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板层角巩膜移植治疗角结膜皮样瘤12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板层角巩膜移植术(LKP)治疗角结膜皮样瘤的疗效,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对12例(12眼)角结膜皮样瘤患者施行肿瘤切除联合板层角巩膜移植术,观察6~24mo,对并发症及时给予局部及全身药物治疗。结果:术后视力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 >0.05。随访6~24(平均14.5)mo,植片透明11眼(92%),半透明1眼(8%)均未出现肿瘤复发。1眼发生上皮型排斥反应。结论:LKP术是治疗角结膜皮样瘤,恢复正常眼表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局部切除合并异体板层角巩膜移植治疗角膜皮样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07例110眼角膜皮样瘤用比瘤体大0.5mm的环钻划界,行病灶处角巩膜组织板层切除,于供体眼球相应部位钻取形状和厚度相似的板层角巩膜植片,植片比植床直径大0.25mm,角膜侧行连续缝合,巩膜侧行间断缝合。结果 随访6个月~5年,所有植片愈合良好,7眼出现植片下新生血管及植片轻度水肿,抗排斥治疗后血管萎缩、消退。术后正常眼表结构恢复快,视力及角膜散光较术前改善(P〈0.05)。2例复发,无层间植入等并发症。结论 局部彻底切除合并相应部位的异体板层角巩膜移植是治疗角膜皮样瘤的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Mahmoud Jabbbarvand Mohammad Reza Khalili Mohammad Taher najabi 《国际眼科杂志》2008,8(3):456-459
目的:评价自体结膜角巩膜缘移植术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有效性。方法: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15例(15眼),接受自体结膜角巩膜缘移植术。切除翼状胬肉后,植片的角膜缘部分与翼状胬肉切除处的角膜缘对位缝合,植片的上皮面向上。纤维血管组织在原翼状胬肉区遮盖角膜1mm以上定为复发。结果:随访平均8mo,所有的患者既无一例复发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单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角巩膜缘移植是一种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部分板层角巩膜移植术治疗角膜皮样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部分板层角巩膜移植术治疗角膜皮样瘤的疗效。方法:对17例角膜皮样瘤患者,用比瘤体直径大0.25mm的环钻划界,在病灶处做部分板层角膜及巩膜切除,在供体眼球相应部位钻取直径比植床大0.25mm的植片,行部分板层角巩膜移植术。术后随访4月-6月。结果:17例(17眼)中,15例(15眼)上皮光滑,植片透明。2例(2眼)术后3周出现层间新生血管,经抗排斥治疗后消退。无一例肿瘤复发。全部恢复正常眼表结构。结论:相应部位的部分板层角巩膜移植术是治疗角膜皮样瘤的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板层巩膜移植治疗炎性坏死性巩膜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Maza报告采用异体巩膜移植治疗坏死性巩膜炎取得满意疗效。我们自1985-1992年对6例炎性坏死性巩膜炎采用同种异体板层巩膜移植均获治愈。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文6例均系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发病。男3例(3眼),女3例(3眼)年龄42-74岁,平均58岁。翼状胬肉切除3-8天发病,平均5.5天。发病后3-7天行巩膜移植术。坏死巩膜面积5X15-11X9mm2,深度几乎达全层巩膜。心血管系统检查:4例健眼眼底动脉硬化,其中2例伴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免疫学检查:4例类风湿因子(+),抗“0”及血沉病高于正常值,其中3例为类风湿关节炎1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早期板层角巩膜移植术对重眼部碱烧伤疗效。方法:将符合Roper-Hall诊断标准Ⅲ、Ⅳ级的患者根据初诊时间的受伤二周内还是二周后分为手术组与对照组。手术组依据巩膜有无坏死而行板层角巩膜移植或板层角膜移植。对照组不手术。药物治疗两组相同。结果:随访6~24个月,手术组16例19眼,多数术后视力显著提高,充血时间缩短,角膜溃疡发生率降低,溃疡持续时间缩短,无溃疡穿孔发生,新生血管密度较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45例(46眼)采用新鲜与干燥的胎儿角、巩膜作板层移植术,其中新鲜组19例(20眼)、存活19眼,脱落1眼;干燥组26例(26眼),存活26眼,总有效率98%。术后2-3年随访比较,两均具有良好的透明性,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在相同病种其免疫排斥反应程度无显著差异,在治疗效果上具有同等价值。 相似文献
8.
带环形巩膜瓣全角膜板层移植术治疗角膜表面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带环形巩膜瓣的全角膜板层移植术治疗角膜表面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移植带宽6mm球结膜和4mm板层巩膜的全角膜板层植片,治疗7例(7眼)陈旧性化学伤及热烧伤造成的角膜表面衰竭.结果7例角膜表面衰竭患者均Ⅰ期愈合,视力提高;5例发生结膜排斥反应,3例发生角膜排斥反应,均痊愈;全角膜板层植片1 wk后逐渐透明,2个月左右层间长入新生血管;随访6个月~5年,平均24.5月,无角膜结膜化及假性翼状胬肉发生;眼表结构稳定,视力0.1~O.5者6例,0.6者1例.结论带环形巩膜瓣的全角膜板层移植术是治疗角膜表面衰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带角膜缘的深板层角膜移植联合自体结膜移植和羊膜移植治疗严重眼表烧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带异体角膜缘干细胞的深板层角膜移植联合自体球结膜移植和羊膜移植治疗严重眼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陈旧性热烧伤和化学腐蚀伤的患者19例19眼。无睑球粘连6眼,轻度睑球粘连5眼,重度睑球粘连8眼。采用带巩膜环的全厚角膜移植,缺失的结膜组织用羊膜和自体结膜修补,随访时间为9m~26m,观察视力、角膜上皮修复情况、角膜透明性、睑球粘连复发情况及排斥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半年角膜植片透明率为89.5%,睑球粘连复发率为23.1%(3/13);术后矫正视力在0.3以上的为52.6%,在0.1-0.3为89.5%,2例出现持续上皮缺损和排斥反应,术后一年以上植片透明率为57.8%,睑球粘连复发率为38.5%(5/13);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在0.3以上的为36.8%,在0.1-0.3为57.9%,有8例(42.2%)患者出现排斥反应同时有角膜上皮的缺损。结论带异体角膜缘干细胞的深板层角膜移植手术是治疗重症眼烧伤角膜混浊的有效方法,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自体结膜联合羊膜移植是治疗重症睑球粘连的有效方法,而羊膜在这类病例中只能起到暂时支架的作用;排斥反应是异体角膜缘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早期行保存板层角巩膜移植联合干细胞移植治疗眼严重碱烧伤的疗效。方法将符合Roper-Hall诊断标准Ⅲ~Ⅳ度的眼部碱烧伤患者共28例32眼在受伤二周内行保存板层角巩膜移植联合干细胞移植术。结果随访3~36个月,术后视力提高者18眼(56.2%,18/32),未提高者10眼,下降者4眼。角膜植片透明14眼,透明率43.7%(14/32)。无一眼发生角膜溃疡穿孔。结论对眼严重碱烧伤的患者行早期清创合并保存板层角巩膜移植联合干细胞移植术,可有效减少角膜溃疡穿孔、角膜血管化,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11.
带环形巩膜瓣及角膜缘的全角膜板层移植术治疗蚕蚀性角膜溃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带环形巩膜瓣及角膜缘的全角膜板层移植术治疗蚕蚀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取带宽6mm球结膜和4mm板层巩膜的全角膜板层植片,治疗4例(4只眼)蚕蚀性角膜溃疡.结果 4例蚕蚀性角膜溃疡患者均Ⅰ期愈合,视力提高;随访1~3年,视力为0.2~0.6,无明显基质型排斥反应,也无复发;角膜表面稳定,无上皮糜烂现象,无假性翼状胬肉发生;层间新生血管部分萎缩,2例表层出现不同程度的新生血管.结论带环形巩膜瓣及角膜缘的全角膜板层移植术是治疗蚕蚀性角膜溃疡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全板层角膜移植联合结膜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全板层角膜移植联合结膜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河南省眼科研究所赵东卿,孙秉基,丁行振中国长城铝业公司职工医院马健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治疗以手术为主,但术后复发率高,临床治愈率低。特别是复发性翼状胬肉,常规手术往往达不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
邻近角巩膜缘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Marcel Y.Avila Lizt K.Torres 《国际眼科杂志》2007,7(5):1250-1254
目的:评价利用邻近角巩膜缘结膜瓣重建翼状胬肉术后角巩膜缘的手术方法。方法:对100例翼状胬肉手术进行了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局麻下行翼状胬肉切除术。切除后,切口两侧带有临近角巩膜缘组织的两个结膜瓣切开后缝合,重新恢复角结膜缘。角巩膜缘重建结果用印迹细胞学方法评价。结果:印迹细胞学方法证实角巩膜缘完全重建。随访6-24(平均14)mo,术后复发率为4%。两位手术者所做手术后复发率差异小(3%vs4%)。在复发的病例中发现,包括粘液细胞增生和鳞状化生的角巩膜缘解剖结构改变。结论:角巩膜缘邻近的结膜瓣移植术是一种安全简单的翼状胬肉手术方法,可以完全重建角巩膜缘,术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角膜板层切除、氟康唑角膜基质注射、自体结膜移植三联术治疗中、浅层真菌性角膜炎的手术适应证及时机,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对我院2005-03/2010-06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著、病灶位于角膜中、浅层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168例,大于病灶边缘0.5mm角膜刀板层切除病变角膜至基本透明,角膜基质注射2g/L氟康唑至水肿区大于病变区切缘约0.5mm,依病灶大小自患眼就近取带蒂结膜瓣连续缝合覆盖植床。术后第1d常规开放点眼,并观察角膜感染有无复发,注射造成水肿消退情况,结膜植片血运及患眼刺激症状,及视力变化。结果: 患者157眼成功实施三联手术治疗,占拟实施此术式患者93.5%;术后7d好转率96.2%,术后1mo,复发率3.8%,痊愈率95.5%,好转率0.6%;注射药物后角膜基质水肿平均消退时间为13.4h;术后1mo视力较术前提高者占24.8%,无明显变化者占58.0%,下降者占17.2%;角膜内皮损失率0~8%,平均2.9%;术后刺激症状:轻度87%,中度10%,重度3%;住院天数平均7.3d;住院费用平均2160元;术后3mo发现4例角膜轻微膨隆。结论: 角膜板层切除、氟康唑角膜基质注射、自体结膜移植三联术治疗早、中期真菌性角膜炎经济实用、疗效好、痊愈快,二期常规安全行光学性角膜移植术,对于经济条件差患者和角膜供体短缺地区,三联手术可作为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16.
保存角巩膜移植修复角巩膜组织缺损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保存的角巩膜移植修复角巩膜组织缺损的疗效,对118例(120眼)角膜缘变性及角巩膜葡萄肿患者施行全厚板层及板层移植术。术后随访6月—10年,所有病例获得了满意效果,未见原有病复发,亦无排斥反应发生,效果满意,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角巩膜裂伤在眼外伤中占很大比例,而有组织缺损的角巩膜裂伤并不多见,且伤口很难处理。2006年4月,我们收治1例利用翻转原位板层巩膜瓣修补邻近角巩膜缘组织缺损的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自体板层巩膜置换并结膜移植术治疗复发性胬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一种自体板层巩膜置换并结膜移植术,治疗17例复发性胬肉,仅2例复发(11.11%)。本法能重建新的角膜缘后缘,以防再发。 相似文献
19.
0引言角膜边缘变性为一较少见双眼慢性进行性病变,亦称为角膜周边部沟状变性或扩张性角膜边缘营养不良,由Terrien(1900年)首次报告,其发病原因迄今尚未明了,目前无有效药物治疗。板层角膜移植能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预防角膜穿孔。角膜边缘变性的患者,于我院行角膜边缘变性切除联合部分板层角巩膜移植术,术后远期疗效观察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收集2005-10/2011-03来我院眼科就诊的角膜边缘变性患者16例19眼。男5例7眼,女11例12眼。年龄14~64(平均35.6)岁。病史1~25a,病变处角膜菲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