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仲瑛教授从五脏辨治胸痹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仲瑛教授治疗胸痹园机活法,变化多端。在理论上发展延伸了“阳微阴弦”的胸痹病机学说,从五脏相关理论出发,实现病性、病理因素与脏腑病位的有机结合。本文选取授诊治胸痹验案四则,分别从心肺同病,痰瘀闭阻、心肾两虚,阴阳失调、心脾同病,中阳不足、心肝同病,气血不利论治,抓住脏腑病机立法处方,收效颇佳,体现了周师辨治胸痹的灵活性和从五脏辨治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2.
胸痹心痛的病机是本虚标实,本虚以宗气不足、心阳亏虚、肾元匮乏最为重要,标实以痰浊气滞尤为多见。胸痹心痛关乎五脏,与心肾关系尤为密切。滋肾通阳是治疗胸痹心痛的重要方法;在临证遣方用药时多选阴阳相配,相辅相成的药对,并且注重灵活化裁经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胸痹心前证辨治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贾斌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过程中,充分认识到痰瘀致病具有广泛性、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在诊治多种病症中,善于识病认症,依据此发痰瘀的病理机制不同,而采用不同治法,但活血化瘀、化痰软坚散结之法必兼而用之,从而提高了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胸痹与脾胃证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治疗胸痹,结合脾胃辨证分为脾失健运、寒凝中焦、元气虚衰、寒邪凝滞4种类型,分别以祛痰逐饮,宣痹通阳、补中益气,祛寒逐饮等方法治疗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6.
北京中医药大学聂惠民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是国家第二、三、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她治学严谨,医理纯熟,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她对<伤寒论>的研究博广精深,对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及理、法、方、药的运用规律具有独到见解,临床上善于运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病.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的简称.主要是六淫犯心,七情内伤,饮食不节,久病、大手术失血、厥脱证之后,或年老体弱,脏气虚弱致心脏的阴、阳、气、血亏损,痰浊、瘀血、气滞、寒凝、湿阻于心络、心经而发病.心绞痛的治疗以扶正祛邪为主,心肌梗塞的治疗,用生脉散加复方丹参、川芎嗪等静滴,配合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8.
胸痹证治文献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就历代关于胸痹病名、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及方药等内容进行系统的文献整理研究 ,明确胸痹一名首见于《黄帝内经》 ,《内经》认为胸痹的关键病机应是寒凝、痰饮、瘀血痹阻心脉。《金匮要略》明确了阳虚阴盛、本虚标实为胸痹的关键病机 ,确立了辛温通阳、温化痰饮为本病的治疗大法。历代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唐代增用辛香通散、清心化痰之品治疗本病 ,清代开始广泛使用活血化瘀疗法。认为对胸痹进行系统文献研究对现代临床治疗本病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胸痹为急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治疗胸痹具有较好疗效。笔者认为胸痹心痛辨证应提纲鸽领。以中医舌脉为金指标定类,根据临证实际分为两虚一实三类,然后据证立法,依法遣药。胸痹心悸治标抓痰瘀,治本重阴阳;胸痹心哀治以温阳利水为主;胸痹心厥急者以痰瘀阻络为主,  相似文献   

10.
张仲景辨治胸痹心痛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仲景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指导,脉证合参,以胸痹心痛短气开篇,系统的描述了胸痹心痛的症状、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原则,提出了一系列经典方剂,一直被历代医家遵循并不断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11.
胸痹是心脏本身受损所致的病症,多由心脏阴阳气血偏虚及寒凝、热结、痰阻、气滞、血瘀等因素引起。本病的辨证,应辨明虚实,分清标本。标实又当辨明气滞、血瘀、痰浊、水饮之不同;本虚亦须分清气、血、阴、阳、肝、脾、肾亏虚之各异。一般病程短而痛甚者为实,反之为虚,此不难辨。而临床上往往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本虚标实等虚实挟杂之证,务必详审细辨,方可对症治疗。胸痹之证,多见有胸痛。首先是辨疼痛的性质。一般来讲,疼痛瞬间即逝者轻,持续不解者重。疼痛偶发者轻,发作频繁者重。闷痛:憋闷而痛。若闷重痛轻而无定处,兼胸胁胀痛者属气滞;…  相似文献   

12.
胸痹心痛的根本病机是心脉痹阻,但气虚,阳气不足,气滞亦贯穿胸痹心痛的始终,故可用气药治疗;气药治疗此病的主要机制即益气健脾,疏肝理气,温补肾之阳气,从而丰富了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说,为中医药治疗胸痹心痛开阔了新思路和方法,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名医刘树权教授擅长辨治脑病等疑难病证,提倡中医病机辨证论治的新体系。治学体会方面:丰厚扎实的理论修养、救人无数的临床实践、博学多识的儒学功底是中医诊疗的关键,对于古方的研究应不离于法,亦不拘于法。通过对刘教授临床诊治脑病的理论总结,分析其在脑病治疗方面遣方用药的特点及常见证型治疗原则。中风的基本病机是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病性为本虚标实,上盛下虚。刘树权教授认为急性期治疗以祛邪为主,扶正为辅;恢复期以补虚泻实,调畅气血,重视补益肝肾。其用药精良,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15.
沈洪教授认为,对于梅核气的中医治疗,应当注重病因病机的分析,详察四诊资料,望咽喉亦是诊察重点;治法以理气化痰、疏肝和胃、滋肾降火、润肺生津、活血化瘀为主,针对不同兼症,施予解郁、制酸、通便、利咽、行气等法,灵活用药.临证时尤重解郁,善用合欢花、绿梅花、佛手等解郁之品,同时嘱患者舒缓焦虑,解除思想负担,适时“移情易性”,方可病消过半.  相似文献   

16.
胁痛为临床常见症状,是患者的主观感受,可见于多种临床疾病。由于现代医学包含胁痛的病名十分广泛,诊断常难以明确,且病情容易反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中医药治疗胁痛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疗效确切,谢军教授治疗胁痛有独特的辨证方式和用药经验,以“辨虚实-审部位-调中焦”之法贯穿治疗始终,在临床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其治疗经验,并采撷其治疗胁痛医案一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7.
胸痹是指胸部满闷窒塞或疼痛,甚则胸痛彻背的一类疾病。临床上多为本虚标实,人体气血津液的代谢失常,导致机体产生血瘀、痰浊等病理性产物,蓄积日久,能阻滞脉道通利及气机通畅。于志强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结合胸痹的发病特点及演变规律,灵活用药,逐渐形成了疏肝理气、清热涤痰、通阳涤痰、益气养阴、益气活血行痹5种治疗胸痹大法。  相似文献   

18.
白长川教授从整体出发,辨证求本,随着时代进步,自然、社会环境的不同,深剖胸痹病因病机,认为"因滞而病"为该病的主要病机。应用"运脾调五脏,和胃畅六腑"治养观论治胸痹,强调调护脾胃的重要性,为病患制定个体化的治养方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9.
颜红教授提出"气郁神伤",把青少年不寐的发病总机制总结为阴血不足,气扰神明。在治疗青少年不寐过程中,首要注重调整脏腑气血阴阳平衡,强调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施以镇静安神药物。对于长期顽固性不寐,临床多方治疗效果不佳,伴有心烦、舌质偏暗、有瘀点瘀斑者,依据古训"顽疾多瘀血"的观点,从瘀论治。  相似文献   

20.
喉喑是指声音嘶哑、高声难发的喉部疾病,为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陈小宁教授继承国医大师干祖望教授学术思想,擅长用中医中药治疗咽喉部疾病。文章就陈小宁教授从"肺、肝、脾"出发治疗喉喑作一报道,以期对该疾病的临床及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