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定量测定左心室容积及整体收缩功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采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STE)定量测定左心室容积及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的可行性。 方法 采用STE在心尖四腔切面测定118人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二维超声心动图(2DE)Simpson双平面法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测定的LVEDV、LVESV和LVEF进行对比及相关性分析。进行STE测量的重复性分析。 结果 STE测定的LVEDV与2D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于RT3DE(P<0.05);STE测定的LVESV与RT3D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于2DE(P<0.05);STE测定的LVEF低于2DE和RT3DE的测定结果(P<0.001)。STE与2DE及RT3DE测定的LVEDV、LVESV、LVEF具有良好相关性(P均<0.001)。STE测定左心室容积的同一观察者和观察者间变异分别为6.94%、8.31%,测定LVEF的同一观察者和观察者间的变异分别为9.12%、9.87%。 结论 STE测定的左心室容积和LVEF与2DE及RT3DE的测定值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及重复性;STE可用于评价左心室容积及整体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四维自动左心室定量分析工具(4D Auto LVQ)与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对比分析左心室扩大者心室几何形态及收缩功能,探讨左心室几何形态改变与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 以左心室球形指数作为反映左心室几何构型变化的指标,应用2DE及RT-3DE测量39名健康志愿者(正常组)和60例左心室扩大患者(左心室扩大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二维舒张末期球形指数-1(SId-1)和三维球形指数(SPI),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左心室扩大组LVEDV、LVESV及SPI增加,LVEF减小;2DE与RT-3DE所获得的LVEDV、LVESV、LVEF及球形指数值显著相关(P均<0.05)。左心室扩大组中,RT-3DE和2DE分别所测球形指数与LVEF呈负相关,球形指数与LVEDV、LVESV呈正相关(P<0.05),SPI与LVEF的相关性高于SId-1与LVEF(r=-0.553 vs r=-0.457,P<0.05)。结论 应用4D Auto LVQ技术可较简捷、直观显示并测量左心室几何形态及收缩功能;球形指数与LVEF、LVEDV、LVESV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的四维左心室半自动定量工具(4DLVQ)评价正常人左心室容积和射血分数的可行性和可重复性。方法 采用新的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心室容积分析工具4DLVQ和传统的RT3DE分析工具TomTec分别测量24名健康志愿者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4DLVQ测量正常人左心室容积和射血分数的可行性和可重复性。结果 与TomTec比较, 4DLVQ测定左心室容积和射血分数耗时明显减少(P<0.05),二者测得的LVEDV、LVESV及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采用两种分析工具测定LVEDV、LVESV及LVEF相关性良好(r=0.72、0.62、0.53,P均<0.05),Bland-Altman分析结果显示二者一致性高。与TomTec比较,采用4DLVQ测定LVEF的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变异系数小、组内相关系数(ICC)高。结论 4DLVQ分析速度快、操作简便、重复性好,是测定左心室容积和功能的一种新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TR-3DE)评价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对右心房室结构和瓣环运动的影响。方法 收集37例经ASD封堵术封堵成功的继发孔型ASD患者,于术前1天、术后1个月和3个月行TR-3DE检查,分析并比较封堵术前后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右心房舒张末期容积(RAEDV)、右心房收缩末期容积(RAESV)、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和三尖瓣环位移(TAD)差异,计算术后3个月RVEDV、RVESV、RAEDV、RAESV变化率,分析术后右心容积变化率与封堵器直径、房间隔心内膜垫残端与三尖瓣环位移的相关性。结果 封堵术后1个月和3个月RVEDV、RVESV、RAEDV、RAESV、RVEF和TAD均显著低于术前,术后3个月和1个月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封堵器直径与RVEDV,RVESV,RAEDV和RAESV变化率均呈正相关(r=0.98、0.89、0.87、0.87,P<0.05),心内膜垫残端与三尖瓣环位移无明显相关性(r=0.18,P>0.05)。结论 ASD患者封堵术治疗后右心室容量及三尖瓣环位移较术前均明显减小,可通过TR-3DE进行有效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技术评价房间隔缺损(ASD)患者左心容积、功能.方法 32例完成治疗(封堵或修补)的ASD患者(ASD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及30名健康志愿者(NOR组)作为研究对象.NOR组及ASD组(术前一周内、术后15 d)行常规及RT-3DE检查,对三维图像进行容积参数分析,分析参数包括: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心室每搏量(LV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ASD组治疗前LVEDV、LVESV、LVSV低于NOR组(P<0.05),LVEF与NOR组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LVEDV、LVESV、LVSV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LVEDV、LVESV、LVSV、LVEF与NOR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SD患者治疗前左心容量较正常人减低,但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正常,治疗后左心容量恢复正常;RT-3DE评价左心容积、功能具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定量评价房间隔缺损(ASD)患者封堵前后左心室整体应变。方法 选取介入封堵成功的继发孔型ASD患者35例,分别于术前、术后2天和1、3、6个月接受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及3D-STI检查。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每搏量(SV)。采用3D-STI检查获取左心室整体纵向峰值应变(GPLS)、左心室整体圆周峰值应变(GPCS)、左心室整体径向峰值应变(GPRS)和左心室整体面积峰值应变(GPAS)。对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参数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示ASD患者术后各时间点LVEDD、LVEDS、LVEDV、LVESV、SV较术前增加(P均<0.05),但术后2天、1、3、6个月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STI检查结果示ASD患者术后各时间点左心室GPLS、GPCS、GPRS、GPAS较术前增加(P均< 0.05),且以术后2天增加最为明显,术后6个月GPLS、GPCS、GPAS较术后3个月增加(P均< 0.05)。结论 3D-STI技术可全面、准确地评价ASD患者封堵前后左心室心肌应变,较常规超声心动图可更客观、有效地评价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患者左心室内运动的同步性。方法 对15例CRBBB近端阻滞、13例CRBBB远端传导阻滞患者和2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全容积图像;应用QLab软件进行分析,得到左心室、右心室整体及17节段时间-容积曲线,记录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每搏量(LV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16、12、6节段最小容积点时间标准差(Tmsv-16-SD%、Tmsv-12-SD%、Tmsv-6-SD%)和最大时间差(Tmsv-16-Dif%、Tmsv-12-Dif%、Tmsv-6-Dif%)。结果 与对照组及CRBBB近端阻滞组相比,CRBBB远端阻滞组LVEDV、LVESV增大,而LVEF减小(P<0.05)。在评价左心室运动同步性的各项指标中,CRBBB近端阻滞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RBBB远端阻滞组Tmsv-16-SD%、Tmsv-12-SD%、Tmsv-6-SD%、Tmsv-6-Dif%、Tmsv-16-Dif%、Tmsv-12-Dif%均较对照组增大(P<0.05)。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直观、准确评价CRBBB远端阻滞患者左心室内运动同步性,为临床诊治及预后判断提供准确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单心动周期实时三维超声(sRT-3DE)定量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方法 DCM组和健康对照组各50例,获取sRT-3DE条件下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射血分数(LVEF),并与二维超声Simpson法测值比较.结果 对照组二维超声与sRT-3DE左心功能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相关性较好,DCM组sRT-3DE法测量的左心室LVEDV、LVESV高于二维超声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RT-3DE测量LVEF小于二维超声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维超声与sRT-3DE两种方式有一定相关性.结论 sRT-3DE可以获取真正的四维图像,精确地测量心腔容积,评价心脏功能;对心腔明显扩大变形者sRT-3DE测值优于二维超声.  相似文献   

9.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法洛四联症患者右心室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检测法洛四联症(TOF)患者手术前、后右心室功能。方法 应用RT-3DE测量41例TOF患者手术前、后的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和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计算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比较术前、术后7天、术后3个月TOF患者RVESV、RVEDV和RVEF。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7天TOF患者RVEDV减小(P<0.05)、RVEF明显降低(P<0.01);与术后7天比较,术后3个月TOF患者RVEDV、RVESV及RVEF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 RT-3DE可以准确评价TOF患者的右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左心室压力-应变环(LV PSL)定量评估房间隔缺损(ASD)患者接受介入封堵术前后左心室心肌做功变化。方法 纳入32例接受介入封堵术治疗的中央型ASD患者(ASD组)及30名健康成人(对照组),比较术前、术后2天和3个月ASD组与对照组、ASD组内各时间点二维超声心动图及LV PSL参数,包括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做功指数(GWI)、整体有用功(GCW)、整体无用功(GWW)及整体做功效率(GWE)等的差异;采用Bland-Altman分析法评价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测量GWI、GCW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ASD组术前LVEDD、LVESD、LVEDV、GLS、GWI及GCW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术前其余参数及术后全部参数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SD组内,术后各时间点LVEDD、LVESD、LVEDV、GLS、GWI及GCW均大于术前(P均<0.05),而术后2天与3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参数各时间点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land-Altman分析结果显示,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测量GWI、GCW结果的一致性良好。结论 LV PSL可无创量化ASD患者接受介入封堵术前后左心室整体心肌做功,有效评价术后左心室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观察兔心肌梗死后不同时间段室壁瘤形成的形态学特征。方法 选取新西兰白兔20只,采用结扎左前降支中段及左旋支中段制作室壁瘤模型。普通饮食饲养4周后,将仍存活且有室壁瘤形成的实验动物纳入本研究,按照不同观察时间点分为术前、术后1天、2天、3天、1周、2周、3周、4周,并于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行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获取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室壁瘤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左心室舒张末期左心室前壁厚度。结果 术后2天兔室壁瘤开始形成,术后3周基本形成,室壁瘤形成只数于术后2天至术后3周随时间呈增加趋势。与术前、术后1天比较,左心室收缩和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室壁瘤容积于术后2天至术后3周呈增加趋势(P<0.05),左心室前壁厚度、短轴缩短率及射血分数于术后2天至术后3周呈下降趋势(P<0.05),术后3周后趋于稳定。室壁瘤容积、室壁瘤容积占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百分比与射血分数有较好的相关性(r=-0.778、-0.911,P均<0.001)。结论 室壁瘤容积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可作为评价兔心功能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低剂量宽体探测器CT(Revolution CT)一站式心脏成像评价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CCHD)婴幼儿左心功能的价值。方法 采用Revolution CT对45例CCHD患儿行心脏全期相增强扫描,计算获得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每搏输出量(LV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二维超声心动图(2D-ECHO)所测相同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比较高危组(n=26)与低危组(n=19)患儿Revolution CT左心功能各指标的差异,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左心功能指标与病情轻重程度的关系。记录并计算患儿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 Revolution CT所测LVESV、LVEDV及LVSV均高于2D-ECHO(P均<0.05),LVEF低于2D-ECHO(P=0.003)。Revolution CT与2D-ECHO所测LVESV、LVEDV、LVSV及LVEF之间均呈正相关(r=0.800、0.830、0.871、0.708,P均<0.001)。高危组与低危组间Revolution CT所测LVESV、LVEDV和LV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5),且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VESV、LVEDV及LVSV是高危CCHD的危险因素(P均<0.05)。患儿接受的ED为0.30(0.26,0.35)mSv。结论 Revolution CT可在较低辐射剂量下实现解剖结构与心功能测量的一站式成像,对于CCHD术前评估、术式选择和预后判断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经皮室间隔封堵术对左心室扭转运动的早期影响.方法 对36例室间隔缺损患者封堵术前、术后3 d的常规心脏超声指标进行检测,并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患者左室旋转及扭转运动进行分析.结果 封堵术后3 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较术前减小,左室基底部、心尖部旋转角度及整体扭转运动角度较术前减低.与术前相比,基底部后壁、下壁、后间隔顺时针旋转角度峰值降低(P<0.05),其余9个节段的旋转角度峰值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封堵术前、术后3 d左室射血分数(LVEF)稍有改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整体扭转运动角度峰值与LVEF、LVEDV呈线性相关.结论 左室扭转运动可作为评价心脏收缩功能较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2型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功能及同步性。方法选择18例2型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观察组)和18名健康志愿者(正常组),应用RT-3DE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心肌质量(LVM)、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以及左心室容量-时间曲线各参数Tmsv16-SD、Tmsv16-Dif、Tmsv16-SD/R-R(%)、Tmsv16-Dif/R-R(%),并对两组各参数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观察组LVEDV、LVESV、LVM、LVMI、左心室容量-时间曲线参数Tmsv16-SD、Tmsv16-Dif、Tmsv16-SD/R-R(%)、Tmsv16-Dif/R-R(%)显著升高,而LVEF明显降低(P<0.05)。结论 RT-3DE可反映2型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功能异常和收缩不同步,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评价胸部放射治疗前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的价值。方法 选取拟接受首次胸部放射治疗且照射野累及心脏的恶性肿瘤患者35例,分别于放射治疗前后行超声检查。采集连续6个心动周期的左心室三维全容积图像并储存,计算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每搏输出量(LV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质量(LVMASS)、左心室整体面积收缩期峰值应变(GAS)、左心室整体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GCS)、左心室整体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GLS)及左心室整体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GRS);比较放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放射治疗前与治疗后LVEDV、LVESV、LVEF、LVSV及LVMAS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放射治疗后GCS、GAS、GRS均较放射治疗前降低(P均<0.05),但GLS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胸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后左心室GCS、GAS、GRS已发生改变,3D-STI可发现放射治疗后心脏早期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检测室壁瘤患者左心室容积和收缩功能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应用RT-3DE及左心室造影分别测量21例室壁瘤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收缩末容积(LVESV)和射血分数(LVEF),将RT-3DE测值与左心室造影测值相比较。结果 RT-3DE能显示室壁瘤患者左心室的整体形态,其测量的LVEDV、LVESV较左心室造影测值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方法测量LVEDV、LVESV、LVEF的相关性r值分别为0.76、0.86、0.67,相关性较好。结论 RT-3DE能够准确测量室壁瘤患者左心室容积和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