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6 毫秒
1.
目的:分析溴吡斯的明治疗宫颈癌切除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7年3月于某院治疗的宫颈癌术后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口服盐酸坦索罗辛治疗,实验组34例联合口服盐酸坦索罗辛和溴吡斯的明治疗,连续用药1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实验组完全缓解率为61.76%,总有效率为82.3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膀胱最大容量、最大尿流率、逼尿肌顺应性、逼尿肌压力、残余尿量、疼痛视觉评分(VAS)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溴吡斯的明辅助治疗宫颈癌切除术后尿潴留临床疗效显著,改善患者尿动力学水平,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索利那新联合坦索罗辛治疗TURP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临床实验设计,将入选40例TURP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术后当日起口服琥珀酸索利那新片5mg 1日1次,联合坦索罗辛胶囊0.2mg,晚服1次,至拔除导尿管后7天(用药共持续2周);对照组:不予索利那新和坦索罗辛治疗,疼痛时临时予吲哚美辛栓25mg纳肛对症治疗。两组在实验期间均不予其它可能干扰膀胱逼尿肌收缩的药物。结果 40例患者均完成实验统计。实验组术后膀胱痉挛次数、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拔除尿管自主排尿后,实验组排尿次数、发生急迫性尿失禁次数、OABSS评分等均较对照组减少,而每次排尿量、最大尿流率等指标均好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提示索利那新联合坦索罗辛能改善TURP术后早期储尿排尿情况,对TURP术后OAB症状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膀胱功能训练联用电针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58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43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取传统的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的43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联合采取电针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的平均单次排尿量明显增加(P <0.05),每天平均排尿次数以及每天平均尿失禁次数明显减少(P <0.05),且观察组更为明显(P <0.05);两组治疗后的膀胱排尿压力、最大膀胱容量、残余尿量以及最大尿流率均明显改善(P <0.05),且观察组的膀胱排尿压力、最大膀胱容量、残余尿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膀胱功能训练联用电针可以显著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排尿情况和尿动力学。  相似文献   

4.
金柯  徐卓群  王强  阮钧  诸明 《江苏医药》2012,38(23):2869-2870
目的 探讨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诊断为OAB且口服托特罗定后无效的20例女性患者,给予口服托特罗定2mg,每日2次;坦索罗辛0.2mg,每晚1次;肛塞双氯芬酸钠25 mg,每日2次.用药时间为4周,观察用药前后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单次尿量、日单次最大尿量各指标变化.结果 联合治疗前患者日平均排尿次数(18±4)次,日平均单次尿量(105±32) ml,日平均单次最大尿量(154±31)ml;联合治疗后日平均排尿次数(10±3)次,日平均单次尿量(283±73) ml,日平均单次最大尿量(356±80)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托特罗定联合坦索罗辛及双氯芬酸钠能够有效改善口服托特罗定无效的女性OAB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热敏灸联合新斯的明穴位注射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宜春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60例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试验组(30例),对照组采用新斯的明肌肉注射方案,试验组采用热敏灸联合新斯的明穴位注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首次排尿时间、治疗前后最大排尿量、残余尿量、尿路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首次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最大排尿量、残余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最大排尿量多于治疗前,残余尿量少于治疗前,且试验组的最大排尿量多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治疗中施以热敏灸合新斯的明穴位注射方案,能获取更好的效果,降低首次排尿的时间、残余尿量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且可提高最大排尿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SCI)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综合性膀胱功能训练方法治疗SCI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功能障碍40例,并对患者日排尿次数﹑平均膀胱容量﹑最大排尿量﹑残余尿量疗效评价。结果:40例患者接受膀胱训练后排尿次数减少﹑平均膀胱容量增加﹑残余尿量减少,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综合性膀胱功能训练方法可以显著改善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排尿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托特罗定合用坦索罗辛对大鼠实验性良性前列腺增生致下尿路功能紊乱的改善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去势后,丙酸睾丸酮皮下注射制作前列腺增生模型.模型大鼠分别灌胃给予托特罗定(0.4 mg/kg),坦索罗辛(0.04 mg/kg)或托特罗定+坦索罗辛[(0.4+0.04)mg/kg]14 d,给药后测定前列腺指数,生理记录仪记录大鼠排尿波后采集排尿时间、排尿间隔时间、排尿点压、排尿压峰值等指标,并记录残余尿量和膀胱容积,观察药物对上述指标的改善作用.结果 托特罗定合用坦索罗辛可全面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大鼠的排尿时间、排尿间隔时间、排尿点压和排尿压峰值,能够同时改善大鼠的尿频及排尿困难症状,并减少大鼠残余尿量(P<0.05或P<0.01).两药合用对膀胱容积无明显影响.结论 托特罗定合用坦索罗辛在有效减轻良性前列腺增生大鼠下尿路梗阻症状的同时,可有效降低其膀胱兴奋性,未增加良性前列腺增生大鼠的尿潴留危险,为临床治疗同时伴有梗阻和膀胱过度活动症状的前列腺增生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开塞露保留灌肠治疗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NB)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SCI后NB诊断标准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A组(开塞露+膀胱功能训练),B组(膀胱功能训练),C组(膀胱功能训练+膀胱治疗仪);标准治疗4周,记录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结束时排尿日记(每日排尿次数、日单次最大排尿量、日均单次排尿量)、膀胱尿流动力学(膀胱容量、膀胱充盈压力、残余尿量)、生存质量评分、国际下尿路症状评分(LUTS)。对比三组治疗前后的疗效,观察膀胱平衡状态,并利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后,三组患者的日单次最大排尿量、日均单次排尿量、膀胱容量、膀胱充盈压力、残余尿量及与生活质量评分、LUTS评分方面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综合比较三组治疗后的膀胱平衡状态,A组的疗效优于B组(P 0.05),与C组疗效相当(P 0.05)。结论开塞露保留灌肠结合膀胱功能训练对SCI后NB治疗作用显著,是治疗NB的有效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溴比斯的明配合间歇导尿术在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61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实验组采用溴比斯的明配合间歇导尿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实验组为83.9%,对照组为46.7%,实验组治疗后每次尿量明显增加(P〈0.01),每日排尿次数及残余尿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溴比斯的明配合间歇导尿能有效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改善尿潴留,恢复反射性膀胱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金匮肾气片联合盐酸坦索罗辛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在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就诊的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饭后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0.2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金匮肾气片,4片/次,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尿失禁生活质量评估量表(I-QOL)、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ABSS)和排尿相关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5.47%,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2.4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QOL均显著升高,OABSS显著降低,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I-QOL和OABSS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24 h排尿次数、24 h夜尿次数和24 h急迫性尿失禁次数显著减少,最大尿流率(Q_(max))、平均尿流率(Q_(ave))和平均尿量(V_V)水平显著升高,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上述排尿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匮肾气片联合盐酸坦索罗辛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临床疗效确切,症状改善明显,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多沙唑嗪对截瘫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0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60例截瘫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临床资料,将31例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多沙唑嗪治疗的患者资料纳入观察组,将29例采用多沙唑嗪治疗的患者资料纳入对照组,均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排尿日记及尿流动力学.结果:治疗2个月后,两组24h平均排尿次数、24h平均尿失禁次数、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降低,24h平均单次尿量、24h平均单次最大尿量、最大膀胱容积、最大尿流速率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变化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截瘫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多沙唑嗪可增加尿量,减少排尿次数及尿失禁次数,改善尿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2.
王艳华 《哈尔滨医药》2021,41(6):134-136
目的 探讨盆底生物反馈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激发排尿技术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伴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NB)患者治疗效果和泌尿症状困扰评分(USDS)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签法将72例SCI伴NB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36例,对照组仅行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联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盆底生物反馈仪治疗,进行两组疗效、排尿日记和尿动力指标、USDS评分对比.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97.22%,较对照组的77.78%显著高(P<0.05);两组术后日均排尿的次数、尿量、膀胱容量较术前明显提升,漏尿次数、残余尿量、膀胱压力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组术后日均排尿的次数、尿量、膀胱容量比对照组增多,漏尿次数、残余尿量、膀胱压力降低(P<0.05);联合组U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比仅用膀胱功能训练治疗SCI伴NB患者,盆底生物反馈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能进一步改善患者排尿功能,降低USDS评分,提高其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正>尿潴留是膀胱内充满尿液但不能自行排出的症状。如术后8 h内患者不能排尿而膀胱尿量>600 ml,或者患者不能自行有效排空膀胱而残余尿量>100 ml即诊断为术后尿潴留[1]。尿潴留可导致膀胱过度膨胀和永久性逼尿肌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间歇导尿术在脊髓损伤排尿障碍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本组26例脊髓损伤患者,均施行无菌间歇导尿,根据患者膀胱残余尿量调整间歇导尿次数,并在导尿前配合膀胱功能训练。结果 26例脊髓损伤患者在住院期间经间歇导尿,训练膀胱功能,建立反射性膀胱的有效率达92%;16例患者经20~30d间歇导尿,残余尿量〈80ml,予以终止导尿,78%患者中段尿培养由阳性转为阴性。结论间歇导尿配合膀胱功能训练,是解除脊髓损伤患者排尿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盐酸坦索罗辛联合酒石酸托特罗定(托特罗定L-酒石酸盐)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痛综合征(CP/CPP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60例CP/CPP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盐酸坦索罗辛(2 mg、每晚1次)联合酒石酸托特罗定(4 mg、每天1次)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坦索罗辛(2 mg、每晚1次)联合安慰剂(1粒、每天1次)治疗,3、6个月后观察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CPSI)、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及前列腺液常规检查等变化。结果治疗3、6个月观察组患者CPSI总分下降[分别为(14.5±6.3)、(12.8±5.7)分]、排尿症状评分改善[分别为(3.5±2.1)、(3.1±2.3)分]优于对照组[CPSI总分下降分别为(10.2±7.6)、(9.3±6.7)分,排尿症状评分改善分别为(2.1±1.7)、(1.8±1.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坦索罗辛联合酒石酸托特罗定治疗CP/CPPS较单用盐酸坦索罗辛疗效明显,尤其适合排尿症状较重的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盐酸坦索罗辛联合黄酮哌酯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病人给予口服盐酸坦索罗辛、黄酮哌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剩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及平均尿流率。结果 治疗1周后,自觉症状明显改善,剩余尿量显著减少,最大尿流率及平均尿流率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盐酸坦索罗辛与黄酮哌酯联合应用,是症状较轻或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女性膀胱颈梗阻病人的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排尿后膀胱内残留的尿称为残余尿,正常人的残余尿量为5~12ml。有梗阻症状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排尿后如有一定的剩余尿量意味着膀胱出口梗阻和膀胱逼尿肌失代偿。  相似文献   

18.
BPH患者前列腺体积与膀胱残余尿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尿后膀胱内残留的尿液称为残余尿,正常人的残余尿量为5~12ml。有梗阻症状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排尿后如有一定的剩余尿量意味着膀胱出口梗阻和膀胱逼尿肌失代偿。一般认为排尿后剩余尿量〉50—60ml者即提示膀胱逼尿肌失代偿,是行前列腺手术的指征之一。膀胱残余尿和前列腺体积有无相关性,文献报道较少。现将本院收治的BP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以探讨膀胱残余尿3和前列腺体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杨爽 《抗感染药学》2019,16(8):1438-1440
目的:探究左氧氟沙星与盐酸坦索罗辛联合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术后残余尿量和症状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间诊治的BPH患者74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联合组患者(n=37)和常规组患者(n=37);常规组患者离子电切术后给予左氧氟沙星预防感染,联合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盐酸坦索罗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术后IPSS评分值、生活质量指数(SF-36)评分值、残余尿量和尿流率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IPSS评分值、残余尿量和尿流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SF-36评分值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采用左氧氟沙星与盐酸坦索罗辛联用治疗BPH患者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缓解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减少了术后残余尿量,降低了尿流率,改善了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盐酸坦索罗辛配合钬激光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8年4月~2020年3月44例大体积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为对象,22例参照组患者应用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治疗,22例研究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再添加盐酸坦索罗辛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残余尿量、前列腺体积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