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侧大脑的局灶性梗塞可造成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的障碍,为了了解其障碍规律,以便有效地指导这类患者的ADL评价和训练,进一步探讨脑的运动控制功能与ADL的关系,选取了左右侧大脑中动脉梗塞引起的局灶性中等度脑梗塞患者各14例,于梗塞后2~3周用澳大利亚ADL指数对ADL的17项活动分三级进行了评价。结果从各项活动评分分析,大小便控制力、开关水龙头、刷牙、化妆、进食等五项活动基本上无异常改变,而室内移动、室外移动,上楼梯、下楼梯、从地到床的移动等五项活动有2级以上(包括2级)的改变。这可能与脑梗塞后所处的恢复过程的时相与运动形式的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2.
闫秀兰  常乐军 《现代康复》1999,3(10):1252-1253
目的:探讨脑率中病人康复强化训练后ADL的变化。方法:分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除药物治疗外,配合ADL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训练和心理治疗。结果:康复组ADL功能积分训练后比训练前有较大提高,康复组与对照组疗敏比较有显差异(P<0.05)。结论:ADL功能强化训练是临床康复医护人员观察评价脑卒中后ADL康复效果较为客观、简便、实用,可比性强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率中病人康复强化训练后ADL的变化。方法:分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除药物治疗外,配合ADL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训练和心理治疗。结果:康复组ADL功能积分训练后比训练前有较大提高,康复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 。结论:ADL功能强化训练是临床康复医护人员观察评价脑卒中后ADL康复效果较为客观、简便、实用,可比性强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康复治疗3个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ADL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3个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ADL的影响.方法采用以运动疗法、作业治疗及电疗等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对12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临床随机对照性研究.结果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各评价1次Barthel指数,治疗组分别为6.22±4.28、16.00±3.79;对照组为6.16±4.97、11.68±4.54,2组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2组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2组间比较治疗组ADL恢复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康复治疗3个月对脑卒中患者的ADL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明显降低患者的依赖程度,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针药结合及药物对多发性梗塞性痴呆患者MMSE、ADL的影响.方法:122例多发性梗塞性痴呆患者者随机单盲分为针灸组40例,针灸加药物组34例,药物组48例.20d为一疗程.结果:针刺与针药结合对多发性梗塞性痴呆有效率达85%以上,与药物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明显改善多发性梗塞性痴呆患者MMSE、ADL得分(P《0.01).结论:针刺和针药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智能障碍,提高社会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临床上,由于胫腓骨骨折部位血供较差,骨折后固定时间相对长,使得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尽管骨折愈合了,却留下了肌肉萎缩、关节功能障碍等后遗症,影响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的恢复。为此,我们对2001年1月-2003年6月收治的120例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分别施以常规护理及早期介入康复护理,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二周康复程序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短期ADL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是一种对受损髋关节进行重建的骨科手术。大量临床资料证实,该手术及手术后积极的康复训练能缓解疼痛、提高肢体功能状态及改善总体生存质量。我科根据美国罗玛琳达医学中心康复医学部康复程序结合我院实际情况为THR患者设计了二周康复程序,旨在观察该程序对THR患者短期ADL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9.
采用两种运动功能评测方法,并观察了康复组与对照组各50例脑卒中偏瘫患的疗效。结果表明:康复组ADL,Barthel指数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5)。我们体会,用正确的运动功能评测方法去指导康复医疗,可以大大提高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超短波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观察超短波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线栓法制备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MCA-0R)大鼠模型,将造模后动物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n=16)、对照组(n=24)和治疗组(n=24),治疗组在再灌注6h时给予无热量超短波治疗10min,所有大鼠于24h后断头取脑,分别观察形态学变化,测量梗死灶体积、脑含水量、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 再灌注6h时给予超短波治疗能减轻大鼠缺血侧脑含水量,提高抗氧化酶SOD含量,降低自由基产物MDA的含量,病理损伤减轻,而对大鼠梗死灶体积的影响不明显。结论 超短波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斌  张红星  易艳东  余芳 《中国康复》2007,22(5):309-310
目的:探讨中药脑缺血合剂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处理组、对照组、模型组及中药1、2、3组各10只,均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假处理组仅参入手术过程,但不损伤血管。造模成功后,假处理组、模型组予生理盐水2ml灌胃,对照组给予血栓通胶囊0.25g/kg,中药1、2、3组分别给予脑缺血合剂5、10及20g/kg灌胃,6组均每日2次。结果:治疗30d后,检测脑缺血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及脑指数,与假处理组比较,其它各组脑指数及MDA含量均上升,SOD含量下降(P<0.01),模型组与其它组比较表现更明显(P<0.05)。中药3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均接近。中药1组SOD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缺血合剂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具有保护作用,且疗效与剂量的高低有关。  相似文献   

12.
背景:有研究表明,弥散加权成像可以在脑缺血后数分钟即出现异常信号。目的: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后表观弥散系数的表现及变化规律。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神经内科。材料:实验于2004-04/07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完成,选择成年Wistar清结级大鼠1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脑缺血组,每组6只。方法:采用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作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栓塞线仅插入颈内动脉未深及大脑中动脉的起始处,正常对照组麻醉后不作任何处理。于术后7,15,30min,1,3,6,12,24h,3,7,15d,1,2个月做1HMRS检查,获得弥散加权成像和表观弥散系数值。主要观察指标:大鼠脑梗死区域和对侧半球相应区域表观弥散系数值的变化。结果:大鼠缺血组DWI于术后7min出现异常高信号,此时T1WI,T2WI扫描示正常。T1WI,T2WI于缺血后1~3h出现异常高信号,随时间的推移,异常高信号的区域扩大,12h后右侧基底节和额顶叶皮质梗死,以后梗死面积增加不明显。表观弥散系数值于7min时发现降低,30min时表观弥散系数明显升高,1h后开始降低,12h时降到最低水平,24h以后又开始上升,2个月时表观弥散系数值较最低水平约增加5倍,而且随访的2个月中表观弥散系数始终保持明显上升的趋势。相对表观弥散系数显示出相反的变化。结论:表观弥散系数均可以超早期揭示脑缺血的发生,同时对脑血管疾病慢性期也非常敏感。  相似文献   

13.
周仁兰  谢鹏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178-179,F0003
背景:有研究表明,弥散加权成像可以在脑缺血后数分钟即出现异常信号。 目的: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后表观弥散系数的表现及变化规律。 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神经内科。 材料:实验于2004-04/07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完成,选择成年Wistar清结级大鼠1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脑缺血组,每组6只。 方法:采用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作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栓塞线仅插入颈内动脉未深及大脑中动脉的起始处,正常对照组麻醉后不作任何处理。于术后7,15,30min,1,3,6,12,24h,3,7,15d,1,2个月做^1H MRS检查,获得弥散加权成像和表观弥散系数值。主要观察指标:大鼠脑梗死区域和对侧半球相应区域表观弥散系数值的变化。 结果:大鼠缺血组DWI于术后7min出现异常高信号,此时T1WI,T2WI扫描示正常。T1WI,T2WI于缺血后1~3h出现异常高信号,随时间的推移,异常高信号的区域扩大,12h后右侧基底节和额顶叶皮质梗死,以后梗死面积增加不明显。表观弥散系数值于7min时发现降低,30min时表观弥散系数明显升高,1h后开始降低,12h时降到最低水平,24h以后又开始上升,2个月时表观弥散系数值较最低水平约增加5倍,而且随访的2个月中表观弥散系数始终保持明显上升的趋势。相对表观弥散系数显示出相反的变化。 结论:表观弥散系数均可以超早期揭示脑缺血的发生,同时对脑血管疾病慢性期也非常敏感。  相似文献   

14.
背景:缺血性脑卒中能否得到有效的保护性治疗与把握治疗时间窗有密切关系.因此了解脑梗死演变的自然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时间与梗死体积的关系。单位: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材料:实验在济南军区总医院全军神经内科中心动物实验室完成。选择雄性Wistar大鼠54只,根据缺血时间分为缺血1,1.5,2,3,4,6,9,12,24h组,每组6只。干预:采用鼠须聚乙烯醇栓塞大鼠大脑中动脉,观察缺血1,1.5,2,3,4,6,12及24h用红四氮唑标记的梗死体积,并与时间进行相关分析。主要观察指标:脑缺血不同时间时梗死体积。结果:缺血1h组及1.5h组TTC染色未发现梗死灶,缺血2h大鼠基底核区出现梗死灶,边界欠清,4h缺血动物梗死体积明显增大,和2,3h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lt;0.01)。各组动物随时间梗死体积渐趋增大,与时间有显著相关性(r=0.86,P&;lt;0.01)。至12h梗死体积渐趋稳定,与24h点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24h组动物死亡率高。结论:大鼠大脑中动脉永久性闭塞性脑缺血模型,梗死体积出现的最小时间点可能为2h,体积随时间进行性增大,至12h基本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5.
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时间与梗死体积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缺血性脑卒中能否得到有效的保护性治疗与把握治疗时间窗有密切关系,因此了解脑梗死演变的自然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时间与梗死体积的关系.单位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材料实验在济南军区总医院全军神经内科中心动物实验室完成.选择雄性Wistar大鼠54只,根据缺血时间分为缺血1,1.5,2,3,4,6,9,12,24 h组,每组6只.干预采用鼠须聚乙烯醇栓塞大鼠大脑中动脉,观察缺血1,1.5,2,3,4,6,12及24 h用红四氮唑标记的梗死体积,并与时间进行相关分析.主要观察指标脑缺血不同时间时梗死体积.结果缺血1 h组及1.5 h组TTC染色未发现梗死灶,缺血2 h大鼠基底核区出现梗死灶,边界欠清,4 h缺血动物梗死体积明显增大,和2,3 h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各组动物随时间梗死体积渐趋增大,与时间有显著相关性(r=0.86,P<0.01).至12 h梗死体积渐趋稳定,与24 h点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24 h组动物死亡率高.结论大鼠大脑中动脉永久性闭塞性脑缺血模型,梗死体积出现的最小时间点可能为2 h,体积随时间进行性增大,至12 h基本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在SD大鼠实验性局灶性脑缺血早期,应用穴位电针刺激健侧肢体,评价健侧肢体的康复效果,探讨其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应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造模,将30只造模成功的SD大鼠,随机分为健肢治疗组(HT)、患肢治疗组(DT)、模型非治疗组(MC),并另设假手术对照组(OC),每组10只,共40只。术后24h开始电针刺激穴位曲池、内关、足三里、下巨虚,采用“巨刺法”,左右交叉行刺。治疗电流强度3mA,疏密波10Hz,50Hz/5s,10s。15min/次,1次/d,7d/周。分别在治疗第3d、7d、14d和21d进行神经行为学的评价。治疗21d后,冰生理盐水灌注取脑、切片、TTC染色,IPP分析计算脑梗死体积。 结果:①神经行为学(mNSS)评价:电针刺激治疗3d时, HT组mNSS评分低于MC组(P<0.05);治疗7d和14d时,HT、DT组更显著低于MC组(P<0.01),HT组显著低于DT组(P<0.01); 21d治疗后,HT组和DT组评分均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显著低于MC组(P<0.01),HT组与DT组之间没有差异(P>0.05)。②脑梗死体积: HT和DT组脑梗死体积均低于MC组(P<0.05),而且HT组与DT组比较也显著下降(P<0.05)。 结论:脑卒中后超早期健肢电针治疗较患肢治疗能够更早地促进MCAO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减少患侧脑梗死体积,是一种有效的早期康复介入方式。  相似文献   

17.
缺血前运动训练对小鼠脑局灶缺血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在大脑中动脉闭塞前进行运动训练,是否有利于小鼠脑局灶缺血后的功能恢复。方法:选雄性C57BL/6J小鼠23只,随机分两组;缺血前运动组(A,n=11)和不运动对照组(B,n=12),运动组每天跑笼训练1小时,连续14天后两组均电凝右侧大脑中动脉,制成脑梗塞模型,在其后3、7、14天观察动物的行为变化,并在术后14天,取脑,进行尼氏染色,观察梗塞体积。结果:缺血前运动组较对照组功能恢复快(P<0.01);两组梗塞体积,运动组小于对照组(P<0.05);运动组行为变化与梗塞体积成负相关(P<0.05)。结论:缺血前运动训练有助于小鼠脑局灶缺血后的功能恢复,并能减少梗塞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BPI-1095对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元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缺血模型(n=90),随机分成6组:BPI-1095大剂量组(240mg/kg)、BPI-1095中剂量组(80mg/kg)、BPI-1095小剂量组(27mg/kg)、阿司匹林组(80mg/kg)、安慰剂组、假手术组。分析梗死面积百分数并观察各组Caspas-3蛋白表达。结果BPI-1095大、中剂量组梗死面积百分数小于安慰剂组(P<0.05);各组脑组织缺血周边和皮层caspase-3表达阳性细胞较安慰剂组减少,大剂量组caspase-3阳性细胞减少最多(P<0.05)。结论BPI-1095对大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的局灶脑缺血有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下调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仿制一种适合康复机制研究的局灶性颅脑外伤(TBI)动物模型,为国内广泛开展颅脑损伤康复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颅脑外伤组和假手术组各8只。颅脑外伤组制作成控制性皮层损伤(CCI)模型,术后采用神经功能缺失评分、foot-fault test和cylinder test评估动物感觉和运动能力;外伤后第21~25天行Morris水迷宫检查,评估大鼠认知功能的变化;在外伤后28d通过焦油紫(CV)染色检测脑组织病理改变和组织缺失情况。结果:颅脑外伤组大鼠较假手术组神经功能评分有明显降低(P0.05),运动协调能力和对称使用前肢的能力明显下降(P0.05),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明显损坏(P0.05);脑组织明显缺损(P0.05),缺损组织周边出现神经元变性、坏死,神经元丢失伴胶质细胞增生。结论:控制性皮层损伤的TBI模型大鼠表现明显的感觉、运动、认知功能障碍和相应的病理改变,可以作为一项良好的TBI模型用于康复训练研究。  相似文献   

20.
姚晓璐  黄义久  姚炜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3):2616-2618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GBE)对脑缺血后梗死体积及神经元凋亡相关蛋白Bel-2,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对照组、小剂量GBE治疗组(小剂量组)、大剂量GBE治疗组(大剂量组)。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应用光镜、TIC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TUNEL染色检测方法,在不同时间点观察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的变化以及Bcl-2,Caspase-3阳性细胞表达的不同和神经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在不同时间点各给药组大鼠的脑梗死体积小于缺血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大剂量组脑梗死体积与小剂量组脑梗死体积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给药组大鼠Bel-2阳性细胞表达数目均高于缺血对照组,而Caspase-3阳性细胞表达数目则低于缺血对照组(P〈0.01);大剂量组阳性细胞表达数目与小剂量组阳性细胞表达数目相比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减少脑梗死体积,在脑缺血损伤急性期可增加Bcl-2的表达而减少Caspase-3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