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六味地黄丸,原名地黄丸,亦名六味丸,是我国宋代著名儿科医学专家钱乙先生所创,并载于他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一书中,此丸由六种极为常用的中药组成,即熟地黄24克、山茱萸(亦称山萸肉、枣皮)12克、淮山药(山药)12克、泽泻9克、牡丹皮(牡丹的根皮)9克、茯苓9克.  相似文献   

2.
六味地黄丸是一种治疗肝肾阴亏的中成药,近年来发现本药有一些疗效较好的新用途,现介绍如下。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时,利用六味地黄丸的糖皮质激素效应代替糖皮质激素,取得满意效果,避免了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用法:每次18克,每日3 次,一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遗尿症用六味地黄丸治疗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引起的遗尿症患者8例,效果显著。方法:取六味地黄丸,每次服1丸(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服至痊愈为止。  相似文献   

3.
六味地黄丸是一种治疗肝肾阴亏的中成药,近年来发现本药有一些疗效较好的新用途,现介绍如下。 类风湿性关节炎 六味地黄丸每次18克,每日3次,一个月为1个疗程。 遗尿症 治疗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引起的遗尿症效果显著。六味地黄丸每次服1丸(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糖尿病 用六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一般都能达到临床症状消失,空腹血糖<6.1毫摩尔/升,尿糖转阴之效果。六味地黄丸每次18克,每日3次,一般服7~10天可见症状减轻,尿糖减少,服药30天可获初步痊愈。  相似文献   

4.
六味地黄丸是一种治疗肝肾阴亏的中成药,近年来发现本药有一些疗效较好的新用途。1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时,利用六味地黄丸的糖皮质激素效应,代替糖皮质激素,取得满意的效果,避免了糖皮质激素带来的副作用。用法:每次18克,每日3次,1个月为1个疗程。2 治疗遗尿症用六味地黄丸治疗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引起的遗尿症效果显著。用法:取六味地黄丸,每次服1丸(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3 治疗糖尿病用六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服药后一般都能达到临床症状消失,空腹血糖<6.1毫摩尔/升,尿糖转阴之效果。用法:取六味地…  相似文献   

5.
六味地黄丸出自宋代钱乙所著《小儿药证直诀&#183;卷下》,源自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之金匮肾气丸,减去炮附子、桂枝,并以熟地黄取代干地黄而成,号称补阴方剂之祖,为中医方剂之经典。后代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发展变化,形成一个系列,有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八味地黄丸、归芍地黄丸(又名归芍六味丸)、麦味地黄丸(又名八仙长寿丸)、参麦地黄丸(又名参麦六味丸)等。  相似文献   

6.
六味地黄丸是中医滋阴补肾和异病同治的代表方剂,历经数百年医家的运用经久不衰,是祖国传统医学的奇葩。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对六味地黄丸的认识。1配伍分析1.1方之组成六味地黄丸出自宋代医家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此方系将张仲景金匮肾气丸除去桂枝、附子二味药,以熟地黄取代干地黄演  相似文献   

7.
六味地黄丸,亦称六味丸、地黄丸、复方六味地黄、六味地黄汤。是以熟地黄为主药,配兑山茱萸、淮山药、泽泻、茯苓、丹皮共研细末,加蜜制成的丸剂。 六味地黄丸是宋代名医钱乙在张仲景的金匮肾气丸基础上加减而成。钱乙认为小儿纯阳,无需补阳,所以,他去掉金匮肾气丸中的附、桂,取熟地黄等六味补阴,治疗小儿病后阴虚、肾水不足之病,取名六味地黄丸。钱氏认为有些小儿疾病,如小儿站立、行走、长发、出齿、言语等发育迟缓(五迟)和头项、口、手、足、肌肉痿软无力(五  相似文献   

8.
<正>六味地黄丸是宋代医家钱乙创制的,原名为"地黄圆",该药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六味药组成,故又名六味丸、六味地黄丸。  相似文献   

9.
地黄入药,味甘苦,凉(寒),无毒,有滋阴养血之功。《本草经疏》称其为“补肾家之要药,益阴血之上品”。药用分生、熟,称生地、熟地。熟地经炮制后,大寒之性略减,历代医家用之颇多。与他药配伍后制成地黄丸,可补肝、肾、肺阴虚之症,对当代之糖尿病、高血压、支气管炎症等均可使用。 六味地黄丸 熟地240克,山药、山茱萸各120克,泽泻、茯苓、丹皮各90克,研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9克,每  相似文献   

10.
六味地黄丸     
[出处] 本方来源于宋代儿科著名医学家钱仲陌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原方名并不是当今众所周知的六味地黄丸,而是地黄圆(丸)。四百年后,薛己在他所著的《正体类要》中才正式把地黄圆改名为六味地黄丸,一直沿用至今。方名所说的“六味”,不是人们所知道的辛、甘、苦、酸、咸、淡,而是说本方是由六味药物组成。细说方名“六”字,还包含着一种较为  相似文献   

11.
功效卓著的六味地黄丸张泽宇在祖国医药中,六味地黄丸被誉为补阴方药之祖,历史悠久,临床应用极为广泛,其适应症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该药组方出自《小儿药证直诀》,系由金匾肾气丸方变化而来,由于此药疗效卓著,故而备受历代医家推崇.补阴法是使用滋阴补肾的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12.
<正>说起"国民补药"六味地黄丸,很多人都知道是中老年人治肾虚的,却很少有人知道,此方出自《小儿药证直诀》,原本是专治小儿肾虚发育迟缓的。所以,我在临床上给小患者开六味地黄丸,家长多会顾虑重重。其实,对于生长发育有点缓慢、在中医辨证为肾阴虚的孩子,给他们吃六味地黄丸是安全有效的。说完了六味地黄丸,下面谈谈这一家族的其他成员。它的"父辈"被收录在东汉时期的《伤寒杂病论》中,名叫"肾气丸",除了六味地黄丸中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  相似文献   

13.
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河南苑西制药厂生产)早晚各10粒,温开水送服。10天为一疗程,一般连续服用1~2个疗程,即可痊愈。点评: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机多在于肝肾阴虚,虚火内炽。六味地黄丸是中医滋阴补肾的经典基础方,用药三补三泻,补中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妈富隆(化学名:去氧孕烯炔雌醇片)联合归脾丸、六味地黄丸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妈富隆联合归脾丸、六味地黄丸组(实验组)与米非司酮组(对照组),每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不良反应,并观察治疗1年后患者自然绝经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显效率(63.3%)和总有效率(93.3%)均高于对照组的38.3%、7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时间和控制周期均短于对照组,突破性出血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妈富隆联合归脾丸、六味地黄丸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小,临床效果优于米非司酮。  相似文献   

15.
《金匮要略》所载的金匮肾气丸,为张仲景名方之一,后世称之八味肾气丸、桂附地黄丸、桂附八味丸。本方有附子、熟地黄、山茱萸、泽泻、牡丹皮、山药、茯苓、桂枝八味中药,实际上是六味地黄丸加桂枝、附子而成。方中以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为主,兼用桂枝、附子温阳补肾,为阴阳两补之方。现在市场上金匮肾气丸剂型较多,有水丸、蜜丸、颗  相似文献   

16.
六味地黄丸系宋朝钱乙所著,是从《金匮要略》的肾气丸减去桂枝,附子而成,原名"地黄丸",用治肾怯诸症。最早记载于《小儿药症直决》,为幼科补肾专药,是治疗肝肾阴虚的基础方。临床从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口燥咽干,舌红小苔,脉沉细数为辩证要点。  相似文献   

17.
六味地黄丸是宋代幼科(儿科)专家钱仲阳专门为小儿先天不足准备的一剂良药,用以治疗小儿五迟之症(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现在成人争先买来补肾虚,甚至有很多人竟把它当成了壮阳之品经常服用,六味地黄丸似乎成了补肾的通用专方。其实,名声显赫的六味地黄丸并不是万灵丹,它有非常严格的适应证,只适于阴虚有热之人,所以是肾阴虚常用的一副药  相似文献   

18.
《社区医学杂志》2008,6(16):5-5
<正>时下,有很多女士把六味地黄丸当做养颜保健佳品长期服用,这是很不恰当的。六味地黄丸本方出自《小儿药证直诀》,是宋代钱亿根据《金匮要略》的肾气丸减去肉桂、附子而成,共有熟地、山药、山萸肉、泽泻、丹皮、茯苓六味中草药。  相似文献   

19.
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药性平和,为滋阴补肾的代表方。现代药理实验证明,六味地黄丸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滋补强壮、降血糖、降血压、预防动脉硬化、以及抗肿瘤等作用。一时间,有人不管男女老少、有无病症,认为六味地黄丸“吃不坏”,都到医院求药,把它当作补药服用来防病增寿。其实地黄丸并非只“六味”一种,同类品种不少于十种,必须根据不同体质、病症、以及性别等辨证服用,否则也会引起各种不良反应。历代医家对六味地黄丸疗效评价甚高,而且以此方为基础,不断化裁增减,形成了一系列地黄丸方。现就临床常用的地黄丸类方的组成、功能、临床应用等作一简单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内障丸对抗子宫内膜抗体阳性大鼠抗子宫内膜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将Wistar雌性成年大鼠随机分为6组,中药低剂量组(内障丸)、中药高剂量组(内障丸)、中药对照组(六味地黄丸)、西药对照组(醋酸泼尼松片)、模型组、空白组;从第1次免疫后第9周开始给药,连续3周,三周后检测内障丸对抗子宫内膜抗体水平的影响。结果:内障丸可明显降低抗子宫内膜抗体水平,提高大鼠的窝产仔鼠数。结论:内障丸能改善子宫内环境,抑制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