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电刺激三叉神经节诱发三叉神经分布区血浆蛋白外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硬脑膜作为颅内的主要致痛组织,在偏头痛病理生理机制中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正常SD大鼠为实验对象运用同位素125I-BSA示踪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电流强度为1.2mA、频率为5Hz、波宽为5ms双极方波刺激三叉神经节5min后,同侧硬脑膜、颞肌、眼结合膜、及上、下唇粘膜内血浆蛋白外渗量增加,刺激侧与非刺激侧cpm/mg之比值从高到低依次为颞肌(1.98±0.15)、眼结合膜(1.97±0.06)、硬脑膜(1.67±0.02)、唇粘膜(1.62±0.09),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电刺激三叉神经节后脑组织内血浆蛋白外渗量无显著变化。结果提示硬脑膜血浆蛋白外渗可能在血管性头痛病理生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5-HT7受体在三叉神经节电刺激引起的硬脑膜血浆蛋白外渗(plasma protein extravasation,PPE)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三叉神经节电刺激偏头痛大鼠模型,35 只大鼠随机分为7组:舒马曲坦(5-HT1B/1D受体激动剂)阳性对照组、AS19(5-HT7受体激动剂)5 mg/kg及10 m...  相似文献   

3.
丛集性头痛(cluster headache,CH)是一种高度致残性头痛,表现为一侧眼眶周围剧烈疼痛伴自主神经症状。急性期治疗多给予高流量吸氧或使用曲坦类药物,旨在控制症状;给予维拉帕米和锂剂可以预防丛集期的复发。对于难治性丛集性头痛(refractory cluster headache,RCH)病人,神经电刺激治疗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神经电刺激治疗难治性丛集性头痛主要包括蝶腭神经节刺激、枕神经刺激及深部脑刺激等。与射频毁损术和神经切除术治疗相比,神经电刺激具有靶点明确、选择性高、并发症少、可调控等优点。多项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神经电刺激治疗可有效缓解难治性丛集性头痛临床症状,减少急性发作频率,延长缓解期。尤其是蝶腭神经节刺激正逐渐成为治疗难治性丛集性头痛非常有潜力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电刺激小脑对脑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电刺激小脑治疗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 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 ,随机分为电刺激小脑治疗组 (30例 )和常规治疗对照组 (30例 ) ,分别观察其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 (ET)含量的变化 ,并与 30名健康人的血浆ET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塞患者的血浆内皮素水平 (6 1.76± 34 .6 0 )ng/L ,明显高于健康人 (44 .48± 6 .41)ng/L ,P <0 .0 1。电刺激小脑治疗组治疗前与对照组血浆内皮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治疗后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 (39.12± 2 1.39)ng/L ,较对照组 (6 1.5 0± 12 .6 4)ng/L明显降低 (P <0 .0 1) ,与健康人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电刺激小脑治疗对急性脑梗塞患者有明显疗效 ,利于患者的早期肢体功能恢复 ,血浆ET水平的降低是其治疗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头痛宁对反复发作性偏头痛大鼠硬脑膜及三叉神经节IL-1β(interleukin-1bet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初始质量180~220 g。先取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分别为生理盐水7天组(sham)、致炎剂(inflammatory soup,IS)1天组(IS1)、致炎剂3天组(IS3)和致炎剂7天组(IS7),建立反复发作性偏头痛大鼠模型;再取2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分别为致炎剂7天对照组(IS7)、0.375 g/kg头痛宁干预组(T1)、0.75 g/kg头痛宁干预组(T2)、1.5 g/kg头痛宁干预组(T3)和3.0 g/kg头痛宁干预组(T4),取硬脑膜及三叉神经节进行IL-1β蛋白免疫印迹分析(western blot)及IL-1βm 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最后取15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分别为生理盐水7天组(sham)、致炎剂7天组(IS7)和3.0 g/kg头痛宁干预组(T4),灌流固定后各组分别取大鼠硬脑膜及三叉神经节进行IL-1β蛋白免疫荧光检测。结果:(1)与生理盐水7天组比较,致炎剂7天组IL-1β的表达在硬脑膜(P<0.01)及三叉神经节(P<0.01)均明显升高;(2)与致炎剂7天组相较,在大鼠硬脑膜/三叉神经节,0.75 g/kg头痛宁干预组(P<0.01/P<0.01)、1.5 g/kg头痛宁干预组(P<0.01/P<0.05)和3.0 g/kg头痛宁干预组(P<0.01/P<0.01)IL-1β表达均明显降低,0.375 g/kg头痛宁干预组IL-1β表达下降不明显;(3)与致炎剂7天组相较,3.0 g/kg头痛宁干预组三叉神经节神经元细胞胞质内免疫荧光斑点数明显减少,大鼠硬脑膜未能成功染色;(4)与致炎剂7天组相较,3.0 g/kg头痛宁干预组在硬脑膜(P<0.01)及三叉神经节(P<0.05)IL-1βm RNA表达均减少。结论:头痛宁抑制硬脑膜及三叉神经节IL-1β基因转录,下调IL-1β的表达可能是其治疗偏头痛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吴冰洁  张玉淼  岳崴  杨静 《中国康复》2005,20(5):301-301
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对血管性痴呆(VaD)患者记忆及ADL的近期疗效。方法:VaD患者33例,分为电刺激组20例和对照组13例,均予以常规治疗,电刺激组配合小脑电刺激。结果:治疗后MMSE、ADL评分2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电刺激组评分及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电刺激小脑有利于VaD患者记忆功能及ADL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总结慢性疼痛中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 SCS)疗法的新进展。最新发现高频电刺激(HF-10 kHz)、暴发式电刺激(burst stimulation)以及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 DRG)电刺激的发展使SCS疗效更为显著。几项最新的SCS系统正处于临床试验中,引导电极置入的新方法和外科电极及新程控模式出现。高频电刺激不会引起感觉异常,并能更广泛覆盖腰背痛范围。暴发式电刺激很少引起感觉异常,同时能广泛覆盖腰背痛范围。背根神经节刺激对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病人疗效更好,它耗能少并提供持续电刺激,且不受体位变化的影响。Stimwaves等新型SCS系统的临床试验,正致力于使SCS变得无线化。术中神经监测和感觉异常定位有助于引导电极置入。多列外科电极能够融合高达32触点的独立电流控制,程控和覆盖范围更好。  相似文献   

8.
《中国康复》2020,(2):90-90
在发达国家,约有2%的人口每天都会经历慢性头痛。在过去的二十年中,针对头痛治疗的侵入性和无创性神经刺激技术以及无创性神经调控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本研究旨在探究经皮神经电刺激(PENS)对原发性头痛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枕神经电刺激(occipital nerve stimulation,ONS)治疗原发性头痛的有效性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和研究.ONS是一种创伤较小、并发症较少的手术方法.尽管还没有形成标准化的手术步骤,同时有一些问题未得到解决;但ONS仍是一种令人兴奋的、具有巨大应用潜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电刺激诱发表面肌电信号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为探索一种无创的肌电检测方法,进行有关诱发表面肌电信号的实验。方法:设计了电刺激诱发表面肌电信号检测实验系统,采用恒流电刺激器刺激腓总神经,记录小腿外侧肌肉的诱发表面肌电信号。结果:分别对6例正常受试者和5例重症肌无力患者进行了测试,发现电刺激引起肌肉疲劳过程中,正常受试者和重症肌无力患者诱发肌电信号的变化显著不同,首次刺激记录到的诱发肌电P1波的中角度(A1):对照组(6.45&;#177;2.57),重症肌无力组(1.79&;#177;0.72),持续刺激30s记录到的诱发肌电P1波的中幅度(A2);对照组(3.4l&;#177;1.77),重症肌无力组(0.29&;#177;0.1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078,4.446,P&;lt;0.05)。结论:诱发肌电信号的检测分析对于研究肌肉的疲劳耐受性具有意义,该研究方法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探索一种无创的肌电检测方法,进行有关诱发表面肌电信号的实验。方法设计了电刺激诱发表面肌电信号检测实验系统,采用恒流电刺激器刺激腓总神经,记录小腿外侧肌肉的诱发表面肌电信号。结果分别对6例正常受试者和5例重症肌无力患者进行了测试,发现电刺激引起肌肉疲劳过程中,正常受试者和重症肌无力患者诱发肌电信号的变化显著不同,首次刺激记录到的诱发肌电P1波的中角度(A1)对照组(6.45±2.57),重症肌无力组(1.79±0.72),持续刺激30s记录到的诱发肌电P1波的中幅度(A2)对照组(3.41±1.77),重症肌无力组(0.29±0.1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078,4.446,P<0.05)。结论诱发肌电信号的检测分析对于研究肌肉的疲劳耐受性具有意义,该研究方法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治疗作用与机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的治疗作用与机制。方法:持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造成老龄大鼠慢性前脑灌注不足,建立近似人类学习记忆障碍的大鼠VD模型。治疗组大鼠小脑顶核给予电刺激,用电脑控制穿梭箱系统检测大鼠的认知能力。结果:慢性前脑灌注不足2个月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均下降,4个月后更明显;电刺激痴呆大鼠小脑顶核后,学习及记忆能力明显提高,学习提高更明  相似文献   

13.
头痛宁对电刺激三叉神经节大鼠脑膜血流与CGRP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头痛宁对偏头痛大鼠模型硬脑膜动脉血流和外周血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t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的调节作用.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四组:生理盐水组(N组)、头痛宁组(T组)、舒马曲坦组(S组)、假手术组(Sham组).电刺激三叉神经节建立偏头痛大鼠模型,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大鼠外周血中CGRP含量,利用激光多普勒脑血流仪检测大鼠硬脑膜动脉血流量.结果:电刺激三叉神经节时,T组与N组比较其CGRP含量明显低于N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而与S组比较差别不大(P>0.05),N组与Sham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电刺激三叉神经节时,T组与N组比较其脑膜血流量明显低于N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而与S组比较差别不大(P>0.05),N组与Sham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电刺激三叉神经节可导致大鼠外周血中CGRP含量及脑膜血流量增加.头痛宁能明显抑制CGRP的表达与减少脑膜血流量,从而有效地治疗偏头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CFNs)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神经肽Y(NPY)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ACI患者80例,随机分为CFNs治疗组及ACI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治疗前、治疗第14天时患者血浆NPY、CGRP水平。结果 CFNs治疗组与ACI对照组治疗前血浆NPY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CGRP水平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CFNs治疗组与ACI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浆NPY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01,P〈0.01),且CFNs治疗组治疗后血浆NPY水平较ACI对照组治疗后降低更显著(P〈0.01);而治疗后CGR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0l,P〈0.01),且CFNs治疗组治疗后血浆CGRP水平较ACI对照组治疗后升高更显著(P〈0.01)。结论 CFNs对ACI的治疗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血浆NPY、升高血浆CGR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前全球原发性头痛年患病率高达35.4%,已成为第三大致失能性疾病,临床对于头痛的治疗可分为药物和非药物治疗两大类。药物治疗在获得疗效的同时也带来较多副作用,这使得非药物治疗逐渐受到关注。神经调制属于非药物治疗手段之一,根据治疗方法大体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种,本文主要介绍非侵入性神经调制中的重要一种疗法——经皮神经电刺激在头痛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许佳  胡世红  凌晴  陈丽丹 《中国康复》2012,27(4):260-262
目的:观察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在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组各20例。3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B组加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C组加用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双侧肩关节X线片及肩关节指诊评价复位情况;采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中上肢部分评定上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6周后,C组复位率明显高于A、B组(45%、15%、25%,P<0.05);3组FMA的分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C组更高于A、B组(P<0.05)。结论: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优于单纯常规治疗方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相似文献   

17.
电刺激诱发猪心室颤动模型的研究和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通过左颈静脉插入电极导线建立稳定的交流电刺激诱发心室颤动的动物模型。方法:取健康成年猪10只,体重30~40kg,腹腔及耳缘静脉注射氯胺酮、戊巴比妥钠麻醉,行气管插管、双侧颈内静脉插管、右股动脉插管,予以30~40V的交流电通过心室内电刺激诱发心室颤动。结果:电极导线插入18~22cm,室颤诱发成功率为100%,室颤3分钟后除颤均能成功并且不留任何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该心室颤动模型具有满意的可重复性及可操作性,诱发室颤效果非常好,能够满足心肺脑复苏及电击除颤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8.
肌电诱发神经肌肉电刺激在偏瘫康复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在改善早期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和促进功能恢复方面的临床疗效:与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相比,二者的疗效是否有明显的区别。方法:选发病4周内的不能主动完成腕背伸运动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其中对照A组30例,为常规康复治疗组;对照B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治疗次数:1次,日,5次,周,15次为一疗程。测定上述患者肌肉静态及收缩时肌电值、肌力(MMT法)应用简式Fugl-Meyer功能评价表、Barthel指数评分表对患者患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动作能力进行评测.在疗程开始与结束时分别予以记录。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肌肉静态及收缩时肌电值、肌力及应用Fugl-Mever评价表、Barthel指数评分表进行评分的分值均有显著性提高,治疗组与对照1,2组疗效相比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是一种有效的临床康复治疗方法.可以用于偏瘫患者上肢瘫痪的肌肉的功能治疗,其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方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川芎-天麻对硝酸甘油偏头痛大鼠硬脑膜血浆蛋白外渗影响。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妥泰组、川芎-天麻组,每组各9只。模型组、妥泰组、川芎-天麻组大鼠在第7天灌胃后于玻璃箱中适应,0.5 h后进行腹腔注射硝酸甘油(10 mg/kg,0.2 mL/100 g)建立偏头痛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0.2 mL/100 g)。大鼠麻醉后经颈外静脉注入2%伊文思蓝(5 mg/100 g,0.25 mL/100 g)。1 h后用0.9%氯化钠溶液进行心脏灌注300~350 mL,然后小心分离硬脑膜。封片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在100倍镜下拍摄双侧硬脑膜血浆蛋白渗出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硬脑膜血浆蛋白外渗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妥泰组(P=0.031)和川芎-天麻组(P<0.001)硬脑膜血浆蛋白外渗明显降低,且川芎-天麻组优于妥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川芎-天麻可能通过降低血浆蛋白渗出缓解偏头痛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韩颖  李来有  史欣  王娇兰  周庆茹  贾亚琼 《临床荟萃》2011,26(22):1950-1954
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cerebellar fastigial nucleus electrical stimulation,FNS)在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VD患者随机分为FNS组、奥拉西坦组和尼莫地平组各3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FNS组采用电刺激小脑顶核,奥拉西坦组口服奥拉西坦,尼莫地平组口服尼莫地平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or ultrasonic monitor,TCD)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各组治疗前后的改变:FNS组治疗后MMSE评分明显增高(P〈0.01),ADL评分降低(P〈0.05),P300潜伏期缩短(P〈0.01)、波幅增高(P〈0.01)。奥拉西坦组治疗后MMSE评分明显增高(P〈0.01)。TCD显示治疗后平均血流速度的改善显著(包括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及椎动脉颅内段,均P〈0.01)。其中FNS组及奥拉西坦组治疗后MMSE评分高于尼莫地平组(P〈0.05),而此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NS组治疗后ADL及P300的改善较奥拉西坦组及尼莫地平组更明显(P〈0.01),而奥拉西坦组和尼莫地平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FNS组及尼莫地平组TCD显示的平均血流速度改善均优于奥拉西坦组(P〈0.05或〈0.01),其中FNS组MCA、ACA、PCA、VA平均血流速度治疗后的改善较尼莫地平组更显著(P〈0.05)。结论 FNS、奥拉西坦、尼莫地平均能够对VD产生治疗效果。奥拉西坦能够有效提高VD患者的认知功能;尼莫地平可改善VD患者颅内血流供应;FNS较以上两种药物更能够全面有效地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执行能力及颅内血流供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