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支气管哮喘属于中医学"哮证""喘证"范畴,是一种以个体发作性痰鸣、气喘为主要临床症状的常见肺系疾病,中医临床多以中药治疗为主。现主要通过阐述肾脏、肺脏功能与哮喘之间的联系,哮喘补肾疏风法临床治疗原理以及方法,对补肾疏风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行综述。从改善体质入手,运用新的思路和方法,完善哮病缓解期中医治疗的内容,以期从根本上防治哮病。  相似文献   

2.
小青龙汤治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导师洪广祥教授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对慢性咳喘病的深入研究 ,认为气阳虚弱、痰瘀伏肺为支气管哮喘病理基础 ,痰、瘀为阴邪 ,非温不化 ,气阳虚弱更当温补 ,所以临证择药总宜偏温 ,并逐渐形成了“治肺不远温”理论。本研究即以此理论为指导 ,选用小青龙汤作为治疗急性发作期哮喘的具体观察方药。1 临床资料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参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1] ,中医辨证寒哮、热哮及轻、中、重度分级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哮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 ] 。病例主要来源于江西省中医院呼吸病研究所 ,部分对照组病例由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提…  相似文献   

3.
目前支气管哮喘(哮病)是肺系病的多发病和常见病,中医药防治有其独特优势,但在支气管哮喘危重症方面,其临床优势受限。笔者临床中运用中医理论,对一例支气管哮喘(哮病-热哮)危重症进行治疗干预,达到满意疗效,其中射干麻黄汤的运用是主要特色,通过加减变化,实行治疗热哮证,体现了运用经方的灵活性,同时又有诸多思考。经姜良铎教授、孙增涛教授点评,肯定了笔者的临床应用,但也对诊治过程中思路及方药等进行分析,指出不足及注意要点,对笔者今后中医临床工作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4.
从 5个方面论述中医辨治支气管哮喘的优势 ,即喘鸣喘喝皆为哮 ,古今殊名 ;外邪情志动夙根 ,因是发病 ;痰瘀气滞阻肺窍 ,病机之要 ;因证立法施方药 ,多辟蹊径 ;防微杜渐祛夙根 ,中医优势。指出 ,中医对哮喘认识及治疗早已形成完整的理法方药体系。  相似文献   

5.
巴迎莹  徐艳玲 《光明中医》2011,26(4):630-632
通过哮病"夙根"与过敏体质的关系探讨哮病从过敏体质论治的机理并浅述过敏体质分型,从而将辨体质-辨病-辨证模式运用到临床哮病治疗中,拓展中医治疗哮病思路。哮病是中西医疑难病之一,其"夙根"至今未完全阐明,综合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研究成果认为,"夙根"的内涵即是过敏体质。因此,对体质的调治是防治哮喘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中医"肺鼻同治"理论与现代医学中关于肺、鼻相关疾病属于"同一气道、同一疾病"的理论不谋而合。过敏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是发生在同一气道不同部位的过敏性炎症疾病,分别属于中医"鼻鼽"和"哮病"的范畴。现代学者多将二者视为同一种疾病研究,是立足"肺鼻同治"理论的重要体现,对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就"肺鼻同治"理论在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综合征中医病因病机方面进行探讨,希望对本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并总结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中医辨证分型,以期为有机结合临床中医证候特征、哮喘临床表型以及基因组学的研究提供可借鉴的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文献调研与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及分析和预调查反馈信息修正的方法,设计并归纳形成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中医证候学观察表。收集204例患者的四诊资料,填写观察表。借助SPSS22统计分析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归纳出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基本的中医证型。结果:通过对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合中医哮病的辨证标准为依据,参阅哮病中医证候规律的文献,并组织呼吸科专家讨论,得出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主要分为2个基本证候:虚寒证和虚热证。结论:探索了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中医临床表型,为进一步研究支气管哮喘中医宏观寒热辨证与西医基因组学之间可能的关联提供研究数据。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方面体现了其独特的优势,古今很多著名中医都采用扶正祛邪法治疗哮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从扶正祛邪治法角度阐述哮病发病的机制,从中医“虚损生痰”理论探讨哮喘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杨保林 《中医药学刊》2002,20(3):331-332
从5个方面论述中医辨治支气管哮喘的优势,即哮喘喘喝皆为哮,古今殊名;外邪情志动夙根,因是发病,痰瘀气滞阻肺窍,病机之要,因证立法施方药,多辟蹊径,防微杜渐祛夙优势,指出,中医对哮喘认识及治疗早已形成完整的理法方药体系。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哮喘发作期论治心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几十年中,世界各地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笔者在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中医诊疗方面偶有所得,公之以就正于同道。1 辨证须准确支气管哮喘无热证 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多参考哮病,分寒哮、热哮来论治,这是支气哮喘治疗中的一个误区。临床实践中,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多表现为哮病中的寒哮,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哮喘是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呼吸道慢性炎症 ,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及咳嗽等症状 ,属于中医学“哮证”范畴。对哮喘进行科学的中医现代化辨证研究 ,揭示哮喘辨证的客观规律 ,可以提高对哮喘病机的认识 ,拓宽中医防治哮喘的途径。兹将有关研究述评如下 :1 传统的中医辨证研究哮喘的传统中医辨证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 ,比较注重整体的客观辨证。有的主张按病因分 ,如风哮、食哮、鱼腥哮、糖哮等。有的主张按病因病机分 ,如偏寒、偏热、挟痰、挟瘀等 ;有的主张按虚实分。这可能由于各家…  相似文献   

12.
代平  杨仁旭 《江西中医药》2009,40(10):21-21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属中医学“喘证”、“哮证”、“痰饮”范畴。杨仁旭主任医师从医40余年,根据其临床经验,结合古代文献组成三拗芎葶合剂用于防治支气管哮喘,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杨老认为:中医古方强调痰为宿根,随着中医对哮病病因病机认识的发展,中医现代研究治疗原则重视标本兼治,最重要的是根据“痰瘀同源,久病必瘀”的特点强调痰浊和瘀血的作用。哮喘之所以难于根治,是因为有“痰瘀互结”宿根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支气管哮喘主要是一类表现为气道慢性炎症及高反应的疾病,常表现为发作性的喘咳、胸闷气急等症状,相当于中医所讲的哮病。最新研究表明哮喘的发病率及流行范围正在逐年递增,对个人、家庭及整个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负担,西医对哮喘缓解期的治疗以监测控制为主,而哮病的中医药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哮病的治疗在我国古代早有记载,其中依据五行相生理论而形成的培土生金法,通过补益肺脾两脏,更是能够很好地改善缓解期哮喘病人的症状,提高其机体免疫能力。文章基于“培土生金”法,对肺脾气虚型哮喘的防治展开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笔者采用加味定喘汤加平喘止咳贴联合西医治疗6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热哮),获效良好,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20例热哮患者,均符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1]。所有病例哮喘急性发作的病情严重度分级均为轻、中度发作。中医辨证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证属热哮者[2]。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男性33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名家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证治及用药的一般规律,从而为中医治疗哮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医学期刊上所发表的有关支气管哮喘的名中医医案文献5篇,共涉及时振声、朱星江、裘沛然、周仲瑛、胡希恕5位医家,13则医案,通过频数统计的方法,对其中医病位、病因、病机、证治及组方用药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总结归纳出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证治及用药规律。结果: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以喘息、咳嗽、咳逆倚息、胸闷、哮鸣、呼吸急促为主,病位在肺,与脾、肾相关,其病因与痰、风寒、内热、体虚、血瘀相关,病机以痰浊阻肺,外邪引动肺气上逆为主;在用药方面,麻黄、苦杏仁、紫苏子、紫菀、葶苈子、半夏、茯苓、射干、甘草等药的出现频率最高,是治疗哮喘的常见中药组方;其治疗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在发作期多采用泻肺平喘、化痰止咳的中药,缓解期多兼用补益脾肾的中药。结论:哮喘病因病机复杂,在治疗上,其表现出来的证候不同,所用方药也有所不同,应用药物时要做到准确辨证,方证对应,才是见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外治疗法在支气管哮喘 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气管哮喘主要归属于中医"哮证"范畴."哮病之因,痰饮留伏,结成窠臼","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中医在哮喘的治法上,有丰富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尤其是内、外治结合具有它法所不具备的良好疗效,而哮喘外治法中穴位敷贴疗法是最具代表性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支气管哮喘属中医学哮喘范畴,主要表现为呼吸喘促且于患者喉间发出哮鸣。“哮”中医中多为实证或本虚标实,又有寒哮、热哮之分;“喘”则虚实兼备,可分为实喘和虚喘[1-2]。2012-01-2013-01,我们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51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并与常规护理51例对照观察,旨在研究中医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8.
姜春华教授对于支气管哮喘的截治方法进行了长时期的研究,结合临床实际疗效筛选了从古至今大量的成方、单方,制订丁一套能迅速缓解支气管哮喘的发作期症状以及控制复发有显著疗效的治疗方案,能经得起临床重复。现将姜老截治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治疗方案支气管哮喘属于中医"哮"病范围,古人有"发则  相似文献   

19.
异病同治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重要内容,应用这一理论治疗多器官纤维化具有重要意义。为揭示器官纤维化、硬化的实质及为中医药防治难治性疾病开拓新途径。从异病同治的内涵、中医及现代科学理论基础、单味中药防治多器官纤维化实验研究方面探究多脏器纤维化共同的发病机制,阐述异病同治理论的科学内涵,为促进中西医结合,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雯雯  王志英 《吉林中医药》2014,(12):1233-1235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属中医学"哮病"范畴,发作时的主要病理变化为痰阻气闭。支气管哮喘易于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极大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中医对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较快,显示出中医药治疗哮喘的优势。根据目前应用化痰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现状,从理论、临床、实验研究三方面进行总结,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