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Yin H  Li XX  Li HL  Zhang W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4):295-299
目的 探讨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全身高危因素。方法 对2002年7月1日至2003年6月30日在北京妇产医院出生的胎龄≤34周或体重≤2000g的早产儿进行眼部检查,并分析发生ROP的相关因素。结果 北京妇产医院98例早产儿中,有17例发生ROP,ROP发生率为17 .3%。出现阈值病变需进行激光治疗者4例(7只眼),占4. 1%。ROP组与正常眼底组早产儿在胎龄、出生体重、吸氧时间( >5d)和最高氧分压及发生败血症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小胎龄、低出生体重等是发生ROP的基本因素,长时间吸氧是发生ROP的危险因素。结论 小胎龄、低出生体重、长时间吸氧等因素与ROP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湖北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病情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09年7月至2011年5月对出生胎龄<37周的313例早产儿的626只眼采用双目间接检眼镜和二代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Ⅱ)进行了ROP筛查。其中,男性200例, 女性113例。出生体重890~3500 g,平均出生体重(1977.37±497.03) g。出生胎龄26~37周,平均出生胎龄(33.13±2.44)周。根据筛查结果分为ROP组和无ROP组。所有ROP患儿均随访至视网膜完全血管化;如视网膜未能完全血管化则随访至视网膜情况稳定或进行激光光凝治疗。同时对两组间性别、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妊娠年龄、分娩方式、试管婴儿、多胎妊娠、孕期吸氧、宫内缺氧、子痫、先兆流产、婴儿吸氧史、呼吸窘迫综合征、缺血缺氧性脑病、黄疸、蓝光照射治疗等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13例626只眼中,ROP组52例87只眼,分别占早产儿人数及眼数的16.61%和13.90%。其中,急进性后部型ROP 2只眼;1期38只眼;2期36只眼;3期11只眼。无ROP组261人539只眼,分别占受检早产儿人数及眼数的83.39%和86.10%。接受激光光凝治疗20只眼。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ROP组和无ROP组在出生胎龄(t=-4.348)、出生体重(t=-3.966)、婴儿吸氧史(χ2=9.05;比值比=3.403,95%可信区间1.475~7.854)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妊娠年龄、分娩方式、试管婴儿、多胎妊娠、孕期吸氧、宫内缺氧、子痫、先兆流产、呼吸窘迫综合征、缺血缺氧性脑病、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湖北地区ROP发生率为16.61%;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婴儿吸氧史是影响ROP发病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病情况及相关的危险因素,探讨其合理的筛查标准.方法 对出生体重≤2500g,胎龄≤37周患儿进行ROP筛查,并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共筛查275例符合条件的早产儿,发现ROP38例(13.82%);出生体重≤1500g组,~2000g组,~2500g组患病百分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出生胎龄≤30周组,~32周组,≥33周组间ROP患病百分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ROP早产儿的吸氧时间明显高于无ROP组(Z=5.292,P=0.000),需要机械辅助呼吸的早产儿发生ROP者较多(x2=30.597,P=0.000),多胎与单胎间发生RO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48,P=0.387),ROP发病与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吸氧时间、机械辅助呼口等因素相关.结论 出生体重越低,出生胎龄越小,吸氧时间较长,需要机械辅助呼吸的早产儿,ROP患病率越高.早产儿应及时检查眼底,尽早发现ROP.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徐州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ROP筛查患儿520例,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完成筛查520例,检出74例(14.3%),ROP的发生与母亲分娩年龄,婴儿性别,婴儿是否罹患HIE及母亲孕期吸氧史无关,胎龄和出生体重是保护因素,婴儿吸氧史,母亲孕期使用激素是危险因素。结论徐州地区ROP检出率14.3%,出生体重低,胎龄小,有吸氧史,及母亲孕期有激素使用史的早产儿ROP发病率较高。因此必须加强对此类患儿的ROP筛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开展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筛查工作,强调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干预。方法对住院85名出生体重低于或等于2500g,胎龄少于或等于32w的早产儿或患有全身疾病的早产儿进行常规的眼部检查。对于发生ROP的患儿,每2w复查眼底,直至视网膜正常血管化或ROP发生退行性改变;如发现ROP阀值病变的患儿,则立即行激光光凝治疗。结果85名早产儿发现有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者14例,占16.44%,其中ROPⅠ期8例,Ⅱ期3例,Ⅱ期+3例。本组资料中,出现ROP的早产儿均为出生体重≤2000g,高浓度氧疗(〉40%)持续5d以上。发现早产儿出现ROP,经过调整氧疗的浓度及氧疗的时间,从而控制了ROP病情的发展恶化。结论严格把握ROP的筛查标准,控制氧疗的浓度和治疗时间,是防治ROP的关键所在。ROP的筛查工作依靠儿科医师与眼科医师的密切配合,针对ROP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才能有效地控制ROP的发生、发展,防止ROP的致盲。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适合成都及周边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筛查模式.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研究.对2007年12月至2011年3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及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出生的332例体重2500g以下或孕周小于34周的早产儿,自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开始筛查至周边视网膜血管化.结果 332例早产儿中有41例发生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占12.35%.其中严重的4例(7只眼)接受了激光治疗,1例(1只眼)接受视网膜冷凝联合巩膜环扎手术治疗,占1.20%.按照卫生部制定的筛查标准,仅259例受检儿符合标准,ROP检出率为14.29%,有4例ROP患儿漏诊.眼底正常组患儿出生孕周和体重均明显高于ROP组,两组间有吸氧史者所占比例及不同严重程度ROP组与未发生ROP组吸氧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出生体重、胎龄、吸氧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婴儿出生的成熟度越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尤其是严重的早产儿视 网膜病变发病可能性越高.成都及周边地区ROP筛查标准应在卫生部制定的ROP筛查标准的基础上适当扩大范围.  相似文献   

7.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病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08年5月来就诊的胎龄小于36周、体重低于2500g的210例早产儿的眼底筛查情况及高危因素.结果 210例早产儿中,ROP的发生率为12.9%,其中ROP3期以上的发生率为3.8%;低孕周、低体重、出生后吸氧时间过长、严重的新生儿疾病的早产儿ROP发生率高;双生子ROP发生率(20.5%)高于单生子(10.8%),且ROP发生严重.结论 低孕周、低体重、出生后吸氧时间过长、患严重的新生儿疾病、非单生子等是引起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8.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高危致病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生的高危致病因素.方法 对2005年1月1日至2008年6月30日在深圳市儿童医院、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及深圳市眼科医院就诊的胎龄≤34周或出生体重≤2000 g的早产儿进行眼底检查,并对ROP高危致病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完成筛查的219例早产儿中,21例(42只眼)发生ROP,占9.6%,其中阈值病变6例(12只眼),占2.7%.单因素分析显示,ROP的发生与出生体重、孕周、首次救治医院有无新生儿重症监护(NICU)、吸氧>5d、窒息以及贫血等6项高危因素有关.结论 ROP的发生与孕周短、出生体重低和吸氧时间长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秦皇岛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病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胎龄小于37周或体重低于2500g的616例早产儿Ret Cam III眼底筛查情况。结果 616例早产儿中,ROP的年发病率为7.63%,其中ROP3期以上的发病率为1.1%。结论秦皇岛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与欧美国家、台湾及北京地区ROP发病率低。出生体重、胎龄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自然退行有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尹虹  黎晓新 《眼科研究》2006,24(6):643-646
目的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自然退行组与ROP阈值病变组及视网膜脱离组的早产儿生后各因素进行分析,以寻找可能与ROP自然退行有关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04年10月检查的125例具有ROP的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自然退行组的平均出生体重及胎龄(1689.3g.31.7周)较ROP阈值病变组(1487g,30.6周)及视网膜脱离组(1418g,29.7周)大,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ROP阈值病变组与视网膜脱离组之间的m生体重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退行组矫正胎龄(37.1周)、阈值病变组(41.9周)及视网膜脱离组(74.6周)三者的诊断时间明显不同(P〈0.01)。i组中性别(,分别为0.16、0.00004、0.2)无显著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胎龄是ROP退行的影响因素。结论小胎龄可能与ROP不能自然退行有关。ROP预后与发现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三家医院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特点及转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并分析广东省3家医院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生发展特点及治疗后转归情况。方法 前瞻性研究。采用双目间接检眼镜对出生或收治于广东省3家妇幼保健院的出生体重<2000 g早产儿和低体重儿638例进行ROP筛查。排除未完成随访的52例,共586例1172只眼纳入研究。首次眼底筛查时间为出生后4.0~6.0周或矫正胎龄32.0周。对阈值期前1型病变考虑激光光凝治疗,阈值期病变48 h内首选激光治疗。所有患儿均随访至周围视网膜完全血管化,ROP病变自然退行或治疗后病变退行且治疗后至少1个月。观察并分析ROP发生率,ROP发生时患儿矫正胎龄、出生日龄,ROP治疗时患儿矫正胎龄、出生日龄,ROP病变进展天数以及随访期间治疗眼的预后情况。对ROP患儿胎龄与其ROP发生、治疗时出生日龄之间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1172只眼中,发生ROP者118只眼,占10.07%;视网膜完全血管化1054只眼,占89.93%。发生ROP者胎龄中位数30.2周,矫正胎龄中位数36.4周;发生ROP时出生日龄中位数40.5 d。共60只眼需进行ROP治疗。其胎龄中位数29.3周,矫正胎龄中位数37.5周;需治疗时的出生日龄中位数59.5 d。相关性分析发现,胎龄与ROP发生、需治疗时出生日龄均呈负相关(R=-0.65,-0.80;P=0.000)。ROP 1期进展至2期、2期进展至3期、3期进展至需治疗的3个阶段,其病情进展天数中位数分别为14.0、10.5、3.0 d。随着病变加重,病情进展时间缩短,并呈非正态分布。各进展阶段病情进展天数中位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0.69,P=0.000)。治疗眼治疗后追光、注视反应正常,视盘、黄斑、视网膜结构正常,无视网膜血管行径异常,亦未发现玻璃体、视网膜增生病变形成。结论 广东省3家医院ROP发生时间在矫正胎龄36.4周左右,ROP治疗时间在矫正胎龄37.5周左右。随着ROP病变加重,其病情进展时间缩短。治疗眼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导致早产儿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出生体重越低、胎龄越小,ROP发生率越高;ROP早期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或冷冻可以阻止病变发展,使患儿有一个相对良好的视力预后[1-3],但ROP晚期合并视网膜脱离后的治疗效果差且费用高[4,5].所以早期预防和治疗ROP至关重要,但是,目前我国尚缺乏大规模的ROP流行病学研究.我们对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0日在广东省6家三级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出生体重<2000 g的早产儿进行了调查,分析ROP的发生率以及不同出生体重、胎龄ROP发生率及严重情况,以期为ROP的防治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并分析双胞胎早产儿视网膜痛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3年12月至2004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30对双胞胎早产儿(60眼)从出生后4周开始做眼部检查。记录出生体重、性别、给氧、伴随疾病(新生儿窒息、肺透明膜病、心室内出血、动脉导管未闭)等对资料完整的患儿做相关性分析。结果在30对双胞胎早产儿中较低体重早产儿ROP的发生率为25%.较高体重早产儿的发生率为18.3%;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双胞胎早产儿ROP发病率与给氧具有相关性(P〈0.05);双胞胎中高体重与低体重患儿的ROP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双胞胎中有并发症的高体重与低体重患儿的ROP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双胞胎中无并发症的高体重与低体重患儿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双胞胎中有吸氧史的高体重与低体重患儿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双胞胎中无吸氧史的高体重与低体重患儿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①双胞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与其是否是双胞胎无关,与有无并发症无关,而与其是早产儿有关。②吸氧是双胞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及危险因素,探讨其合理的筛查标准和治疗模式.方法 对胎龄≤35周,体重≤2500g患儿进行ROP筛查,并行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 共筛查326例符合条件的早产儿,发现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33例(10.12%);3期及以上组,1~2期组及未发生病变组的吸氧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出生体重≤1000g组,1001~1500g组,1501~2000g组,2001~2500g组患病百分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出生胎龄≤30周组,30周<出生胎龄≤32周组,32周<出生胎龄≤35周组间ROP患病百分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生子与多生子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少数全身病情严重者可在32周前发生ROP;病变严重程度与性别无关,与孕龄、出生体重、氧疗时间、胎数等因素有显著相关.9例患儿行冷凝术,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吸氧时间长、体重低于1500g、胎龄小于32周多生子中发病率高,对一些高危产儿应尽早行ROP筛查;病变严重程度与性别无关,与孕龄、出生体重、氧疗时间、胎数等因素有显著相关,及早行冷冻术病情控制满意.  相似文献   

15.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导致早产儿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出生体重越低、胎龄越小,ROP发生率越高;ROP早期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或冷冻可以阻止病变发展,使患儿有一个相对良好的视力预后[1-3],但ROP晚期合并视网膜脱离后的治疗效果差且费用高[4,5].所以早期预防和治疗ROP至关重要,但是,目前我国尚缺乏大规模的ROP流行病学研究.我们对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0日在广东省6家三级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出生体重<2000 g的早产儿进行了调查,分析ROP的发生率以及不同出生体重、胎龄ROP发生率及严重情况,以期为ROP的防治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导致早产儿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出生体重越低、胎龄越小,ROP发生率越高;ROP早期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或冷冻可以阻止病变发展,使患儿有一个相对良好的视力预后[1-3],但ROP晚期合并视网膜脱离后的治疗效果差且费用高[4,5].所以早期预防和治疗ROP至关重要,但是,目前我国尚缺乏大规模的ROP流行病学研究.我们对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0日在广东省6家三级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出生体重<2000 g的早产儿进行了调查,分析ROP的发生率以及不同出生体重、胎龄ROP发生率及严重情况,以期为ROP的防治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检出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儿208例为研究对象。以是否发生ROP分为ROP组(98例192眼)与非ROP组(110例220眼),其中ROP组患儿根据是否需要治疗分为重症组(6例12眼)与非重症组(92例180眼)。记录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一般资料、母亲围生期情况、住院期间治疗措施及早产儿相关疾病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RO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20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ROP的检出率为47.1%(98/208),ROP患儿中需手术干预比例为6.1%(6/98)。单因素分析发现,ROP组与非ROP组阴道分娩、胎龄、出生体重、1 min和5 min的Apgar评分、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PS)应用、吸氧时间长、吸氧浓度≥40%、输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动脉导管未闭、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OR=0.497,95%CI:0.391~0.631,P<0.001)和出生体重(OR=0.998,95%CI:0.996~1.000,P=0.046)是RO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重症组与非重症组胎龄与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近期转归情况显示,出院后回访68例(69.3%),其中复查至无ROP且完全血管化者53例(77.9%),复查至无ROP但未完全血管化者11例(16.2%),瘢痕形成者4例(5.9%),平均完全血管化时间为168.4 d。结论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ROP检出率较高,胎龄和出生体重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ROP 的独立危险因素。定期眼底筛查并及时治疗对防止ROP致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发生在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的眼部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疾病. 这种病多发生于早产儿、低体重儿和有吸氧史的新生儿,是导致儿童盲的重要原因之一.早产儿胎龄越短,出生体重越低,视网膜病变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超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病情况,探讨其相关危 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ROP筛查的出生体重不足1000 g早产儿共145例。其中,男性93例,女性52例;平均胎龄(28.5±2.0)周,平均出生体重(923.0±85.0) g。统计时,诊断以随访过程中出现的最重ROP病情为录入标准,双眼非对称病例以发病严重侧为录入标准。以是否发生ROP将患儿分为ROP组和非ROP组,ROP组患儿再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轻症组包括1、2期ROP,未达阈值的3期ROP,以及以上各期ROP发生的瘢痕病变;重症组包括阈值前1型、阈值、急进性后部型以及4、5期ROP。将胎龄>28周或≤28周、出生体重<750 g或≥750 g、胎数单胎或多胎、分娩方式顺产或剖宫产、性别男或女作为危险因素,运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5例出生体重不足1000 g的早产儿中,96例发生不同程度的ROP,占66.21%。其中,重症患儿59例,重症ROP发生率为40.69%。ROP组和非ROP组胎龄(χ2=15.021, P=0.000)、胎数(χ2=4.744,P=0.029)、分娩方式(χ2=11.848,P=0.001)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症组和重症组胎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88,P=0.00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胎龄与ROP的发生相关[Exp(B)=0.328 07,P=0.005 197]。结论 超低出生体重儿具有ROP发生率以及重症率高的特点。胎龄≤28周、顺产、多胎是ROP发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汕头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发病情况,探讨适合汕头地区的 ROP筛查标准。
  方法:对2011-01/2014-12在汕头4家医院NICU住院的1813例出生体重≤2000 g的低出生体重儿或胎龄≤34周的早产儿采用双目间接眼底镜和(或)广角数码儿童成像系统( RetCamⅡ)进行ROP筛查,所有患儿随访至视网膜完全血管化或病变退化。
  结果:发现ROP 202例388眼,占筛查总例数11.14%。其中重症ROP(阈值前期Ⅰ型或阈值期)43例85眼,占筛查总例数2.37%。出生体重<1500 g新生儿408例,重症ROP 34例67眼,占全部重症 ROP 病例的79.07%。GEE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低出生体重、小胎龄及吸氧是ROP的高危因素。
  结论:汕头地区ROP检出率11.14%,但重症ROP检出率较低,主要发生于出生体重<1500 g低出生体重儿和出生胎龄≤34周的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小胎龄及吸氧是ROP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