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下肢静脉曲张是临床常见的周围血管病,主要表现为下肢浅静脉迂曲、扩张、伸长、弯曲,晚期易并发小腿慢性溃疡,长时间负重及久站工作者较多见.近5年来笔者采用火针治疗静脉曲张39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火针刺络放血治疗下肢静脉曲张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亮  李平 《上海针灸杂志》2009,28(12):729-729
下肢静脉曲张是临床常见的周围血管病,主要表现为下肢表浅静脉迂曲扩张,小腿肿胀,足靴区色素沉着,晚期易并发小腿皮炎、慢性溃疡,多发生于持久从事体力劳动或站立工作人员。中医学称之为“筋瘤”。明代《外科正宗》描述为“筋瘤者,坚而色紫,垒垒青筋,盘蓝甚者,结若蚯蚓。”笔者应用火针刺络放血治疗静脉曲张2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下肢静脉曲张是临床常见的周围血管病,主要表现为下肢表浅静脉迂曲扩张,小腿肿胀,足靴区色素沉着,晚期易并发小腿皮炎、慢性溃疡,多发生于持久从事体力劳动或站立工作人员.近3年来,笔者采用火针治疗静脉曲张24例的临床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24例为本科门诊及病房3 a间的病人,其中男11例,女13例;年龄26~67岁;病程最短近2 a,最长25 a.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脉通聚能离子治疗贴对周围血管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周围血管病患者125例,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观察脉通聚能离子治疗贴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脉通聚能离子治疗贴可显著改善周围血管病引起的疼痛、肿胀、麻木、静脉纡曲等临床症状,并可明显降低血液中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聚集率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P<0.01),治疗周围血管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80%。结论脉通聚能离子治疗贴可有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深静脉血栓、动脉硬化闭塞症等周围血管病,改善血液流变和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慢性溃疡在周围血管病中较常见,给患者在经济上、精神上带来很大损失,我院近2年自制愈疮膏治疗慢性溃疡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吕立言 《新中医》1994,26(7):12-13
颜德馨教授治疗周围血管病经验简介吕立言主题词血管疾病/中医药疗法,颜德馨周围血管病包括闭塞性脉管炎、雷诺氏病、红斑性肢痛症、下肢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血管瘤等多种疾病,临床治疗颇为棘手。全国著名老中医颜德馨教授行医50余载,对慢性周围血管病的治...  相似文献   

7.
刘素钦主任医师,是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第一届委员,曾师从著名周围血管病专家陈淑长和奚九一教授,学验俱丰。他浸淫周围血管病中医研究二十余年,尤其在中医药防治慢性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方面有独到的经验。其发现在周围血管病科临床中,慢性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如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病等尤为多见,老年人更易罹患,病程长,兼挟多,病势重,预后差,大多死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刘素钦主任医师认为,本病虽发于局部,但根源于整体,缘于心脾肾阳气渐虚,寒痰瘀湿阻滞,瘀久化热,而成毒腐溃之症。  相似文献   

8.
鲁花  郭静 《河南中医》2006,26(9):88-88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较常见的周围血管病,近几年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临床上可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手术治疗。护理上根据具体病情,实施整体有效的护理措施[1]。我科自2004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28例,其中男22例,女6例;年龄25~78岁,平均52岁;左下肢  相似文献   

9.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老年性周围血管病.由于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忽视其治疗,发展到晚期急性发作可出现肢端广泛性坏疽,病程长、痛苦大、截肢率高,死亡率亦占周围血管病之首位,近年来已为人们所重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常导致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回流不畅,出现溃疡,缠绵难愈,并可因栓子脱落而发生肺栓塞,危及生命,临床治疗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10.
下肢静脉曲张及其并发症为周围血管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下肢静脉蜿蜒迂曲呈蚯蚓状或蛇形,伴随病情的发展加重可产生下肢皮肤瘙痒、色素沉着、淤积性皮炎、溃疡等并发症。张建强教授为石家庄市中医院脉管科学术带头人、河北省名中医、石家庄市十大名中医,从事中西医周围血管病临床工作30多年。张建强教授认为下肢静脉曲张及并发症虚实夹杂,其病机以宗气虚陷为本,以脉络血瘀为标,兼夹湿、热、寒邪之不同,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创立了升补宗气汤为主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及其并发症,专病专方,同时注重火针、缠绑疗法等外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拔毒生肌散在临床中对于糖尿病性足病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9月洛阳市第一中医院周围血管病防治中心一病区收治的糖尿病性足病溃疡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2组均在控制血糖、控制感染、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活血化瘀等内治基础上,外治统一使用碘伏、3%过氧化氢(双氧水)消毒液、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创面常规消毒。对照组常规外科消毒后给予敷料包扎固定。观察组常规外科消毒后拔毒生肌散外用。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较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5%,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总积分比较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拔毒生肌散在糖尿病性足病溃疡的治疗中有明显优势,可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治疗周期。具有作用快速,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运用方便,便于直接观察,随时掌握等优点。在治疗糖尿病足病溃疡有着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李军 《天津中医药》2020,37(7):778-783
[目的]通过观察中药热奄包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将90例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外用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之上给予中药热奄包穴位热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8 d临床疗效、溃疡面面积、愈合时间、症状体征积分,并进行不良反应和安全性分析的评价。[结果] 1)治疗组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有效率为81.82%,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症状体征积分、溃疡面面积均下降,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两组基础治疗未见不良反应发生,中药热奄包穴位热敷不良反应未经特殊处理自行好转,两种疗法均比较安全。[结论]中药热奄包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临床疗效良好,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世界上的多发病、常见病之一,是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痴呆总称。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数量在我国不断攀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痛苦和精神压力。在治疗上,西医临床疗效欠佳,中医复方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层面治疗的潜力和优势显著。文章通过查阅近年中医复方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文献,从补虚、化痰、祛瘀和解毒四方面论述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近况,给科研工作者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对缓解慢性疼痛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改善抑郁焦虑情绪等方面具有确切的疗效,但因其临床评价以主观结局指标为主,且结局指标单一,导致对其疗效和安全性的认可度不高。鉴于现有的慢性疼痛评估量表不适用于慢性疼痛的长时程综合评价,且不能够反映中医药诊疗的特点,故提出借鉴循证医学和叙事医学的理念和研究方法,将医患共建平行病历与核心结局指标集引入中医药治疗慢性疼痛的临床研究,探讨多维度评价中医药治疗慢性疼痛临床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中药内治+外治联合西药治疗下肢慢性溃疡疗效。[方法]对38例住院患者使用中药外治法、中药内治法、激光疗法、抗菌素、原发疾病治疗及饮食根据下肢慢性溃疡辨证分型指导。连续治疗15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6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愈22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11%。[结论]辨证分型中药内治+外治联合西药治疗下肢慢性溃疡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临床价值是决定上市中成药产品的核心要素,明确上市中成药品种的临床定位,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临床疗效和价值,对于每一个中成药品种做大做强均具有现实意义。精确的临床定位不仅需要对现有的文献和临床实践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还需要详实的实验数据加以验证和考量,为其提供基础研究的科技支撑。本课题组提出"中医理论-临床实践-基础研究"三维整合技术将对其临床定位及其评价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仅以益心舒胶囊为例探讨中医理论指导的中成药临床定位研究,在阐释冠心病(胸痹)中医病机演变的基础上,结合该品种组成药物的核心功效,认为益心舒胶囊具有补益宗气,安定神志,活血化瘀之功效,结合冠心病的病机演变,其更为合适的临床定位主要在冠心病心绞痛的反复发作,逐步呈现慢性心力衰竭之表现。在中医理论的层面进一步指出益心舒胶囊的临床再定位,并提出深入研究的关键点,为益心舒胶囊的机制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在中药大品种临床定位的研究中,以方剂及其组成药物的核心功效为基础,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实现其临床定位的精准化分析,将充分发挥中医原创知识的价值,并引导中成药大品种基础研究的方向,发挥中医理论的原创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其研究成果最终回归到中医体系,丰富和发展中医理论,必将促进理论的升华,为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成药大品种的精确临床定位提供范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目前心力衰竭中西医疗效评价的现状及趋势,针对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的中西医评价差异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运用系统理论、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等临床研究方法学,探索建立中医药临床研究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和思路,使疗效评价立足于中医药优势,与国际接轨,有利于中医药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治疗成人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发现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往往同时存在,世界变态反应组织已正式提出了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CARAS)这个新的医学诊断术语,认为上下呼吸道疾病需整体对待,进行联合诊断和联合治疗。CARAS主要表现为同时发生的临床或亚临床的上、下呼吸道的慢性炎症和高反应性症状,包括鼻痒、喷嚏频频、流清鼻涕、鼻塞、咳嗽和喘息等,这些症状可突然发作,也可自行缓解或经过治疗后较快消失。CARAS目前尚无对应的中医病名,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可分别归于中医"鼻鼽"和"哮证"范畴,近年来,中医药对本病的研究逐步增多,但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未形成系统的辨证论治体系。文章概述了西医对成人CARAS的研究现况,并从病因病机、证候分布、临床治疗、中医药作用机制等方面综述了中医药治疗成人CARAS的研究进展。说明中医药治疗哮喘和鼻鼽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床疗效有一定的优势,但尚缺乏对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系统研究。文章提出了中医药在证候学、临床及基础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中医药治疗成人CARAS提供新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腹诊辅助中药及针灸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对睡眠质量和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失眠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给予腹诊辅助中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统计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和中医证候积分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2组PSQI及中医证候积分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腹诊辅助中药及针灸可有效缓解失眠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朱蕾蕾  陈红  蒋健 《辽宁中医杂志》2012,(10):1943-1946
目的:评价中医药治疗对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全面检索2005~2011年间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医药治疗对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应用Meta分析,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森林图显示有中医药干预的治疗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中医药治疗对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具有优势,将生活质量评价纳入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将有助于促进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量化与客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