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后路减压与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6-08—2017-07间新野县中医院收治的98例腰椎管狭窄患者分为2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单纯后路减压术,观察组实施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术前2组患者的JOA、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和功能障碍,术后并发症少,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骨水泥钉道强化治疗伴骨质疏松的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必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采用后路腰椎融合术治疗的74例伴骨质疏松的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均随访2年以上,且规律抗骨质疏松治疗。根据椎弓根螺钉周围有无骨水泥强化,分为两组:骨水泥钉道强化(polymethylmethacrylate augmented pedicle screw,PMMA-PS)组,36例,男3例,女33例,年龄70.61±6.37岁,手术节段L4/5 32例、L5/S1 4例,骨密度-3.38±0.77SD;普通椎弓根螺钉(conventional pedicle screw,CPS)组,38例,男2例,女36例,年龄69.79±5.90岁,手术节段L4/5 32例、L5/S1 6例,骨密度-3.32±0.57SD。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情况;术前、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行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临床疗效。根据末次随访时的X线片或CT检查,比较两组的融合率、螺钉松动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CPS组平均手术时间147.21±17.11min,术中出血量138.03±42.45ml,平均住院天数8.82±1.07d;PMMA-PS组平均手术时间185.75±18.37min,术中出血量142.64±35.08ml,平均住院天数9.36±1.17d。两组平均手术时间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平均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CPS组与PMMA-PS组术前、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7.16±0.82分、6.93±10.88分;1.74±0.49分、1.92±0.47分;1.76±0.43分、1.81±0.40分;ODI分别为(51.84±4.41)%、(52.50±4.71)%;(18.03±2.74)%、(18.89±3.61)%;(17.24±2.77)%、(16.67±2.67)%;两组间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和ODI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内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和ODI较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PMMA-PS组中无螺钉松动,CPS组中1例(2.7%,1/36)患者的2枚(1.3%,2/152)螺钉出现松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PMMA-PS组融合成功率(100%)相比CPS组(97.3%)无统计学差异(P0.05)。PMMA-PS组有27枚钉道周围(18.7%,27/144)发生骨水泥渗漏,未出现相应的神经并发症。结论:对于伴骨质疏松的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行融合术时,在规律抗骨质疏松的基础上,骨水泥螺钉强化与普通椎弓根螺钉组均可获得相似的临床疗效和融合率,但普通椎弓根螺钉组减少手术时间,避免骨水泥发生渗漏造成潜在并发症的发生,故不推荐常规行骨水泥钉道强化。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分析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后联合活血通督汤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的效果。方法选取睢县中医院2017-06—2019-02间收治的72例DLSS患者,将行单纯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患者作为手术组、将术后联合活血通督汤治疗的患者作为联合组,各3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12周。末次随访,联合组优良率高于手术组,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腰椎功能评分(ODI)低于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后联合活血通督汤治疗DLSS,能显著提升疗效,缓解术后腰腿疼痛和改善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5.
腰椎管狭窄症既往手术治疗主要是椎管减压术式,我们在椎管彻底减压的基础上行病变脊柱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减压融合手术与传统减压手术治疗复杂型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27例复杂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2组,减压组60例采用单纯椎板间开窗减压术,减压融合组67例采用椎板切除减压及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比较两组患者JOA评分和VAS评分情况。结果 127例均获得随访,时间2年。JOA评分:减压组术前为13.46分±1.85分,术后2年为23.86分±1.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减压融合组术前为13.72分±1.69分,术后2年为24.60分±1.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JOA改善率减压组为66.92%±8.03%,减压融合组为71.20%±7.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VAS评分:减压组为3.85分±1.05分,减压融合组为2.26分±1.54分,减压融合组低于减压组(P0.05)。椎间隙高度:减压组术前为6.4 mm±2.6 mm,术后2年为5.3 mm±1.8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减压融合组术前为6.2 mm±2.9 mm,术后2年为7.1 mm±1.6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滑脱程度:减压组术前为16.3%±5.2%,术后2年为15.4%±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压融合组术前为17.3%±4.9%,术后2年为12.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压融合手术与单纯减压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早期疗效相当,但术后2年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较单纯减压手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吕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17):1624-1625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1月~2011年3月收治的80例腰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和R组,A组40例采用单纯后路减压治疗,B组40例采用后路减压加内固定植骨治疗,随访1~2年,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B组的优良率为85.0%显著高于A组的60.0%,P<0.05.两组患者术后腰腿痛的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的ODI评分改善、肌力恢复情况、复发、腰椎不稳的情况显著优于A组,P<0.05.B组的椎弓根内固定位置佳、无松动,植骨融合良好.[结论]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治疗腰椎管狭窄减压彻底,可有效维持和重建脊柱的稳定,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有限椎板切除减压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LSS)的治疗一般采用传统的全椎板切除减压,切除范围较大,包括棘突、双侧椎板及部分关节突等,术后易引起脊柱不稳、硬膜外广泛瘢痕粘连继发医源性椎管狭窄等腰椎术后失败综合征。自1995年9月~2001年3月应用有限的椎板切除(保留棘突、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椎管减压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61例,其中9例同时行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治疗骨质疏松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骨质疏松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2例,男,12例,女,20例,年龄62~80岁,平均74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X线、CT、MRI及双能X线骨密度(BMD)检查。患者采用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手术进行治疗。术后进行随访,采用VAS,SF-36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手术时间121~165 min,平均130 min,出血量400~600 mL,平均510 m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6个月,平均2.4年。术前、术后VAS评分分别7.1±1.6,3.2±1.9。术后有1例患者跌倒致连接杆断裂,经手术取出,重新安装。结论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手术是治疗骨质治疏松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导航电子显微镜下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与常规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退行性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7-02诊治的120例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64例采用导航电子显微镜下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观察组),56例采用常规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6个月ODI指数。结果观察组出现1例轻度硬脊膜撕裂伴脑脊液漏,1例伤口感染;对照组出现3例硬脊膜撕裂伴脑脊液漏,2例切口感染,行对症治疗均治愈,无神经根损伤、融合失败、内固定物断裂、截瘫等并发症。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术后引流量较对照组少,术后6个月ODI指数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导航电子显微镜下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功能恢复方面较常规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和适应证。方法采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系统进行单侧开窗、双侧开窗、多节段局部开窗减压术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中通过C型臂X线机定位,于腰部后正中做1个长约1.8 cm的小切口,安全钻在椎板开骨窗,置入工作通道,在电视监视下显露并清除椎板、增生内聚的关节突、肥厚的黄韧带及突出的髓核组织,彻底解除其对神经根和硬膜的压迫。结果56例患者均有明显改善。本组病例随访1~42个月,其功能恢复按照参考文献标准评定效果,本组优47例(83.9%),良6例(10.8%),可3例(5.3%)。结论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在保证神经充分减压的前提下,可减少创伤,保持脊柱的稳定性,适用于单节段或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及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和适应证。方法德国Storz后路椎间盘镜下手术,俯卧位,病变椎间隙中线旁1cm做1.8cm纵形切口,安全骨钻开骨窗进入椎管后,沿神经根的走向即侧隐窝进行充分减压,松解神经根,合并椎间盘突出则行髓核切除。结果54例均在局麻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0~210min,平均90min。术中出血量50~210ml,平均80ml。术后住院7~14d,平均9d。54例随访3~37个月,平均18.5月,按脊柱显微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评定标准,优良率90.7%(49/54);按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优良率96.3%(52/54)。结论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手术时应重点进行神经根管的减压,对于发育性或中央管严重狭窄患者应选择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13.
后路椎体间融合治疗严重腰椎管狭窄症初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后路椎体间融合治疗严重腰椎管狭窄症的优越性。方法:采用全椎板切除后路椎体间植入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cage治疗20例严重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结果:随访1年~1年4个月,近期疗效满意,未产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全椎板切除后路椎体间融合术不仅可实现充分减压,而且可以预防继发性腰椎不稳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自2001年3月~2003年3月采用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系统治疗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管狭窄症,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方式,讨论采用节段性潜行减压这一术式的可行性,方法:对35例病人,根据术前X线,CT,椎管造影等检查,针对性地对一个或两个或多个节段进行潜行减压,对伴有侧隐窝狭窄者同时给予扩大成形。结果:32例病人的获随访,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30个月,优良率93.75%,结论:节段性潜行减压术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通过有限的椎板及关节突切除,能够潜行扩大椎管狭窄的中央部及侧隐窝,并能摘除增厚的黄韧带和退变的椎间盘,较好地保留了腰椎的后部结构,既能解除对马尾和神经根的压迫,又能保持后柱的稳定性,该方法对于后柱的稳定性优于传统的椎板切除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治疗老年性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4年1月至2008年10月对23例65岁以上的老年性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行胰椎后路全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加后路植骨融合术。结果23例病人随访3个月~3年,平均随访1.8年;治疗效果按改良Macanb法标准评定,优20例,良2例,差1例,优良率95.65%。结论腰椎后路全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加后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性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腰椎管狭窄的减压治疗是一个疗效满意的手术,可提高伤残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否在椎管减压的同时考虑融合治疗,仍存在较多争议。  相似文献   

18.
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严重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减压、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治疗严重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9月-2001年3月采用减压、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治疗的42例严重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资料。本组获得随访38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a及术后2a进行JOA评分。[结果]术后1a的JOA评分较术前有显著差异,术后2aJOA评分与术后1a无显著差异。[结论]减压、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是治疗严重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作者设计交叉开窗潜行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42例,其中L_(4~5)椎管狭窄18例,L_(4~5)、L_5~S_1椎管狭窄12例,L_5~S_1椎管狭窄12例。手术扩大椎管4~5mm。术后随访42例,随访时间2~6年,平均2年8个月,优39例、良2例、可1例。作者详细介绍了手术设计,同时对该手术的适应证、操作要点及其优点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全内镜I See技术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全内镜I See技术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采用全内镜I See技术治疗的38例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22例;年龄35~79(53.45±12.56)岁;手术节段L_(3,4) 5例,L_(4,5) 23例,L_5S_1 10例。术后采用腰腿痛VAS评分、ODI评分、Macnab评定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获得术后12个月以上的随访。手术时间55~130(86.0±17.5) min,术中出血量10~50 (17±6) ml,住院时间3~7 d,平均4.6 d。腰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术前与术后3d,3、12个月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腰椎功能Macnab评定标准,优15例,良19例,可4例。结论:全内镜I See技术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