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利用经胸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技术研究左前降支(LAD)心肌桥患者的壁冠状动脉血流频谱特征以及硝酸甘油对血流频谱的影响;探讨应用经胸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技术诊断心肌桥的可行性.方法 取32例冠状动脉造影检出的心肌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1例心肌桥位于LAD中段,1例位于远段, 静息及舌下喷服硝酸甘油后观察壁冠状动脉及其近、远端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特点,比较壁冠状动脉与其近、远端血流参数及诱发前后壁冠状动脉血流参数.结果 硝酸甘油诱发前后LAD中段彩色多普勒总显示率87.1%.静息状态12例患者壁冠状动脉段出现特征性的"拇指征"频谱,列为静息阳性组,诱发后出现"拇指征"频谱的10例患者列为诱发阳性组.诱发前彩色多普勒检出1例壁冠状动脉起始处舒张期花色血流,诱发后增加显示6例,其中1例出现收缩期反向蓝色血流,多普勒检查示诱发前后拇指征频谱与其近、远端比较舒张期峰值流速、舒张期平均流速、加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诱发前后"拇指征"频谱比较舒张期峰值流速、舒张期平均流速、加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壁冠状动脉受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诱发后2例测及收缩期反向波频谱.结论 经胸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技术是诊断心肌桥的一种新方法,应用硝酸甘油可提高心肌桥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经胸超声冠状动脉血流成像预测左前降支狭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经胸超声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技术(TTDE)预测左前降支(LAD)狭窄的准确性.方法 65名临床怀疑为冠心病的患者,在静息状态下用TTDE探测LAD血流,计算舒张期血流速度与收缩期血流速度的比值(DSVR).患者在TTDE检查后24 h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结果 53例患者的LAD血流得到探测和测量,其中14例有LAD显著狭窄(≥70%,狭窄组),39例无显著狭窄(对照组).狭窄组LAD的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26.4±11.8 cm/s vs 21.1±6.1 cm/s和18.1±7.8 cm/s vs 14.7±4.0 cm/s,P<0.05).狭窄组的峰值DSVR和平均DSVR较对照组小(分别为1.4±0.4比 2.0±0.5和1.4±0.4比1.9±0.4,P<0.0001).以平均DSVR≤1.6作为异常时,预测LAD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7%和79.5%.结论用TTDE测定DSVR是一种简便无创的预测LAD狭窄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非侵入性研究冠状循环,是超声评价心脏的一个重要课题。但由于冠状动脉内径细窄且随心跳运动,给多普勒检测带来极大困难,尤其左前降支冠状动脉(LAD)血流检测,目前国内尚无这方面研究报道。现将我们运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评价28例选择性病例 LAD 血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①探讨经胸声学造影二次谐波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TTDE)探测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远端血流的可行性 ;②与冠状动脉内多普勒 (ICD)相对照 ,分析研究LAD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方法 利用TTDE连续检测 110例患者LAD血流。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储备 (CFVR)为注射腺苷后的最大平均血流速度与静息状态平均血流速度的比值。结果 CFVR探测的成功率为 96%。TTDE所探测的CFVR(2 .83± 0 .68)与ICD所探测的结果 (2 .91± 0 .74)密切相关 (r =0 .83 ,Y =0 .76X + 0 .61,P <0 .0 0 1)。结论 TTDE结合声学造影及二次谐波技术是一项可行、可信的无创性探测CFVR的方法 ,可用于冠状动脉病变的探测及冠脉介入治疗的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胸冠状动脉(冠脉)血流显像技术确定左前降支狭窄部位的准确性。方法:应用冠脉血流显像技术检查12.5例拟行冠脉造影患者的左前降支各段血流信号及前室间隔内血流信号。以局部血流加速、左前降支及前间隔内逆向血流信号作为判断左前降支狭窄的标准,以局部血流加速处作为确定左前降支狭窄部位的标准。分析记录狭窄部位及节段数,并与随后的冠脉造影结果比较。结果:超声诊断左前降支狭窄程度≥60%患者的准确性为88.0%(110/125),特异性为88.7%(47/53),敏感性为87.5%(63/72)。确定狭窄部位的准确性为88.5%(332/37.5),特异性为95.2%(2.59/272),敏感性为70.9%(73/103)。经胸冠脉血流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判断左前降支狭窄高度一致(Kappa值=0.756),确定狭窄部位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0.697)。对单节段狭窄的检出率与对多节段狭窄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4)。结论:经胸冠脉血流显像检测左前降支局部血流加速能准确定位冠脉左前降支程度≥60%的狭窄部位,且不受病变节段数目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胸冠脉血流显像技术无创性检测左前降支支架植入术前后局部血流动力学变化以评价支架植入术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比较18例左前降支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前、术后经胸冠脉血流显像所检测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并与冠脉造影正常组(29例)进行比较。结果18例患者冠脉造影证实左前降支存在60%~100%不同程度的狭窄,支架植入术后所有患者冠脉造影未见≥30%的残余狭窄。左前降支支架植入术前存在局部血流加速、左前降支和前间隔内逆向血流,支架植入术后局部血流加速现象消失,逆向血流处显示为前向血流。支架植入术前、后左前降支远段舒张期与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比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经胸冠脉血流显像技术可以无创性评价左前降支支架植入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技术评估冠心病支架术前、后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的价值。方法  2 8例冠状动脉前降支狭窄的冠心病患者对狭窄的冠状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 (PTCA)后各置入 1枚支架。分别于术前、术后 72h内 ,采用经胸超声多普勒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技术检测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狭窄远端静息舒张期血流峰速 (r Vd)、注射潘生丁时最大舒张期血流峰速 (d Vd)及CFR。结果  2 8例患者行支架术均获成功 ,狭窄率由术前 84.2 %± 8.6%降至术后 5 .4%± 0 .8% ,(P <0 .0 5 ) 。 2 8例患者共 40支病变血管中 ,3 4支狭窄冠状动脉远端检测到多普勒频谱 (检出率 85 % )。支架术后r Vd较术前r Vd有增加趋势 ,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P >0 .0 5 ) ;术后静脉注射潘生丁后最大d Vd及CFR均较术前明显增加 [( 0 .94± 0 .2 1)m/s对 ( 0 .5 1± 0 .18)m /s ,3 .2 1± 1.2 1对 1.89± 0 .40 ,均P <0 .0 5 ]。结论经胸超声多普勒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技术结合潘生丁试验是一种简便、易行、无创性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血流储备变化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与冠状动脉内超声(IVUS)相结合,探讨冠脉造影正常者的冠状动脉形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探测47例冠脉造影正常者前降支(LAD)IVUS及血流速度并计算冠脉血流储备(CFVR).结果 47例患者中,14例(30%)LAD内无斑块,CFVR正常;16例(34%)无斑块,CFVR 减低; 9例(19%)有斑块,CFVR正常;8例(17%)有斑块,CFVR 减低.结论冠脉造影正常者中仅30%为真正的正常,其余患者冠脉内或有斑块形成和/或CFVR受损.  相似文献   

9.
目前儿童各类原发或继发性冠状动脉病变、心肌肥厚所导致的冠状动脉功能的改变已逐步引起广泛的关注。近年来,有不少研究运用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成功检测儿童冠状动脉血流及其储备功能,从而为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准确有效、安全无创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经胸彩色多普勒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技术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探讨其发病的危险因素及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51例住院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按超声所见分为对照组和硬化组,分别记录每个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症状、血糖、血压、血脂、吸烟史及心电图或24h心电图等资料,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年龄、血糖、血压、血脂及吸烟在对照组和硬化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或24h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结论年龄、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经胸冠状动脉彩色多普勒显像技术在无创诊断冠心病中确有优势,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高度狭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TTDE)检测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近、中段高度狭窄的准确性。方法85例临床怀疑为冠心病的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前24h内用TTDE探测左前降支血流。结果冠状动脉造影证实20例患者冠状动脉显著狭窄,其中7例为近、中段高度狭窄(≥95%)。73例患者(85.9%)超声检出左前降支血流,其中5例为逆向血流。该5例患者均为左前降支近、中段高度狭窄或完全阻塞。TTDE显示左前降支为逆向血流时,预测左前降支近、中段高度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1.4%和100%。结论TTDE检出左前降支逆向血流是预测左前降支近、中段高度狭窄的一种准确、无创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检测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局部血流加速现象及其在诊断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狭窄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经胸超声检测45例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左前降支各段血流信号,显示清晰的彩色血流信号后,用脉冲多普勒在显示段多点取样,记录血流频谱,测量各点舒张期峰值流速,记算该段血流最高速度与最低速度的比值,以比值≥1. 5为判断局部血流加速的标准。结果 45例患者中检出有局部血流加速者23例, 20例为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左前降支局部存在不同程度狭窄(直径狭窄60% ~98% )。22例无局部血流加速者中冠状动脉造影证实18例左前降支正常或狭窄<60%, 4例左前降支存在重度狭窄(直径狭窄≥95% )或完全闭塞。最高与最低血流速度的比值在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正常与异常的两组患者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 3±0. 2对1. 9±0. 3,P<0. 01),并与有无狭窄高度相关(r=0. 77,P<0. 01),以比值≥1. 5为标准时,诊断左前降支狭窄(60% ~98% )的准确率为84. 4% (38 /45),特异性为85. 7% (18 /21),敏感性为83. 3% (20 /24)。结论 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狭窄时在静息状态下存在局部血流加速现象,经胸超声检测左前降支局部血流加速能准确诊断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狭窄(直径狭窄60% ~98% )。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运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的17节段时间-容积曲线及牛眼图评价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前后左心室节段性功能变化.方法 选取3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内行RT-3DE检查,获取17节段时间-容积曲线图及牛眼图,应用Qlab软件在机分析,所取参数包括左室收缩运动减低节段数、节段舒张末期容积(rEDV)、节段收缩末容积(rESV)、节段射血分数(rEF)及节段-整体射血分数(rgEF)并进行比较.另选择30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CI术前患者在RT-3DE牛眼图中均显示多处收缩运动减低节段(5.2±1.8),病变节段心功能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周内显示病变节段数较术前减少(3.4±1.1),节段心功能参数改善(P<0.05).结论 RT-3DE的牛眼图及17节段时间-容积曲线可定性、定量反映PCI手术前后的左室节段心功能变化,从而为评价冠心病患者的PCI疗效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胸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技术无创性检测左前降支狭窄时静息状态下的异常血流动力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术前经胸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检测的左前降支相关血流参数,比较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左前降支狭窄组(程度≥60%)与对照组(程度〈60%或正常)相关参数的差异。结果左前降支狭窄组存在局部血流加速、左前降支远端或前间隔分支内逆向血流。血流加速前的血流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血流加速处、左前降支远段相关血流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血流加速处与血流加速前相关血流参数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静息状态下左前降支狭窄程度≥60%时表现为狭窄处与狭窄前舒张期峰值流速之比增高(≥1.5),且左前降支远段舒张期与收缩期峰值流速比值下降.这些参数的异常有助于无创性评价左前降支狭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TDE)检测冠状动脉各主要分支血流储备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 临床疑诊冠心病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439例患者,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前1周内进行TTDE检查,检测左前降支(LAD)、左旋支(LCx)和右冠状动脉后降支(PDA)远端的血流储备.在基础状态和持续静脉注射腺苷(140μg·kg-1·min-1)情况下分别测定其血流速度,计算血流储备(CFR)及其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结果 439例患者中28支LAD、12支LCx和21支PDA闭塞.LAD的CFR检测成功率为96.8%(395/411),LCx的CFR检测成功率为74.9%(320/427),PDA的CFR检测成功率为83.0%(347/418).以CFR≤2.0和CFR≤1.7分别作为判断冠状动脉狭窄(≥50%)和显著狭窄(≥75%)的标准,诊断LAD、LCx和PDA狭窄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和87%,64%和82%,79%和85%,诊断显著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6%和81%,70%和85%,81%和82%.结论 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冠状动脉各主要分支血流储备的成功率和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均较高,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 DE)评价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RT-3DE对LAD病变的AMI行PCI治疗的患者,术前、术后LAD供血节段的容积和功能进行测定,比较其术后与术前的差异,估测LAD的通畅情况.结果 术后与术前的比较:术后1周各LAD供血节段的收缩末容积(ESV)、舒张末容积(EDV)和射血分数(EF)均无明显改变;术后1个月各LAD供血节段EF升高、ESV减小(P<0.05),估测LAD通畅性良好,该结果得到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结论 RT-3DE通过定量测定支架置入前后LAD供血相应节段的容积和功能的改变,能够评价支架放置后LAD的通畅情况,可应用于这类患者PCI术后疗效的无创性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