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骏  黄灵  刘新荣 《职业与健康》2007,23(23):2217-2219
乙酸分子中碳链上的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后则生成氯乙酸,依据取代程度的不同,可生成一氯乙酸(MCAA)、二氯乙酸(DCAA)和三氯乙酸(TCAA)。工业上通称的氯乙酸(Chloroacetic acid)是指一氯乙酸。氯乙酸为无色易潮解的晶体,易溶于水、乙醇、乙醚、苯等有机溶剂,氯乙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化学性质活泼。氯乙酸作为有机化工原料和中间体,在氯产品及醋酸衍生物中占有重要地位,广泛应用在染料、医药、农药、香料、表面活性剂等许多领域,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江苏省生产使用氯乙酸情况,为预防和控制氯乙酸致化学灼伤和中毒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7年"江苏省化学毒源普查数据库"氯乙酸企业数据,分析生产使用氯乙酸企业分布、接触人数、防护等情况.结果 全省生产使用氯乙酸企业有43家企业,接触氯乙酸作业工人374人.盐城、南通、无锡、常州4个城市共存有31家氯乙酸使用企业(72.1%),共266人(71.1%).氯乙酸的生产使用量年均9850.2吨.41.9%的氯乙酸企业缺乏冲淋器等应急处置设备.结论 盐城、南通、无锡和常州4市是氯乙酸危害防护工作的重点地区,应急防护问题比较突出,需亟待改进.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某氯乙酸项目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职业危害控制措施。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和职业健康监护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该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分析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结果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氯乙酸、氯、乙酸、乙酐、盐酸、噪声等,上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均达标。健康监护发现接触噪声岗位人员2人高频段双耳平均听阈40dB(A)。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为氯乙酸装置巡检、氯乙酸包装、盐酸储罐装卸、冷冻机房巡检。建议改进工艺、加强个人防护及职业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4.
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学者采用非洲爪蟾胚胎致畸实验研究了饮水消毒副产物——溴氯乙酸(BCA)和二溴乙酸(DBA)对非洲爪蟾胚胎的发育毒性。该实验将非洲爪蟾胚胎发育阶段第8期(中囊胚期)至第46期(器官形成期已经完成)的胚胎分别暴露于0.8000、10000、12000、14000mg/L的溴氯乙酸以及0、10000、12000、14000、16000mg/L的二溴乙酸各96h。  相似文献   

5.
周学永 《职业与健康》2006,22(15):1145-1146
氯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对皮肤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可经破损皮肤吸收,引起脑、肝、肾、肺、心脏等多种器官损害。该文介绍了氯乙酸烧伤中毒病理、致突变性以及氯乙酸烧伤救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丘汾  刘奋  戴京晶  李可  曾胜波  周海涛 《职业与健康》2010,26(18):2126-2127
目的分析深圳市出厂水和末梢水中氯乙酸的含量水平。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水样中的氯乙酸进行分析检测,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进行评价。结果二氯乙酸(DCAA)限值为0.05mg/L,三氯乙酸(TCAA)限值为0.1mg/L,全部结果均不超标。结论不同的消毒方式产生的氯乙酸含量有差异,但影响饮用水中氯化消毒副产物产生的因素较多,其中源水中有机物前体的种类和浓度是其生成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20 0 2年 8月 17日 ,江苏银卡集团氯乙酸车间发生一起急性氯乙酸化学性皮肤灼伤并致中毒事故 ,造成一名操作工死亡的严重后果。现将事故报告如下。1 事故发生经过 :江苏银卡集团生产氯乙酸 ,主要工艺为 :冰醋酸 硫磺催化氯气 氯乙酸 ,经降温冷却形成成品 (晶状 )。氯乙酸 (C2 H3 CLO2 )为无色晶体 ,相对密度 1.5 8(水 =1) ,熔点6 1℃~ 6 3℃ ,沸点 189℃ ,溶于水、乙醇和乙醚等。有强腐蚀性 ,能破坏金属、橡胶和木材 ,化学性质活泼。液体氯乙酸有强烈刺激性。中毒者 ,男、5 8岁 ,银卡集团氯乙酸车间操作工 ,1999年退休前曾在银卡集团氯乙…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8种羧酸类化合物的离子色谱方法。方法 空气样品由硅胶管采集,加入10 ml超纯水在60℃水浴5 min,再超声10 min进行解吸。解吸液使用ICS-5000离子色谱仪,经Dionex IonPac AS11-HC高效阴离子分离柱分离,抑制型电导检测器检测,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结果 方法的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在0.9992~0.9999之间;检出限在0.006~0.3μg/ml(进样量25μl);以采样体积为4.5 L计算,该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2~0.6 mg/m3;方法重现性好,相对标准偏差为0.30%~4.8%;模拟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5.8%~105%;硅胶管的平均解吸效率大于95.7%。在4℃下甲酸、乙酸能稳定保存5 d,丙酸、丙烯酸、甲基丙烯酸、氯乙酸、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能稳定保存7 d。结论 该方法快速、灵敏且准确,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甲酸、乙酸、丙酸、丙烯酸、甲基丙烯酸、氯乙酸、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这8种羧酸类化合物的测定,测定结果可应用于职业接触水平的评估及其分类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气相色谱法(GC)与离子色谱法(IC)检测饮用水消毒副产物中二氯乙酸(DCAA)的一致性。方法对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等指标作比对,并对水样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种方法均能较好地对饮用水中的二氯乙酸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IC法线性范围宽,前处理简单,建议作为《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消毒副产物指标》(GB/T 5750.10-2006)二氯乙酸检测方法的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氯乙酸对作业工人的健康影响。方法对石家庄辖区内氯乙酸生产厂家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对作业工人进行健康检查,对既往患者追踪、回顾,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氯乙酸经呼吸道或皮肤吸收可引起严重中毒,甚至死亡。结论氯乙酸对作业工人的健康有影响,尤其是在高浓度氯乙酸环境中作业,氯乙酸经呼吸道或皮肤吸收后危害更大。职业危害控制的关键点是工作场所氯乙酸浓度要符合国家标准,工人工作时应穿防护服。  相似文献   

11.
氯乙酸烧伤后果严重,小面积即可引起死亡。本项目根据对4例氯乙酸烧伤病人诊治资料的整理分析,认为氯乙酸烧伤处理的关键是立即给予大量清水反复冲洗被污染的皮肤,随后给予中和药物冲洗和湿敷创面,住院后可削痂处理的要及时给予削痂处理,同时给予纠正酸中毒、保护重要脏器功能、抗感染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2.
氯乙酸母液灼伤急性中毒的1例病理及动物实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氯乙酸母液是生产氯乙酸过程中的废物,对作业工人的皮肤、呼暖道有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而氯乙酸母液灼伤致死亡病例尚无报道,现将我所收治的1例死亡病例、尸检及动物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氯乙酸为无色易潮解的结晶体,易溶于水,可溶于苯、乙醇、乙醚和氯仿,主要用于生产药品、增塑剂、防锈剂等。氯乙酸化学性质活泼,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吸入或经皮肤吸收进入体内后,经一定潜伏期可引起严重的中毒反应[1]。我们对急性氯乙酸中毒大鼠组织中巯基含量进行了测定,以期为急性氯乙酸中毒的治疗提供依据,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动物 选体重220±20g的Wistar大鼠40只,由白求恩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一组为对照组,其余三组为实验组。1.…  相似文献   

14.
氯乙酸是化工生产原料之一具有强烈腐蚀性可经皮肤吸收引起急性中毒。为探讨氯乙酸化学灼伤后机体内酸碱平衡的改变,本文对氯乙酸母液灼伤的家兔进行了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实验动物选体重2~2.5kg的雄性家兔(日本大白耳),由白求恩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共8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4只,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1.2观察指标及处理各组家兔脱去10%表面积的被毛,用乙醚麻醉,固定。分离左侧颈动脉。实验组以浓度为80%氯乙酸母液浸透的滤纸贴在脱毛处;每只动物分别于灼伤前(0h),灼伤后2、3、4h采动脉…  相似文献   

15.
氯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对皮肤有很强的腐蚀性,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破损的皮肤吸收,引起脑、心、肝、肾和肺等多脏器损害;其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急性氯乙酸中毒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临床以清除毒物、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6.
急性氯乙酸中毒死亡事故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8年12月某厂甘氨酸车间发生一起急性氯乙酸中毒死亡事故,现报告如下。1 生产工艺流程简介氯乙酸溶解后泵入高位计量槽,通NH3,在乌洛托品催化下生成甘氨酸。2 中毒经过1998年12月3日上午8时10分,操作工王某将第一锅氯乙酸溶液(料∶水=8∶1)泵入高位计量槽完毕,8时50分欲将第二锅氯乙酸溶液泵入高位计量槽,但多次启动耐腐泵均未成功,代班长金某在未停泵的情况下违章拧松泵出口处阀盖,致使过饱和氯乙酸溶液从阀芯处急剧喷出。金某的面、颈部及两大腿前、内侧有大量氯乙酸浸渍皮肤。金某随即用温水对污染部位进行了约5分钟的简单清洗,然…  相似文献   

17.
氯乙酸(chloracetic acid)分子式[ClCH_2COOH),为白色易潮解晶体。用于除莠剂、药品等有机合成。易溶于水和苯、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曾有中毒5小时后死亡的报道。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氯乙酸的使用面扩大。近年我们收治了两例皮肤氯乙酸灼伤患者。现报道于下。例1 男、40岁,××化工厂氯乙酸车间操作  相似文献   

18.
离子色谱法测定空气中氯乙酸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作业环境空气中氯乙酸 (chloroaeticacid)的测定 ,国外报道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1〕、气相色谱法〔2〕、离子色谱法〔3~ 5〕、分光光度法〔6〕;近年来国内报道用气相色谱法〔7〕,该法操作简便、实用 ,但灵敏度较低 ,且所用填充柱不能将二氯乙酸、三氯乙酸等微量共存物分离测定。我们参照国内外文献对离子色谱法测定空气中氯乙酸进行了规范化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仪器 硅胶管 :7cm× 4mm的玻璃管 ,填充 2段 2 0~ 40目硅胶 (前段 2 0 0mg ,后段 10 0mg)填后 2段和 2端分别用玻璃棉隔离或衬托。 2…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氯乙酸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预测接触水平及评价,提出可行的控制措施。方法采用类比法对氯乙酸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结果类比项目工作场所中氯气、氯化氢、氯乙酸的浓度分别为0.057、2.35~3.22、0.85 mg/m~3;离心工段操作工和包装工段包装工接触的噪声强度分别为79.5、76.2 d B(A),以上均为合格,但冷冻站和循环水站的操作工接触的噪声强度分别为88.9、86.4 d B(A),均为超标。由类比项目类推并对氯乙酸项目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进行分析,预测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工作场所中氯气、氯化氢、氯乙酸浓度及工人接触的噪声强度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结论氯乙酸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该项目在初步设计中完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设计,加强职业卫生管理,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一起急性氯乙酸中毒死亡事故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年12月在我县某厂甘氨酸车间发生一起急性氯乙酸中毒死亡事故,现报告如下。1 生产工艺流程简介氯乙酸溶解后泵入高位计量槽,通NH3在乌洛托品催化下生成甘氨酸。其流程为:氯乙酸晶体+水45℃搅拌过滤氯乙酸溶液+NH3乌洛托品   粗甘氨酸提纯  精甘氨酸。2 中毒经过1998年12月3日上午8∶10,操作工王某将第一锅氯乙酸溶液(料∶水=8∶1)泵入高位计量槽,8∶50欲将第二锅氯乙酸溶液泵入高位计量槽,但多次启动耐腐泵均未成功,代班长金某在未停泵的情况下违章拧松泵出口处阀盖,致使过饱和氯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