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汪列兵  张晓明 《吉林医学》2011,(19):4027-4028
目的:建立各类安全警示标识,确保临床基础护理工作的落实,使护理管理更安全有效。方法:通过制作安全警示标识,在全院临床科室统一规范使用,由病区的护士长或护理组长根据患者病情或医嘱启用相关的安全警示标识的管理方式。结果:启用安全警示标识后,护理安全隐患明显降低,患者的满意度得到了提升。结论:清晰的护理工作指引,使护士在基础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大大降低,确保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护理警示标识在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中提高护理质量,预防护理缺陷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012年7-9月,心内科一、二病区的病人为研究对象,心内二病区住院患者为实验组,心内一病区住院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住院期间做好安全口头宣教和交班工作.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悬挂相应警示标识,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患者安全护理.出院时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不良事件进行统计.结果 实验组病人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护理缺陷发生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护理警示标识能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适合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护理警示标识的应用,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降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方法把在感染病区内发生率最高的不安全因素制成图形,放在醒目的位置,提醒护士及患者要高度重视和认真执行。将应用护理警示标识以后的护理差错发生率与病人满意度,与去年同期的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通过观察,护理的差错与事故的发生率由原来的6.5%降低到0.1%;满意度由原来的90%提高到98.8%;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护理警示标识的应用可作为感染病区的护理安全管理有效措施,并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通过护理警示标识的应用,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降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护理标识是指医院为预防患者在住院过程中,由于生理、病理、心理、社会、环境等诸多不确定因素或难以预料的意外事件或风险事件发生,而采用特殊制作的各种有针对性、科学性的标准记号,以防范护理缺陷的发生.护理标识在护理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积极地统一、规范、明确护理标识,在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预防差错事故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就如何将护理标识用于我病区管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护理警示标识在眼科护理服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在眼科要制定统一、醒目的护理警示标识,并在实际工作中要按照规范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使用。结果护士的风险意识不断增强了,患者的满意度显著的提高了。结论在眼科中应用护理警示标识,能够有效地控制护理缺陷的发生,确保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规范手术室护理服务过程中的各类管道标识,以确保其规范性、有效性.方法 通过规范患者管道标识的颜色、设计、材料等,明确各种管道标识的含义和作用,加强手术室细节管理.结果 通过有效应用管道标识,提高了手术护理质量,提高了病房护士及手术病人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增强了护士对手术病人的安全管理意识,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结论 应用管道标识能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体现了手术室管理的规范化,为手术病人的安全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病区安全管理推广应用护理标识,体现病人在住院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护理要求,增强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重视管理环节中的问题,突出"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达到进一步减少护理差错和缺陷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患者安全隐患一直是医院医疗和护理重点,通过正确规范实施护理警示标识,时刻提醒患者及医护人员注意防范,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方法分别用醒目的颜色、形象的图案、清晰的文字制作成标识牌,根据患者病情、潜在风险选用合适的警示标识,然后插入床头卡、护士站一览表或粘贴在导管合适位置等。结果提高了护士安全防范意识,加强了患者安全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了护理安全质量。结论我院自2011年1月规范实施护理警示标识措施,建立健全护理警示标识落实制度以来,患者不良安全事件仅发生4起,减少了护患纠纷,有效地保障了患者安全,提高了住院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邹晓蓉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9):1645-1646
目的:护理警示标识在医院小儿腹泻风险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收治的腹泻患儿60例,同期我院实施了统一、规范全院护理警示标识制度,各科室执行护理警示标识操作规范。护理部根据各护理专科、单元的具体情况以及患儿护理风险管理因素,制定、实施相应的护理警示标识。结果:实施护理警示标识后,患儿对护士工作的总体满意度、总体认可度、基础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同时,实施护理警示标识前,护理差错率为0.49%,实施护理警示标识后为0.31%.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施护理警示标识后,患儿自我效能中的理论知识、基础护理技能、服务态度、学习态度与总评得分都有了明显提高(P<0.05)。结论:结论:护理警示标识在医院小儿腹泻风险管理中的临床应用能提高患儿对护士工作的总体满意度、总体认可度、基础护理质量评分和自我效能各项评分,同时降低护理差错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总责任护士负责制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在各病区设立2-3个护理组,以各护理组为基本工作单元,由1名总责任护士带领本组内护理成员全面负责患者的治疗护理活动.实施总责任护士负责制管理模式,通过质控检查,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实施总责任护士负责制管理后,增强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结论 建立总责任护士负责制,激发了各级护理人员的潜能,使护士自身价值得到体现、人力资源得到合理应用,有效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减少了护理缺陷,提高了医生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唐秀清 《吉林医学》2010,(27):4812-4812
目的:规范产科护理工作过程中的各类标识,确保其规范性,实用性。方法:通过规范产科病区各类标识明确各类标识的含义和作用,加强产科的护理质量管理。结果:通过规范使用护理标识,增强了护士的质量管理意识,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论:应用护理标识保证了护理工作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体现了产科护理工作人性化、规范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重症监护室临床护理安全管理中的护理标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ICU收治的52例危重症患者,根据入院时间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投诉情况及满意受.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工作质量评分(96.25±2.07)分,医疗护理投诉率为0.00%,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4.61%,观察组为96.1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病区护理标识有效发挥护理提示、警示作用,规范护理人员行为,加强临床安全管理,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层级责任制护理模式在儿科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方法将儿科病区13名护士进行分层级管理责任于人进行管床,设立护士长一高位责任护士一初级责任护士,按岗位分管床位,全面负责患儿的病情观察、治疗、护理、病区安全及家属沟通,使患儿得到及时、最适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结果基础知识技能、专业技能、急救技能、综合能力、病区安全管理、护理质量、护理文书等项目,实施层级责任制后显著优先实施前(P〈0.05)。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压力感降低。结论护理人员分层级管理,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加强工作责任感,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护理质量得到提升,充分利用现有护理人力资源,能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使患儿得到更好更全面的照料,患者满意度提高,进一步提高了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目的:依托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设计病区护理管理模块,分析模块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患者和病区护理工作的需求与实践相结合,设计病区护理管理模块,并对实际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病区护理管理模块包括病人服务系统、护士移动工作站和护理管理3个子系统,患者满意度从90.2%上升至94.3%。应用病区护理管理模块的护理操作流程后,试验组护士静脉输液操作和预约检查操作所需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基于HIS系统下的病区护理管理模块的应用,使病区的护理管理系统信息化,优化护理工作流程,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护士工作效率和护士长管理质量,为病区护理管理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平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介绍护理组长在开创护理优质服务中的做法与成效,探讨该角色的作用.方法 带领本组的护士学习卫生部下发的文件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的内涵,带领组员转变思维模式,调整护理工作模式、统一本组护理人员对基础护理的认识,落实基础护理工作、做好陪人管理、协助病区环境、物品的准备,培养年轻护士病情观察的责任心及能力,定期护理质量检查,全区范围内开展工作,提高护士的自身认识.结果 护理组长在病区开创优质护理服务中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结论 护理组长充分发挥职权与责任,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全组的护士认真投入到开创优质护理服务中,年轻护士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病人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理工作潜在的安全隐患,并给予相应护理干预.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分析我院精神科病人发生自杀、自伤、伤人、潜逃的危险因素.结果病区设施、病人行为、护理质量管理方面存在易造成自杀、自伤、伤人、潜逃的危险因素并给予相应护理干预:①加强病区设施管理.②严格执行病区安全制度.③加强分级管理制度.④加强心理护理.⑤加强护士安全意识的培养.结论针对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给予护理干预,保证住院病人安全,减少护理差错、事故,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病区临床护理工作中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方法 利用医院整体信息化管理资源对各病区的临床护士工作站、护理管理、移动护士工作站的各环节进行过程干预和流程再造.结果 护理信息化技术的设计和应用,节省了人力、物力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地预防了护理缺陷的发生,保证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 护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使临床护理工作朝着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张建勋  张钰  周建芳 《四川医学》2012,33(7):1309-1311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病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根据不同途径设计3种不同标识及六种不同颜色管道标识,分门别类进行规范化管理及使用。结果应用管道护理标识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管道滑脱及护理缺陷,促进护患沟通,减少纠纷。结论应用识别护理标识后,护理不良事件明显减少,满意度明显提高。是对患者实施安全管理重要途径,实现了患者安全管理的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护理安全质量控制标准的建立与在临床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从护长及护理人员的管理、急危重及特殊病人护理、环境、用物安全、急救设备及药物等管理要求和护理操作规范、工作流程及制度的落实情况等方面,制定护理安全质量控制标准,根据此标准及要求,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的方式进行检查,并将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电脑信息化管理,将信息整理后下发到各病区进行整改,以保证护理安全及质量.结果 能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各个工作环节、各个工作时段、各级护理人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降低护理职业风险的发生概率,增强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护士的安全隐患意识目的 .结论 护理安全质量控制标准的建立与实施,形成了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监控,保证了护理质量及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APN排班在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工作能力与资历把护士分为4个层级,把各层级的护士分为A、B2组,按照责任制整体护理的理念,实施APN排班,每班都有2名以上护士值班,分别从A、B2组护理人员中搭配组成,负责整个病区的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每组护士中又分不同层级,履行不同岗位职责。实行1年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施APN排班管理后患者的满意度及健康教育覆盖率得到了提高,同时护士的满意度也得到提高。结论:APN排班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服务理念,充分发挥了各层次护理人员的作用,加强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及薄弱时段的质量控制,减轻了护士的压力,有利于现代护理人才的培养,保障了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