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以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为参照,评估中国干眼问卷量表在大学生中的适用性。方法:横断面研究。将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711名在校大学生纳入研究,采用OSDI问卷和中国干眼问卷量表评估研究对象干眼状况。统计两问卷各题目的应答率;采用Cronbach α和相关性分析评估两问卷的内部一致性和效标效度;基于OSDI评分,评估中国干眼问卷量表的判别效度;绘制中国干眼问卷量表评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诊断阈值和对应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OSDI问卷12个题目的应答率为33.2%~100.0%,中国干眼问卷量表每一个题目的应答率均为100.0%。OSDI问卷和中国干眼问卷量表评分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905和0.789。OSDI问卷评分和中国干眼问卷量表评分呈正相关(rs=0.712,P<0.001)。依据OSDI问卷评分进行干眼严重程度划分后,中国干眼问卷量表在正常组、轻度干眼组、中度干眼组和重度干眼组的评分分别为4.00(2.00,6.00)、9.00(7.00,11.00)、12.00(9.00,14.0...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眼表疾病指数(OSDI)量表作为参照,评估中文版干眼症状评估(SANDE)问卷在人群中的适用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于2020年6月将上海市虹口区某中学323名在校高中生纳入研究。采用OSDI问卷及中文版SANDE问卷进行干眼症状评估并计算评分。根据OSDI评分分为正常对照组87人、轻度干眼组82人、中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所致干眼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在河南省职工医院就诊的睑板腺功能障碍所致干眼58例(116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强脉冲光治疗,每周1次,共3次,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2周、6周进行干眼评估。结果:治疗后6周,干眼问卷评分由治疗前(30.60±...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白介素1β(IL-1β)在干眼患者眼表的表达,及其与干眼症状、体征的相关性,阐明IL-1β在干眼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临床试验研究.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来山西省眼科医院就诊的干眼患者30例(60眼,干眼组),无干眼症状体征且年龄与性别构成匹配的个体15例(30眼)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做如下检测:眼表失衡指数(OSDI)干眼调查问卷、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钠染色、结膜丽丝胺绿染色.同时应用印迹细胞法收集所有2组对象球结膜上皮细胞,分别进行免疫组化染色,以及实时PCR检测结膜细胞中IL-1β的基因表达.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Spearman相关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干眼组与对照组OSDI评分值分别为24.1±2.2、14.3±1.3;SIT分别为(4.13±1.68)mm、(10.53±0.74) mm;BUT分别为(4.17±1.10)s、(8.80±1.21)s;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值分别为4.3±1.5、0.6±0.5;结膜丽丝胺绿染色评分值分别为5.7±2.0、1.9±1.4.干眼组与对照组以上5个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23、-19.88、-18.20、12.85、9.62,P<0.05).干眼组IL-1β相对基因含量为0.65±0.37,对照组为0.22±0.0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1,P<0.05).干眼组IL-1β在结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与OSDI评分、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结膜丽丝胺绿染色评分呈正相关(r=0.81、0.58、0.48,P<0.05),与SIT、BUT结果呈负相关(r=-0.43、-0.45,P<0.05).通过免疫组化法染色,在干眼患者结膜细胞中可见棕褐色颗粒,而在正常人群中未见棕褐色颗粒.结论 IL-1β作为炎性介质不仅参与了干眼的发病,与干眼的严重程度相关,同时也引起了眼表的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前干眼的患病情况及临床特征,指导LASIK术前用药。方法采用非干预性、观察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3年10月就诊于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眼科准分子中心拟行近视手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干眼症OSDI问卷调查和相关临床检查,包括裂隙灯检查、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膜破裂时间(BUT)检查,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接受调查35例近视患者中有13例诊断为干眼,患病率37.14%(13/35)。干眼患者的不适症状依次为:畏光14例,最为多见,其次分别为眼痛12例、砂粒感10例、视物模糊8例。OSDI问卷评分(11.13±9.33)分,BUT:(4.87±2.31)s。患病率与性别和年龄的关系:女性高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2);大于30岁者明显高于30岁以下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9)。OSDI问卷分级与2013年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在评估干眼组与正常组得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屈光度数对干眼发病无影响(P=0.079)。结论 LASIK术前干眼患病率高,术前应做常规干眼检查及治疗,利于提高术后患者的舒适度及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6.
背景 目前常用的干眼症状评估问卷有两种,但二种问卷结果的关联性及问卷与临床检查的关联性研究尚未见到.如何有效地评估干眼症状,将患者的主观症状进行量化有助于临床上干眼的正确诊断. 目的 评价标准干眼症状评估(SPEED)问卷和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两种干眼问卷诊断干眼的一致性及其与干眼体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对66例干眼患者先依据SPEED问卷进行评分,并分为轻度症状组(<10分)和重度症状组(≥10分);然后对同一批患者依据OSDI问卷进行评分,并分为轻度症状组(≤20分)、中度症状组(21~ 45分)和重度症状组(≥46分).所有患者行泪膜镜、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Schirmer Ⅰ试验等干眼临床检查,分析两种问卷与干眼临床检查结果之间的关系. 结果 SPEED问卷评分和OSDI问卷评分与BUT值均呈负相关(r=-0.390,P=0.001;r=-0.395,P=0.001),两种问卷评分与Schirmer Ⅰ试验结果间无明显相关性(r=-0.081,P=0.515;r=-0.080,P=0.525),与泪膜镜分级结果也均无明显相关(r=0.158,P=0.204;r=0.219,P=0.077).SPEED问卷轻度症状组BUT明显长于重度症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9,P=0.022),而2个组间Schirmer Ⅰ试验和泪膜镜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04,P=0.687;t=-0.947,P=0.347);2个组间荧光素染色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64,P=0.685).OSDI问卷评分轻度症状组、中度症状组、重度症状组间BU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871,P=0.000),轻度症状组BUT明显长于中度症状组和重度症状组(P=0.000、0.000);3个组间Schirmer Ⅰ试验、泪膜镜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432,P=0.246;F=2.799,P=0.068);3个组间荧光素染色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026,P=0.050).SPEED问卷评分值与OSDI问卷评分值间呈正相关( r=0.697,P=0.000).结论 SPEED问卷和OSDI问卷都是客观评估干眼症状的有效方法,与BUT有相关性,可作为临床诊断干眼的辅助手段;两种问卷可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分析航天科技人员干眼的发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并根据研究结果指导其用眼卫生,改善生活工作习惯,从而加强眼部健康。方法:对2013-09/2014-06于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在职航天科技人员经过初筛,针对有干眼常见症状者进行问卷调查评分及客观临床检查。临床检查包括基础泪液分泌量检测(SchirmerⅠ)、泪膜破裂时间(BUT)测定、角结膜荧光素染色(FL),以确诊干眼。结果:在随机发放的1 000份调查问卷中有干眼主诉症状者606例(60.6%),经检查后确诊干眼的为432例(43.2%);干眼在航天科技人员主诉人群中的阳性率为71.3%;航天科技人员干眼病患病人数较多,病因除性别、年龄外,还与空调、暖气、视频终端、睡眠时间等多种影响因素密切相关。结论:干眼已逐渐成为一种流行性疾病,其症状表现多样,病因复杂,航天科技人员干眼的致病因素主要与其工作环境及方式、局部因素有关,因此应引起足够重视,根据导致干眼的不同因素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以减少干眼的发生及控制干眼的症状。同时在眼科体检中也应把干眼筛查相关的系列检查作为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上海市江宁街道20岁及以上人群干眼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横断面研究方法.2008年9月至2009年1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在江宁街道单纯随机抽取6个居委会作为调查点,对21102人≥20岁人群整群随机抽样,抽取调查对象1266人.所有受检者均接受干眼症状、体征及眼表疾病指数问卷调查.依据目前公认的国内干眼诊断标准进行诊断,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One-Way-ANOVA方差分析法、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计1085人进入本次研究,应答率为85.70%.诊断为干眼的有326例,患病率为30.05%,其中男性患病率为24.11%,女性患病率为33.78%,女性高于男性(χ2=11.46,P<0.01).≥50岁人群干眼的患病率明显升高(χ2=94.50,P<0.01).随年龄增大泪液分泌实验、泪膜破裂时间表现为下降趋势,荧光素染色评分、睑板腺功能障碍的分级卜升.干眼患者的眼表疾病指数评分均高于无干眼者.与干眼相关的因素有性别、年龄、配戴角膜接触镜、长期滴用眼液及服用抗过敏药物.结论 在人群中,女性干眼患病率高于男性,随年龄增大干眼的患病率升高,其相关因素有性别、年龄、配戴角膜接触镜、长期滴用眼液及服用抗过敏药物.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北新泾社区60岁及以上人群干眼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上海市北新泾社区60岁及以上人群干眼的患病情况,从而了解社区人群干眼的患病特征,更好地制定干眼的防治措施.方法 2008年1~5月对上海市北新泾社区60岁及以上人群作抽样调查,所有样本均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裂隙灯、Schirmer I test、BUT、荧光素染色及DR-1干眼仪等检查.依据目前公认的国内干眼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并对其结果运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在800分问卷中,共746人参与答卷,应答率为93.25%.其中诊断为干眼者185例,男性65例,女性120例.并得出本课题社区调查对象中干眼的患病率为24.8%(185/746),男性患病率为22.0%,女性患病率为26.6%.全身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过敏、吸烟)及用药可能促进干眼的发生. 结论 干眼是多因素导致的疾病,60岁及以上人群干眼的发病与老年人泪液分泌功能下降、睑板腺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湿房镜治疗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自身对照临床研究。连续收集2012年11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门诊就诊的轻中度干眼患者56例(56眼),填写干眼症状问卷、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问卷,并进行眨眼频次、结膜充血程度、角膜荧光染色及泪液分泌试验(SIT)和泪膜破裂时间(BUT)测定。予配戴湿房镜1周后再次检查,内容同上。采用自身对照的配对t检验或秩和检验对治疗前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用秩和相关检验方法分析眼表保护指数(OPI)与角膜荧光染色的相关性。结果56例干眼患者配戴湿房镜1周后,干眼症状明显改善,其中干眼问卷评分(Z=-5.084,P<0.01)及OSDI问卷评分(Z=-5.149,P<0.01)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眨眼频次减少(t=6.430,P<0.01);睑结膜充血(Z=-4.185,P<0.01)、球结膜充血(Z=-2.598,P<0.01)、角膜荧光染色(Z=-5.001,P<0.01)及体征总分(Z=-5.288,P<0.01)等临床体征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UT明显增加(t=7.416,P<0.01),OPI明显增加(Z=-5.622,P<0.01),差异具统计学意义。OPI指数与角膜荧光染色评分呈负相关(r=-0.445,P<0.01)。结论湿房镜可有效缓解轻中度干眼患者主观症状,稳定泪膜,减轻临床体征,是干眼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李琦  王军  李嘉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9):1700-1704
目的:探讨干眼症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泪膜稳定性及睑板腺功能的变化,比较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玻璃酸钠滴眼液和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在干眼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治疗的疗效和差异.方法:选取2015-02/08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干眼患者90例90眼,随机分为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组(A组)、玻璃酸钠滴眼液组(B组)和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组(C组),每组30例30眼.分别于术前,术后7、30、90d进行干眼问卷调查(OSDI)、泪膜破裂时间检查(BUT)、角膜荧光染色(FL)、泪液分泌试验(SⅠt)、睑板腺照相.结果:三组各项检查值在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各项检查术前与术后7、30、90d比较,除睑板腺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各组SⅠt、BUT检查低于术前,FL、OSDI评分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d,SⅠt、BUT及OSDI评分结果A、C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L检查结果A组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90d,三组SⅠt、BUT、FL、OSDI评分均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0d,三组各项检查结果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手术会影响干眼患者泪膜稳定性及睑板腺功能,局部应用小牛血眼用凝胶、玻璃酸钠滴眼液和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均可改善干眼患者的症状.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和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在延长BUT方面优于玻璃酸钠,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修复角膜上皮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视频终端工作人群干眼症患病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调查研究.分层随机选取某传媒集团20岁以上的视频工作人群为受检对象.所有受检者均接受干眼症状、体征及眼表疾病指数问卷调查.依据目前公认的国内干眼诊断标准进行诊断,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ANOVA、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计516人进入本次研究,应答率为94.2%.诊断为干眼246例,患病率为47.7%,其中男性患病率为51.1%,女性患病率为44.0%.不同性别、年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眼患者的眼表疾病指数评分均高于无干眼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角膜接触镜配戴情况、瞬目次数、屏幕放置位置、放置距离、工间休息时间、视觉环境与干眼相关.结论 视频终端工作人群干眼患病率与性别、年龄相关性较小,其主要相关因素有角膜接触镜配戴情况、瞬目次数、屏幕放置位置、放置距离、工间休息时间、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1(Nod-1)在人泪液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干眼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受试者50名(右眼),其中干眼患者27眼(干眼组),健康人23眼(对照组)。通过分析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实验(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以及泪液中Nod-1受体蛋白、核因子kappa B p65(NF-κB p65)蛋白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水平,确定Nod-1受体蛋白和眼表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干眼组和对照组受试者的OSDI评分、BUT、SⅠT、FL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干眼组患者的Nod-1受体蛋白、NF-κB p65蛋白、IL-1β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干眼组患者中,Nod-1受体蛋白、NF-κB p65蛋白、IL-1β的表达水平与OSDI评分、FL评分均呈正相关性(均为P<0.05),与SⅠT均呈负相关性(均为P<0.05),与BUT均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mesenchymal stem cells derived exosomes,MSC-Exo)治疗小鼠干眼的效果。方法 选取32只(64眼)雄性6~8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各8只。除D组不予处理外,其余24只均给予2 g·L-1苯扎氯铵滴双眼,连续14 d,各建立中重度干眼模型。造模结束后,A组用25 g·L-1MSC-Exo滴眼液点眼,B组用磷酸盐缓冲液点眼,C组为阴性对照组,造模后不予处理。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4、7天进行小鼠泪膜功能相关检查,包括泪液分泌实验(SchirmerⅠtest,S Ⅰ T)、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荧光素染色评分(corneal fluorescein staining,FL)测定。于相应时间点收集其角膜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角膜上皮组织结构变化。结果 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天,A、B、C三组S Ⅰ T、BUT及FL(FL仅A、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各时间点S Ⅰ T、BUT A、B、C组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第4天、第7天,A组S Ⅰ T较B组、C组明显增加,A组BUT较B组、C组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第4天、第7天,A组S Ⅰ T较B组,C组明显增加,A组BUT较B组、C组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第4天和第7天,A组S Ⅰ T、BUT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均为P<0.05),FL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B组S Ⅰ T、BUT与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F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造模后未行治疗;D组未行任何处理,两组各项检测指标均未见明显变化(均为P>0.05)。电镜观察可见:A组角膜上皮微绒毛呈指状突起,微绒毛数量多,排列整齐;B组角膜上皮微绒毛减少、变短、排列紊乱;C组角膜上皮微绒毛可见明显减少、脱落、缺失,排列紊乱;D组角膜上皮微绒毛形态呈指状突起,排列整齐,数量多;C组与A组和D组有很大差异。结论 MSC-Exo滴眼液对小鼠干眼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有望为临床干眼的治疗带来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纹美瞳线与干眼症发病的关系。 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6年12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女性干眼症患者100例(200只眼)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纹刺过美瞳线,设为病例组。患者年龄为24~42岁,平均年龄为(28.5±8.3)岁;纹美瞳线的时间为2~8年,平均时间为(4.5±2.5)年。另选取未纹美瞳线及眼线的女性健康查体者100例(200只眼),设为对照组,年龄为23~44岁,平均年龄为(29.1±7.8)岁。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角膜荧光染色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及泪液分泌试验(SIT)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的OSDI评分、角膜荧光染色评分、SIT结果及BUT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均数比较。 结果病例组患者的OSDI评分显示有轻度或中度的干眼症状,SIT结果倾向异常,BUT结果提示泪膜不稳定。病例组及对照组的OSDI评分分别为7.90±2.50及16.20±6.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0,P<0.05)。病例组及对照组的角膜荧光染色评分分别为2.88±0.73及1.34±0.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4,P<0.05)。病例组及对照组的SIT分别为(9.30±0.88)mm及(12.68±1.17)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6,P<0.05)。病例组及对照组的BUT分别为(4.17±0.89)s及(11.02±0.16)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63,P<0.05)。 结论纹美瞳线与干眼症的发生具有相关性。但纹美瞳线对于干眼症的病程及治疗的影响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个性化显微斜视矫正术对儿童斜视患者眼表症状、散光及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40例(60眼)儿童斜视患者行斜视矫正术,随机分为A、B2组。A组采用常规角膜缘结膜切口斜视矫正术20例(30眼),B组在角膜地形图引导下做穹隆部结膜切口斜视矫正术20例(30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2周时检测2组患者眼表症状、眼表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泪膜四项、前表面平均屈光度(Km)和散光值。结果术前2组角膜前表面平均屈光度、散光值、眼表症状、OSDI及泪膜四项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患者角膜前表面平均屈光度及散光值与术前相比:A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变化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2周2组患者角膜前表面平均屈光度及散光值与术前相比:A组恢复至术前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变化不明显,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2组患者眼表症状眼数、OSDI、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time,BUT)及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in staining,F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test,ST)及泪河高度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2周时患者的眼表症状眼数、OSDI、BUT、ST及泪河高度已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均为P>0.05)。术后1周与术前相比:2组患者眼表症状眼数、OSDI、FL、BUT、ST及泪河高度均变化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2周与术前相比:2组患者眼表症状眼数、OSDI、BUT、ST、泪河高度及FL均恢复至术前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对于儿童斜视患者,个性化显微斜视矫正术可以部分矫正患者部分角膜散光,并可以较早稳定泪膜、减轻眼表症状,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7.
AIM: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the ocular surface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myopia. METHOD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was conducted involving 122 participants with myopia in Beijing Tongren Hospital from February to June, 2023. After completing the 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 (OSDI) score scale, measurements were taken for refraction, biometric parameters and ocular surface parameters. The prevalence, severity and related parameters of the dry eye among different groups based on axial length (AL) were compared. 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between ocular surface parameters and refraction/biometric measurement parameters. RESULT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in refractive error, corneal thickness, anterior chamber depth, and 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 among the groups (all P<0.05). With the increase in AL, the incidence and severity of dry ey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 Moreover, the tear film break-up time (BUT) shortened (P<0.05), and the corneal fluorescein staining (CFS) point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 OSDI score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L and spherical equivalent (SE; both P<0.05); BUT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AL, SE, and corneal astigmatism (AST; all P<0.05); Schirmer I test (SIT) results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AL and SE (both P<0.05). CONCLUSION: AL elongation is a risk factor for dry eye onset in myopic participants. The longer the AL, the more severe the dry eye is, with the increased CFS spots and tear film instability. Additionally, SE and AST exhibit negative correlations with dry eye symptom scores and ocular surface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在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早期使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对眼表和泪液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6月到10月来我院近视防控门诊就诊并接受角膜塑形镜验配的近视患者59例(118眼),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9例58眼(戴镜后使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对照组30例60眼(不使用任何促进角膜上皮修复的药物)。分别于戴镜前及戴镜后1周、1个月进行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urface regularity index,SRI)、客观散射指数(objective scattering index,OSI)、泪膜脂质层厚度(lipid layer thickness,LLT)、泪膜破裂时间(tear film break-up time,BUT)、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检查以及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问卷调查。结果 对照组戴镜后1周和1个月时角膜上皮着染发生率分别为33.3%和26.7%,试验组分别为10.3%和8.6%;两组间各时间点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在戴镜后1周和1个月的LLT与戴镜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戴镜后1周,两组角膜曲率、BUT均下降,SRI、OSI、OSDI评分均增加(均为P<0.05);戴镜后1周与1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试验组的角膜曲率、SRI、BUT、LLT、OSI、OSDI评分在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在角膜塑形镜配戴早期对角膜上皮起到一定保护和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田凯琳  邢怡桥  贺涛  杨安怀 《眼科新进展》2012,32(9):844-846,849
目的对比23G和20G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泪膜和眼表的变化。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9月在我院眼科就诊需行玻璃体切割术患者42例46眼,分别行23G玻璃体切割术(简称23G手术组)22例24眼和20G玻璃体切割术(简称20G手术组)20例22眼。观察对比术前1d、术后3d、7d、14d、30d的主观干燥异物感(dry eye symptom,DES)、泪液分泌实验(Schirmer I test,SIT)、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角膜荧光素染色(corneal fluorescein staining,CFS)及评分,使用近似t检验比较术后不同时间和术前各项结果的差异并分析原因。结果术后3d,20G手术组DES(2.95±0.94)、SIT(25.75±4.32)mm、BUT(2.75±4.32)s、CFS评分(6.43±2.38),23G手术组DES(2.03±0.78)、SIT(17.67±5.24)mm、BUT(5.89±5.76)s、CFS评分(3.28±2.16);20G手术组与23G手术组相比,术后3d、7d、14dDES明显、SIT长、BUT缩短、CFS评分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0d两组患者SIT和CFS评分差异不明显(均为P>0.05),DES和BUT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各时间点20G手术组泪膜和眼表损伤较23G手术组严重,符合干眼症诊断的例数均高于23G手术组。结论 23G玻璃体切割术与20G玻璃体切割术相比,对眼表创伤较轻,在术后早期对眼表和泪膜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