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俊滔  杨宇华 《新中医》2013,(1):178-179
温病乃感受温邪引起的外感热病,因此,祛除温邪是治疗温病的关键。根据卫气营血病机演变,叶天士提出不同阶段的治疗原则:"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则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说明温病的四个病程阶段各有主治,而汗法就是用于温病的初期阶段,邪在肺卫的治疗方法。温病的初期阶段,为温邪外袭,正邪抗争  相似文献   

2.
通过微观视角下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发病机制探讨,推演其以肠系膜为结构基础、痰饮内结为病理条件,玄府郁闭为核心环节的基本病理要素.并结合汗法作用机制,应用汗法从驱邪逐寇、布散津液、开玄解郁等方面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病理要素的形成环节进行干预,以达到预防及治愈疾病的目的,并为临床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付海燕 《国医论坛》2006,21(2):17-17
"阳加于阴谓之汗",汗有生理与病理之别,生理之汗,能润泽肌肤,驱除病邪,散发余热,排泄废物;病理之汗,既可因邪(如风热外袭、里热蕴蒸)、因虚(如气虚不固、阴虚内热)出现多汗,又可因邪、因虚表现为无汗,"如伤寒在表、及邪行于里、或水饮内蓄,与亡阳久虚,皆令无汗"(<伤寒明理论>).因此,对邪实所致的多汗或无汗病证,用解表、清热等法即可逐邪于外;遇正虚产生的多汗或无汗病证,用补法治疗则可取效.  相似文献   

4.
在温病卫、气、营、血各个阶段,均可用测汗法测病情之轻重缓急,判断病证之顺逆吉凶。测汗法是判断外感热病转归的重要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5.
运动汗法是汗法的一种,在银屑病的治疗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目前关于汗法治疗银屑病的报道多为药物汗法,关于运动汗法的文献并不多。对前人采用运动汗法治疗银屑病的经验进行分析与总结,以期为银屑病的诊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汗法在肾病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汗法在肾病中运用广泛 ,其主要目的有三 ,即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发汗排毒。1 发汗解表肾病与表证关系密切 ,许多肾病因表证而起 ,如IgA肾病多因表证而引发血尿等临床症状 ;许多肾病因表证而复发或加重 ,如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经治缓解 ,常因外感而复发 ,慢性肾功能衰竭常因外感而导致病情加重恶化 ,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所以 ,在肾病的过程中能否正确的运用汗法 ,及时的解除表证 ,与肾病的预后转归直接相关。急性肾病的表证与一般的表证并无两样 ,而慢性肾病的表证则有其特殊性。由于慢性肾病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 ,所以其表证都是在本…  相似文献   

7.
脾胃湿热证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其湿邪临床表现有5大特征,其治湿八法为芳香化湿法、淡渗分利法、祛风胜湿法、苦温燥湿法、苦寒燥湿法、清热利湿法、宣表化湿法、健脾利湿法。  相似文献   

8.
刘忠文  刘迎辉  杜红 《新中医》2010,(9):128-129
<正>汗法又称为解表法,是通过开泄腠理,发汗逐邪外出的治法,属中医学"八法"之一,临床多用于外感病治疗。但汗法的使用临床不仅局限于外感病,《金匮要略》所记载如痉证、湿证、黄疸病、妇人产后病、水气病、咳嗽上气病、腹满病、寒疝病、痰饮病等杂证中,既有单纯使用"汗法",亦有与其他治法合用者,为杂病使用"汗法"治疗提供了翔实的理论依据。本文就杂病"汗法"应用规律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付翠秋 《北京中医药》2010,29(11):860-862
在糖尿病的各个阶段均伴有血瘀证的存在,如肢体疼痛、麻木、面色晦暗、皮肤有瘀斑、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舌下静脉纡曲怒张等,因此治疗糖尿病在治病本的同时,应辨证施治分阶段伍以活血化瘀法治疗.方法 大致为:初期配伍行气活血化瘀,中期予以养阴凉血化瘀,后期予以养阴益气活血化瘀或温阳活血化瘀法并可配伍虫类搜剔药,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10.
付翠秋 《北京中医》2010,(11):860-862
在糖尿病的各个阶段均伴有血瘀证的存在,如肢体疼痛、麻木、面色晦暗、皮肤有瘀斑、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舌下静脉纡曲怒张等,因此治疗糖尿病在治病本的同时,应辨证施治分阶段伍以活血化瘀法治疗。方法大致为:初期配伍行气活血化瘀,中期予以养阴凉血化瘀,后期予以养阴益气活血化瘀或温阳活血化瘀法并可配伍虫类搜剔药,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11.
“和”法是通过“和解、调和”的作用来疏邪扶正、平亢扶卑的治法,采取多法合用,最终恢复机体气血阴阳平衡,临床应用广泛。围绝经期汗证是主要由于阴阳、营卫、气血、津液失和导致正虚邪实,腠理不固,汗液外泄异常的病证。临证可采用“和法”作为基本治法,具体方法有:滋阴降火,平调阴阳;补阴宁心,调和营卫;疏肝泻火,调和气血;补气健脾,和调津液。验之临床,可达到止汗治汗之目的。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2.
银屑病中医归属于“疮疡病”范畴,其发生多与风邪、寒湿、湿热及玄府郁闭有关,风邪贯穿该病发病的始终,根据《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中:“之温热者疮,下之则胀已,汗之则疮已,此腠理开闭之常,太少之异耳。”的理论,发现疮疡病总的治疗法则为汗法,即运用开泄腠理、调气和血、宣发肺气等法,激发机体发汗,使风、寒、湿、热、毒等蕴滞于肌表的邪气随汗而解,因此在银屑病治疗中,采用汗法,解在表之邪,发机体之汗,可使邪气随汗外泄,皮损向愈。  相似文献   

13.
郭素香  程燕 《吉林中医药》2009,29(3):208-209
现代诸多医家持现代人多热病的观点,用药每多用清热解毒之品,过用寒凉。而小儿咳嗽多为外感,每多见表证,或为风温咳嗽,或为风寒咳嗽,临证治疗时,于宣肺止咳之品中酌加辛凉或辛温发汗之品,使患儿微微汗出,邪有出路,则表证易解,咳嗽自止。  相似文献   

14.
汗法是通过使用药物、针灸、护理等方法使人体汗出,从而发挥宣发肺气、调畅营卫、开泄腠理等作用,使邪气随汗而解的治法,《内经》有“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指出了汗法是病邪在表的治疗大法。而微汗是仲景运用汗法的基本原则,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均有论述,如《伤寒论·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六》说:“凡发汗,欲令手足俱周,时出似絷絷然,一时间许益佳,  相似文献   

15.
仲景发煌古义,推陈出新,不仅确立了“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风水、皮水“当发其汗”的基本原则,还创制了一系列治疗水气病的发汗之剂,构建并完善了水气病辨证论治的体系。大致有解表宣肺,发汗利水;发汗行水,兼清郁热;益气固表,和营发汗;温经助阳,发汗行水;并提出汗法的禁忌症,曰“然诸病此者,渴而下利、小便数者,皆不可发汗。”  相似文献   

16.
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及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肾内科主任医师高惠然根据张仲景《伤寒论》中的汗法理论为指导,采用中医八法为首的汗法为主,以多种给药途径治疗CRF107例,取得满意疗效,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在卫汗之可也"是清代医家叶天士创立的治疗温病的根本大法之一。意旨温热病邪所致的各种卫分证,通过汗法,可以祛除表邪而解除表证,从而切断温邪内陷之变。  相似文献   

19.
汗法是中医学治法中的重要内容,探讨了对汗法在内伤郁热类病证治疗中的药物配伍、组方规律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把握此类疾病的治疗原理,揭示其临床应用及其技巧,冀以提高中医处方水平及技巧。  相似文献   

20.
时下清热药盛行,长期服用多损阳气。笔者临证先辨阴阳,阳虚患者论治,逐渐形成"重脾肾阳气、重一气周流"的思路,治病多以一气周流理论为指导,以气机升降为基准,重视阳气化藏及枢转,补阳之时,宜要分清阳虚之处,不能以四逆汤统治,方能药到而病除。临证运用扶阳思路常为扶后天之中气,调枢以运四旁、扶先天之肾阳,培根以生脾土、扶中天之心阳,下照以生胃土、扶生发之肝阳,疏达以畅气机,效果显著,而一些医者以四逆汤打天下,实际上是对郑钦安医学思想的误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