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眼内新生血管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与眼部多种疾病有关,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特发性脉络膜视网膜炎、眼组织胞浆菌病、高度近视黄斑变性,以及眼部肿瘤和眼外伤等,其中AMD是发达国家老年人视力丧失的首要原因。CNV常累及黄斑,引起反复出血、渗出、瘢痕形成,严重损害中心视力,迄今为止,CNV相关疾病的治疗仍是眼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激光是治疗典型中心旁和中心外CNV的首选方法,但根据MPS标准,只有13%~26%的CNV适合激光治疗,且其中至少一半的CNV在2年内后残留或复发。光凝医源性视网膜损伤导致中心视力丧失,使激光治疗中心凹下CNV受到争议。新的治疗手段应在消除CNV的同时,保持视网膜的完好性。本文着重就各种新治疗方法的作用机理、疗效、安全性以及适应症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吴学今 《广西医学》2007,29(9):1375-1377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常发生于黄斑区,许多疾病可以产生CNV,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眼底血管样条纹、高度近视眼等.CNV一旦生成,能引起视网膜的反复出血和渗出,最终导致瘢痕形成和视力丧失.  相似文献   

3.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又称视网膜下新生血管,是来自脉络膜毛细血管的增殖血管穿过Bruch膜,在Bruch膜与视网膜色素上皮之间增殖所成,这种病变多发生于黄斑视网膜神经上皮下,造成严重视力损害.它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等多种眼底疾病的病理基础,其发病率高,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CNV的临床治疗有激光光凝、光动力疗法、经瞳孔温热疗法、手术剥离CNV,黄斑转位手术及放射治疗等,但复发率高、不可避免损伤正常眼组织结构、加重或诱发玻璃体视网膜增殖、造成视功能进一步恶化等.因此,寻求抑制视网膜和脉络膜新生血管生成的药物疗法,是当前眼科学临床上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沈洁  王竞 《浙江医学》2004,26(12):908-910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病因复杂,常继发于老年性黄斑变性、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病理性近视、眼钝挫伤脉络膜破裂等眼底疾病.CNV通常位于黄斑中心凹下或中心凹旁,新生血管反复出血,渗出,最终导致疤痕,中心视力丧失,是主要的致盲性眼病.寻找到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当前眼科界亟待攻克的课题之一.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是一种新兴的热疗技术,最初是作为脉络膜黑色素瘤放射治疗后的辅助治疗,之后许多学者将其扩展应用到包括视网膜母细胞瘤、视网膜血管瘤、脉络膜血管瘤、脉络膜新生血管等多种眼底病的治疗[1,2].目前TTT用于CNV的治疗时其安全性、有效性以及治疗参数的选择尚处于摸索阶段.笔者通过对31例(32眼)不同病因所致CNV患者TTT治疗结果进行分析,以探讨TTT治疗CNV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黄斑下手术试验登记处的患者中,确定手术切除的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之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特点,并与临床资料进行比较。方法:将1999年10月1日至2001年9月1日参加黄斑下手术试验的3组患者手术切除的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分别送病理中心检查。试验N组为具有典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改变的老年黄斑变性的患者,B组为病变以出血为主的老年黄斑变性患者,H组为特发性黄斑下CNV或眼组织胞浆霉菌病综合征所致CNV患者。将病变组织的病理类型[视网膜下色素上皮型(Sub-RPE]、视网膜下型、混合型或未定型]、细胞及细胞外成分进行独立分…  相似文献   

6.
脉络膜新生血管膜(choroidi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是中心视力不可逆性损害的病理基础,常见于湿性增龄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疾病.激光治疗在封闭CNV的同时也损伤了视网膜组织,并且适应证严格、易复发,治疗效果不理想.光动力学疗法遏制CNV有一定疗效,但不能提高视力且易复发,价格昂贵.手术治疗效果也不理想,放射性疗法疗效存在争议,以上均是在CNV形成后进行的对症治疗而已,并未从病因或病变发展进程中去阻断它.  相似文献   

7.
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因不明,常继发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C)、病理性近视(PM)等眼底病变。CNV通常位于黄斑中心凹下或中心凹旁,反复出血,渗出、最终形成疤痕中心视力丧失,  相似文献   

8.
张良 《循证医学》2016,16(4):214-214
眼底病是眼科疾病的主要组成之一,是造成视力损害的重要原因,其中视网膜脉络膜血管性疾病的地位举足轻重。新近研究发现,众多眼底血管疾病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过度表达有关。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degeneration,AMD)又称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eovascular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n AMD)特征性表现为视网膜或脉络膜异常新生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视网膜神经上皮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经眼底检查、眼底荧光造影(F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为视网膜神经上皮下CNV患者95例105只眼的临床资料。结果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患者病程早期(2个月以内)视网膜神经上皮下CNV的比例明显高于病程晚期(2个月以上)(χ2=6.687,P=0.010);非AMD性CNV位于视网膜神经上皮下的比例明显高于AMD性CNV(χ2=42.992,P=0.000)。结论视网膜神经上皮下CNV多发生于非AMD患者及病程早期的AMD患者。  相似文献   

10.
朱茂丽  刘瑶 《现代医学》2006,34(5):365-368
脉络膜微血管内皮细胞不仅在维持眼睛局部的内环境稳定、局部散热以及营养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和外层视网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更是许多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解剖基础,包括脉络膜渗漏、炎症以及新生血管的发生等等。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发生是一系列引起视功能障碍的脉络膜、视网膜疾病的重要病理生理学机制,尤其在渗出性老年黄斑变性、中心性渗出性视网膜炎、高度近视眼底改变等方面,脉络膜新生血管是致盲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眼科学文献     
老年性眼疾病研究组对老年性黄斑变性严重程度分级:AREDS第17号报道;老年性黄斑病变的炎性标记物:来自明斯特老龄和视网膜研究的横断面分析;老年性黄斑变性中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自发荧光表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雷珠单抗与康柏西普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方法 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40例(40眼),分为雷珠单抗组与康柏西普组各20例,分别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0.1 ml、康柏西普0.1 ml.注射前及注射1周、1个月及3个月后检测两组患者裸眼视力,光学相关断层扫描仪检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注射1个月、3个月后眼底荧光造影检测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CNV)渗漏.结果 治疗后各时间点雷珠单抗组的视力均高于康柏西普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薄于康柏西普组(P<0.05),但视力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时间与分组无交互效应(P>0.05).注射1个月、3个月后,两组CNV渗漏治疗均有效,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雷珠单抗相比,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减轻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的CNV渗漏的效果相当,而对视力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改善稍差,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应可以达到相同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angiography,OCTA)是新型的眼科影像学检查方法,凭借其安全无创、快捷、高分辨率、三维成像的优点,在黄斑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DR)、视网膜静脉阻塞(RVO)、脉络膜新生血管(CNV)、青光眼等眼科疾病中均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组进行性遗传性营养不良性退行病变,临床特点主要为进行性视野缺失、夜盲、色素性视网膜病变和视网膜电流图异常,是一种常见的致盲性眼病.虽然多年来许多临床医师一直寻求一种有效药物或手术疗法,但由于该病的确切病因与发病机理尚无定论,迄今尚无特殊疗法.眼外肌植入术是一种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手术,现笔者仅对该手术进行综述. 1 术式提出 1956年Campos首先推出用外直和/或内直肌束植入板层巩膜切除后脉络膜处,以重新建立脉络膜血液循环的方法,临床治疗难治的原发性脉络膜萎缩、盘状黄斑变性、老年黄斑变性、近视眼底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和环状视网膜病变.1958年Bumsid经过动物实验后提倡用下斜肌单纯前徙于黄斑区,以增加黄斑血液供应,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1960年Tamesis用下斜肌条植入黄斑区脉络膜上腔,据称对视网膜色素变性、脉络膜变性、高度近视、血管痉挛性视网膜病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眼底病变中 ,以黄斑病变对视力的影响较为严重。常见的黄斑病变有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黄斑囊样水肿 ,老年性黄斑变性等眼病以及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全身性疾病影响黄斑者。上述疾病均归属于内障范围 ,在中医眼科的五轮学说中 ,常将其归于水轮 ,内应于肾 ,故临床上多从肝肾论治。但笔者从临床中体会到黄斑病变虽归属水轮 ,多与脾有关 ,现试分析如下。1 理论基础1 .1 脾的生理功能决定了脾在黄斑病中的主要作用 在陈达夫著《中医眼科六经法要》中 ,对黄斑疾病 ,根据《素问·…  相似文献   

16.
董永章 《农垦医学》1989,11(4):227-229
眼底血管样条纹或称色素线条,是一种罕见的双眼玻璃膜弹力纤维的变性疾病,实际上它是全身性弹力纤维组织广泛变性的眼底局部表现。如果合并黄斑病变,则严重影响视力。目前认为黄斑病变的发生,是由于玻璃膜的断裂,从脉络膜而来的新生血管通过破裂的玻璃膜裂缝进入视网膜下,引起视网膜下出血、渗出、盘状脱离甚至晚期形  相似文献   

17.
报告30例黄斑部视网膜下新生血管,阐述了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治疗。本组包括老年盘状变性、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况网膜炎、血管样条纹、高度近视合并黄斑变性及外伤性黄斑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及视网膜激光光凝后的变化情况。方法对符合激光光凝治疗的120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观察记录其激光光凝后3年视网膜发生的变化。结果对120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98例1次性激光封闭渗漏点成功,占82%,22例行2次激光光凝后封闭渗漏点成功,6例演变为黄斑变性(其中湿性黄斑变性5例,干性黄斑变性1例),其年龄均在45岁以上。结论98例1次性激光封闭渗漏点成功者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术,均看到与渗漏点相对应的脉络膜局部的毛细血管小叶的高通透性,表明存在CSC复发的病理基础。另外,当激光光凝的能量过大时,可导致视网膜下的bruch膜破裂,从而使视网膜下出血和新生血管生成,是否也是黄斑变性形成的原因,值得我们继续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1种对继发于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患者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进行三维成像的新技术。方法:对接受荧光素血管造影的连续患者采用新一代视网膜厚度分析仪(RTA)进行扫描。从以中心凹为中心的3×3m m区域开始,采用外部表格程序软件计算并构建RPE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记录几种常见黄斑疾病的明视视网膜电图photopicelectroretinogram(photopicERG) ,又称单次闪光视锥细胞反应(single -flashconeresponse) ,并探讨明视视网膜电图在黄斑疾病诊断及疗效评定的价值。方法对三种黄斑病变进行双眼明视视网膜电图的检测 ,以明视白光b波的振幅及潜伏期作为观察指标。结果黄斑裂孔、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明视视网膜电图b波振幅值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b波振幅异常率分别为 10 0 %、71.4 %、87.5 % ,而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异常率较低 2 6 .7% ,异常率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b波振幅值与视力呈高度正相关关系。结论不同类型黄斑病变对黄区视网膜电活动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明视视网膜电图是测量黄斑功能的一种有效电生理方法 ,对黄斑疾病的诊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