCD的危险增高.结论 为减少老年冠心病和高血压患者发生SCD,临床需采取积极措施,改善患者心肌缺血,保护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的临床特点及其心肺复苏的治疗措施。方法 分析45例SCD患者的基础疾病、诱发因素、SCD前的心电图表现以及心肺复苏的治疗措施、复苏存活率。结果 45例SCD的患者均有器质性心脏病,69%为冠心病引起。SCD前心电图表现,心室颤动33例,室性心动过速3例,心室停搏4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3例,无脉性电活动2例。发生SCD的直接诱因与高热、饱餐、情绪激动、用力排便、呼吸性酸中毒,低钾、低钠血症有关。经心肺复苏45例SCD中17例恢复自主循环,6例存活出院,存活率为13.33%,并且电击次数少、电击能量小、电除颤早、复苏时肾上腺素用量少者复苏存活率高。结论 SCD患者均有器质性心脏病史,69%为冠心病,尽早施行电击除颤,尽量减小电击能量、电击次数、肾上腺素用量是恢复自主循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心脏性猝死(SCD)系指由于心脏原因所致的突然死亡.可发生于原来有或无心脏病的患者中,常无任何危及生命的前期表现,突然意识丧失,在急性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死亡.91%以上的 SCD是心律失常所致,但某些非心电意外的情况,如心脏破裂、肺栓塞等亦可于1小时内死亡,但其发生机理及防治则与心律失常性猝死相异.  相似文献   

18.
心脏性猝死(SCD)系指由于心脏原因所致的突然死亡。可发生于原来有或无心脏病的患者中,常无任何危及生命的前期表现,突然意识丧失,在急性症状出现后1h内死亡,特征为出乎意料的迅速死亡。91%以上的心脏性猝死是心律失常所致[1]。近年,心脏性猝死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我们对42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的临床效果与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给予所有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结果术后3例患者死亡,4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以室性心律失常为主;手术后患者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房内径(LAD)均较手术前降低(P0.05);年龄50岁、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为III级或IV级、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术前存在窦心性心律、LVEDD80 mm、LVEF50%、LAD60 mm以及体外循环时间108 min是导致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和形态、降低术后早期死亡率;但由于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为III级或IV级、术前存窦性心律失常等因素或术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情况较多,因此术前需加强心电图检查,并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心脏性猝死(SCD)是指心脏原因意外地引起猝然死亡。在美国每年大约有30万人死于这一原因。心脏性猝死的直接致命因素是心律失常,约占总死亡人数的80%,其余20%由其他原因引起,如主动脉破裂、蛛网膜下腔动脉瘤破裂、心脏破裂或心包填塞、肺动栓塞等。SCD的发生率为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