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布 加综合征合理的临床病理分型、外科治疗方法及原则。方法 对 1983年 5月至 2 0 0 3年 6月收治的 136 0例布 加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下腔静脉造影和经皮肝穿刺肝静脉造影 ,将其分为 4种类型 (6个亚型 ) :Ⅰa型 5 94例 ,Ⅰb型 12 3例 ,Ⅱ型 2 92例 ,Ⅲa型 2 37例 ,Ⅲb型 112例 ,Ⅳ型 2例。治疗方法包括 :(1)改良脾 肺固定术 2 6 5例 ,(2 )手指破膜或球囊导管扩张 4 0 7例 ,(3)根治性病变隔膜切除和血栓取出术 2 75例 ,(4 )下腔静脉旁路术 88例 (下腔静脉 下腔静脉架桥术 71例 ,下腔静脉 右心房架桥术 17例 ) ,(5 )肠系膜上静脉 下腔静脉C形架桥术192例 ,(6 )脾静脉 下腔静脉架桥术 32例 ,(7)脾静脉 右心房架桥术 2 3例 ,(8)脾静脉 颈内静脉胸骨后 5 7架桥术例 ,(9)肠系膜上静脉 右心房架桥术 8例 ,(10 )联合手术 6例 (包括 :肠系膜上静脉 下腔静脉 右心房架桥术 2例和脾静脉 下腔静脉 右心房架桥术 4例 ,(11)脾静脉 肾静脉分流术 4例 ,(12 )其他手术 3例 (包括肠系膜上静脉 颈内静脉架桥术 2例 )。手术死亡率 3 0 9% (4 2 / 136 0 ) ,并发症发生率 14 78% (2 0 1/ 136 0 )。结果 对 885例进行了随访 ,随访时间 9个月至 15年 ,平均 (6 8± 1 2 )年。总有效率为 89 4 %  相似文献   

2.
恶性肿瘤所致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采用介入方法治疗恶性肿瘤所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 13例恶性肿瘤所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患者中,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8例,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2例,纵隔恶性肿瘤2例,乳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1例,均经原发灶病理证实为恶性.经右侧股静脉入路,以猪尾巴导管于狭窄段近端或远端造影,明确狭窄部位、长度、程度,无局部血栓形成者直接置入Wallstent支架(Boston Scientific,USA),1例同时置入Z形支架(COOK,USA),合并血栓病例留置溶栓导管局部溶栓后再置入支架.结果 13例全部开通成功,手术成功率100%,狭窄段平均长度4.3 cm(3~6 cm).1例置入2枚支架,其余患者均置入1枚支架.6例在支架置入前行溶栓治疗.开通前后梗阻远侧卧位测静脉压,术前(26.2±1.6) cm H2O,术后降至(4.3±0.8) cm H2O,置入支架后造影示侧支静脉完全消失,上腔静脉阻塞症状于术后即刻至术后3 d完全消退.8例术后4~10个月内死于肿瘤多处转移造成脏器功能衰竭,其余5例(包括后续治疗的3例)存活,随访8~26个月,中位数13个月,所有病例上腔静脉阻塞症状未再复发.结论 上腔静脉支架置入部分联合导管局部溶栓治疗是恶性肿瘤所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用介入技术治疗原位肝移植术后门静脉(PV)阻塞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对13例原位肝移植术后PV阻塞[狭窄和(或)血栓形成]病人进行了介入治疗,男9例,女4例;年龄28~60岁(平均43岁).其中PV血栓3例,PV吻合口狭窄9例,PV吻合口狭窄合并血栓1例,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9例(其中8例有呕血病史).7例用经皮经肝穿刺PV分支途径治疗,6例经TIPS途径,技术包括球囊扩张+置入支架8例、局部溶栓和清除血栓4例次、单纯球囊扩张2例、联合栓塞胃冠状静脉9例次.结果 介入治疗技术均成功,无重要并发症,结束治疗时复查造影显示PV血流通畅,PV主干管径接近正常10例、3例残留狭窄<30%.随访6~48个月(平均28个月),5例术前肝功能异常病人,术后2周有显著改善;9例以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病人,术后复查胃镜显示静脉曲张明显好转,随访期间未发生静脉曲张破裂出血.4例腹部症状较明显的病人,术后腹痛、腹胀和腹泻等症状逐渐减轻;复查Doppler超声波显示PV血流通畅.结论 介入技术是治疗原位肝移植术后PV阻塞的安全、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4.
病人 男 ,32岁。腹胀、纳差 4个月并下肢水肿。查体 :腹部膨隆 ,胸腹壁浅静脉怒张 ,肝肋缘下 2 0cm ,腹水 ,双下肢浅静脉曲张并水肿。下腔静脉测压 2 4cmH2 O(1cmH2 O =0 0 98kPa)。下腔静脉造影显示下腔静脉肝段完全闭塞 ,上腔静脉同时双重造影 ,狭窄段长度约 2 0cm ,肝静脉不显影。彩色超声检查示肝大 ,肝静脉狭窄 ,下腔静脉肝段完全闭塞 ,长约 2 1cm ,无血流通过。诊断 :布—加综合征。于当地医院放置下腔静脉支架失败后转入我院。2 0 0 1年 6月手术。经右心房探查 ,下腔静脉无血流冲击感 ,完全闭塞。沿左肝静脉开…  相似文献   

5.
低温停循环肝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根治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 9月至 2 0 0 1年 11月 ,我院为2 7例肝静脉阻塞性布加综合征患者 ,在深低温停循环状态施行根治术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表现 :本组男 19例 ,女 8例 ;年龄 3~ 61岁 ,平均 3 2岁 ,病史 1个月~2 0年 ,平均 4年 ,均有上腹部不适或腹部膨胀感 ,食欲不振 2 3例 ,呕血 3例。其中介入放置下腔静脉支架症状加重者 2例 ,下腔静脉、肝静脉扩张后症状加重者2例。查体肝脏、脾脏肿大 ,肝肋下2 0~ 8 0cm ,平均 3 5cm ,脾肋下 1 0~8 0cm ,平均 4 0cm ,合并腹水者 10例 ,5例合并双下肢水肿和胸腹壁静脉曲张 ,1例精索…  相似文献   

6.
Wu XJ  Cao JM  Han JM  Li JS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5):1029-1032
目的探讨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肝静脉广泛闭塞型布加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TIPS治疗11例广泛肝静脉闭塞型布加综合征患者,其中3例为急性,8例为亚急性或慢性。患者表现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顽固性腹水,采用超声多普勒、CT或MRI、上消化道钡餐、血管造影和肝活检明确诊断。TIPS将肝内分流道建于肝后下腔静脉与门静脉分支,支架直径为10 mm,随访时间(63±43)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TIPS,肝门部门静脉分叉处出血1例,1周后出血控制再植内支撑;肝内分流道建立后门体压力梯度由(41.2±10.5)cm H2O(1 cm H2O=0.098 kPa)下降至(12.4±4.7)cm H2O,门静脉血流速度由(11.2±2.8)cm/s增加至(52.2±13.7)cm/s。患者出血控制,腹水渐消退,肝功能指标明显好转。住院期间因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术后随访,2例分流道狭窄分别行分流道再扩张或再植内支撑,其余8例无相关并发症。结论TIPS是治疗肝静脉广泛闭塞型布加综合征的重要方法,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皮下腔静脉球囊成形加支架植入术治疗布加综合征(BCS)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腔静脉及肝静脉造影等检查明确诊断,并进行经皮下腔静脉球囊成形(PTA)加支架植入术(EMS)治疗。所有病例随访6-108个月。结果 扩张前静脉狭窄段内径0-6mm(平均3mm),肝静脉内径2mm。扩张并置放血管内支架后,腔静脉、肝静脉内径分别为18—20mm和8mm。扩张前下腔静脉至右房压力差为18-35cmH20(1.76-3.43Da),平均20.3cmH20(1.989kPa),扩张后压差消失,119例手术顺利,1例左肝静脉轻度损伤。术后96例主要症状及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19例明显改善。120例(100%)获1-108(平均67.35)个月随访,其中门5例在随访期间血管内支架形态良好,支架内血流通畅;3例在术后8,11,16个月发生腔静脉再阻塞,经二次PTA EMS治愈;2例于术后2—3个月发生3支肝静脉再阻塞,转为外科手术。结论 经皮下腔静脉球囊成形、支架植入术是非长段阻塞型布—加综合征良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1993年 11月至 2 0 0 2年 5月 ,我们为 9例右心房 (RA)肿瘤病人进行了体外循环辅助手术治疗。现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中男 2例 ,女 7例 ;年龄 2 8~ 4 9岁。原发性肿瘤 3例 ,均为粘液瘤 ;肾癌瘤栓经下腔静脉 (IVC)长入右心房 4例 ,起自下腔静脉和左髂静脉的平滑肌瘤长入右心房各 1例。本组多数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胸闷、气短、心悸、颈静脉怒张、肝大。 2例平滑肌瘤病人分别于就诊前 3和 8个月曾经因子宫肌瘤行子宫次全切除术 ,其中 1例平滑肌瘤自左髂静脉沿IVC长入RA ,因瘤体巨大而阻塞IVC入口及三尖瓣口 ,表现为肝大、腹水、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 ,布—加综合征的治疗进展较快 ,介入治疗已成为首选。作者参与 12例超声引导下 ,下腔静脉内支架置入并球囊扩张术治疗布—加综合征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 布—加综合征 12例 ,男 9例 ,女 3例 ,年龄 2 3~5 4岁 ,平均 38岁 ,病程 10个月~ 15年。本组患者均有肝脾肿大 ,胸腹壁静脉曲张伴不同程度的腹水 11例 ,伴双下肢浮肿 9例 ,双下肢色素沉着 4例。术前B超检查 :下腔静脉狭窄型 8例 (狭窄段 1.8~ 4.9cm) ,下腔静脉膜型阻塞 4例。全部病例均经下腔静脉造影证实。1.2 器械 惠普 5 5 0 0彩色多普勒显像…  相似文献   

10.
布加综合征合并肝癌十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布加综合征合并肝癌病人的临床特征、预后及治疗情况.方法 对10例布加综合征合并肝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或(和)下腔静脉造影和肝静脉造影确诊布加综合征:Ⅰ a型4例,Ⅱ型3例,Ⅲ a型3例.肝细胞癌由彩色多普勒超声、增强螺旋CT和病理检测诊断;肝癌单发8例,多发2例.8例均成功开腹进行肝癌切除术,3例并行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人工血管反C型分流术(肠-腔分流术);5例开腹手术前2~3 d介入行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或(和)(副)肝静脉扩张成形术.2例多发肝癌合并布加综合征病人行介入超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或(和)(副)肝静脉扩张成形术.结果 1例行肠-腔分流术+肝癌切除术病人术后5 d死于肝衰竭;1例行肠-腔分流术病人术后4 d出现乳糜漏,治疗15 d后好转.随访9例,随访时间为术后半年至5年;2例多发肝癌病人介入术后1年和半年死于肝衰竭;2例病人在术后1年和2年死于肝癌复发转移.结论 布加综合征合并肝癌病人预后不良,在解除布加综合征病人肝脏淤血的状态的同时尽早并尽可能的切除肝癌病灶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肝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的腔内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肝静脉阻塞型BCS的临床资料.分别行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或支架植入术+脾肾静脉分流术;经股静脉或颈静脉入路肝静脉成形术和经皮肝穿刺肝静脉联合颈静脉和/或股静脉入路肝静脉成形术或支架植入术.结果 2例行经皮肝穿刺肝静脉造影时未发现主肝静脉而放弃治疗,其余病例均成功行肝静脉成形和下腔静脉成形术.肝静脉扩张成形前后测肝静脉压力由术前(43±8)cm H_2O降至术后(16±4)cm H_2O(t=21.23,P<0.01).术后1周原有症状明显缓解,腹水消失,腹胀减轻,胸腹壁曲张静脉塌陷.围手术期发生2例穿刺针道出血,经剖腹止血后痊愈.本组随访25例,随访率78.1%.随访时间5~65个月,平均(26.0±2.0)个月.无支架移位及肝静脉再狭窄或闭塞,胸腹擘曲张静脉消失,食道造影见食道静脉曲张明显减轻.本组无肺栓塞及死亡病例.结论 腔内治疗肝静脉阻塞型BCS方法简便、微创、有效,远期疗效尚有待于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2.
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11例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自 1997年 9月至 2 0 0 1年 2月共收治慢性布加综合征 (Budd Chiarisyndrome ,BCS)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11例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本组 11例 ,男 8例 ,女 3例 ,年龄 2 1~39岁 ,平均 2 7 5岁 ,病程 1 5~ 10年 ,平均 6 2年 ,主要临床表现为劳累后心慌、闷气、腹胀、肝大、呕血黑便、胸腹壁静脉曲张、下肢静脉曲张及色素沉着。所有病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CT及血管造影检查确诊。其中急性首发新鲜血栓者5例 ,混合血栓者 2例 ,陈旧血栓者 4例。2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 :常规检查下腔静脉病…  相似文献   

13.
门静脉海绵样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 198 9年 10月至 2 0 0 2年 10月我们收治门静脉海绵样变 (cavernoustransformationofportalvein ,CTPV)病人共 15例 ,其中 6例由于无临床症状 ,随访观察 ,9例行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 9例 ,男 5例 ,女 4例。年龄9~ 4 7岁 ,平均 2 4 3岁。首次发病年龄 5~ 4 4岁 ,平均 16 9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 ,伴有脾大、脾功能亢进的症状。胃镜或上消化道造影示食道下段及胃底静脉曲张 ,超声检查 :门静脉见网状结构或蜂窝状改变 ,造成近段的增粗。 8例病人行血管造影 ,提示门静脉狭窄或闭塞 ,周围见大量侧支循…  相似文献   

14.
Budd-Chiari综合征亦称肝静脉闭塞综合征。是指肝静脉阻塞或合并肝段下腔静脉阻塞而引起的症状群。病情复杂,常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相混淆。作者现将8例患者诊治体会简要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5例,女3例,年龄18~56岁,发病至确诊时间6个月~20年。临床表现本组8例患者均有腹壁及腰背部静脉曲张。腹水3例,双下肢水肿6例,阴囊或阴唇明显肿胀2例,食道静脉曲张7例,上消化道出血者4例,超声检查均有肝脾肿大。肝功能检查SGPT均正常,r-GT5例升高,血清胆红素3例升高,血清白蛋白除2例外均>30g/L;白球比例1例倒置。1.2 病因及病…  相似文献   

15.
髂股静脉狭窄伴血栓形成介入治疗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髂股静脉狭窄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eepvenousthrombosis,DVT)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5 3例髂股静脉狭窄伴DVT随机分为 5组。A组 :11例 ,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后采用血栓消融器 (AmplatzThrombectomyDevice,ATD)浸软溶栓或流变溶栓导管 (OASIS)溶栓加静脉药物溶栓 ;B组 :9例 ,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后用导引导管抽吸血栓加静脉药物溶栓 ;C组 :13例 ,单纯经股动脉药物溶栓 ;D组 :8例 ,单纯经静脉药物溶栓 ;E组 :12例 ,单纯经足背静脉药物溶栓。其中 17例髂股静脉狭窄采用球囊扩张或置入支架治疗。结果 5 3例中治愈 2 6例 (49 0 % ) ,显效 2 1例 (39 6 % ) ,改善 3例 (5 7% ) ,无效 3例 (5 7% )。 17例髂股静脉狭窄术后造影示复通率80 %以上。溶栓过程中出现并发症 3例 (5 7% ) ,经处理后均恢复正常。结论髂股静脉狭窄伴DVT采用机械除栓及导管药物溶栓结合腔内血管成形治疗疗效直接肯定 ,安全性高 ,下腔静脉滤器可有效地预防致死性肺动脉栓塞。  相似文献   

1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院 1996年 9月至 2 0 0 2年 10月共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病人 85例。全组共 85例 (85条肢体 ) ,男 4 8例 ,女 37例。年龄 15~ 79岁 ,平均 5 3 4岁。左下肢 6 9例 (81% ) ,右下肢 16例(19% )。临床表现 :患肢肿胀、疼痛 ,浅静脉扩张 ,股三角区疼痛及压痛 ,Homans征阳性。术前均行彩色超声检查。周围型 7例 ,中央型 33例 ,混合型 4 5例。发病至就诊时间 8h至 7d 79例 ,30d 1例 ,15d 1例。半数病人行静脉造影 ,周围型可见胫腓静脉内有充盈缺损或中断 ,肌内静脉窦闭塞 ,静脉可见充盈缺损或闭塞 ;中央型可见髂股静脉充盈缺损或完…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DVI)是外科常见病。常合并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 1998年 4月至 2 0 0 2年3月 ,我们对 2 4例DVI合并交通静脉功能不全病人实施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19例 ,女 5例。共 2 7条肢体。年龄 37~ 5 4岁(平均 46 13岁 )。病程 9~ 2 0年。浅静脉曲张 2 7条 ,足靴区色素沉着 2 7条 ,肢体酸胀感 2 7条 ,胫前区凹陷性水肿2 1条 ,足靴区溃疡 16条。 2 7条肢体均行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 (有止血带法 ) [1] ,造影可见股浅静脉扩张 ,“竹节样”形态消失 ,造影剂均从功能不全的交通支静…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经股静脉插管造影验证磁共振血管成像(MRV)诊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岭中医院2017年10月至2020年9月收治按国际静脉联盟临床分级(CEAP分级)C3及以上的静脉曲张病人309例,其中C3病人69例、C4病人94例、C5病人57例、C6病人89例。采用磁共振检查下腔静脉和髂静脉,根据MRV检查结果髂静脉狭窄>50%的病人行股静脉造影,对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309例CEAP C3~C6病人通过MRV检查发现髂静脉中度以上狭窄192例,阳性率为59.33%(192/309),其中160例行经股静脉造影检查,证实髂静脉中度以上狭窄120例;MRV与造影检查证实,静脉曲张病人中髂静脉中度以上狭窄符合率为75%(120/160)。结论 MRV可作为临床诊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一种重要无创检查方法,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9.
布加氏综合征的介入治疗(143例经验总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总结介入方法治疗布加氏综合征 143例的临床经验。 方法 男 92例 ,女 5 1例。年龄 6岁~ 6 5岁 ,平均 34 8岁。共 6种病理类型 :①下腔静脉 (InferiorVenaCava ,IVC)完全阻塞 71例 ;②IVC狭窄 36例 ;③IVC膜性阻塞伴小孔 2 9例 ;④肝静脉 (HV)膜性阻塞 3例 ;⑤近期IVC血栓形成 4例 ;⑥以上IVC病例中同时合并HV阻塞 14例。治疗方法包括 :(1)经股静脉行IVC破膜扩张或狭窄扩张 77例 ;(2 )经股静脉行IVC破膜扩张或狭窄扩张后IVC支架置入术 6 2例 ;(3)经皮经HV破膜扩张 3例 ;(4)经股静脉行IVC置管溶栓 4例 ;(5 )介入治疗后附加降低门脉高压手术 16例。 结果 介入治疗成功率90 2 % (12 9/ 143) ,IVC压力下降范围 (3~ 2 9)cmH2 O ,平均 12 1cmH2 O。发生并发症 8例 ,肺栓塞、支架迁移及支架术后HV阻塞各 2例 ,心包填塞和血胸各 1例。死亡 5例 ,2例死于肺栓塞 ,3例IVC支架术后二期附加肠腔侧侧分流术后死于肝昏迷 ,围手术期死亡率 3 5 % (5 / 143)。单纯IVC扩张病例复发率10 4% ,IVC扩张加支架置入术病例复发率 1 6 % ,其余各组尚无复发者。 结论 ①IVC或HV局限性病变且无继发新鲜血栓者 ,应首选行破膜扩张术。②IVC破膜扩张后出现弹性回缩或复发者应行IVC支架术。③IVC病变合并HV闭塞者 ,IVC介  相似文献   

20.
侵及上腔静脉及分支肿瘤的治疗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1993年至1998年,我们共收治侵及上腔静脉及其分支的肺癌、纵隔肿瘤病人13例,均行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中男9例,女4例;年龄23~60岁,平均43岁。右上肺癌9例(鳞癌5例、腺癌4例),纵隔肿瘤4例(恶性胸腺癌2例、畸胎瘤恶性变和恶性淋巴瘤各1例)。术前CT检查,肿瘤侵及上腔静脉和(或)其分支者11例,可疑者2例;临床上出现不同程度上腔静脉综合征5例。血管造影显示上腔静脉明显受压、管腔狭窄、近端血管扩张(图1)。手术方法见表1。  结果 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血管吻合无失败者,术后B超及血管造影证实血管再通完好,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