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比较并探讨扭动模式与传统爆破模式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按照手术日登记将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扭动模式组94例,传统爆破模式组94例,分别使用扭动模式和爆破模式进行超声乳化手术.术中记录超声时间(Ultrasound Time,UST),累计分散能量(Cumulative Dissipated Energy,CDE)和手术并发症.患者术后1周、1月、3月接受复诊和随访.术后检查项目包括最佳矫正视力和角膜内皮计数.结果 根据Emery白内障核分级:扭动组Ⅰ+Ⅱ、Ⅲ、Ⅳ级以上核的超声时间分别是(31.06±14.29)s、(35.72±19.74)s、(74.11±41.50)s;爆破组Ⅰ+Ⅰ、Ⅲ、Ⅳ级以上核的超声时间分别是(47.3±17.58)s、(53.34±19.51)s、(84.54 4-15.45)s,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845、5.643、7.814,P<0.05).扭动组Ⅰ+Ⅱ、Ⅲ、Ⅳ级以上核的CDE值分别是11.2 4±5.33、12.42±5.49、18.19±1.31;爆破组Ⅰ+Ⅱ、Ⅲ、Ⅳ级以上核的CDE值分别12.65±5.71、15.64±9.35、42.5±3.01,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800、9.386、9.388,P<0.05).手术3月的最佳矫正视力扭动组0.72±0.21,爆破组0.70±0.18,两者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周、1月、3月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扭动组分别为(2149±199)、(2222±177)、(2313±161)个/mm2,爆破组分别为(2055±218)、(2084±175)、(2259±179)个,mm2,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297、6.272、5.957,P<0.05).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采用扭动模式可以有效减少能量和缩短时间,减轻患者角膜内皮的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手术模式.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outcomes of cataract surgery performed with torsional mode and conventional ultrasound mode using the Infiniti Vision System. Methods Randomized comparative study. A total of 188 eyes were assigned to phacoemulisification by torsional mode or conventional ultrasound mode according to the appointed day. The surgery was performed by an experienced surgeon, and the outcomes were evaluated by an examiner who was masked to treatment assignments. Primary outcome measures were US time (UST), cumulative dissipated energy (CDE), and surgical complication. Patients were seen 7, 30, and 90 days after surgery. Postoperative outcome measures were the final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 and the change in endothelial cell count. Results The US group had 94 eyes and torsional group 94 eyes. All patients completed the follow-up visits.In the eyes with nucleus density grades ofⅠ+Ⅱ、Ⅲ、Ⅳ and above,the mean UST was 31.06+14.29 s,35.72+19.74 s,74.11±41.50 s,respectively in the US group and 47.3±17.58 s,53.34±19.51 s,84.54±15.45 s respectively in the torsional group(P<0.05);the mean CDE was 11.2±5.33,12.42±5.49,18.19±1.31 respectively in the US group and 12.65±5.71,15.64±9.35,42.5±3.01 respectively in the torsional group(P<0.05).Postoperative 90 days,the mean BCVA were 0.72±0.21 in torsional group and 0.70+0.18 in US group(P>0.05).At 7 days,30 daysand 90 days,the mean central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count was 2149±199,2222±177,2313±161respectively in the US group and 2055±218,2084±175,2259±179 respectively in the torsional group (P<0.05).Conclusions The torsional mode can provide more effective lens removal with a lower level of phacoemulsification time and energy. 相似文献
2.
扭动模式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扭动模式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设计病例系列研究.研究对象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0例(87眼).方法 按就诊顺序登记并按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扭动模式组43眼、传统模式组44眼,分别在2.2mm微切口下使用扭动模式与传统模式进行超声乳化自内障吸除手术.手术中记录两种术式有效超声能量和平均超声时间,术后随访时检查患跟的最佳矫正视力,观察角膜内皮细胞及角膜水肿程度.主要指标有效超声能量、平均超声时间、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角膜水肿程度及最佳矫正远视力等.结果 有效超声能量,扭动模式组乳化各级核分别为Ⅱ级(3.03 0.64)%、Ⅲ级(7.47±2.00)%、Ⅳ~V级(17.06±3.32)%,传统模式组分别为Ⅱ级(4.29±0.94)%、Ⅲ级(9.29±3.64)%、Ⅳ~V级(19.78 1.66)%,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平均超声时间,乳化吸除Ⅱ级核扭动模式组[(10.95±4.28)秒]少于传统模式组[(14.93±4.29)秒](P=0.019);而Ⅲ级及Ⅳ~V级核两组无明显差异(P均>0.05).角膜水肿程度,术后1天扭动模式组为0级34眼(79.0%)、 级6眼(14.0%)、 级3眼(7.0%),传统模式组为0级24眼(54.5%)、 级15眼(34.1%)、 级5眼(1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而术后7天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281);术后1个月及3个月两组均无角膜水肿患者.术后1个月及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扭动模式组1个月为(6.39±0.90)%、3个月(6.54±1.24)%;传统模式组1个月为(13.17±1.78)%、3个月(13.67±2.36)%,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5者,扭动模式组为1天31眼(72.1%)、7天35眼(81.4%),传统模式组为1天19眼(43.2%)、7天27眼(61.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术后1个月及3个月两组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 扭动模式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是一种高效安全的超声乳化模式,较传统模式乳化能量明显减少,并明显减轻对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眼科,2008,17:82-85)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比较扭动模式和传统模式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42例(160眼),2组分别应用扭动模式和传统模式各80眼.所有患者均使用Alcon公司Infiniti Vision System超声乳化仪进行手术,应用Infinititm Oziltm扭摆式超声手柄与Legacy375-40超声手柄.术前检查包括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术中记录累计释放能量(cumulative dissipated energy,CDE)及超声乳化时间(ultrasound time,UST).术后1 d、1周及3个月检查BCVA,术后3个月测量角膜厚度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结果 对于Ⅱ-Ⅴ级硬度核,扭动模式组较传统模式组术中CDE小(P均<0.05).对于Ⅱ-Ⅲ级硬度核,扭动模式组较传统模式组UST短(P均<0.05);对Ⅳ-Ⅴ级硬度核,2组间U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1周,扭动模式组BCVA≥0.5和≥1.0的眼数较传统模式组多(P均<0.05);术后3个月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角膜厚度测量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2).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扭动模式组为(6.43±1.01)%,传统模式组为(11.25±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 扭动模式的使用可使术中UST缩短,CDE减少,术后恢复更快,对眼部损伤更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扭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治疗Ⅲ级以上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78眼)III级以上硬核白内障单病种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37眼行常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B组41眼行扭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术中观察前房稳定性,能量释放及时间,术后第1,7d观察角膜水肿,前房反应和视力情况。结果:术中B组前房稳定性优于A组(P<0.05);术中能量使用及超声时间明显少于A组,术后第1,7dB组角膜水肿情况明显少于A组(P<0.05);术后第1,7dB组视力恢复明显好于A组(P<0.05)。结论:扭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是一种安全、高效、疗效好的手术方式,尤其对于硬核白内障的处理,优于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扭动模式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应用效率以及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影响,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对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Ⅲ一Ⅳ级核患者99例125只眼进行前瞻性研究,手术随机分为扭动模式(Torsionalmode)超声乳化与爆破模式(UltrasonicBurstMode)常规超声乳化两组,记录术中所用的超声乳化时间(UltrasoundTime,UST)、累积释放能量(Cumulative Dissipated Energy,CDE)、术前与术后3个月角膜中央区内皮细胞密度的变化,进行不均衡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1)扭动模式组所使用的UST低于爆破模式组.(2)扭动模式组所使用的CDE低于爆破模式组.(3)术后3个月扭动模式组角膜内皮细胞的丢失低于爆破模式组.结论 扭动模式超声乳化与爆破模式传统超声乳化相比,术中使用的超声时间短、累积超声能量低,可减少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提高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效率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扭动模式超声乳化治疗小瞳孔白内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29例(31眼)小瞳孔白内障患者采取扭动模式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1个月,观察视力、瞳孔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1个月,28眼视力明显提高,其中裸眼视力≥1.0者7眼,0.5~0.9者14眼,0.1~0.4者7眼,<0.1者3眼.0.1以下者因眼底病变视力与术前变化不大.所有瞳孔为圆形或类圆形,术后随访1个月无粘连发生.1眼术中后囊破裂,2眼术后局部虹膜色素轻度脱失,3眼前房纤维素样渗出,2眼角膜轻度水肿,经治疗后好转.结论 扭动模式超声乳化术治疗小瞳孔白内障安全、有效,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高频脉冲能量模式与扭动能量模式在不同核硬度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25例(133只眼),晶状体核硬度Ⅱ级34只眼,Ⅲ级48只眼,Ⅳ级51只眼(LOCS Ⅱ标准分级).按核级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高频脉冲、扭动能量模式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实际等效超声能量(total equivalent power,TEP),有效超声时间(effective phaco time,EPT),累计释放能量(cumulative dissipated energy,CDE);比较术后角膜内皮计数,角膜厚度,角膜水肿和前节反应状态.结果 Ⅱ级核处理:高频脉冲组EPT和CDE显著高于扭动组(P<0.05),其余各参数无显著差异.Ⅲ级核处理:高频脉冲组与扭动组EPT无显著差异,高频脉冲组CDE显著低于扭动组(13.38±2.85) vs (29.66±6.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级核处理:高频脉冲组与扭动组EPT无显著差异,高频脉冲组CDE显著低于扭动组(23.26±10.76)s vs(34.23±15.99)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脉冲能量在处理Ⅱ级和Ⅲ级核中,TEP、EPT、CDE无显著差异,扭动能量在处理Ⅲ级核,TEP、EPT、CDE均显著高于Ⅱ级核处理.两组患者术后1天及1周的角膜内皮丢失率和角膜水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1天,高频脉冲组的角膜厚度增加率显著低于扭动组(11.57±9.37)%vs (19.02±1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能量模式均能安全有效地处理各类硬度的晶体核.扭动能量处理软核效率高,具有超声时间短,累积释放能量低的特点.高频脉冲能量释放稳定,尤其在硬核中具有累积释放能量低,角膜内皮损伤小的优势.硬核、高龄或角膜内皮功能相对低下的患者选择高频脉冲模式可以增加手术安全性、提高早期康复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将同轴微切口扭动超声乳化术(ozil torsional mode coaxial microphacoemulsification)应用于硬核白内障患者,并与常规超声模式比较,评价其安全性及效率。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随机选择209例209眼晶状体核硬度为4级(Emery分级标准)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接受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手术。试验组(104眼)应用同轴微切口扭动模式超声乳化手术,对照组(105眼)应用同轴微切口常规模式超声乳化手术。记录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内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中央前房深度(central 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角膜内皮细胞计数(endothelial cell count,ECC);术中累积消散能量(cumulative dissipated energy,CDE=有效超声时间×实际超声能量)及灌注液消耗量(esstimated fluied used,EFU);术后第1d;1wk;1mo的BCVA,IOP,ECC,ACD及手术并发症。结果:两组白内障均为4级核,术眼生物学参数分析,BCVA值、IOP值、ACD值与ECC值试验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CDE及EFU分析,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CVA分析,术后第1d≥0.3的眼数,试验组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试验组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术后1mo,两组ECC值均显著低于术前,试验组与对照组较术前减少近15%~30%,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角膜内皮丢失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核白内障手术中采用同轴微小切口扭动模式超声效率高,可以显著减少超声能量,有效缩短超声乳化时间,减少了灌注液的应用,降低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促进视力的迅速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内障手术初学者施行扭动超声乳化技术的安全性及稳定性。方法:回顾2012-02/2013-03白内障手术初学者首次行超声乳化手术200眼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并发症,评估术后效果。结果:术中无一眼出现前房塌陷,在最后一块核吸除瞬间后囊有轻微浪涌现象。术中出现8眼破囊,5眼行前段玻璃体切割后将人工晶状体植入睫状沟,其余3眼破口较小无玻璃体溢出,将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1眼撕囊时裂到边缘转上级医生改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ECCE)。1眼术中发现悬韧带松弛,由上级医生植入囊袋张力环后植入人工晶状体。7眼巩膜隧道切口过短,需行切口缝合。术后1wk裸眼视力:术后视力<0.05者2眼(1%),0.05~者31眼(15.5%),≥0.3者64眼(32%),≥0.5者103眼(51.5%)。术后无3级及以上角膜水肿。术后高眼压经过前房放液或局部用药后均可恢复正常。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初学者使用扭动超声乳化技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罗涣涣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5,27(2):87-88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技术在小瞳孔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 87例 (87眼 )小瞳孔白内障中应用非切开性的瞳孔扩大方式。以互助钩协助完成超声乳化。结果 全部病例均能完成撕囊及超声乳化 ,其中后囊破裂 5例 ,角膜水肿9例 ,纤维素性渗出 12例 ,眼压偏高 5例 ,后囊浑浊需行YAG激光后囊切开 3例。结论 以黏弹剂及非切开的方式扩大瞳孔是很有效的方法 ,互助钩的灵活应用 ,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过熟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和囊外摘出术的手术效果、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并探讨其手术技巧。方法将139例(184眼)过熟期白内障随机分成两组,A组70例(93眼)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术,B组69例(91眼)行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均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于术后1d对两组裸眼视力、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d裸眼视力0.05—0.25者B组明显高于A组(P〈0.05)。术后1d裸眼视力〈0.05及≥0.3者B组明显低于A组(P〈0.05)。术中晶状体核掉入玻璃体腔、玻璃体脱出眼数A组明显高于B组(P〈0.05)。术后角膜水肿眼数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过熟期白内障行白内障囊外摘出术较超声乳化术更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14.
15.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与超声乳化效果比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李淑珍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4,26(6):383-384
目的 比较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出术与超声乳化术两种方法的疗效。方法 3 2 6例 ( 3 60眼 )老年性白内障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采用超声乳化吸出及小切口囊外摘出术 ,均植入后房人工晶状体 ,就其术后视力、术中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 7天裸眼视力 :超乳组和小切口囊外摘出组≤ 0 4者分别占 18 3 4%和 18 89% ;0 5~ 0 9者占 66 11%和 66 67% ;≥1 0者占 15 5 5 %和 14 44 %。术中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 :两组分别为 4 44 %和 3 3 3 %。术后角膜内皮水肿 :分别为 16 11%和17 2 2 %。结论 两种手术疗效相似 ,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小切口囊外摘出术经济、简便、容易掌握 ,适宜于目前我国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行囊外摘出术与超声乳化吸出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分为A组行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9眼,B组行超声乳化吸出术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3眼。于术后1周、1、3和6月随访检查矫正视力、眼压、屈光度、角膜地形图和并发症。结果 术后矫正视力B组明显优于A组(P<0.01)。术后6个月B组眼压下降明显优于A组(P<0.05)。术后角膜散光A组>B组(P<0.05),滤过泡及并发症2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术较囊外摘出术临床效果良好,超声乳化吸出术术后角膜散光小,视力恢复迅速且稳定,长期观察眼压控制好。 相似文献
17.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原发闭角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万红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4,26(6):390-391
目的 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治疗白内障合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2 0 0 1年 3月~ 2 0 0 2年 12月本院收治白内障合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2 7例。术前控制眼压 ,经视力检查、前房角镜和裂隙灯显微镜等检查后 ,均单独采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结果 术后随访 6~ 18月。视力均较术前提高 ,视力 >0 .5者占 5 1 9%。 2 2例术后眼压 <18mmHg( 1mmHg =0 .13 3kPa) ,另 5例用一种降眼压药物眼压控制在 18mmHg以下。结论 超声乳化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可有效地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本院收治白内障合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7例(37眼),术前控制眼压,经视力、眼压、前房角镜和裂隙灯显微镜等检查后,均单独采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视力较术前提高,视力>0.5者20眼,占54.05%,22例术后眼压<18mmHg,另5例用1种降眼压药物眼压控制在18mmHg以下。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可有效地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