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人应用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梅林  冯雪茹 《临床荟萃》2008,23(10):691-694
随着多项他汀类药物降脂治疗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的公布,他汀类药物成为各国心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推荐的重要治疗措施.由于老年人常为多种疾病并存,常合用多种药物,在高龄老年人大规模临床试验的循证医学证据不足的前提下,如何在老年人群中合理、安全地应用他汀类药物是临床医师应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导致老年人死亡和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或总胆固醇(TC)升高为特点的血脂异常是ASCVD重要的危险因素。虽然他汀类药物成为降脂的首要推荐药物,但在临床实践中,许多患者接受他汀治疗后其胆固醇水平仍不能达到目标值;同时由于老年人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需要服用多种药物,且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肝肾功能减退,易于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而加重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此外,有部分老年患者不能耐受他汀特别是大剂量他汀治疗,这些成为老年人实现血脂达标的重要羁绊。针对老年人群的以上特点,安全性高的植物药物为老年人安全、合理地降低胆固醇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他汀类药物为临床常用的降脂药物,体外及体内的诸多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多发性硬化的实验模型研究中,口服他汀类药物可以通过异戊二烯化ras和rho三磷酸酶刺激T细胞分化,从而阻止炎性反应的复发或者转复肢体的无力。2004年《柳叶刀》杂志Vollmer等学者曾经报道辛伐他汀可以减少多发性硬化患者头MRI的新发T2病灶数量。之后有关多发性硬化的治疗研究,多为他汀类药物结合β-干扰素-1a进行。但是在联合β-干扰素-1a治疗的同时,他汀类药物没有和  相似文献   

4.
卿尚兰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2,19(4):564-566,573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降脂、预防心血管疾病的药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报道了他汀类药物在口腔多种疾病中发挥积极作用,包括对骨代谢的作用、抗炎和抗氧化作用,以及对上皮化和伤口愈合的潜在作用,另外,其还具有抗菌、抗病毒和杀菌的特性.这使得他汀类药物在牙周病、口腔黏膜、正畸、种植牙甚至抗癌中都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血脂的研究进展及方向。方法:对治疗高血脂他汀类药物按作用机制和结构进行说明,并对治疗高血脂的他汀类药物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对治疗高血脂的他汀类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述。结论:随着对高血脂产生的机制和治疗药物作用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预计不久在高血脂防治药物的开发上会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自1987年世界上第一个他汀类药物一洛伐他汀在美国默克公司问世以来,瑞典的辛伐他汀、日本的普伐他汀相继上市。目前全世界已上市的他汀类药物还有氟伐他汀、阿伐他汀、西立伐他汀、柏伐他汀、尼伐他汀等。1995年我国获准从国外进口的他汀类药物是洛伐他汀,现已有多种他汀类药物用于临床。他汀类药物的基本作用是调脂降压,目前国外还发现具有一些非降脂作用,现综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M)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横纹肌损伤,肌细胞坏死、细胞内容物进入血液循环而导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有2/3以上的RM是由药物引起,其中他汀类药物所占比例最高。本文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由他汀类药物造成RM的案例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药物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高艳珍  赵洁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5):6076-6077
他汀类药物(Statins)是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广泛应用于高脂血症的治疗。近年来,大量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证明,他汀类药物不仅可以明显降低血脂水平,而且具有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内皮功能、抗炎、抑制细胞增殖等多种非调脂作用,几乎可以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各个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由血液中异常脂代谢产生大量脂质沉积在血管壁上导致的血管粥样硬化,容易引发心肌梗死等病变。研究[1]表明,他汀类药物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可抑制血管内皮的炎症反应,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均属于他汀类药物[2-3]。本院研究2种药物在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及安全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他汀类药物属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有降低胆固醇、保护心血管等作用,且对肺癌、结直肠癌、肝细胞癌等多种肿瘤细胞有抑制增殖及转移,诱导分化或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作用。他汀类药物联合化疗、靶向治疗及内分泌治疗对肿瘤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和生存率的影响尚无定论。本文就他汀类药物联合化疗、靶向治疗在恶性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辛伐他汀、洛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是目前用于高胆固醇血症的一线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2.
慢性心力衰竭是冠心病、心肌病、高血压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临床综合征。近年来已证实他汀类药物(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除降脂作用外,还具有抗炎、抗氧化、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等作用,被称为"他汀的多效性"[1]。他汀类药物在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领域效果肯  相似文献   

13.
他汀类药物作为心血管疾病防治的主要药物, 其有效性和毒性反应常存在个体差异, 可能发生不同严重程度的他汀类药物相关肌病, 常导致他汀类药物依从性较差甚至停药, 进而导致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率的升高。他汀类药物相关的基因多态性是导致个体反应差异的重要原因, 其中溶质载体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家族成员1B1(SLCO1B1)和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影响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及有效性。SLCO1B1和ApoE基因多态性可通过实时荧光PCR、芯片杂交、测序、Sanger测序等不同方法进行检测。用药前检测SLCO1B1及ApoE基因多态性, 将有助于实现他汀类药物的精准用药, 提高调脂疗效, 减少或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浙江省免疫学会临床免疫诊断专业委员会及浙江省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研究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对他汀类药物相关基因多态性检测与临床应用进行了讨论, 并对一些关键问题给出了共识性观点, 形成10条建议, 以期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他汀类药物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的干预.方法:对20例高脂血症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期间出现胃肠道反应、横纹肌溶解征、肝功能异常、周围神经感觉异常和精神抑郁症不良反应,积极采取护理干预,包括用药护理、特殊不良反应护理和心理护理等.结果:经适当护理干预后,20例患者均未出现生命体征不稳等严重后果.结论:严格掌握他汀类药物适应证,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积极进行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5.
他汀类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中应用进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他汀类药 ,是 3 羟基 3 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自 70年代问世以来 ,该类药物不断发展品种(除西立伐他汀具有肌病致死毒性作用 ,已从全球撤出外 ) ,在临床上对心脑血管病的防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影响和效应。现就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等内容综述如下。1 临床应用1.1 高脂血症1.1.1 高胆固醇 (CH)血症 他汀类药物是治疗各种高CH血症的主要药物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他汀药物有 5种。在相同剂量下 ,其调脂强度依次为 :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和氟伐他汀[1] 。一般认为 ,其调脂幅度为 :降…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临床调查分析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在血脂正常患者心律失常临床治疗中的疗效,观察他汀类药物是否会产生副作用,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他汀类药物。选取收治的120例血脂正常的心律失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就诊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只给予常规药物(阿斯匹林、硝酸酯类药)配合稳心颗粒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 mg/d,观察6个月,对比两组的血脂变化及心律失常治疗情况。观察期内,观察组的血脂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律失常情况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得到有效控制,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控制心律失常患者的血脂变化,并且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及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生活干预配合他汀类药物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将87例MS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28例、他汀类药物组30例、生活干预组29例,综合治疗组在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生活干预,他汀类药物组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生活干预组给予生活干预.比较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三组的CRP和IR变化.结果:治疗后综合治疗组和他汀类药物组TG、TC、LDL-C、CRP、IRI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综合治疗组BMI、CRP、IRI与他汀类药物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活干预配合他汀类药物对抑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炎症反应和改善其胰岛素抵抗具有更佳效果,护理上应对此类患者加强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他汀类药物对心肌保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他汀类药物(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降脂治疗的一线药物。已有大量的临床实验证明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可预防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减少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率,局限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病范围及严重程度,具有对心脏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机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胡少东  庞英  赵维江 《临床荟萃》2004,19(9):528-529
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简称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的问世和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是对调脂治疗的一个重要贡献。该类药物具有调脂作用强、副作用小等优点。斯堪的纳维亚辛伐他汀生存研究(Scandinavian Simvastatin Simvastatin Survival Study,4S)、西苏格兰冠心病预防研究(WOSCOPS)、胆固醇和复发事件研究(CARE)以及普伐他汀  相似文献   

20.
李新蕊 《全科护理》2020,18(10):1162-1165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他汀类药物服用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344例为研究对象,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病人的人口学资料和基础疾病,记录病人入院前服用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情况;根据入院时服用他汀类药物情况分为服用他汀类药物组、未服用他汀类药物组。测定病人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浓度,以LDL-C<2.6 mmol/L为血脂达标统计达标率。[结果]344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中服用他汀类药物106例(30.81%),服用他汀类药物组血脂达标率明显高于未服用他汀类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服用他汀类药物组与未服用他汀类药物组病人年龄、吸烟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是他汀类药物服药依从性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他汀类药物服药率和血脂达标率均偏低,应针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提升二级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