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2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4~2007年收集到的624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24例ADR中,女性多于男性;≥65者占50%左右;抗微生物药引起的ADR最为多见,占50.91%,其次为心血管系统用药;以静脉给药方式引发的ADR为主;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40.54%。结论:应重视ADR的监测和ADR知识的宣传,强化医务人员对ADR严重性和危害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李芹格  刘丽娟 《中国药房》2007,18(23):1811-181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6年收集的110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报告人以医师、药师居多,分别占总例数的60.0%和36.4%;口服给药方式导致不良反应的例数最多(占47.3%);导致不良反应的药品以抗菌药物最多(占52.7%);ADR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占41.8%)。结论:应加强ADR监测,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意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苏丹  谢小菊  刘广军 《中国药房》2007,18(32):2538-254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方法:对我院2006年上报的95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95例ADR中,19~60a成年人较多(占52.6%);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51.6%);导致不良反应的药品以抗感染药居多(占65.3%);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占41.1%)。结论:应加强ADR监测与ADR知识宣传,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09年12月收到的258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8例ADR报告中,各年龄段均有分布,但老年人多见;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171例(66.28%);抗微生物药居首120例(44.12%),共涉及药品17类113种;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有131例(45.17%)。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积极开展ADR监测工作,强化医务人员对ADR的认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以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5.
我院24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高岩芳  王华  赵志强  霍芳  李晓敏  陈星 《中国药房》2007,18(23):1819-182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对我院2003~2006年各科室上报的240份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为211例(占87.92%);抗菌药物引发ADR最多见,有153例(占63.75%);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有118例(占49.17%)。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监测与报告,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10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青  李俊  吕雄文  刘丽萍 《安徽医药》2013,17(11):1993-1995
目的了解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以进一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分别从报告人、患者情况、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对某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集上报的109例ADR报告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109例ADR报告中,女性(61.47%)多于男性(38.53%),60岁以上患者ADR发生率最高,占23.85%;以口服给药方式引起的ADR居多,占57.8%;抗感染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以及中药制剂分别位列前三位;临床表现以胃肠道系统损害最为常见。结论应重视ADR的监测与报告,积极改进措施,减少不良反应漏报,促进临床规范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李慧  张洪峰  陈晨  魏亚超  李倩  王乐 《药品评价》2012,(29):30-32,4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164例ADR报表进行分类、统计。结果:164例ADR病例中,中老年的患者较多(77.45%);构成比最高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90.24%);164例ADR共涉及46种药品,其中构成比最高的为抗感染药(占29.88%);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最常见(占40.49%)。结论:ADR的发生与患者体质、给药途径有关;在给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一旦发生ADR应及时处理;并加强ADR的上报及宣传,为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无锡市247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贺晴  王燕 《中国药房》2007,18(32):2529-2531
目的:了解无锡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无锡市ADR临床监测中心2005年1月~2006年12月收集到的无锡市属11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上报的2473例ADR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ADR的人群以>60a的老年患者和≤10a的儿童居多;药物以抗感染药所致的ADR居多(占60.9%),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3.7%);静脉给药是引起严重ADR的主要给药途径,上报的ADR大部分为已知的、轻度的ADR,严重的或罕见的ADR74例(占3.0%)。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监测,ADR报表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我院22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定营 《中国药房》2008,19(8):622-62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2007年6月收集到的226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ADR出现时间、ADR涉及药品种类、抗感染药物类别、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具体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26例ADR涉及的药品有69种,抗感染药物居首位(61·50%),其次是中药制剂(18·14%);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81·42%);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46·90%);严重的ADR有4例;绝大多数ADR出现在用药61min~24h内(87例);对症治疗89例,未进行特殊处理的137例。结论:应加强ADR监测,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发现漯河市中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探讨ADR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预防和处理应对意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上报至河南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295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60岁患者ADR发生率较高(178例,占60.33%);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较多(241例,占81.69%);抗感染药发生ADR最多(111例次,占合计297例次的37.37%);ADR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63例次,占合计373例次的43.70%);新的ADR为85例(占28.8l%),严重的ADR为3例(占1.02%)。结论:ADR报告与监测工作对确保临床合理用药至关重要,做好相关工作可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并最大限度地降低其程度。  相似文献   

11.
高燕  胡海侠 《海峡药学》2021,(2):209-212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中心2015年1月 ~2019年12月收集上报并经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评价审核的612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利用EXCEL数据透视表等功能,按患者性别和年龄段、涉及用药类别品种、药物剂型、给药途径、累及器官/系统并结合临床表现(不良反应术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集的328份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DR报告主要来源于临床医师(占90.5%);老年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所占比例最大(占81.1%);ADR涉及的药品抗感染类药物居首位(占51.5%),其次是中药制剂(占19.2%);临床表现以全身性反应、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结论 ADR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需重视ADR的监测工作,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降低药品使用风险.  相似文献   

13.
我院119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2007年8月收集到的1197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用药情况、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97例ADR中,41~60a年龄段患者ADR发生率较高(33.0%),男性略高于女性;静脉给药方式是导致ADR的重要途径(59.9%);ADR发生率最多的为抗感染药(53.5%),其中绝大多数是由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类引发,其次为中药制剂;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49.2%),其次为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损害。结论:应加强抗感染药合理使用与管理,以减少和避免ADR发生;同时开展全方位的ADR监测工作,逐步提高ADR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14.
顾申勇  薛晓红 《中国医药科学》2014,(23):150-152,169
目的:了解本院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特点及其规律,为临床科学、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汇总2010~2012年本院上报的285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年龄、性别、ADR类型及构成比、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和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等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5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患者居首位,占34.04%;女性患者较男性多,分别占59.30%和40.70%;引发ADR的途径以静脉滴注给药为主,占80.70%;由抗菌药引发的ADR最多,占74.04%;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48.77%。结论医院应重视ADR的监测工作,尤其要重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关注ADR的易发人群,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促进安全用药。方法:对我院2009年上报的115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物种类、涉及的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5例ADR报告中,20~39岁的患者ADR发生率最高50.5%;静脉注射比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96例,占83.5%),抗菌药物引发的ADR比例最高(61例,53.0%),其次为中药制剂(23例,20.0%),头孢菌素类是引发ADR的主要抗菌药物(28例,占45.9%)。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80.9%)。结论:应加强ADR监测意识,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赵晓娟  姜鹏  张少华 《安徽医药》2011,15(11):1450-1453
目的了解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该院2010年收集到的1 031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DR的发生率男性与女性之比为1.01∶1,多发于60岁以上人群,以住院患者多见,发生级别以一般不良反应为主,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抗感染药物占50.53%,主要为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类。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和消化系统损害为主。ADR转归中,好转占89.04%。结论临床应重视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加强ADR监测,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ADR监测小组2007-2008年上半年收集的103例ADR报告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103例ADR中,主要与抗微生物药物使用、中药注射剂的质量、静脉给药方式有关,ADR最常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3种抗微生物药物中超量使用有8种.结论 应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督,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尼富苓 《首都医药》2009,16(16):60-6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8年收集到的111例ADR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1例ADR中,男性患者较多(占62.16%);静脉给药方式引起的ADR最多(占61.26%);引发ADR药品共57种,其中以抗病毒药及抗感染药居多;ADR涉及系统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占27.86%)。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9~2015年我院收集的共6 382份ADR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按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严重程度及ADR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结果:6 382例ADR报告的男女患者比例为1∶1.07,41岁以上中老年患者所占比例最高(>60%)。一般的ADR报告数量最多,报告主体为医生(91.21%);静脉用药引发ADR有5 100例(79.91%),单一用药引发占88.55%;ADR主要导致消化系统损害(45.46%);ADR涉及22类药物,肿瘤药物居首位(1 677例,占26.28%);奥沙利铂(34.43%)、氨甲环酸(11.52%)和复方氨基酸(20AA)(9.65%)位列引起ADR的单品种前3位;严重不良反应共104例,以肿瘤药物(36.54%)和抗感染药(25.00%)为主。结论:临床工作中应重视ADR报告与监测,促进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20.
我院2006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道全  曾永兰 《中国药房》2007,18(29):2304-2305
目的:推进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工作的开展。方法:对我院2006年收集到的144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品76种,其中抗感染类药物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44.4%(64例),抗肿瘤类、神经系统类和中药制剂类药物引起的ADR也较多;静脉途径给药的ADR占70.8%(102例),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ADR涉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结论:临床科室应重视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