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2003年5月SARS流行期间,开平市一镇某小学出现学生群体性发热病例,为摸清发病原因,迅速排查SARS,控制疫情及评价防治措施效果,我们对该校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处理.方法 在调查之日前2周以内发热的学生作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并采集发热学生咽漱液.对发热学生进行隔离治疗,并对学校课室、教师办公室、饭堂与发热学生家居等场所及其环境进行消毒、清洁,对其他师生进行预防性服药等处理措施.结果 全校2周内(5月20日~6月2日)有61名学生发热,罹患率15.64%,患者分布在六个年级9个班,其中六、五年级人数最多,占50.82%.4份发热学生的咽漱液中分离出甲3流感病毒.结论 这是一起甲3型的流感暴发流行,所采取的防治措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恢复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是否携带病毒及具有传染性.方法选择SARS抗体(ELISA检测法)阳性的177例恢复期SARS患者,利用实时定量PCR法对患者的尿、粪便、咽漱液共531份标本中的SARS冠状病毒(SARS-CoV)核酸进行定量检测.结果177例患者中有49例(27.7%)标本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其中31例(17.5%)1种标本阳性,14例(7.9%)2种标本阳性,4例(2.3%)3种标本阳性.尿、粪便、咽漱液的检出阳性率分别为14.7%(26例)、11.9%(21例)和13.6%(24例).标本中病毒核酸的拷贝数在100~47 000copies/ml之间,3种标本中病毒核酸不同拷贝数量级的患者阳性例数经χ2检验无明显差异.结论住院中的恢复期SARS患者约有十分之一仍然携带SARS-CoV.有必要将SARS冠状病毒核酸的实时定量PCR检测作为SARS患者出院与解除隔离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3.
不同动物SARS病毒携带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多种野生、驯化和圈养动物携带SARS样病毒状况的研究,比较与野生动物密切接触人群和健康人群SARS病毒感染率,研究探索SARS病毒的来源。方法于2003年5月起在广东等7个省自治区调查并采集动物咽漱液、鼻拭子和肛拭子样本,进行细胞培养、IFA、荧光RT—PCR检测;分析不同动物携带SARS样病毒状况。结果200只动物样本检出10只动物携带SARS样病毒,其中主要是果子狸(9只、阳性率为7.96%)。l740名人员血清的SARS IgG抗体总阳性率为5.06%,其中野生动物销售人员最高(45.45%)结论研究结果支持SARS病毒来源于动物(果子狸)的假设,并推测SARS病毒能从动物传播给人类。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SARS-CoV寡核苷酸基因芯片对200份临床确诊SARS病例的咽拭或咽漱液、401例非SARS感染的呼吸道患者的咽拭或咽漱液样品进行检测,评价该方法用于SARS-CoV核酸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其应用于早期诊断的可能性。方法200例临床确诊SARS患者样品,401阴性对照样品采用双盲法进行测定,抽提可能存在的病毒RNA,采用限制性荧光标记法标记,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基因芯片杂交、清洗和芯片扫描检测。通过对杂交结果的数据分析,比照临床诊断和血清学的检测结果,对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及应用于SARS早期诊断的可能性进行评价。结果对601份标本检测的结果,灵敏度为71.50%,特异度为92.01%。对发病10 d内采集临床确诊SARS病例的标本,检测的灵敏度为81.08%。结论利用SARS-CoV寡核苷酸基因芯片检测SARS患者发病早期的咽漱液或咽拭子中的SARS-CoV核酸,灵敏度较高,可作为早期基因诊断。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1986年4月成都某大学的一起流感爆发,学生中罹患率高达28%,流行高峰在4天以内。从32份急性期流感病人咽漱液标本中共分离出三株病毒。经病毒学鉴定和患者双份血清的血清学试验证实,此新分离的三株病毒均属新甲1型流感病毒的变种,其抗原性与我国北方正在流行的A1/青防85-42相似。提示新甲1型流感病毒的变种在我国已由北向南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分析2002~2003年在广西流行的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的临床及X线表现特点。方法:应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002~2003年广西收治的22例SAR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2例SARS患者的年龄在6~64岁,平均(30.68±13.39)岁,男14例,女8例。14例患者有明确的SARS患者接触史。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100%)、咳嗽(95.5%)、咳痰(40.9%);白细胞计数正常(72.7%)、降低(27.3%);肺部X线片主要表现为片状或斑片状炎症渗出(100%)。结论:SARS具有高度传染性,发热、咳嗽、胸片示肺部炎症表现及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降低是该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早期的隔离能有效地控制和预防SARS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7.
病毒及其对流行的影响从1978年10月至1979年9月间有51个国家和地区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了流感病毒感染。三个型的流感病毒是过去流行、现在仍继续在世界上流行的:新甲1型(H1N1)、甲3型(H3N2)和乙型。全世界所有地区都继续报告发生新甲1型病毒(H1N1)所致的流感。1978年新甲1型  相似文献   

8.
20 0 1年 10月 15日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镇上的某中学初三 (3)班发生一起 14名中学生集体感染事件 ,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资料分析和实验室检验 ,证实是一起集体上呼吸道暴发感染。现分析如下。1 流行病学调查1 1 一般资料 :2 0 0 1年 10月 15日上午 10时~下午 1时 ,陆续有 14位表现为以上腹部症状为主的某中学初三 (3)班的学生被送往我院急诊室就诊。就诊时的症状大多数表现为 :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 7名同学有发热但无明显头疼 ,2人有咽部不适。但 14人中无一人有腹泻症状。故全部留在医院进一步观察 ,并给予对症处理。学校其他…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散发SARS患者及其接触者早期IgG抗体变化规律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广州市再次散发的临床诊断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患者早期IgG抗体变化规律及其接触者有无隐性感染作初步研究。方法: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SARS散发流行期间采集发热待查的患者117例、接触者88例、正常人群血清进行SARS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结果:SARS患者在发病5-15天出现血清特异性IgG,血清滴度随发病天数增加而升高,15—20天后,抗体的滴度达到高峰并维持在1:160-1:320。发热人群组,SARS接触者组和正常对照组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4%,2.3%,0.57%。结论:广州市本次散发SARS患者IgG抗体变化与去年的基本一致,用ELISA法测定SARS病毒IgG抗体水平变化,可适用于SARS患者的早期血清学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本实验提示SARS可能存在隐性感染性。  相似文献   

10.
SARS流行期间西安市区无偿献血者的成分及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自2003年初起在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发现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病例,截止2003-05-20的统计,全世界SARS病例共计7919例,死亡662例.我国的广州、香港和北京于3—4月份期间严重流行,4月下旬起在西安有散发病例出现.SARS的流行蔓延,全国多个地区或城市发生临床急救用血告急.根据已有的防止SARS的经验和做法,西安各大院校及部分单位实行了封闭式的管理,  相似文献   

11.
In the months of July and August 2003, an outbreak of acute respiratory illness caused by influenza A virus occurred among students in seven residential schools situated in the northern part (Perak) of Peninsular Malaysia. Out of 4989 students, aged 13 to 18 years (mean = 15.9), 1419 (28%) were effected by influenza-like illness.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as outpatients except for 36 students who required admission for high fever, severe coughing and shortness of breath. Abnormal chest X-ray findings were noted for those that required inpatient management. Influenza A virus was isolated from 37 sputum specimens, 20 throat swabs and three nasal swab specimens from a total of 278 clinical samples obtained from 180 patients. Isolates from each of the outbreaks were sent to WHO Collaborating Centre for Reference and Research on Influenza, Melbourne, Australia for antigenic and genetic analysis. One school outbreak was due to influenza A (H1N1), A/New Caledonia/20/99-like virus while the other six school outbreaks were due to influenza A (H3N2) viruses which were A/Fujian/411/2002-like).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某幼儿园一起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探讨暴发原因,为其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样检测,对不同人群的罹患率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此次疫情共持续7日,累计发病21例,教师罹患率为20.59%、学生罹患率为3.90%,人群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0,P<0.01);病例主要症状为咳嗽(95.24%)、发热(85.71%);4例病例咽拭子标本经检测均为甲型H1N1阳性;全园师生近一年来均无流感疫苗接种史;教师病例中仅2例具有就诊史。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判断此次疫情为一起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暴发疫情。教师在幼儿园流感疫情蔓延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应加强对患病教师的隔离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河源市2014—2016年流感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其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学特点,为制定流感防控策略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 采集哨点医院的流感样病例(ILI)咽拭子标本,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流感病毒核酸,用狗肾传代细胞(MDCK细胞)法对核酸阳性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并鉴定毒株型别。结果 2014年流感的检出高峰在1—4月和6—7月,2015年的检出高峰在4—8月,2016年的检出高峰在2—5月和11—12月;5个年龄组中,0~4岁组和>60岁组阳性率最高,分别为12.07%和11.96%,其后依次是5~14岁组(8.79%)、25~59岁组(7.62%),15~24岁组阳性率最低,为5.53%,0~4岁组与5~14岁组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76 3,P<0.05)。2014—2016年共检测ILI标本3 170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303份,总阳性率为9.56%。2014—2016年阳性率依次为7.79%、10.14%、10.73%。2014年和2015年,除BV外,其他三种流感病毒H1N1、H3N2 、BY均有检出,2016年四种都有检出。三年里,H3N2的阳性率比其他三种流感病毒高。303份核酸阳性标本中,分离出流感病毒毒株88株(29.04%),其中H1N1 7株(2.31%)、H3N2 42株(13.86%)、BY 39株(12.87%),BV没有分离到毒株。结论 河源市2014年流感较平稳,2015年和2016年活跃度逐渐增强;应加强0~4岁组和>60岁组的流感防控工作;加大H3N2亚型流感病毒的监测工作,及时掌握优势毒株的变化规律,不断完善流感监测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甲型H1N1流感在广州的流行特征。方法 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每周分别从广州四家监测医院采集流感样症状患者的嗽口液或咽拭子,采用real-time PCR方法鉴定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广州5大城区采集不同年龄的人群血清,通过血凝抑制实验检测血清中甲型H1N1流感抗体;对其时间和年龄的分层进行分析。结果全年共采集嗽口液或咽拭子3580份,甲型H1N1流感核酸检测阳性530份,阳性率为14.8%,阳性率最高的月份出现在10~12月,为36.5%~42.3%,阳性率最高的年龄组为5~岁和15~岁组,为18.5%和24.2%,最低的年龄组为≥60岁组,为4.1%。人群血清标本共采集1527份,甲型H1N1流感抗体阳性439份,阳性率为28.7%,阳性率最高的年龄组为5~岁和15~岁组,为36.1%和39.5%,最低的年龄组为≥60岁组,为8.6%。结论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期发生在10~12月,流行时间短,感染的主要人群是学龄组人群,而老年人群的感染率相对较低。预防流感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学校内。  相似文献   

15.
云浮市2004~2005年流行性感冒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文  岑玫喜 《热带医学杂志》2006,6(7):798-799,804
目的探讨云浮市流感的流行特征及掌握病毒毒株变异情况,为制定流感防控策略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云浮市流感监测网络系统,对流感作流行病学、病原学监测,并严密监控云浮市各地流感暴发情况。结果2004~2005年监测医院上报流感样病例14655例,占监测医院内科门诊(或儿科门诊、发热门诊)病例的3.60%,病例以少年儿童为主,占86.48%,全年均有病例发生,冬春季病例较多;两年共分离到106株流感病毒毒株,有甲3(H3N2)、甲1(H1N1)亚型和B型,病毒毒株以甲3(H3N2)为优势株;暴发疫情五起,均发生在中、小学校,四起由甲3(H3N2)亚型病毒毒株引起,一起由B型毒株引起。结论云浮市2004年和2005年的流感发病相对平静,未发生较大规模的暴发流行,病毒毒株未发现有明显的变异,建议继续加强流感监测网络建设,建立流感早期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report two cases of exudative retinal detachment and uveitis following vaccination of H1N1 influenza. Methods: The data of two patients with exudative retinal detachment and uveitis following vaccination of H1N1 influenza who underwent systemic steroid treatment in our department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Case1 was a 10-year-old boy and develop vitreous opacity and exudative retinal detachment at 10 days after vaccination of H1N1 influenza. Intravenous use of 500 mg methylprednisolone for 5 days following by oral prednisone (130mg; 5 mg decreasing each week). One month after treatment, vitreous got clear, subretinal fluid disappeared, and his visual acuity increased. Case2 was a 47-year-old female with type2 diabetes. At 2 days after she underwent the vaccination of H1N1 influenza, she suffered from a fever. One month later, she encountered bilateral headache and decreasing vision. Visual acuity was 0.02 (right) and 0.12 (left). In both eyes, mutton fat keratic precipitates, slightly positive Tyndall phenomenon, congestion of optic disc and exudative retinal detachment at posterior pole were observed. Intravenous use of 1000 mg methylprednisolone for 3 days, following by oral prednisone (130mg; 5 mg decreasing each week) was given. One month after treatment, subretinal fluid disappeared while choroidal hyperfluorescence was observed. Her visual acuity was 0.01 and IOP was 14mmHg in both eyes. Conclusions: In the current hot time of worldwide vaccination of H1N1 influenza, ophthalmologist should be aware of this rare complication. Early use of systemic steroid may be associated with a better prognosis.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儿童甲型H1N1流感合并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5例甲型H1N1流感合并肺炎的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资料。采取患儿鼻咽拭子标本,冰壶保存立即送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用实时逆转录核酸扩增聚合酶链反应CRT—PCR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5例患儿4例以发热起病,1例既往有哮喘病史的患儿以进行性喘息伴呼吸困难发病,24h后才开始出现发热。5例均伴有进行性咳嗽,5例病例均可听到双下肺细湿哆音,经治疗热退后肺部哆音消失缓慢。治疗均按照我国卫生部颁布的《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3版)》进行治疗,5例患儿均接受了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既往有哮喘的患儿合并呼吸衰竭和气胸,给予人工通气治疗,5例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儿童甲型H1N1流感合并肺炎患儿发热的时间较长,咳嗽较重、肺部哆音较多、消失较慢;既往有哮喘的患儿病情更加严重,临床上应给予高度重视。经给予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后,患儿发热、咳嗽、肺部哆音改善较快。合并肺炎的甲型H1N1流感比未合并肺炎的患儿住院时间要长。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2004年流感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市流感流行情况,探讨流行特征,提供防制建议。方法建立全市流感监测网, 进行流行病学监测和病原学监测。结果流行病学监测,全年共报告流感样病265 335例,占同期内(儿)科门诊就诊量的6.3%;全年共报告暴发疫情31起,均为H3N2型。病原学监测,全年共采集咽漱口液2 134份,阳性 242株,阳性率为11.34%,其中H3N2型233株,B型9株。结论广州市2004年流感高峰在4—8月,流行优势毒株为H3N2型。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2004-2005年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流感病毒进行病原学监测,进一步了解流感病毒的变异特点,探索流感流行的规律。方法 采集国家级监测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人的鼻咽拭子标本,用MDCK细胞分离流感病毒。结果 2004年共采集标本551份,分离出流感病毒65株,分离率11.81%,其中H3N2亚型53株;B型(Yamagata系)12株。2005年共采集标本926份,分离出流感病毒140株,分离率15.12%,其中H1N1亚型36株;H3N2亚型85株;B型(Yamagata系)28株。结论 2004年江西省有H3N2亚型和B型(Yamagata系)流感病毒流行,H3N2亚型流感病毒为流行优势株。2005年江西省有H3N2亚型、H1N1亚型和B型(Yamagata系)流感病毒流行,虽然于3月出现HlNl亚型流感病毒,但H3N2亚型流感病毒仍然为全年的流行优势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