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消渴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针灸治疗消渴病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针灸治疗消渴病的研究,逐渐从针灸降糖的疗效以及机理研究过渡到针灸对消渴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作用。因而,通过概述中医对消渴的认识、针灸治则处方历史沿革及挖掘针灸治疗消渴的古方,并结合笔者的临床经验与体会,总结针灸减轻和消除消渴所致临床症状和并发症的针灸处方,阐述针灸消渴古方的临床指导意义,从现代针灸临床与实验研究角度探讨针灸治疗消渴(糖尿病)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自拟益阴活络汤联合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2月本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80例(阴虚血瘀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A(西药)和治疗组B(西药+中药)、治疗组C(西药+针灸)、治疗组D(西药+中药+针灸),每组45例。治疗一个疗程后,将各组的观察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D组在中医症候疗效、TCSS评分、血液流变学等方面改善程度优于A组、B组及C组。结论自拟益阴活络汤联合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好,不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根据糖尿病并发症损害靶器官的不同,归纳20年来治疗各种糖尿病并发症的针灸选穴特点。方法:利用计算机网络在维普文献数据库中通过设定检索词和检索策略自动检索并获取1989—2006年国内期刊中发表的关于“针灸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报道全文,然后根据文献筛选标准进行二次人工检索并归纳治疗各种糖尿病并发症的选穴特点。结果:①20年来针灸治疗较多的糖尿病并发症依次为神经、胃肠、膀胱、眼部病变等。②治疗多取四肢部足三里、三阴交、曲池、合谷等穴以及多取背俞穴和腹募穴。③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多根据具体的病位而选用相应的经脉以及该经的穴位。结论:通过分析、归纳针灸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选穴特点,对;临床上针灸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有借鉴和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彩红 《光明中医》2016,(21):3221-322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作为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具有极高的致残率。临床上表现为肢端感觉异常、麻木、疼痛,病情严重出现肌肉萎缩甚至局部瘫痪,对人们健康生活造成极大影响,治疗本病的方法常见的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营养神经,中医针灸具有调节气血,通经活络的作用,对于DPN患者的具有比较明显的治疗价值,近年来大量临床报道显示对老年DPN患者给予针灸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疗效,文章通过对近几年的针灸治疗DPN的回顾,说明针灸治疗的临床运用的具体的方法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20年糖尿病针灸治疗处方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糖尿病是一组常见的以血浆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代谢内分泌疾病,多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针灸治疗对胰岛素有良好的双向调整作用。本文通过对近20年来针灸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文献统计分析,将针灸处方特点加以总结,归纳出临床主穴选取和主要疗法的规律,将有助于指导针灸临床以提高糖尿病人群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温针灸法配合排尿训练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予以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予以温针灸配合排尿训练治疗,温针灸取足三里(双)、三阴交(双)、肾俞、膀胱俞、关元、气海等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疗效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温针灸法配合排尿训练对症状改善有明显作用及优越性,同时也可以减少西药副作用发生,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7.
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met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平  阳仁达 《中医药导报》2011,17(1):97-101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对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评价,数据采用专用软件RevMan4.2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篇研究共696例患者满足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灸治疗DPN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0001)。针灸对DPN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亦优于对照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P<0.00001,感觉神经传导速度P=0.0005或P<0.00001)。结论:本系统评价结果说明,较之西药治疗,针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体征及神经传导速度均有较好疗效。但由于试验方法学质量较低,尚不能充分肯定,需高质量的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8.
针灸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东挺 《针刺研究》2004,29(3):231-235,230
本文旨在体现近 5年来针灸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临床研究的概况 ,反映这一专题研究的最新水平和进展 ,为今后的临床科研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针灸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不同的治疗方法、疗效机理研究的总结以及相关文献报道 ,进一步揭示和肯定了针灸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具有整体调节、降低血糖、改善高凝血状态和微循环障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顾洪  焦琳 《河南中医》2006,26(5):82-84
针灸临床对糖尿病并发的神经病变,尤其是常见的周围神经和植物神经病变,从实验研究到治疗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突出了针灸治疗该病的优势。现就其临床研究概况综述如下。1对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治疗概况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所致的神  相似文献   

10.
通过查阅近10年来针灸治疗糖尿病的资料,从文献、实验及临床研究3个方面进行总结概括,阐述针灸治疗本病的临床优势。结果发现针灸可通过调节血糖、激素水平、修复胰腺组织、调整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来治疗糖尿病,并被临床验证有确切疗效。针灸治疗糖尿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Cai H  Zhao LJ  Zhao ZM  Guo JH  Yuan AH 《针刺研究》2011,36(4):288-291
目的:探讨瘦素与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关系以及针刺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的影响。方法:8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40例)和优降糖组(40例)。针刺组以脾俞、肺俞、胰俞、胃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为主穴,结合辨证取穴,每次留针30 min,隔日治疗1次,共12周;优降糖组根据血糖调节剂量持续用药12周。治疗前后检测空腹血糖(葡萄糖氧化酶法)、空腹胰岛素(放射免疫法)、空腹瘦素(酶联免疫法),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针刺组和优降糖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下降(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回升(P<0.01);针刺组空腹胰岛素和空腹瘦素下降明显(P<0.01),优降糖组空腹胰岛素有所上升(P<0.01)。治疗后,针刺组空腹胰岛素、瘦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低于优降糖组(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针刺组高于优降糖组(P<0.01)。结论:针刺对瘦素的调节可能是其治疗Ⅱ型糖尿病、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浅说针灸器具的发展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u WB  Li SY  Xu QY  Zhang LJ 《针刺研究》2010,35(6):474-477
针灸治病离不开针灸器具,本文对针灸学历史上出现的针灸器具进行了系统考查和梳理,从针具、灸材与灸具、现代针灸治疗仪3个方面入手,考查了针具由砭石、骨针、金属针等发展至一次性无菌针灸针的革新历程,并全面叙述了不同时期施灸材料与辅助器具的应用与不断改进,以及现代电针仪、灸疗仪的创制经过与使用特点。由此,较全面地理清了针灸器具从古至今的发展演变脉络。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临床研究方法学的角度入手,总结近10年来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相关文献内容。按文献报道的内容对其进行了分类,并依据临床研究中使用的随机方法、对照治疗、盲法实施、疗效评价、随访记录及统计方法等,分析评价了目前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针刺治疗本症方法简便,疗效确切,为了更好地证实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有效性和为临床研究者及实践者提供可靠的高质量临床证据,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有必要采用设计严谨科学的临床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穴随证变 针随气调——论针灸基础研究的知识起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斌  喻晓春 《针刺研究》2007,32(6):407-410
本文通过分析针灸基础研究中经络研究知识起点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传统针灸知识的一些特点,论述了"传统针灸知识是无法直接成为以还原论为合理方法的现代实证科学研究的起点"的观点,进而提出"从当前针灸临床有效技术转化的、符合现代实验研究所在领域的方法特点的知识是针灸基础研究的知识起点"的观点。同时认为:传统针灸知识体系仍可能长期存在,但与实证性的基础研究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还不能在同一个层次上进行对话,两种针灸学间的张力可能是针灸学术发展的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5.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最主要的发病机制之一。治疗T2DM的关键就是改善机体IR的状态。中医药在改善IR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学工作者开始关注中医药在T2DM改善IR方面的作用,对其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鉴于胰岛素抵抗与慢性低度炎症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本文基于经典胰岛素传导及炎症信号两大类通路,从中药活性成分、提取物以及中药复方三个方面综述了近十年中药在改善IR的相关研究,旨在为中药治疗T2DM、改善IR的研究与治疗提供借鉴并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Inrecentyears,reportsonacupuncturetreatmentofdiabetesmellitus(DM )areincreas ing.Resultsindicatethatacupunturepossessesregulativeeffectonthefunctionalactivityandinsulinsecretionofthepancreaticisletβ cells,alsocanmodulatefunctionsofthecentralner voussyste…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病、生理特征为胰岛素抵抗(IR),而骨骼肌是IR的主要靶器官。骨骼肌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机制与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有着密切的关系。临床及实验研究显示,中药复方及中药有效成分可改善骨骼肌IR,防治T2DM。因此,本文就近年来中药复方和中药有效成分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T2DM的骨骼肌IR的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石玥  赵慧玲 《针刺研究》2006,31(5):314-317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主要的致残因素之一。目前,西医尚缺乏理想的治疗药物与手段,而采用针灸治疗DPN则显示出一定的优势。本文综述了近10年来针灸治疗DPN的相关临床报道,例举了单一疗法,如针刺、艾灸、电针,及综合疗法,如针灸并用、针刺结合中药、拔罐、穴位注射等,并结合临床研究证明,针灸是治疗DPN的有效方法,且操作方便,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阎英杰  刘福来 《中医杂志》2007,48(3):226-229
目的研究降糖合剂配合耳针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按照分层随机的方法,以1∶1∶1的比例分别进入西药(二甲双胍)组、中药(降糖合剂)组和中药加耳针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小时血糖(P2hPG)、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IR)的变化。结果中药加耳针组总有效率92.5%,明显优于中药组(P<0.05)与西药组(P<0.01);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变、中医证候积分、血糖、HbA1c、血脂、FINS、ISI、IR等方面,中药加耳针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并且无不良反应。结论中药降糖合剂配合耳针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且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