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超元 《光明中医》2008,23(7):1040-1040
中医教育,是中医事业发展的基础,中医事业能否振兴与发展,能否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关键取决于中医学术的进步与中医人才素质的提高,归根到底就是人才培养。培养什么样的中医人才,直接关系到中医的前途和发展,只有造就出一批素质良好中医药人才群体,才能进一步发展中医学术,中医事业才能世代兴旺。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的院校教育是中医主体教育。建国以来完善的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的中医药人才,提高了中医药人才的理论素养,保证了我国卫生医疗系统中医队伍的持续和稳定。作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支柱,中医人才的培养模式该如何调整?中医教育的未来之路该怎样走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医教育伴随着中医发展而发展,在中医发展史上作出了巨大贡献。概述清代医学教育的形式一师承教育、学校教育、自学通医和书院式教育,分析其时代特点和传承规律,从而为现今中医学教育培养出高水平的中医人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医传入吉林后,吉林出现了中医教育。民国及伪满时期,吉林出现了中医教育机构,如官办的吉林官医院附属吉林医学研究会、吉林医学校等,以及私立的吉林私立吉光国医学校、盖受益医学馆等。这些中医教育机构在曲折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很大成绩,培养了大批中医临床人才,为中医的传承做出巨大贡献,推动了吉林中医的发展。研究民国时期的中医教育机构的发展历程、师资情况、课程安排等,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分析这些中医教育机构特点,可以为今天中医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研究生教育的特殊性和符合中医人成长规律的教学模式。方法文献研究和综合分析。结果认为我国的中医药研究生教育历经30余年,不仅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也为继承与发扬中医药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中医药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使中医药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面临新的挑战。结论中医研究生培养应遵循中医人才成长规律;厚基础,多临床;提倡学科交叉,鼓励学术创新;培养实用性、复合型的中医研究生,是当今社会中医药研究生培养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陈世钰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0):2589-2589
中医护理教育在全面实施改革开放后加强了对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和学术交流,护士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中医护理事业正在从附属走向专业。但是中医护理教育在很大程度和范围内还存在不足,如临床需求与教学的矛盾、理论与实践的矛盾、师资与教学内容的矛盾等,致使一些中医护理人才进入临床后无法找准定位,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体现优势和发挥作用。只有探索或创建新的教育模式,摆脱陈旧的教育模式,积极寻找中医护理教育新的发展空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为临床服务的目的,教育才能结出丰硕之果。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卫生服务需求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医学教育的发展必须与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中医作为特有的医疗体系,为了在人民卫生健康保健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增加市场竞争力,按照卫生服务需求对中医教育进行调整,成为新时期中医医疗及教育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健康中国”行动的不断推进,基层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而目前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却远远不能达到基层群众的需求,造成这一现状的关键问题在于基层中医人才的缺乏。中医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师承”,名老中医工作室的建设是现代中医传承教育的新方法、新形式,通过基层名老中医工作室的建设从而培养优秀的基层中医人才,可以有效缓解基层中医人才的匮乏现状,才能让基层中医事业得到更好地传承、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经过50年的发展,中医药教育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多专业的教育体系,中医药教育由以传统的师承教育为主发展为学校教育为主,为中医药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中医学校教育培养的人才有较系统的中医理论框架,但却暴露出医药基本功不够扎实的缺点,另一方面,传统师承教育培养的中医师大多有一个扎实的基本功,但在中医知识结构上不够系统,两种教育体系各有利弊,这同时也提示我们,现代中医教育应该借鉴传统的师承教育的精髓。  相似文献   

10.
张丽萍 《中医教育》2004,23(2):22-25
针对现今中医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从培养目标与人才素质、教育模式、继承与创新在研究生教育中的作用、导师必备的素质及应当发挥的作用、学位论文的评价5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初步看法,以期对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中医人才、促进中医事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末,《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正式将“实现教育的现代化”纳入21世纪初我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我国护理教育在不断改变中,发展方向与世界同步。为实现护理教育的现代化,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护理人才,广州中医药大学于1999年开设中医护理本科,为中医护理事业持续发展注入强大生命力。配合护理教育改革,笔者综合分析中医护理传统临床教学现状,对中医护理本科临床教学谈谈以下看法。1传统临床教学现状(1)传统以“灌输式”教学,不管学生能否掌握,带教老师机械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经验、操作方…  相似文献   

12.
近五十年中医院校教育状况阶段性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界对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中医院校教育功过是非、中医教育的发展方向和人才素质,以及培养的学生能否传承中医药事业等问题十分关注^[1]。回顾中医院校以中医本科专业为代表的教育历史,可以发现,“文革”与1982年召开的“衡阳会议”事实上成为了划分中医院校教育不同阶段的两个自然标杆。“文革”前、  相似文献   

13.
转变教育观念,促进高等中医教育人才培养(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严世芸 《天津中医药》2006,23(3):182-186
目前,对于如何培养中医人才,认识不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等中医教育的发展。结合多年从事中医高等教育的经验及当今时代背景,深刻思考如何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积极开展高等中医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符合“三个面向”要求的中医人才;并建议教育要为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服务,去除传统教育观念中陈旧落后的方面,吸收现代教育观念中科学、合理、先进的部分,促进高等中医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论述了中医教育改革中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强调了高等中医教育改革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深刻,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只有坚持在国家大政方针的指引下,才能开创高等中医药教育新思想、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严世芸 《天津中医药》2006,23(4):265-269
目前,对于如何培养中医人才,认识不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等中医教育的发展。结合多年从事中医高等教育的经验及当今时代背景,深刻思考如何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积极开展高等中医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符合“三个面向”要求的中医人才;并建议教育要为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服务,去除传统教育观念中陈旧落后的方面,吸收现代教育观念中科学、合理、先进的部分,促进高等中医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论述了中医教育改革中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强调了高等中医教育改革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深刻,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只有坚持在国家大政方针的指引下,才能开创高等中医药教育新思想、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中医师承教育注重对培养对象的严格考察,善于采用启发式教学和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辨证思维。现代中医药院校教育在中医人才的培养方式、人才个体和群体培养目标以及中医思维的构成和培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师承教育与现代中医教育的各有优缺点。综述了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并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继承整理中医学术经验培养造就更高层次中医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铁涛 《中医药学刊》2002,20(3):262-264
从历史的回顾,展望将来,中医事业如何发展,中医学术如何发展等四个方面论述了中医学的前途。指出:必须把中医教育搞好,注意如何有利于培养出在中医方面真正具有水平的人才,此外还应大办中等中医药专业培训,培养中医药各专科人才,在探讨中医学术如何发展时,认为首先,必须以马列主义哲学为指导思想,其次,发展中医辨证施治,运用中医的综合疗法,再次,继承与发展,第四,与自然科学(包括西医学)的结合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韩楠  贾波  沈涛  叶品良 《光明中医》2011,(10):1988-1989
人口老龄化是中国目前面临的一大社会问题,人体自然衰老规律决定了老年人是疾病的高发人群。为改善老年人健康状况,提高晚年生活质量,本文针对老龄人口这一特殊群体的需求,围绕大力发展"中医进社区"模式,加强中医科普教育,控制中医西化及培养社区中医人才四点进行探讨,为新形势下中医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人才素质的提升,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不仅应具有扎实的中医专业功底和良好的中医学思维,还应具备深厚的自然科学和生命科学基础,以及宽广的行为、社会、伦理和哲学等人文科学基础。这些目标的实现必须建立在一个较长期的教育规划之下。七年制中医临床专业教育的实践证明,长学制专业培养对中医临床人才整体水平的提升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此基础上,有必要从高等中医药院校的现状出发,根据国际长学制医学人才的培养方式,在条件成熟的院校内试办八年制中医教育,以便吸引优秀生源报考中医临床专业,并籍此进一步优化中医临床教育教学体系,为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提供教育支持。本文围绕建设意义、建设重点和具体方案设想等对建立八年制中医教育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中医康复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也是一门交叉学科,中医康复学专业本科教育在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起到了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作用。但由于该专业开设时间短,同类可借鉴建设经验少,专业教育实践周期相对不足,专业建设工作面临诸多问题。在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如何建设符合当前"新医科"医学教育的中医康复学专业,培养更多能适应和引领未来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高素质中医康复人才,是亟待解决的长期性和系统性问题。文章提出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高素质的中医康复复合型人才;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实践育人平台建设;淘汰水课打造金课,体现教学方法实效性;注重教师发展,形成教师全周期的培养体系;健全教学保障体系,稳步推进专业建设等六方面举措,探讨中医康复学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以期优化中医康复学专业建设方案,提高中医康复学专门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实施基因工程 培养传统型中医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中医药教育经历了50年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我国的医药事业发展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中医人才。全面总结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教育50年经验和中医人才成长规律,对开设七年制传统型中医方向、实施中医人才培养的基因工程进行了总结,全面探讨了传统型中医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培养目标、培养过程、人才选拔与培养模式,并分析了传统型中医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