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发生巩膜坏死的病例时有报道,多是应用丝裂霉素C或联合羊膜移植者。我们在应用0.1%氟米龙滴眼液预防术后胬肉复发的过程中,发现巩膜溃疡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57岁因左眼内侧渐起赘片十年余于2006年9月23日就诊我院。眼部检查:两眼视力0.8,左眼鼻侧球结膜呈翼状增厚,浸入角巩缘内4mm,头部较宽,附着部角膜灰白色混浊,  相似文献   

3.
张碧华  杨晓英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10):2026-2027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术后巩膜融解发生的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方法:选取14例均行胬肉单纯切除,11例在术中使用MMC,术后发现巩膜融解后停用激素类眼液,改用非激素类抗生素滴眼液,球结膜下注射妥布霉素+VitC,贝复舒滴眼液、小牛血去蛋白眼用凝胶点眼后加压包封患眼,巩膜融解稳定后,上述眼开放点眼,直至完全修复,对结果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药物保守治愈,巩膜外观平整。结论:翼状胬肉术后巩膜融解的发生与手术方式、手术技巧、术中术后用药及患者体质等多种因素有关,要充分认识翼状胬肉术中、术后处理不当引起巩膜融解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我院1998年3月~2008年1月对965例(1170眼)患者行翼状胬肉手术,其中5例(5眼)出现术后巩膜融解.现将此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翼状胬肉术后角巩膜溶解6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引言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治疗以手术为主。但是单纯胬肉切除术后复发率高达20%~70%[1]。近年来国内外眼科学者为了预防翼状胬肉术后复发,不断改进手术方式,同时术中术后联合应用抗代谢药物等方法极大地降低了手术后复发率,但同时也出现了新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的并发症可严重影响视功能,甚至丧失眼球[2]。现将我院近年来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MMC)术后角巩膜溶解6眼,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总结我院2003-12/2008-08门诊及住院翼状胬肉切除联合MMC术后角巩膜溶解6眼,其中女5眼,男1眼,年龄50~73岁,2眼为复发性胬肉。显微镜下行胬肉切除术。切除胬肉体部,保留胬肉头部不  相似文献   

6.
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并发角巩膜干凹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并发角巩膜干凹斑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中美合作眼科中心颜建华角膜或巩膜干凹斑(Cornealorscleraldellen)临床上少见,且多为斜视手术后并发角膜干凹斑[1]。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并发角膜或巩膜干凹斑,国内仅作者报告过1例,系巩...  相似文献   

7.
翼状胬肉手术是眼科门诊最常见的手术之,主要手术并发症包括:感染性角膜炎、角膜穿孔、直肌损伤等[1].翼状胬肉切除手术后出现巩膜溶解比较少见,现将我们在临床中遇见的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翼状胬肉巩膜瓣下埋藏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术后巩膜溶解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对本院住院翼状胬肉手术后巩膜溶解7例(8眼)患者进行追踪观察,并通过局部药物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病变位于原翼状胬肉切除部位,且局部表现为巩膜组织缺血、变薄,部分患者病变区域可透见棕色色素膜组织。通过药物治疗,所有患者病情得到控制,且在随访期间无复发。结论任何翼状胬肉手术方式都有可能导致巩膜溶解严重的并发症,过分烧灼巩膜面及术后长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为常见原因。一旦发生巩膜溶解,要立即停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加强营养类药物,多数患者通过药物治疗能够治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翼状胬肉切除术后无菌性角膜、巩膜融解的原因及异体巩膜移植联合多层羊膜移植治疗此病的疗效.方法 收集4例于外院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发生无菌性角膜、巩膜融解而转至我院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取巩膜坏死组织进行涂片、微牛物培养,并对这4例患者进行血清学检查.采用异体巩膜移植联合多层羊膜移植的手术方式,并辅以环孢霉素A眼液、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眼液、人工泪液点眼.结果 4例患者细菌及真菌培养均未见微生物生长,1例患者类风湿因子高达139IU/ml,3例患者患有干眼症.异体巩膜联合多层羊膜移植术后8-15d羊膜开始融解,角膜上皮完全修复;7-11d可见血管长人异体巩膜组织,约45d巩膜坏死区愈合.结论 全身胶原血管性疾病及手术刺激等所致的免疫反应可能是翼状胬肉切除术后产生无菌性角巩膜融解的主要凶素;异体巩膜移植联合羊膜移植可有效地控制巩膜融解并促进角膜修复.  相似文献   

11.
翼状胬肉是眼科的常见眼病,其原因至今尚无确切定论,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公认的完全可以避免复发的方法[1],术后复发率约为20%~30%。因此,如何提高手术效果、防止或降低术后复发是临床上的一个难题。作者自1992年11月开始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转移巩膜烧烙术治疗33例34眼,经追踪观察,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原发性翼状高肉,共卫例34眼,其中单纯鼻侧者32例对眼,鼻、预侧均有1例1限,右眼19眼,左眼15眼,男12例13眼,女对例对眼,年龄最小刀岁,最大邱岁,平均45岁,病程最长40年,最短1年,农民2例…  相似文献   

12.
翼状胬肉术后发生巩膜溶解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为民  杨庆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9):1658-1659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使用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术后巩膜溶解的发生机制及预防、治疗。方法:对2006-11/2010-12我院门诊及住院翼状胬肉切除联合MMC术后巩膜溶解10眼患者进行追踪观察,并通过局部药物或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病变位于原翼状胬肉切除部位,且局部表现为组织缺血、变薄,部分患者病变区域可透见深层色素膜。通过局部药物或手术治疗,病情得到控制,且在随访期间无复发。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手术为降低复发率,可采用联合MMC治疗,但是在MMC的浓度及作用时间上应慎重选择,并且术中应尽量减少局部组织的烧灼,以保证局部的血液供应,预防巩膜溶解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资料患者1男性,72岁。因右眼长膜状物30余年,视物不清5年入住我科,无高血压、糖尿病史,无外伤史。眼部检查鼻侧结膜充血、肥厚,侵及角膜约6mm。完善检查后在局部麻醉下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术,暴露鼻侧巩膜3mm,暴露处用生物羊膜覆盖。术后予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翼状胬肉术前术后的角膜屈光状态及其与术前胬肉大小的关系,探讨胬肉手术的时机与必要性。方法 对29例(32只眼)翼状胬肉患者进行胬肉侵入角膜的长度测量,并于术前术后行角膜地形图检测,以资对比。结果 32只眼均有程度不同的顺规散光,其大小与翼状胬肉侵入角膜的长度有关。手术显著降低了角膜散光,提高了角膜平均屈光力。手术导致的角膜散光变化、角膜平均屈光力变化和术前胬肉大小显著相关。结论 翼状胬肉的生长和手术切除对角膜的屈光状况有显著影响,胬肉越大,这种影响就越大。当胬肉较大时,角膜地形图的改变可能包括一部分假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不同术式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巩膜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原因及治疗。方法回顾性研究翼状胬肉手术治疗且未再次复发的患者200例(200眼),原发性翼状胬肉153眼,复发性者47眼。根据术式的不同分为3组,分析各组的临床表现,可能原因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出现巩膜局部轻度软化者24眼,14眼经停用皮质类固醇类及抗代谢类滴眼液后恢复;10眼经停用滴眼液及加用营养类药物后治愈。出现巩膜融解坏死者3眼,行羊膜覆盖治愈。结论因术式或术中术后用药等可导致胬肉切除术后出现巩膜并发症,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对改善其后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翼状胬肉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目前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笔者采用巩膜瓣下球结膜埋藏术治疗翼状胬肉93例103只眼,治愈率为95.15%,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收集治疗病人93例103只眼,男60例67只眼,女33例36只眼;初次手术者85只眼,1次手术复发者12只眼,2次手术复发者6只眼;年龄30~76a,平均58.6a;术前病灶波及角膜瞳孔区者69只眼;术前视力小于0.1者28只眼。1.2 手术方法 术前点抗生素眼药水,有结膜炎者,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所有手术均在…  相似文献   

17.
谢志  徐文双  张爽 《眼科》2010,19(4):287-287
病例1男性,42岁。2008年12月于某医院门诊行左眼复发性翼状胬肉切除术,术后刺激症状明显,视力下降。于术后第5天来我院,门诊以“翼状胬肉术后角膜穿孔、结膜瓣遮盖术后”收入院。查体:视力:右眼1.0,左眼0.1。  相似文献   

18.
翼状胬肉切除术后角膜散光改善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翼状胬肉切除术后角膜散光的改善情况。方法  3 8例 (3 8眼 )翼状胬肉切除手术 ,术前和术后以角膜地形图及检影法确定角膜散光情况。结果 角膜地形图检查平均散光 :术前为 (4.96± 2 .74)D ,术后为 (3 .3 4± 2 .3 7)D ,术后较术前散光减少 ,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0 1)。检影法检查平均散光 :术前 (1.85± 0 .79)D ,术后 (1.15± 0 .65)D ,术后较术前亦有所减少 ,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P <0 .0 5)。术前以远视散光为主 2 6眼 (68.4% ) ,术后远视散光度数不同程度下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 :术前为 0 .51± 0 .3 5,术后为 0 .66± 0 .3 4 ,术后较术前有所提高 ,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P <0 .0 5)。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术有利于减少角膜散光 ,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术后角膜修复情况及术后不适症状的差异。方法:选取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47例60眼分为两组, A组24例30眼,B组23例30眼。 A组应用2.5mm巩膜隧道刀锐性切除角膜上翼状胬肉头部,B组应用有齿镊钝性分离撕除角膜上翼状胬肉头部。分别在术后1、3d,1wk,1 mo观察角膜上皮修复情况及不适症状。结果:术后1、3d,B组的角膜修复优于A组。术后1d睁眼疼痛、畏光流泪、异物感A组较B组严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5、0.015、0.012);术后3 d睁眼疼痛、畏光流泪、异物感A组较B组严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9、0.018、0.015);术后1wk,1mo不适症状两组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与锐性分离相比较,翼状胬肉手术最好选用钝性分离胬肉头部与角膜粘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