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有效的非透析治疗方法,以提高治愈率。方法: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3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降氮汤灌肠治疗,其中26例根据临床辨证分型给予口服中药治疗。2组均以20日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尿素氮〔BUN,(17.46±6.87)mmol/L〕和血肌酐〔SCr,(638.00±210.20)μ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0.80±6.40)mmol/L和(810.00±212.20)μmol/L〕,P均<0.05;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分别为(59.20±2.80)g/L和(37.20±2.10)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3.40±2.60)g/L和(30.20±2.10)g/L〕,P均<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30%,对照组为65.20%,2组疗效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可降低血BUN、SCr,升高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改善肾功能,疗效优于单纯西医药治疗。  相似文献   

2.
危重病人血浆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危重病人血浆甲状腺激素( T H) 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73 例危重病人和60 例健康人( 对照组) 的血浆 T H 含量。结果 危重病人血浆 T3/ F T3 含量〔(105 ±046)n mol/ L〕/〔(285 ±141)pmol/ L〕明显低于对照组〔(198 ±051)nmol/ L, P< 001〕/〔(637 ±131)pmol/ L, P<0001〕;死亡组 T3/ F T3 水平与非死亡组 T3/ F T3 水平相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05/ P< 001) 。结论  T H 参与了危重病人的病理生理过程,监测危重病人血浆 T H 水平可作为反映病情程度和评估预后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闭塞(SMAO)休克兔动脉血和门静脉血乳酸浓度的变化,以及小剂量多巴胺(5 μg·kg- 1·m in- 1)对其的影响。方法:20只新西兰家兔随机分成2组,均制成SMAO 休克模型,2组均按30 m l·kg- 1·h- 1输入0.9% NaCl;A组另给予多巴胺5 μg·kg- 1 ·m in- 1,B组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血流动力学、动脉血和门静脉血乳酸浓度(ALT、PLT),以及腹腔组织氧供(SDO2)、氧耗(SVO2)和氧摄取率(SO2ER)的变化。结果:A组门静脉血流量指数(QpvⅠ)在休克模型复制后60、90 和120 分钟时明显高于B组(P< 0.05或P< 0.01);2 组ALT、PLT均明显升高,以休克后0 时为最高〔A 组分别为(6.5±1.1)m m ol/L和(6.9±1.4)m m ol/L;B组分别为(6.4±0.8)m m ol/L和(6.8±1.2)m m ol/L〕,但A 组在此后呈逐渐下降趋势,在120分钟时最低〔分别为(3.2±0.3)m m ol/L和(3.5±0.3)m m ol/L〕,而B组则呈持续高水平〔分别为(5.5±0.5)m m ol/L和(5.7±0.9)m m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胰胆合剂对急性水肿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将81例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胰胆合剂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结果:(1)治疗组与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87.8%和70.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治疗组在疼痛缓解时间〔(9.53±3.48)小时〕、疼痛消失时间〔(16.80±10.44)小时〕、发热消退时间〔(2.18±1.13)日〕及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2.33±1.25)日〕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15.90±6.12)小时、(34.06±13.18)小时、(3.42±1.42)日和(4.26±1.60)日,P均<0.001〕。结论:中药胰胆合剂灌肠治疗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在尽快解除患者痛苦、缩短疗程、促进康复等方面有着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清肾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急剧加重湿热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清肾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急剧加重湿热证的疗效及对急性恶化肾功能的逆转作用。方法:90例CR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均用抗感染、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的西药及中药保留灌肠等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加用清肾汤。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6.7%,对照组为50.0%(P<0.05)。治疗组治疗后临床表现积分值〔(20.47±2.68)分比(11.26±3.87)分〕及血肌酐水平〔(597.65±212.63)μmol/L比(329.53±167.31)μmol/L〕均明显下降(P均<0.01),对照组则无明显改善,分别为(20.63±1.99)分比(18.52±4.13)分,(512.17±293.48)μmol/L比(424.66±202.76)μmol/L(P均>0.05)。治疗组急性恶化肾功能逆转率为43.3%,高于对照组16.7%(P<0.05)。结论:清肾汤可以明显改善CRF急剧加重湿热证的临床表现,降低血肌酐水平,对急性恶化的肾功能有一定的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亚低温疗法对急性创伤性脑水肿后一氧化氮及其合成酶变化的影响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创伤性脑水肿模型,测定伤后不同时间点常温下及亚低温后颈内静脉血一氧化氮、脑组织一氧化氮合成酶和脑含水量。结果:致伤后30分钟大鼠即出现脑水肿,伤后8小时达高峰(从伤前77.63%±0.21%升至79.83%±0.41%);一氧化氮具有同步效应〔从伤前(2.44±0.12)μmol/L升至(7.83±0.27)μmol/L〕;一氧化氮合成酶伤后30分钟达高峰〔从伤前(38.89±41.30)μmol·min-1·g-1升至(106.58±52.46)μmol·mn-1·g-1〕,以后逐渐下降,伤后8小时〔(58.29±19.42)μmol·min-1·g-1〕仍高于假手术组。而亚低温(32~33℃)能明显减轻脑水肿,减少一氧化氮含量及一氧化氮合成酶的表达〔伤后8小时分别为79.56%±0.27%,(6.84±0.37)μmol/L,(51.02±24.51)μmol·min-1·g-1〕。结论:一氧化氮在创伤性脑水肿发生发展中起作用,而亚低温可能抑制一氧化氮合成酶的表达,减少一氧化氮含量,对创伤性脑水肿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肝硬化患者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30例原发性肝癌和32例肝硬化患者及40例正常人血浆LPO和红细胞SOD活性。结果:原发性肝癌、肝硬化患者血浆LPO含量分别为(4.61±0.69)μmol/L和(5.34±1.33)μmol/L,较正常对照组〔(2.48±0.35)μmol/L〕明显升高(P均<0.001);2组红细胞SOD活性分别为(1695.5±229.7)U/g和(2651.5±445.6)U/g,较正常对照组〔(3330.2±552.2)U/g〕明显降低,P均<0.001;进一步比较原发性肝癌患者红细胞SOD活性较肝硬化患者亦明显降低(P<0.01)。结论:肝硬化时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造成的细胞损害可能是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机制之一;红细胞SOD活性变化可望作为肝硬化转变为肝癌的早期临床诊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8.
采用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夹闭致肠缺血模型,观察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对肠缺血-再注流诱发肝损伤的防治效应。24只大鼠随机分成aFGF治疗组与肝素PBS对照治疗组,分别于肠系膜上动脉夹闭45min后放松血管夹即刻从颈外静脉注入aFGF2.6μg或相同剂量的肝素PBS。用血浆酶学与肝形态学指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表明,经aFGF治疗大鼠伤后第1天血浆中SGPT与sGOT较对照组明显减少(SGPT分别为1000.2±367Anmol·s ̄(-1)/L与2645.5±1056.9nmol·s ̄(-1)/L;SGOT分别为4280.9±1247.7nmol·s ̄(-1)/L与6123.4±2019.2mmol·s ̄(-1)/L,P<0.05)。组织学检查发现,经aFGF治疗后大鼠肝嗜酸细胞浸润、脂肪降解、肝细胞空泡变等较对照组明显减轻,而糖原含量增多。aFGF对肠缺血致肝损伤显著的防治效应可能来自于它在体内诱导的促分裂效应与非促分裂激素样活性等方面。提示:采用aFGF治疗,有可能为内脏损伤修复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人工虫草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人工虫草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5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9例给予人工虫草菌丝粉(金水宝胶囊)及常规西药对症治疗;对照组24例单用相同西药治疗。结果:5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与健康人比较,单克隆抗体OKT3、OKT4及OKT8均明显降低(P均<0.01)。治疗组治疗后OKT8明显降低(0.14±0.09比0.24±0.10),OKT4/OKT8明显升高(1.97±0.54比1.02±0.48),P均<0.01;对体液免疫无影响。治疗组患者血红蛋白升高〔(78.50±0.53)g/L升至(87.20±0.44)g/L〕,血肌酐明显下降〔(478.5±196.4)μmol/L比(351.7±137.3)μmol/L〕,P均<0.05。结论:人工虫草具有调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细胞免疫的作用,并能改善肾性贫血及肾功能。  相似文献   

10.
创伤患者急性期血糖含量与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创伤患者急性期血糖(Glu)含量变化与动脉收缩压(SBP)、血氧饱和度(SaO2)及预后的关系。测定31例创伤患者术前的Glu含量,结合SBP、SaO2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创伤组术前Glu(8.14±2.47mmol/L)与正常组(4.72±1.38mmol/L)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t=6.37,P<0.001);SBP<8.0kPa(1kPa=7.5mmHg)与>8.0kPa组比较,Glu(10.32±2.37mmol/L比6.74±1.32mmol/L)和SaO2(0.74±0.37比0.91±0.11)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均<0.001),并且SBP越低,Glu越高,SaO2呈直线下降;术前Glu与患者的预后也显著相关,死亡组术前Glu(12.53±1.73mmol/L)明显高于存活组(7.35±1.56mmol/L),而SBP(4.29±4.13kPa)、SaO2(0.29±0.06)则明显低于存活组(分别为10.86±1.78kPa和0.88±0.08,P<0.001)。作者结合文献复习就创伤患者高血糖的发生机制、对预后的影响及处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急性视神经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视神经炎的思路,提高本病的诊疗水平。方法:论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视神经炎应注意病变过程的阶段性;提出辩证与辨病相结合,运用现代中药药理研究的成果选择配伍中药和中药注射液,注重康复期的治疗;应用多种现代检查技术的检测指标,客观评价本病的临床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视神经炎可提高其临床诊疗水平,减少或遏止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结论: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综述情志护理结合中医疗法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指出大部分都停留在护理环境的改善、与病人沟通交流等方面的经验总结与体会上,涉及诸如情志相胜法等中医特色的护理措施较少,对病人进行心理评估时临床欠缺的是有效量化评估。因此今后应在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出更有临床意义的情志护理理论及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2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2组,西医治疗组6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61例。中西医结合组在西医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和云南白药进行治疗,对比2组治疗结果。结果:中西医结合组病死率(29.50%)低于西医组(38.33%);肺部感染发生率(38.33%)及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1.64%-18.03%)均明显低于西医组(分别为19.67%和6.67%-43.33%),P均<0.05。2组存活人群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进行治疗结果分级比较,中西医结合组患者康复的良好率(53.49%)和重残率(9.30%)均明显好于西医组(分别为27.03%和40.54%)。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以降低患者的重残率,提高救治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4—2019年收治的120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以抽签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中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JOA评分均较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ODI和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显著,可显著缓解患者腰部活动受限、腰痛等症状,改善其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15.
楚鑫  杨洁  程冬梅  熊小娇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9):1767-1769
目的 对多发性神经病患者给予中药浴足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多发性神经病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同时使用中药浴足进行护理.结果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以及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浴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应用清气行瘀、泄浊解毒作用的中药进行血液透析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具有透析指征的肾功能衰竭患者用中药透析液进行了66例次血液透析。结果:中药血液透析清除尿毒素及代谢产物的疗效与标准血液透析近似(P均>0.05);疗效优于用腹膜透析液进行的床边无机血液透析(P均<0.05)。结论:中药血液透析不需要人工肾机,可在床边进行,具有简便、安全、实用、易于操作的特点,在抢救肾功能衰竭等危重疾病时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心脏病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并心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55 例CRF并心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299 例)和西医治疗对照组(对照组,56 例)。对照组给予血液透析合西药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一般治疗(201 例血透,98 例结肠中药透析)基础上辨证分型加服中药汤剂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 组患者心脏病变和血肌酐(SCr)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98% ,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 ,2 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2 组治疗后SCr均下降,治疗组治疗后〔(453.1±92.2)μm ol/L〕与对照组治疗后〔(592.0±113.6)μm ol/L〕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CRF并心脏病变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中西医结合疗法和单纯西医药疗法治疗重症肾病综合征(SNS)的疗效。方法:40 例SN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 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对照组(20 例,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比较2 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缓解率(95.0% )、开始达到缓解的时间〔(27.0±9.7)日〕、1 年内复发率(10.5% )及激素不良反应发生率(35.0% )均明显优于对照组〔80.0% 、(37.9±8.9)日、18.8% 和65.0% 〕,P均<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SNS缓解率,提前使SNS缓解,降低复发率,减轻激素的不良反应,是治疗SNS的较好疗法。  相似文献   

19.
痤疮是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率高且易复发,不仅会对容貌造成影响,还会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抗生素和激素等痤疮治疗方法的副作用多,且易产生耐药性。中医药在治疗痤疮方面历史悠久,治疗形式多样,临床疗效确切,各具特色。中药内治法可针对痤疮发病的类型辨证论治,采用黄芩、连翘、半夏等具有消散解毒、清热凉血功效的复方汤剂进行对症治疗;中药外治法包括中药面膜、中药熏蒸、湿敷、搽剂和涂剂法,具有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少等特点;中医火针、刺络拔罐法、穴位埋线法等治疗方法通过作用于特定穴位起作用,其具有起效迅速、成本低廉的优势。本文综述了中医药在治疗痤疮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概况,以期为临床治疗痤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浸泡治疗脚癣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外洗法对试验组 3 46例脚癣患者进行治疗 ,对照组 3 3 5例患者用 3 %克霉唑软膏外搽患处 ,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 .0 0 0 1)。结论中药浸泡治疗脚癣方法简便 ,对糜烂型和水疱型脚癣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