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从营卫角度探讨《伤寒论》六经病的实质。六经是运行营卫和传变的道路,六经调节营卫表里内外出入分布。六经病是对六经调节表里内外营卫出入分布的“开阖枢”功能失常,邪与各部分营卫相争,脏腑气血津液功能紊乱所产生的证候的归纳总结,即不是单纯的脏腑病变,六经病反映了外感疾病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邪正相争的虚实转化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六经病的实质是六经的“开、阖、枢”功能失常,导致营卫失调造成的脏腑气血津液功能紊乱。六经病反映了外感疾病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邪正相争的虚实转化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阴阳胜复是《伤寒论》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伤寒论》一书的基本内容是"六经辨证".六经的本质是什么?即《伤寒论》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历来有不同看法.多数学者倾向于是脏腑、经络,只有少数学者认为"《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是通过大量临床实践,以阴阳的相互消长来说明急性热病的发展和变化过程的"(《新医药学杂志》6:371,1979).个人认为,外感热病的病变部位虽然离不开脏腑、经络,并且在某个阶段有可能主要表现为某一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但外感热病毕竟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仅仅用一、二个脏腑或一、二条经络,显然不能作出完满的解释.众所周知,邪正斗争是外感热病的主要矛盾,而阴阳胜复是邪正斗争的具体表现,它反映了病邪的性质及其变化,人体正气的变化以及邪正双方力量的对比,用  相似文献   

4.
乔模  乔欣 《山西中医》2011,27(12):1-3
六经辨证是张仲景《伤寒论》的辨证论治方法,而脏腑经络辨证是杂病的基本辨证体系和方法。通过对《金匮要略》中辨证论治方法运用的比较研究,显示运用六经辨证方法对杂病进行辨证论治共涉及全书14种疾病,约占《金匮要略》一书所论疾病的35%,计有28证次。由此可见,张仲景早已把六经辨证广泛地运用于杂病的辨证论治,突显了张仲景的六经辨证是其原书《伤寒杂病论》的基本辨证论治方法,而脏腑经络辨证似是其辨治杂病的变通或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的六经学说是对《内经》三阴三阳理论的发展。在《内经》中记述和运用三阴三阳者大约有四个方面。一是经络之三阴三阳,多见于《灵枢·经脉篇》,系论十二经脉的循行及“是动”、“所生”病候,乃依据经脉循行人体的阴阳部位和所属脏腑属性而定。二是气化之三阴三阳,主要在《素问·六微旨大论》、《素问·天元纪大论》诸篇。三是用以研究阴阳离合规律及开、合、枢等生理功能。如《素问·阴阳离合论》、《素问·阴阳别论》的三阴三阳按照阴阳理论分述三阴三阳的病机、主病及推测预后等。四是热病的三阴三阳,主要对热病的发展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柴瑞震  陈业兴 《河南中医》2012,32(11):1419-1420
《伤寒论》是以病立论,以病统证,以证统方,以方统药,先辨病,后辨证,才用方药治疗.《伤寒论》六病即六大类型疾病的简称,包括了人体脏腑病、经脉病、络脉病、六淫病、营卫病、气血病、津液病等,可见《伤寒论》所论不只限于六经病.而近现代《伤寒论》研究中,概念的混淆使用已经影响了对《伤寒论》理论的正确表述,因此应该及时纠正误解概念,才能重新阐释《伤寒论》.  相似文献   

7.
“伤寒”与“金匮”是仲景学说的两个组成部分,后世医家整理编次,分别命名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二书互为表里,一经一纬,交织而成,可称之为“姊妹丛书”。现就其关系浅议如下。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其有形之实质,即精髓,以三阴三阳为辨证纲领,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以整体观念为核心。临床辨证以“外因是变化之条件,内因是变化之根据”这一思想审证求因、审因论治。虽仲景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而伤寒六经之表里寒热辨证施治概念又无时不贯穿于金匮之中,金匮之脏腑虚实补泻辨证施治原则又无时不充满于伤寒之理。二者既可各自独立存在,又相互相互联系、互为补充,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8.
1.六经的基本概念怎样?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的关系如何?答:六经,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明等六病简称,是《伤寒论》辨证论治的六个纲领。“六经”之名,源出《内经》,但与《内经》所  相似文献   

9.
<正>咽喉不适是临床一个常见的症状,主要有咽干、咽痛。《伤寒论》中有关咽喉病症的记载涉及太阳、阳明、少阳、少阴、厥阴诸经。从经络理论来看,咽喉与十二经脉均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脏腑疾病可通过经脉直接导致咽喉不适,同时咽喉不适又是脏腑疾病的外在表现。因此有人指出,伤寒六经实质是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的手足十二经脉和所连属的脏腑及其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而言[1]。目前临床治疗咽喉疾患多着眼于(肾)阴虚,故现根据《伤寒论》[2]  相似文献   

10.
浅析《伤寒论》对发热的论述黑龙江中医学院宋立群,邹存信,邹存珍指导邹德琛《伤寒论》是论述外感病和杂病的专著.其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的辨证思想,首开理论与实践的先河.在《伤寒论》一书中,有大部分条文论及“发热”,除了因为它本身是疾病的表现,还因为...  相似文献   

11.
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为后世临床医学奠定了基础。其中辨脉颇为详尽。笔者通过重温原著,谈谈肤浅体会。论脉辨经,阐述病机六经病的发生,都是在外邪的作用下正邪相争的结果。《伤寒论》中的致病外邪,主要为风寒之邪。风寒之邪侵袭人体,发病与否及病势轻重主要取决于人体正气的强弱。邪正斗争在证候上的反应,主要表现为虚实的变化,而其病理变化则是正邪的相对消长。对此,《伤  相似文献   

12.
彭子益关于《伤寒论》六经的学术观点可以概括如下:六经是六气所化;六经是由脏腑、经络、气化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人身的表是六经之表,统属荣卫,为十二经络经气的统称;人身的里是六经之里,各分脏腑;人身的半表半里是六经之半表半里,为少阳经。荣卫是六经公共之表气;脏腑是六经各个之里气;少阳经在表里、脏腑之间。外感诸病,起于表,起于荣卫,表病不解,然后传入里,传入此脏或此腑,或传入少阳经;内伤诸病,起于里,起于某一脏腑或经络,然后影响其他脏腑经络。  相似文献   

13.
关于伤寒六经与经络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问题。伤寒六经源于《素问·热病》之六经分证,这是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而对于伤寒六经与经络的关系,历来注家争论纷繁,看法不一,总的归纳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认为伤寒六经即经络六经。如宋代朱肱等就是,宗此说者非鲜。近时日人池田政一在谈病位之阴阳时说:“所谓太阳病,是指叫做太阳的部位;或者太阳经某一部位的病。少阳病也同样是指病位。”即是此义。二、有言伤寒六经即腑脏经络。自成注《伤寒论》后,咸宗其说。近贤刘渡舟在中日《伤寒论》学术交流问答会上也阐明此种观点,他说:“六经是有物质的,它是人体脏腑  相似文献   

14.
张仲景创造性地将外感疾病错综复杂的证候及其演变加以总结 ,提出一套病因、病机、病位、诊断、辨证、治法、用药较完整的全息六经辨证体系。《伤寒论》中强调从一症、一脉来研究疾病的病因、病机、病位、诊断、辨证、治法、用药的辨证体系 ,就是因为一症、一脉中包含着归属六经辨证全息思想。《伤寒论》中的六经全息辨证思维模式是在《素问·热论》六经分证基础上的升华。1 《伤寒论》病因学的全息思想《伤寒论》以伤寒为主线论病 ,张仲景认为很多种疾病皆因人体为寒邪所中 ,或伤于经络 ,或中于脏腑 ,或因寒 ,温而化热 ,或因寒而生湿。正…  相似文献   

15.
《新中医》1982,(9)
武汉医学院郧阳分院张××问:1.《伤寒论》名称的源流;2.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的名称是怎样产生的?3.为什么要命名太阳……厥阴而不用其他名称?4.阳为奇数,阴为偶数,为什么只有三阴三阳,而不是三阳四阴?5.厥阴的“厥”是否因为厥阴病有手足厥逆因而命名为厥阴?现解答如下: 《伤寒论》以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作为病名源出《素问·热论》。《热论》专门讨论经络受病,为了便于辨证,故将《灵枢》的十二经脉简化为六经。《伤寒》的六经,虽然是以讨论脏腑之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基础,创立了六经作为辨证论治的纲领,而下利作为主证或兼证的条文遍及六经,三阳病以腑病为主,正盛邪实,多见热利;三阴病以脏病为主,正衰邪盛,多见寒利。下利以少阴、厥阴经病多见,少厥二经病位都在里,少阴病病性多属阴、虚、寒,厥阴病病性多属上热下寒、寒热错杂。人体以脏腑为本,五脏六腑各司其职,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脏腑功能的失常皆可导致下利病证。文章主要探讨下利且有证有方的条文,下利有虚实寒热之分,按照寒利、热利、寒热错杂利三种类型分而论治。  相似文献   

17.
合病、并病是《伤寒论》六经病传变的特殊形式,也是六经辨证的主要内容,它体现了外感病发生与传变中证候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反映了人体脏腑经络的整体性。合病并病有区别也有联系,具有不典型性和广泛性。正确认识合病、并病,有助于对《伤寒论》条文的深入研究,更好的把握辨证论治的精神,从而有效的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8.
一、《伤寒论》六经与《素问·热论》六经有何不同? 六经是三阳(太阳、阳明、少阳)三阴(太阴、少阴、厥阴)的总称。《伤寒论》六经是在《素问·热论》六经分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完整起来的。但两者不尽相同. (一) 《素问·热论》的六经,只作为分证纲领,而《伤寒论》所述的六经,既作辨证纲领,又为论治准则。 (二) 《素问·热论》的六经,是以经络言,详论经络受邪所生的热性病。而《伤寒论》的六经,  相似文献   

19.
王付  罗国新 《河南中医》2003,23(10):1-2
《伤寒杂病论》成书后不久即被整理、厘定、分割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治《伤寒论》者多局限在《伤寒论》方面。治《金匮要略》者多局限在《金匮要略》方面。而不能站在《伤寒杂病论》作为一个整体的高度去认识和研究仲景所论的本质正是辨治疑难杂病的专著。研究和应用《伤寒杂病论》治疗疑难杂症,贵在从整体角度研究和发掘其理论的科学性和指导性及应用性。从整体角度培养临床应用的整体素质,在整体中认识六经、脏腑等辨证论治的特点,使辨证方法相互渗透,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20.
一、太阳篇在《伤寒论》中的地位《伤寒论》全书条文398条,方113首,太阳篇条文178条,约占全书的二分之一,方75首,约占全书二分之一强。太阳篇主要是论述太阳病,而六病之中,论太阳病占了这么多篇幅,足以说明仲景对太阳病之重视。太阳经为六经之首,统摄营卫,主一身之表。《伤寒论》是外感热病之专著,其病因为六淫之邪,首犯皮毛,太阳经首当其冲。诚如《素问·皮部论》所说:“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说明太阳经首先受邪。许多热性病——如肺炎、麻疹、肾炎、肝炎、痢疾、胆道感染等病,初期都现发热恶寒的太阳病阶段,这也说明太阳病:是首当其冲的,比其它经的病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