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分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中老年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脉络膜厚度的测量结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6月至2022年7月CSC患者127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5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脉络膜厚度,并对比观察组不同情况扩张程度及脉络膜厚度。结果 观察组荧光素渗漏眼的脉络膜厚度高于对侧眼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高灌注改变眼的脉络膜厚度高于无高灌注改变眼(P<0.05);活跃型CSC患者的CCE扩张程度高于非活跃型CSC患者(P<0.05);有浆液性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SRD)、无SRD者的CCE扩张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跃型、非活跃型CSC患者的脉络膜厚度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CCE高度扩张患者的脉络膜厚度高于中度扩张患者、低度扩张患者(P<0.05)。结论 CSC患者患眼脉络膜厚度较对侧眼及健康者增厚,对侧眼中高灌注眼脉络膜增厚,活跃型CSC患眼CCE扩张程度增加,患眼病灶活动程度与CCE扩张程度有关,与脉络膜厚度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黄斑区脉络膜厚度与正常人之间的差异。方法应用增强深部成像的相干光断层扫描(EDI-OCT)仪测量60例(60只眼)POAG患者(POAG组)和60例(60只眼)正常人(对照组)黄斑区脉络膜厚度。组内相关系数(ICC)表示检测者内和检测者间信度分析。结果检测者内的ICC值为0.994~0.999(P<0.001),检测者间的ICC值为0.995~0.998(P<0.001)。黄斑区脉络膜厚度特征为黄斑中心凹下方最厚,鼻侧最薄。POAG组黄斑区各象限脉络膜厚度均明显厚于对照组(t=3.114~4.456,P<0.05)。POAG组和对照组黄斑区象限脉络膜厚度均随年龄增加及眼轴增长而变薄(r=-0.456~-0.520,-0.445~-0.491;P<0.05)。结论 POAG患者的黄斑区脉络膜厚度比正常人厚;POAG患者黄斑区脉络膜增厚与青光眼的发病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眼底病变的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的变化特征。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并确诊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眼底病变患者60例115眼为研究对象,应用散瞳眼底检查和黄斑EDI-OCT检查确诊患者眼底病变情况,根据Duke-Elder分期标准分为眼底正常、眼底病变Ⅰ期、Ⅱ期及Ⅲ期,测量各组中心凹处视网膜、脉络膜厚度和黄斑区各象限脉络膜厚度。结果:本研究检查6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115眼,显示眼底正常者12例24眼(20.87%),48例91眼(79.13%)呈不同程度眼底病变。不同程度眼底病变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发生不同程度改变。眼底Ⅱ期病变患者黄斑区各象限脉络膜厚度、中心凹处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均较眼底正常者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病变患者黄斑区各象限脉络膜厚度、中心凹处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均较其他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眼底Ⅲ期病变黄斑区、中心凹处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有明显改变,通过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眼底筛查,有助于及时发现眼底病变,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改善视网膜和脉络膜病变的微循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吸烟对黄斑区脉络膜厚度的影响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表现特征,分析吸烟对人眼脉络膜的相关影响及其特征。方法选取正常吸烟者30例(30眼)及正常非吸烟者30例(30眼),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眼部检查及OCT检查,利用OCT获取图像测得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值,观察吸烟者吸烟前后以及吸烟者与正常非吸烟者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正常吸烟者吸烟前SFCT为(316.45±26.93)μm,吸烟后SFCT为(345.25±30.48)μm,正常非吸烟者SFCT为(348.10±27.34)μm。正常吸烟者吸烟后SFCT较吸烟前增高(t=-12.494,P<0.05),正常吸烟者SFCT较正常非吸烟者SFCT降低(t=-3.688,P<0.05),正常吸烟者吸烟前后SFCT的变化幅度与吸烟年限之间存在一定相关关系(r=-0.694,P<0.05)。结论长期吸烟可以引起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降低,吸烟可以引起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一过性增高,吸烟对脉络膜的结构和功能会造成一定影响,可能与脉络膜相关疾病的发病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袁韬  吕帆 《实用全科医学》2013,(12):1849-1851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长度闭眼和睡眠后角膜中央厚度(CCT)的变化,研究闭眼以及睡眠造成的生理性缺氧对青年人眼角膜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6例健康受试者,其中男10眼,女22眼,采用TOMEYEM.3000角膜内皮显微镜,在闭眼和睡眠后不同时间点测量角膜中央厚度,采用t检验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角膜中央厚度随闭眼时间增加逐渐增厚,闭眼120min达到峰值,此时和闭眼前相比增加3.3%。超过6h的睡眠开眼后的过程中,角膜中央厚度随开眼时间增加逐渐变薄,开眼立即和睡前相比增加3.9%,开眼120rain达到谷值。结论闭眼和睡眠造成可逆性的角膜中央厚度的变化,角膜中央厚度变厚和变薄的时间长度与闭眼和睡眠的时间长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不同程度的近视眼进行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眼轴长度测量,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评价其差异.方法 收集不同程度近视患者55例(90眼),分为低、中、高度近视3组,同时选择正常对照组20例(30眼),分别进行眼轴长度测量及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测量,进行光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时将黄斑区分为9个区域.结果 低度近视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各个区域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近视组视网膜厚度出现区域性变薄(P<0.05),高度近视组的视网膜厚度明显变薄(P<0.01).高度近视的黄斑中心凹及鼻侧内圈的视网膜厚度较低、中度组未见明显变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度近视组的眼轴较正常对照组变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近视组及高度近视组的眼轴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近视眼眼轴随近视程度的加深逐渐延长.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分布存在区域特异性,随屈光度的增加出现区域选择性变薄,高度近视眼视网膜变薄是确实存在的,主要在旁中心凹区,而不是在中心凹.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并分析与术后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在本院行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成三组:3~6岁21眼,7~10岁23眼,11~18岁18眼。对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MRT)、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等相关指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三组患儿术后MRT分别为(239.29±35.54)、(254.83±26.42)、(219.50±16.53)μm,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MRT与SFCT呈正相关(P0.05)。单眼患儿与双眼患儿的术后MR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眼患儿与双眼患儿术后SF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较术前增厚,与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呈正相关,单眼患儿和双眼患儿者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无差异。  相似文献   

8.
王应利  冯炜  郭纯刚  李冬  凌宇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0,24(3):164-166,170,F0003
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前膜(IERM)的三维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图像的形态特征,探讨IERM对视力的影响.方法:经视力、直间接眼底镜及SD-OCT(2.维断面图、眼底彩色照相、视网膜厚度地形图、三维成像图)检查确诊的IERM患者38例(45只眼),分析中心凹形态、中心凹厚度和最佳矫正视力的关系.结果:IERM的SD-OCT图像表现为视网膜表面薄厚不一的高反光带,绝大多数伴程度不同的中心凹厚度增加.45只眼中.中心凹正常型8只(17.8%),假性黄斑裂孔6只(13.3%),板层裂孔7只(15.6%),弥漫水肿20只(44.4%),囊样水肿4只(8.9%).对全部患眼最佳矫正视力与黄斑中心凹厚度进行相关分析,二者娃著负相关(r=-037,P<0.05).即黄斑中心凹越厚视力越差.结论:SD-OCT可明确IERM的诊断和其下中心凹形态的分型.由IERM牵拉引起的黄斑水肿增厚与视力损害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BRVO-ME)患眼脉络膜厚度及血流灌注变化特征。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10—11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就诊的病程≤1个月且未经治疗的BRVO-ME患者22例22眼,同时纳入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者20名20眼。采用SS-OCTA扫描所有受检者的黄斑区视网膜及脉络膜,获取图像,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CMT)、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脉络膜毛细血管密度、脉络膜中大血管密度及脉络膜血管指数(CVI)。比较BRVO-ME患眼与正常对照眼间参数的差异。结果 BRVO-ME眼与正常对照眼CMT分别为(404.36±82.71)μm和(282.80±20.14)μm,SFCT分别为(283.05±70.45)μm和(241.40±58.05)μm,脉络膜毛细血管密度分别为(18.68±5.63)%和(13.8±5.41)%,脉络膜中大血管密度分别为(69.59±2.68)%和(67.95±1.90)%,CVI分别为(52.05±5.56)%和(47.00±5.50)%。BRVO-ME眼CMT、SFCT、脉络膜毛细血管密度、脉络膜中大血管密度、CVI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在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分析OCT检查指标与患者视力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107例(121眼)IME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OCT图像对黄斑前膜进行分类,测量黄斑中央中心凹厚度(CFT)、体积(V)、平均厚度(AT)以及黄斑中心凹厚度(FT).分析OCT各项指标和临床检查结果与患者LogMAR最佳矫正视力的相关性.结果 IMEM的OCT图像表现为视网膜表面薄厚不一的、与视网膜呈紧密粘连或分离的高反光带,绝大多数伴有程度不同的中心凹水肿增厚.121眼平均LogMAR最佳矫正视力为0.67(0 ~2),CFT为(481.34±68.13) μm (206~572μm),FT为(311.57±124.76) μm(134~ 639 μm).CFT与LogMAR最佳矫正视力密切相关(r =0.761,P<0.05),而V、AT、FT与LogMAR最佳矫正视力无相关性;患者年龄、性别以及是否合并视网膜水肿、板层孔、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劈裂及感光细胞内外节损伤与LogMAR最佳矫正视均无相关性.结论 OCT诊断IMEM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并可直观显示黄斑区视网膜组织结构的改变及其相互关系.IMEM引起的黄斑区水肿增厚与视力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眼黄斑区脉络膜血循环特征.方法利用TOPCON 50IA眼底荧光照相系统分别对25例44只高度近视眼、16例20只中低度近视眼和19例24只眼正常组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ICGA)检查.将各组主照眼早期脉络膜荧光充盈时间、脉络膜血管荧光充盈情况进行比较,以及对高度近视组脉络膜异常荧光形态和黄斑区脉络膜毛细血管灌注与矫正视力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高度近视眼脉络膜早期荧光充盈时间和黄斑区脉络膜荧光充盈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44只高度近视眼中有32眼黄斑区局限性和广泛性脉络膜充盈不良,黄斑区脉络膜毛细血管荧光充盈程度与矫正视力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ICGA可清楚显示高度近视眼的脉络膜血流灌注,有助于研究活体高度近视眼的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12.
近视是一个正视化失代偿后眼球壁重构、眼轴不断增长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眼底结构特征性变化之间的因果关系尚不明确。脉络膜位于视网膜和巩膜之间,在与近视相关的信息传递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在近视眼中的作用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动物实验发现,形觉剥夺引起的脉络膜厚度变化可能与其血管灌注情况有关,但近视化过程中引起脉络膜的血管灌注发生改变的启动机制仍需探讨。布鲁赫膜(Bruch’s membrane)是一种位于脉络膜前的具有良好舒缩能力的弹性膜组织。在近视化过程中,布鲁赫膜的合成或生物力学发生区域性的变化,可能是最早引起脉络膜厚度与血流变化的结构基础。本文以脉络膜厚度作为切入点做一综述,着重探讨布鲁赫膜在近视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深化对脉络膜厚度变化机制的理解,为开发新的近视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近视性屈光不正中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方法:分析60例近视患者的屈光度和脉络膜厚度的变化。结果:随着屈光度的增加,脉络膜逐渐变薄;但是,中低度近视组相对于眼轴长的变化率比高度组更大一些。结论:近视患者脉络膜厚度的分析有助于判断近视性屈光不正的病变程度及有无合并其他眼底病变。脉络膜厚度的变化常早于视野和视网膜出现形态学异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脉络膜黑色素瘤及脉络膜转移癌的临床影像学特征,提高两种肿瘤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1只眼的临床资料,患者行直接检眼镜、FFA、B超、CT等检查。结果B超、CT、MRI在脉络膜肿瘤诊断方面无明显差异,但CT、MRI定位诊断优于B超;B超、MRI对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诊断优于CT;MRI对肿瘤眼外侵犯显示更为清晰;而CT对肿瘤密度的诊断则明显优于B超、MRI。FFA对脉络膜肿瘤的诊断有一定意义,但对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病例,FFA仍有局限性。结论脉络膜黑色素瘤及脉络膜转移癌的影像学特征,有助于临床上发现和鉴别脉络膜原发肿瘤。  相似文献   

15.
探讨角膜中央厚度、角膜中央屈光力、眼轴与近视程度的关系。利用A超、角膜地形图仪测定688只近视眼的上述参数,分低度、中度、高度、超刘度近视4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随近视程度增高,眼轴相应延长,两者呈高度正相关;角膜中央屈光力相对保持稳定;角膜有变薄趋势,但变化幅度很小。眼轴测定有助于近视程度与近视手术疗效的评估。  相似文献   

16.
近视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有低龄化趋势,减少近视发生、控制近视度数增长一直是近视防控领域的研究热点。有随机临床对照试验发现户外活动可以有效降低发病率,延缓近视度数加深;基础实验也证实光照与近视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关系。本文对光照与近视的研究进展、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综述。从光照性质来看,增加光照强度能够减缓近视进展,减少实验性诱导近视的产生,但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光照的明/暗周期节律性变化会造成褪黑素和多巴胺的分泌异常,眼压以及脉络膜厚度昼夜节律性的改变,从而对近视造成影响。此外,波长较长的红光成像在视网膜后,更易诱导近视产生,而中短波长的蓝光成像在视网膜之前,能够延缓近视进展。但不同物种对于不同波长光的反应不同,光波长与近视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将来的研究可深入探索光照改变近视进展的作用机制,包括光照如何改变多巴胺的水平,引起下游信号通路的改变,从而控制眼轴长度的生长,以及视网膜感光细胞如何接收到不同波长光的信号,从而调节眼部屈光度,以设计合理的人工照明光照强度、组成成分和性质,并将其用于近视防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纯性近视眼鼻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变化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眼科接受检查的近视眼患者122例236眼,根据患者等效球镜度数分为低度近视眼组、中度近视眼组和高度近视眼组。进行眼科常规检查,以及等效球镜、眼压、眼轴长度和视野检查,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男女性和年龄在各组间没有显著性的差异;随着近视眼程度的增加眼轴长度和等效球镜显著性增加;全周平均、上象限、下象限和鼻侧象限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随着近视眼程度的增加而显著性降低;低度近视眼组、中度近视眼组和高度近视眼组鼻侧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等效球镜和眼轴长度呈现为负相关。结论:单纯性近视眼患者鼻侧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等效球镜和眼轴长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由于角膜偏薄不适合准分子手术近视患者的屈光度、角膜中央厚度(CCT)与角膜曲率、眼压的相互关系。方法测量我中心行准分子术前检查角膜偏薄(CCT〈500μm)患者138例(276眼)。按屈光度分为两组,观察不同屈光度角膜中心厚度、角膜曲率、眼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低、中度近视组:角膜中央厚度平均462±14μm,角膜曲率平均43.93±0.09D,眼压值平均11.1±1.6mmHg。高度近视组:角膜中央厚度为平均469±17μm,角膜曲率平均44.21±1.19D,眼压平均12.4±2.4mmHg。两组间比较角膜中央厚度及眼压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角膜曲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角膜中央厚度与眼压呈正相关(P〈0.01),角膜中央厚度、眼压与角膜曲率无关(P〉0.05)。结论不适合准分子手术薄角膜的近视患者角膜中央厚度、眼压随近视度数增加而增大,角膜曲率不随屈光度变化。角膜越厚,测出的眼压值越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调节训练对近视儿童屈光度发展的影响.方法 选择6 ~12岁近视儿童患者62例(117眼),根据近视程度分为3组:Ⅰ组(<-3.00D)48眼;Ⅱ组(-3.00D~-6.00D)37眼;Ⅲ组(>-6.00D)32眼,分析进行调节训练1年后的屈光状态、年近视增长幅度的变化.结果 同原近视增长幅度比较,调节训练后,年近视增幅显著减缓(P<0.05);不同近视程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Ⅱ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调节训练能有效延缓近视儿童屈光度的发展,尤其对低中度近视患者控制的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DiePrognosefrRetinoblastompatientistwesentlichabhngigvomInfiltra-tionsgraddesTumorsimAuge.SeitlangerZeitistdieBedeutungderAd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