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保留灌肠是将药液灌入直肠或结肠,通过肠黏膜吸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药液保留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药物的吸收及疗效,但时间保留长短又取决于病人的耐受程度。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灌肠所用肛管的粗细、插入深度以及药液流速与压力等因素影响病人的耐受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保留灌肠方法中药在肠道内保留时间的长短。[方法]将中药用自动煎药包装机,煎成水剂100~150ml。常规法按传统法用灌肠袋进行保留灌肠,肛管插入15CM,速度不能控制,改良法用输液器连接16号硅胶导尿管插入25CM,可以控制速度。[结果]改良法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平均为167.06±112.06,对照常规法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平均为72.48±62.52,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改良保留灌肠法保留时间长,病人感舒适,易接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采用改良保留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以延长中药液在肠内的存留时间,减少药液外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需要中药保留灌肠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改良组40例,传统组40例。传统组采用一次性灌肠袋盛装中药液连接12号肛管,按传统要求插入肠内15cm-20cm进行保留灌肠;改良组采用注射器抽取中药液后连接12号吸痰管插入肠内30cm进行保留灌肠。观察记录2组灌肠后药液在肠内存留时间、药液外溢情况,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传统组比较,改良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延长(P〈0.01),灌肠药液外溢减少(P〈0.01),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改良中药保留灌肠法能够使中药液在肠内存留时间延长,药液外溢减少,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慢性附件炎属于中医"症瘕"范畴,系肝气郁结败瘀残留、阻滞冲任经络而致病.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附件炎是通过药液在肠壁吸收而发挥药效.药液在肠内存留时间越长肠壁吸收越充分.自2008年以来我们采用中药煎剂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附件炎34例,取得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5.
灌肠是临床上治疗肠道疾患、盆腔炎、镇静等常用的一种方法。它要求药液能在肠道内保留较长时间,而且保留的时间越长越好,有利于肠粘膜的充分吸收。临床上,我们采用一次性头皮针导管代替肛管,使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保留灌肠肛管插入深度对药物保留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留灌肠是由肛门灌人药物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项护理技术操作。为了探讨肛管插入深度对药物保留时间的影响,我们对40例病人分别采取不同插管深度进行保留灌肠,观察其药物保留的时间,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性脑病的有效保留灌肠方法。方法:以随机抽样按序编组为原则将96例肝性脑病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保留灌肠前先清洁肠道,取右侧卧位,肛管插入〉25 cm;对照组不清洁肠道,取左侧卧位,肛管插入〈20 cm。分析两组灌肠后灌肠液在肠腔内的保留时间和第1次灌肠8 h后血氨下降幅度的总有效率,并以χ2检验判断其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试验组灌肠液在肠腔内的保留时间、血氨下降幅度的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在点滴保留灌肠的前提下,保留灌肠前先清洁肠道、取右侧卧位和肛管深插方法能大大减少灌肠液返流入直肠,不会或极少会立即出现排便反射,使灌肠液在肠内保留时间更长,减少氨产生和吸收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药物保留灌肠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重要措施之一。原因,可能与保留灌肠的药物难以到达右半结肠有关。近年来,然而这种方法对治疗右半结肠溃疡性结肠炎疗效不显著,究其我们根据钡剂灌肠的原理,对右半结肠和全结肠的溃疡性结肠炎采用药物加压保留灌肠,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充气加压保留灌肠具体操作方法与钡剂灌肠相同,简述如下:患者取左侧卧位,插入肛管后改为仰卧位,抬高臀部,灌药后用充气囊加压充气,利用直肠内高压气体驱动药液流至乙状结肠,再取胸膝位,此时降结肠内药液在重力作用下流至横结肠,然后改为右侧卧位,药液被驱至升结肠,最后取坐位以期药液流至回盲部,同时放出肠内气体。为了示踪药液在肠腔内部位,在药液中加入了少量稀钡。  相似文献   

9.
王丽文 《微创医学》2000,19(4):520-521
中药保留灌肠是将中药水煎液注入肠道,通过肠壁吸收而发挥药效.中药液在肠道存留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药液的吸收及临床效果.笔者在结肠炎灌肠治疗护理操作中对56例患者肛管插入的深度进行对照观察,现将实验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保留灌肠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期以来,保留灌肠幸均采用教科书[1]所规定的方法(以下称传统法),用细肛管插入直肠15cm,松开肛管上止血钳,用注射器缓慢插入药液,注毕夹管,取下注射器再吸取溶液,松开止血钳后再灌注,如此反复,直至药液推注完毕.  相似文献   

11.
溃疡性结肠炎保留灌肠肛管插入深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轻保留灌肠时病人的便意感,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治愈率,本文对保留灌肠的肛管插入深度进行探讨,现将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治疗组和观察组,在其余条件无差异的情况下,治疗组将肛管插入深度20~35cm,对照组按常规插管,观察两组患者便意感,保留时间及治愈率等情况,结果表明肛管插入深度20~35cm时药物保留时间延长,便意感减轻,治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一次性吸痰管和注射器在保留灌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次性吸痰管和注射器用于盆腔炎病人保留灌肠的效果。方法对我科86例慢性盆腔炎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普通的肛管、灌肠袋进行灌肠,观察组采用12号一次性吸痰管和50ml注射器灌肠。结果观察组药液在直、结肠内保留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治愈时间短,治愈率高(P<0.05)。结论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和注射器保留灌肠,可减轻患者不适,灌肠液在肠腔保留时间长,治愈时间短,治愈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5年来对187的保留灌肠病人行注射器缓慢灌注法保留灌肠与静脉输液式滴入法保留灌肠结果对比观察,药液由静脉输波式滴入法进入直肠内保留时间明显高于注射器缓慢灌注法.前者在单位时间内使小剂量灌肠液缓慢弥散到胸腔内,与肠粘膜广泛接触,又降低了流入肛管的速度、压力,患者易于耐受,灌肠液在肠腔内保存时间增加,药物得以充分吸收,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缓慢灌注法与静滴式法保留灌肠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年来对187的保留灌肠病人行注射器缓慢灌注法保留灌肠与静脉输液式滴入法保留灌肠结果对比观察,药液由静脉输波式滴入法进入直肠内保留时间明显高于注射器缓慢灌注法.前在单位时间内使小剂量灌肠液缓慢弥散到胸腔内,与肠粘膜广泛接触,又降低了流入肛管的速度、压力,患易于耐受,灌肠液在肠腔内保存时间增加,药物得以充分吸收,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solitis,UC)是利用肠黏膜直接吸收药物,从而达到治疗效果。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采用传统的灌肠方法,患者耐受性差,疗效欠佳,其主要原因为肠腔有积粪、肛管的插入深度不够、肠黏膜的吸收面积相对较小等,最终导致药物在肠腔内保留时间短,使疗效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使其疗效更加显著,考虑到灌肠液在肠内保留时间、肠腔环境、病变部位及灌肠后的体位均直接影响其临床疗效。因此,我们对传统的灌肠方法进行了改进,在保留灌肠之前先进行清洁灌肠,然后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插管深度及药物灌人后的体位,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灌肠是医疗中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传统的灌肠方法是选用胶皮肛管导入药液,肛管规格为22号、外径0.6cm,使用时管壁外涂石蜡油,轻柔插入患者肛门中,灌入药液后拔出肛门。使用这种方法,患者常反映肛门刺激性大,药液灌人后即有便意,使药液不易保留到理想时间,影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科开展使用一次性输液器代替普通肛管保留灌肠。使药液在肠道内贮留时间显延长。最快显效时间明显提前,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我们对采用一次性输液器保留灌肠及普通肛管保留灌肠的患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深部结肠灌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SAP)肠道功能恢复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0例SAP患者按照病历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胃管灌肠插管深度(40~60cm)、对照组采用常规保留灌肠(10~15cm)。结果:观察组药物在肠道内保留时间、肠功能恢复及疗效等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深部结肠灌肠可延长药液在肠腔内停留时间,增加药液在肠道内的有效吸收面积,提高药物疗效,促进肠道功能尽早恢复,促进SPA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9.
简易灌肠器的制作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89年至2003年共收治结肠炎患者1100例,中药保留灌肠是其主要治疗方法.保留灌肠药物的温度、灌肠的速度和肛管插入的深度直接影响药物的吸收,从而影响疗效.传统灌肠器不能直接通过灌肠桶给药液加温,肛管部分又短又硬,药液不能直接到达结肠部位而影响药物吸收,而且容易造成肠黏膜损伤.所以,我们研制了一种新的简易灌肠器,很适合结肠炎患者使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改进保留灌肠方法对慢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80例慢性结肠炎患者按住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保留灌肠方法,治疗组采用双腔球囊乳胶管,用灌肠吊筒控制注药速度,球囊内注气防止药液外溢,来进行保留灌肠,并进行腹部按摩。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灌肠药液外溢明显减少,总有效率明显提高。结论:改进保留灌肠方法可减少药液外溢,解除肠道平滑肌痉挛,扩张肠壁,加快药物吸附速度,延长药物在肠道内保留时间,从而提高慢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