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对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者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于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接受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的100例(100眼)DME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DME病理学类型将患者分为3组,浆液性视网膜脱离组(40眼)、囊样黄斑水肿组(35眼),弥漫性视网膜增厚组(25眼)。以末次抗VEGF治疗后1个月CMT下降率≥20%为患者黄斑水肿消退疗效达标,反之为未达标。以BCVA提高2行及以上为患者视力提高疗效达标,反之为未达标。比较治疗前及末次治疗后1个月三组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收集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血糖相关指标、血压、血脂指标及生化指标、眼科相关指标。分别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抗VEGF玻璃体内注射对DME患者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末次治疗后1个月3组患者BCVA(logMAR)、CMT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黄斑水肿消退疗效未达标患者舒张压、高密度脂蛋白(HDL)、基线CMT、感光...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是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降低的主要原因,除了严格控制血糖和血压以外,目前,治疗DME的主要方法包括黄斑部激光光凝、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和/或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以及玻璃体切除手术等,对于复杂的难治性DME常常需要以上两种或三种方法的联合治疗.近年来,随着抗VEGF药物的出现,使DME的治疗出现了新希望,其中Bevacizumab因其较强的可用性和合理的费用而得到广泛应用,大量的研究已证实其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综述了近两年具有A级和B级循证医学证据的、有关Bevacizumab治疗DME的文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单纯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和联合应用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相关黄斑水肿(ME)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BRVO相关ME的102例(102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两组,A组为单纯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组(治疗期间接受任何一种抗VEGF药物),B组为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和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组(不分先后顺序,治疗期间使用两种药物)。每月随访,共随访6个月及以上,末次注射后,连续3次随访均无视网膜下液,黄斑中心区厚度(CMT)变化≤50μm,且CMT≤250μm为观察终点。比较两组患者玻璃体内注药次数、治疗前及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CMT。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均能有效改善BCVA及降低CMT,A组患者玻璃体内注药次数为(4.59±2.83)次,B组患者玻璃体内注药次数为(3.02±1.62)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治疗前后,A组患者BCVA(logMAR)从0.77±0.47提高到0.48±0.44(P=0.00),B组患者BCVA从0.73±0.45提高到0.42±0.3...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2017年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居全球首位,约有33.62%的DR患者同时患有DME,及时有效地治疗DME对改善患者的视觉质量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的玻璃体内注射为DME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V...  相似文献   

5.
王晓波  吴国基  刘丛 《国际眼科杂志》2022,22(10):1717-1721

目的:比较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联合抗VEGF药物与抗VEGF药物单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RVO-ME)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9-06/2020-12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确诊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或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患者133例133眼,其中CRVO-ME患者48眼,BRVO-ME患者85眼。将纳入患者随机分组,其中单药治疗组66眼接受每月注射康柏西普1次,连续3mo,之后每月复诊; 联合治疗组67眼接受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注射1次,1wk后注射康柏西普1次,之后每月复诊。随访6mo,观察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中央视网膜厚度(CRT)改善情况,记录康柏西普注射次数及与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相关的眼部及全身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后1、2、3、6mo,两组患者BCVA和CRT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但两组间BCVA和CRT改善程度均无差异(P>0.05)。首次玻璃体腔注射至治疗6mo时,单药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次数分别为3.56±0.12、2.96±0.17次,联合治疗组注射次数显著低于单药治疗组(P=0.004)。随访期间,联合治疗组高眼压和白内障发生率均高于单药治疗组。

结论: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联合抗VEGF药物是治疗RVO-ME的有效方法,可显著改善视力,降低CRT,该治疗方案可在减少抗VEGF药物注射次数的同时达到与抗VEGF药物单药治疗相似的疗效,但需要监控眼压变化及白内障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玻璃体内注射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者短期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纳入接受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的DME患者67例67眼,采集患者一般信息、全身病史及相关血液学检测指标(血糖、血常规、血脂、生化、肾功能等)、眼部病史及眼科相关检查结果[视力、眼压、眼底彩色照相、OCT相关影像学指标、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等]。采用单因素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1 mm黄斑中心视网膜体积小(OR=0.001,95%CI为0.001~0.036)、1 mm 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薄(OR=0.994,95%CI 为0.988~1.000)、白细胞计数低(OR=0.561,95%CI为0.332~0.948)、血红蛋白浓度高(OR=1.076,95%CI为1.021~1.135)、红细胞计数高(OR=11.798,95%CI为 1.854~75.078)、视力下降时间长(OR=2.008,95%CI为 1.053~3.830)、基线最佳矫正视力低(OR=0.274,95%CI为 0.093~0.804)是DME患者抗VEGF治疗后短期疗效不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DME患者基线时视功能与眼部解剖结构以及全身情况可能影响抗VEGF治疗的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糖尿病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患者接受康柏西普单次玻璃体内注射治疗后黄斑形态与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25眼)DME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是否接受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治疗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观察起点与终点(治疗组术前与术后1个月比较,对照组入组与随访观察1个月比较)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CRT)和微视野计检测的视网膜光敏感度等。结果 治疗组观察起点CRT为(448.73±193.25)μm,观察终点CRT为(300.60±74.93)μm,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8,P=0.010)。所有患者经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治疗后均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所有研究对象4°内注视点均>75%,治疗组和对照组4°与8°的视野视网膜光敏感度观察终点与观察起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间4°与8°视野视网膜光敏感度在观察起点及观察终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12°平均视网膜光敏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 玻璃体内单次注射康柏西普治疗DME安全有效,能够有效地减轻黄斑水肿及提高视力,形态学恢复早于功能学恢复。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DME中致病作用的认识,国内外已开展了多项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的临床试验,证明其在提高患者视力和减轻黄斑水肿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已成为DME的一线治疗方法。尽管如此,抗VEGF药物治疗在常规的临床应用中仍然存在诸多挑战,如注射次数频繁、部分患者治疗不敏感等,并且反复注射是否会对视网膜产生损伤仍不明确。DME的病理生理学过程十分复杂,除VEGF外还有许多炎症因子及生长因子参与。长效抗VEGF制剂、针对其他靶点的药物和基因治疗等临床试验也在不断开展。相信随着各项研究的深入和临床试验的进展,抗VEGF药物、其他药物和治疗方法在临床的逐步应用指日可待,未来有望为DME患者提供更方便、更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OCTA)作为一项新型的成像技术,通过探测血管内移动的信号来使血流显影,其量化血管参数的优势使其可监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发展过程中视网膜毛细血管的变化,从而预测DR的发生发展。许多研究表明,早期DR患者各层视网膜血管参数均发生了变化,且深层毛细血管丛的变化较浅层毛细血管丛明显,而这种变化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中更为显著,由此推测黄斑水肿首先发生于深层毛细血管丛中。而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后能明显减轻黄斑水肿,提高患者视力,影响黄斑区视网膜微血管。本文通过总结应用OCTA观察DR和DME患者病程发展中以及抗 VEGF 治疗后黄斑区视网膜深层微血管的变化,从深层微血管的改变对DME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玻璃体腔内注射联合23 G玻璃体切除术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88例PDR患者(88只眼),根据治疗方案分组,各44例(44只眼)。对照组给予23 G玻璃体切除术,实验组给予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内注射+23 G玻璃体切除术。观察2组手术时间、电凝止血使用率,对比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结果实验组电凝止血使用频率较对照组低,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与对照组比较,术后实验组最佳矫正视力较高(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4%,低于对照组18.18%(P<0.05)。结论PDR患者采取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内注射和23 G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25G玻璃体切割手术(PPV)后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首次行PPV治疗的PDR合并玻璃体积血(VH)患者340例34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85例,女性155例;平均年龄(55.79±10.82)岁。患者平均糖尿病病程(13.01±7.70)年;平均空腹血糖(7.55±2.15)mmol/L。合并冠心病19例,合并脑梗死20例。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间接检眼镜、彩色眼底照相等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Snellen视力表进行,并将结果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记录。患眼平均logMARBCVA2.04±0.73,平均眼压(15.45±2.93)mmHg(1 mmHg=0.133kPa)。VH持续时间3周?6个月,平均时间(2.98±1.46)个月。340只眼中,Ⅳ期93只眼(27.35%),Ⅴ期107只眼(31.47%),Ⅵ期116只眼(34.12%);伴牵引性视网膜脱离(TRD)83只眼。所有患眼均行25G标准经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PPV。57只眼手术前3d行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234只眼手术中剥除内界膜,262只眼同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141只眼手术完毕时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手术后随访至少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0.80±5.79)个月。以裂隙灯显微镜或房角镜检查发现虹膜和(或)房角存在新生血管且眼压〉21mmHg者诊断为NVG。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手术前基线因素、眼部因素、手术因素与手术后NVG发生的关系。结果340只眼中,PPV后发生NVG者66只眼(19.41%);发生NVG的时间为手术后6?335 d,平均时间为(98.00±5.79)d。PPV后第3、6、12个月,NVG发生风险比分别为11.50%、15.29%、20.75%。单因素Cox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合并冠心病或脑梗死疾病等手术前基线因素对手术后发生NVG有影响(P<0.05);PDR分期、合并TRD、手术前logMAR BCVA、手术前眼压等眼部因素对手术后发生NVG无影响(P>0.05);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手术中剥除内界膜、手术前3d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等手术因素对手术后发生NVG有影响(P<0.05)。将Cox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分析,逐步回归探索手术后NVG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年龄、合并冠心病或脑梗死、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和手术中内界膜剥除是手术后发生NVG的独立风险预测因素(P<0.05)。结论低龄、合并冠心病或脑梗死、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是PDR患者PPV后发生NVG的危险因素,手术中剥除内界膜可减少NVG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前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图像特征,并分析黄斑结构与视力的相关性。方法 遵循3+PRN方案对确诊为PCV的患者31例31眼进行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随访时间≥12个月。记录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er macular thickness,CMT)、总黄斑体积(total macular volume,TMV)、视网膜下液高度(subretinal fluid height,SRFH)、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脱离高度(pigment epithelial detachment height,PEDH)、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脱离面积(pigment epithelial detachment area,PEDA)及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脱离体积(pigment epithelial detachment volume,PEDV)的变化;并以3个月为单元,对BCVA存在统计学差异的时间段进行logMAR BCVA变化量与OCT各项检测指标变化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的CMT、TMV、SRFH、PEDH、PEDA、PEDV 6项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MT、TMV、SRFH在治疗后3个月基本达到治疗的峰值,而PEDH、PEDA、PEDV在治疗后6个月才逐渐稳定。BCVA在治疗后3个月明显提高,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BCVA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该时间段的△logMAR BCVA与△CMT、△SRFH、△PEDV呈正相关(r=0.456、0.381、0.475,均为P<0.05),与△TMV、△PEDH、△PEDA无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 3+PRN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可以在治疗后3个月有效地降低PCV患者CMT、TMV、SRFH,提高BCVA,但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的恢复比视网膜内液或视网膜下液吸收慢;OCT可对PCV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进行定量测量,CMT、SRFH、PEDV的下降程度反映了前3个月BCVA的提高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评价康柏西普对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20眼)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分析比较术前和术后1个月患者最佳矫正视力、视网膜中央厚度和OCTA测得的视网膜各参数。结果 所有患者抗VEGF治疗后随访1个月,效果良好;最佳矫正视力(logMAR)从术前的 0.66±0.23提高到0.50±0.26;视网膜中央厚度从术前的(497.2±71.6)μm降至(341.3±54.2)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OCTA测量的无血管区面积和各毛细血管层的黄斑区血管密度等参数在抗VEGF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 P>0.05)。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能够有效减轻黄斑水肿、提高视力,且不会加剧黄斑区无灌注程度,不会加重黄斑区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的效果。方法:经眼底荧光造影(FFA)及相干光断层扫描(OCT)确诊为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患者21例29眼,给予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1.5mg后1wk行黄斑格栅样光凝。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6,12mo均行眼底、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OCT检查,随访时间6~12mo。结果:末次随访时,自觉症状(包括视物变形、中心暗影)消失或改善者24眼(83%),不变者5眼(17%)。视力提高2行以上者21眼(72%),视力提高1~2行者6眼(21%),视力不变者2眼(7%),无视力下降者。其中,术前BCVA:0.05~0.3(logMAR值:平均0.66±0.19),术后BCVA:0.05~0.8(logMAR值:平均0.31±0.18)(P<0.01)。术前平均眼压为14.33±0.62mmHg,术后平均眼压为15.28±0.49mmHg(P>0.05)。OCT检查示25眼黄斑水肿明显改善(86%),其中减少30%以上者20眼(69%),减少29%~10%者7眼(24%),减少10%以下者2眼(7%)。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术前平均为:450.72±74.22μm,术后平均为:283.55±44.43μm(P<0.01)。结论: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视力,消除或改善黄斑水肿。但尚需进一步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DT)延长照射时间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后极部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CC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2年3月至2018年3月于深圳市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CCH患者51例5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瘤体位于黄斑区36只眼,位于黄斑外(旁中心外或视盘周边)15只眼。所有患者均行BCVA、眼底彩色照相、FFA、眼B型超声、OCT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进行,统计时换算为logMAR视力。51只眼中,伴黄斑区浆液性视网膜脱离48只眼。瘤体位于黄斑区、黄斑外的患眼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0.05±0.05、0.32±0.15;肿瘤厚度、直径分别为(4.5±2.2)、(3.8±1.4)mm和(9.7±3.6)、(7.7±1.9)mm。患眼均行PDT治疗,照射时间123 s;48 h后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雷珠单抗0.05 ml(含雷珠单抗0.5 mg)。治疗后1、3、6个月采用治疗前相同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观察患眼BCVA、视网膜下积液(SRF)、瘤体渗漏情况及大小变化。治疗前后BCVA、瘤体厚度和直径比较行t检验。结果治疗后6个月,所有患眼瘤体缩小,未见瘢痕形成;瘤体内血管较治疗前稀疏,荧光素渗漏减少,其中未见荧光素渗漏8只眼;伴黄斑区浆液性视网膜脱离的48只眼中,视网膜平复43只眼。瘤体位于黄斑区、黄斑外的患眼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0.16±0.15、0.55±0.21。与治疗前平均logMAR BCV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11、-2.676,P=0.036、0.040)。与治疗前比较,不同位置患眼肿瘤厚度(t=3.416、3.055,P=0.011、0.028)、直径(t=4.385、4.171,P=0.002、0.009)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延长PDT照射时间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可使CCH瘤体缩小,BCVA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糖尿病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患者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的短期疗效并观察椭圆体带(ellipsoid zone,EZ)完整性改变情况.方法 DME患者14例(16眼),所有患眼均行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在注射后1个月、2个月、3个月时分别复查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比较注射前与注射后1个月、2个月、3个月的logMAR BCVA、黄斑体积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foveal thickness,CFT)以及注射前与注射后3个月的中心凹EZ不完整部分的横断面长度.结果 患眼注射前logMAR BCVA为0.79±0.08,CFT为(536.44±35.87) μm,黄斑体积为(11.27±0.37) mm3.注射后1个月患眼logMAR BCVA为(0.65±0.07),CFT为(385.63±22.60) μm,黄斑体积为(10.21 ±0.22) mm3.注射后2个月患眼logMAR BCVA为0.56±0.06,CFT为(336.13±21.91)μm,黄斑体积为(9.69±0.17) mm3.注射后3个月患眼logMAR BCVA为0.52±0.06,CFT为(292.38±22.54) μm,黄斑体积为(9.30±0.20) mm3.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所有患者注射前通过黄斑中心凹的EZ不完整部分的横断面长度为(3116.69 ±385.55) μm,3次注射后为(1784.88±362.39) 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可以减轻黄斑水肿,提高患者视力,改善黄斑区椭圆体带完整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联合黄斑部格栅样光凝治疗弥漫性糖尿病黄斑水肿效果。方法:对35例37眼弥漫性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玻璃体腔曲安奈德注射组及联合黄斑部格栅样光凝治疗组,其中光凝组在注药后1mo行黄斑部格栅样光凝,分别对比各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3,6mo视力及黄斑厚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纯曲安奈德注射组注药后1,3mo视力分别为0.28±0.19、0.22±0.14较注射前视力0.15±0.13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mo视力为0.17±0.10与治疗前视力无统计差异(P>0.05),黄斑厚度注药后1,3,6mo分别为231.82±61.02μm、255.12±92.66μm、349.06±116.19μm均较注药前469±136.60μm减轻(P<0.01),但治疗后6mo较3mo黄斑厚度明显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黄斑水肿复发;联合治疗组注药后1,3,6mo视力为0.27±0.17、0.25±0.15,0.23±0.13,与治疗前视力0.14±0.11对比均明显提高(P<0.01),黄斑厚度治疗后1,3,6mo分别为245.68±74.85μm、257.36±79.44μm、276.57±99.64μm较治疗前黄斑厚度473.33±123.22μm显著减轻(P<0.01),但6mo与3mo黄斑厚度对比无显著增加(P>0.05)。观察期间29%患眼出现眼压升高,经局部降眼压药物治疗后得到控制。结论: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联合黄斑部格栅样光凝治疗弥漫性糖尿病黄斑水肿,能减轻黄斑水肿,提高患者视力,但仍需进一步长期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在治疗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继发黄斑水肿中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临床确诊的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继发黄斑水肿患者30例(30眼),给予玻璃体内注射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治疗。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眼压测量,并采用OCT测量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重复检测并比较BCVA、CMT。随访期间观察患者眼压变化,监测白内障进展、结膜下出血等眼部不良反应。结果 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BCVA(logMAR)分别为0.74±0.37、0.47±0.29、0.28±0.14、0.37±0.17。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CMT分别为(372.12± 99.42)μm、(298.14±82.44)μm、(278.45±62.43)μm、(289.31±56.34)μm。患者各时间点BCVA、C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BCVA和C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患者BCVA和CM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随访期间有6例患者出现眼压升高(≥25 mmHg,1 kPa=7.5 mmHg),经局部降眼压药物应用后降至正常水平。4例患者出现白内障进展,均无需手术治疗。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能够提高患者视力及降低CMT,有效治疗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继发黄斑水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