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鼠胃癌前病变与浊毒相关研究,制造浊毒症模型,寻找浊毒的致病机理,为浊毒理论临床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清洁级5周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组)、湿热胃癌前病变组(B组),模拟浊毒胃癌前病变组(C组).对照组正常喂养,另两组采用高糖加辛辣刺激食物综合造模,并每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化浊解毒法治疗PLGC的疗效机理。方法:将60例胃癌前病变(PLG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化浊解毒法治疗,对照组予胃复春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黏膜的病理组织学改变,计数各组肠化生(IM)、不典型增生(ATP),及对胃黏膜癌胚抗原(CEA)、环氧合酶2(COX-2)的影响。结果:用药1个疗程后,治疗组IM、ATP阳性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胃黏膜CEA、COX-2均明显降低,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化浊解毒法能显著降低胃癌前病变组织中的IM、ATP。改善胃黏膜CEA、COX-2含量。  相似文献   

3.
化浊解毒法治疗胃癌前病变患者6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上皮化生(IM)和不典型增生(ATP)是胃癌的癌前病变。胃癌前病变(PLGC)是胃黏膜从正常向胃癌转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阻断和逆转PLGC的发展,是降低胃癌发生率的有效措施之一,中医药在该领域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前景。我们从"浊毒"入手,治疗胃癌前病变患  相似文献   

4.
笔者根据中医的浊毒理论,采用自拟化浊解毒方治疗胃癌前病变,观察抗肿瘤疗效及其对于胃液成分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08年4月~2012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经胃镜检查及病理结果确诊的20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均符合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相应诊断标准[1],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化浊解毒和胃方治疗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lesionsofgastriccancer,PL—GC)在血管新生方面的可能机制。方法Wistar大鼠66只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空白组),模型组,维甲酸治疗组(维甲酸组),化浊解毒和胃方高、中、低剂量治疗组,每组11只。采用幽门弹簧插入复合法复制慢性萎缩性胃炎PLGC模型,各组给予相应的药物每天灌胃1次,每次2mL,连续12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方法,观察化浊解毒和胃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PLGC大鼠胃黏膜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edfactor,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VEGF、HIF-1α的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VEGF、HIF-1α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化浊解毒和胃方高剂量组与中剂量组降低VEGF、HIF-1α的表达优于维甲酸组及化浊解毒和胃方低剂量组(P〈0.05),低剂量组与维甲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浊解毒和胃方可能是通过降低PLGC大鼠胃黏膜HIF-1α、VEGF的表达,从而抗血管生成达到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PLGC的治疗效果,并且存在-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归芍化浊解毒方对实验性胃癌前病变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把100只大鼠随机分成为A(空白)组、B(模型)组、C(中药大剂量)组、D(中药小剂量)组、E(对照)组,每组2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配合饥饱失常诱导造模.造模后A组正常喂养;B组予蒸馏水灌胃,C组按2 ml/kg予小归芍化浊解毒方大剂量混悬液灌胃,D组按2 ml/kg予小归芍化浊解毒方小剂量混悬液灌胃,E组将胃复春混悬液灌胃.测定胃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量及血清中胃蛋白酶原(PGI)含量.结果 ①PCNA的表达量:小归芍化浊解毒方大、小剂量组与胃复春比较,能明显降低PCNA的表达水平(P<0.05).②血清PGI含量:小归芍大、小剂量组与胃复春组比较,能明显升高血清PGI含量(P<0.05).结论 小归芍化浊解毒方可能通过降低PCNA的表达及升高血清PGI含量,逆转胃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浊毒理论探讨胃癌前病变的发病特点、病理机制和治疗方法,笔者认为胃癌前病变的病机责之于脾胃虚弱,浊毒蕴胃,脾胃虚弱为其发病基础,病机关键在于浊毒蕴胃。脾胃虚弱,酿生浊毒,浊毒蕴于胃腑致脾胃失司,最终导致胃癌前病变的发生。浊毒具有粘滞性、迁延性、难治性、正损性等致病特性,这与胃癌前病变的疾病特点相契合,并且浊毒使胃腑细胞、组织、器官发生浊毒化,引发胃菌群失调、破坏免疫功能、损伤胃黏膜屏障,进而发展为本病。在治疗方面,化浊解毒法贯穿治疗的始终,施以健脾除湿、疏肝理气、散瘀解毒等方法,疗效确切,为临床防治胃癌前病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化浊解毒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对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22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9例给予化浊解毒方口服,对照组110例给予胃复春片口服,3个月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胃镜、病理表现及治疗前后微量元素Se、Zn、Fe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0.76%,病理总有效率68.1%,同时Se、Zn、Fe的含量显著提高。结论:化浊解毒方能有效的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症状、胃镜、病理,并提高血中微量元素Se、Zn、Fe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罗英化浊解毒方治疗浊毒内蕴型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4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63例予罗英化浊解毒方;对照1组31例予三九胃泰胶囊;对照2组30例予黄连温胆汤.治疗前后详细记录临床症状、胃镜及病理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证候、病理疗效均优于对照1组、2组(P<0.05);胃镜疗效:治疗组颗粒增生、血管透见及糜烂均优于对照1组、2组(P<0.05),充血水肿优于对照1组(P<0.05),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组出血斑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罗英化浊解毒方治疗浊毒内蕴型胃癌前病变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0.
朱志红  霍永利 《山西中医》2012,28(10):17-18
目的:观察兰芩化浊解毒方治疗胃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服用兰芩化浊解毒方,对照组服用胃复春.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0.00% (82.41%~97.59%),对照组为61.67% (49.37% ~73.37%),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 =2.3641,P=0.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胃镜疗效(u =2.3641,P=0.0185)和病理疗效(u=3.5746,P=0.0006)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兰芩化浊解毒方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优于胃复春,其中医证候疗效收益为OR =0.18(95% CI =0.07 ~0.48),NNT =4(95%CI =2.29~7.69);胃镜疗效收益为OR =0.25(95%CI =0.10 ~0.61),NNT =4(95%CI =2.46~10.71);病理改变疗效收益为OR =0.23(95% CI =0.10 ~0.50),NNT=3(95% CI=1.97 ~6.28).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疾病模型,研究阳和化岩汤对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DMBA诱导建立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模型,9周后分组用药干预治疗4周,观察大鼠体重增长及肿瘤出现情况,取乳腺组织观察病理组织学形态。结果:造模组大鼠肉眼肿瘤发生率92.86%,平均肿瘤个数为4.21,癌前病变和浸润性癌发生率分别21.43%、71.43%,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各治疗组大鼠肉眼肿瘤发生率及平均肿瘤个数与疾病模型组比较,均明显降低和减少(P〈0.05);阳和化岩汤组肿瘤发生率为64.71%,平均肿瘤个数为1.82,与其他治疗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治疗组大鼠乳腺组织病理形态学较疾病模型组病变程度轻(P〈0.05);阳和化岩汤组癌前病变发生率为47.06%,浸润性癌发生率为29.41%,与其他治疗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MBA小剂量分次给药建立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动物模型具有明显优越性,阳和化岩汤为代表的温阳散结中药能够部分抑制乳腺癌癌变,适于乳腺癌高危人群的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治萎化异汤对胃癌癌前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服用治萎化异汤,对照组33例口服胃复春片治疗,总疗程12周。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对胃痛、痞满、嗳气、纳差、乏力等症状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根除率和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治萎化异汤治疗胃癌癌前病变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解毒活血法治疗胃癌前病变合并胃溃疡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解毒活血法治疗胃癌前病变合并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患者按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治疗组52例(采用以解毒活血法组方的颗粒剂治疗)和对照组50例(采用雷尼替丁加维酶素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主要观察治疗后患者胃镜及病理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胃溃疡有效率为94.23%,对照组为78.00%;治疗组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以及肠上皮化生合并异型增生的治愈率分别为64.29%、56.25%、50.00%,对照组分别为33.33%、26.67%、12.5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解毒活血法对胃癌前病变合并胃溃疡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苏飞  苏春芝 《河南中医》2016,(2):247-248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退黄方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保肝抗炎、增强机体免疫力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化浊解毒退黄方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主要症状和肝功能均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浊解毒退黄方具有化浊解毒退黄、软肝散结作用,能明显提高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英蔻化浊解毒方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模型大鼠胃泌素(GA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英蔻化浊解毒方组,每组15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文献方法制造胆汁反流性胃炎大鼠模型,每日1次,连续5周。各组大鼠从造模开始后第2周至第5周造模结束每天均灌胃给药。西药组给予吗丁啉蒸馏水混悬液,中药组给予英蔻化浊解毒方混悬液,其余各组给予蒸馏水,每次1.5 mL,每日1次。最后一次灌胃后禁食24 h将大鼠处死,取大鼠血清检测胃泌素含量,比较各组大鼠血清GAS含量的差异。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胃泌素参数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中药组大鼠血清胃泌素参数明显升高(P0.01);与西药组比较,中药组大鼠血清胃泌素参数明显升高(P0.01)。结论:英蔻化浊解毒方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机制之一是升高血清胃泌素参数,且较吗丁啉为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方(GJD)对脓毒症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细菌学方面的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作大鼠脓毒症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对照组、脓毒症模型组和GJD治疗组(生药24 g·kg-1),给予清热解毒方治疗后观察大鼠生存情况,同时使用细菌培养和实时定量PCR的方法对腹水和血标本进行细菌学分析.结果: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条件致病菌在脓毒症模型组动物腹水和血液中大量繁殖,在治疗组中上述细菌含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条件致病菌是脓毒症模型大鼠的主要致病菌,GJD可以通过抑制致病菌的繁殖而对脓毒症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和胃汤对大鼠实验性胃黏膜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和胃汤抗胃黏膜损伤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采用吲哚美辛灌胃建立大鼠实验性胃黏膜损伤模型,观察和胃汤对胃黏膜损伤的影响,并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含量;测定胃黏膜前列腺素(PG)、生长抑素(SS)含量.结果:肉眼模型对照组可见散在胃黏膜浅麇烂;光镜下模型对照组大鼠胃黏膜有明显损伤,呈暗红色充血、水肿、大量散在出血点、条索状糜烂,以胃体部为主,整个黏膜层细胞有明显变性、坏死或脱落,固有膜有灶性出血及急性炎症反应.和胃汤组、丽珠得乐组胃黏膜可见少量出血点及糜烂,镜下胃黏膜表面有少量炎性渗出物,胃黏膜浅层细胞有变性、坏死.胃黏膜损伤指数模型对照组大鼠最高,和胃汤组、丽珠得乐组较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血浆NO含量和胃汤组显著升高,与模型对照组、丽珠得乐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ET-1含量和胃汤组与丽珠得乐组均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胃黏膜内PG含量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显示胃黏膜有明显损伤.和胃汤组、丽珠得乐组胃黏膜内PG含量较高,与模型时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和胃汤组、丽珠得乐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胃黏膜内SS含量也明显升高(P<0.05),而和胃汤组、丽珠得乐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和胃汤具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影响体内ET-1、NO、PG、SS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略论胃癌癌前病变的中医证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及早识别和控制胃癌癌前病变,通过临床与实践研究,认为脾虚(气阴两虚)和瘀热(气滞血瘀、湿热中阻)是本病病机之关键。在施治中提出脾胃虚弱光辨气虚阴虚,气滞血血瘀、湿热中阻须注重疏肝调气,清化畅中,同时认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是提高本病疗效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化浊解毒方对胰岛素抵抗(IR)大鼠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模型建立成功的胰岛素抵抗大鼠随机分为化浊解毒方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6只。化浊解毒方组予化浊解毒颗粒按生药3 g/(kg·d)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各组连续做相应处理8周。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大鼠肝脏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2(DGAT2)mRNA表达以及肝脏组织TG含量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以及游离脂肪酸(FFA)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化浊解毒方组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以及游离脂肪酸(FFA)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化浊解毒方组DGAT2mRNA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化浊解毒方组大鼠肝脏组织TG含量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化浊解毒方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大鼠的脂代谢紊乱,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DGAT2基因表达,进而影响TG合成及TG在肝脏组织的蓄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