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几种新型调脂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新型调脂药物在高脂血症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查阅国内近几年中文部分相关期刊。结果:10种新型调脂药物治疗高脂血症作用强,不良反应小,安全有效。结论:10种新型调脂药物能够治疗高脂血症,降低冠心病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调脂药物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心血管病是危害人类特别是中老年人群最常见、最严重和最重要的疾病之一。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心血管的治疗领域业已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形成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冠脉搭桥术在内的三大部分,新认识、新观点和新思想也不断推出。药物的开发更是日新月异,新药物层出不穷,尤其是冠心病现代疗法之一的降脂治疗进展迅速,成  相似文献   

3.
调脂药物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丽萍 《首都医药》2014,(24):31-32
血脂异常是冠心病、心梗和缺血性脑卒中等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研究表明,调脂治疗可以明显降低脂代谢紊乱患者的病死率,减少冠心病发病率。临床常用调脂药物包括他汀类;贝特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烟酸类;胆酸结合树脂;多烯脂肪酸类。  相似文献   

4.
王维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220-222
目的对我院调脂药物在病区药房用药合理性进行调查分析,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查阅我院2010至2011年使用调脂药物的出院病历150份,对其用药数量、品种、价格、DDDs、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院最常用的调脂药物类别是他汀类、贝特类和中药类,其中他汀类用量居多,用药频度排序第一的是辛伐他汀。结论调脂药物与影响其代谢的药物联合使用后会发生相互作用、应避免与这些药物合用,必要时可调整剂量,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并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探讨调脂药物的合理用药及不良反应。血脂异常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其发生率日益增加。临床试验研究表明,调脂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冠心病发病率和病死率。所以临床医师及药师应该了解和熟悉调脂药物。临床上常用的降脂药包括他汀类、贝特类、树脂类、烟酸类以及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等,他汀类药物是最常用且最重要的调脂药物。  相似文献   

6.
方芳  彭永德 《药品评价》2013,(19):30-34
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证明,调脂治疗在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中有较大获益。调脂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降低终点事件。近年来各大权威指南推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血脂干预的首要目标。目前临床上供选用的调脂药物有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类、树脂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等。其中.他汀类药物在糖尿病冠心病调脂治疗中的领导地位基本确立。在LDL—C达标后,若仍存在高三酰甘油血症或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可合并使用贝特类或烟酸类调脂药.  相似文献   

7.
高胆固醇血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冠心病(CHD)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冠心病的死亡率与血清胆固醇(TC)水平直接相关。新型调脂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简称他汀类药物)的发展和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是对调脂治疗的一个重要贡献。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他汀类药物除其降脂作用外,其调脂治疗对减少冠心病的发生时间更早,程度更显著。这可能与它所具有的非降脂作用有关。本文对他汀类药物的降脂及非降脂作用的临床应用作一陈述。  相似文献   

8.
血脂异常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首要危险因素 ,高脂血症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多发病 ,对于高脂血症的治疗 ,基层社区医院多采用洛伐他汀和VE烟酸酯两药治疗 ,为观察两药在原发性高血压伴高脂血症病人的降脂疗效 ,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我们采用两药单一治疗观察对比。1 对象与方法观察对象为我院住院、门诊及总后第三门诊部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伴高脂血症病人 78例 ,病人为未经治疗或已停用其他降脂药达 4周以上 ,检测血清总胆固醇 (TC)≥ 5 71mmol/L ,甘油三脂 (TG )≥ 1 71mmol/L ,高密度脂蛋白(HDL C)≤ 0 90mm…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我院T2DM患者调脂药物应用情况,促进糖尿病调脂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 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株洲市中心医院代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中抽取资料完整的病例共1148例列入本次分析,评估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因素,统计患者调脂药物使用情况,评估血脂控制达标情况。结果 1148例T2DM患者中极高风险患者884例,较高风险患者256例,低风险患者8例。有990例(86.2%)使用了调脂药物。单用他汀类治疗950例(755例阿托伐他汀20mg qn,194例瑞舒伐他汀钙10mg qn,1例普伐他汀10mg qn),单用贝特类治疗24例(均为非诺贝特200mg qd),联合用药16例(14例联用非诺贝特200mg qd 阿托伐他汀20mg qd,2例联用吉非罗齐300mg bid 阿托伐他汀20mg qd)。血脂异常控制达标者367例,达标率为32.0%。结论 我院T2DM调脂药物使用率低,血脂控制达标率低,调脂药物的选择以他汀类为主,但未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确定个体化的他汀类药物用药剂量。临床医生需提高T2DM患者心血管风险意识管理,遵循指南个体化给予调脂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0.
某医院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调脂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丽  罗圣平  罗晓波  谭秋红 《安徽医药》2016,20(12):2356-2359
目的 了解某医院2型糖尿病(T2DM)患者调脂药物应用情况,促进糖尿病调脂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 选择资料完整的T2DM患者1 148例进行分析,评估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因素,统计患者调脂药物使用情况,评估血脂控制达标情况。结果 1 148例T2DM患者中极高风险患者884例,较高风险患者256例,低风险患者8例。有990例(86.2%)使用了调脂药物。单用他汀类治疗950例(755例阿托伐他汀20 mg qn,194例瑞舒伐他汀钙10 mg qn,1例普伐他汀10 mg qn),单用贝特类治疗24例(均为非诺贝特200 mg qd),联合用药16例(14例联用非诺贝特200 mg qd+阿托伐他汀20 mg qd,2例联用吉非罗齐300 mg bid+阿托伐他汀20 mg qd)。血脂异常控制达标者367例,达标率为32.0%。结论 该院T2DM调脂药物使用率低,血脂控制达标率低,调脂药物的选择以他汀类为主,但未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确定个体化的他汀类药物用药剂量。临床医生需提高T2DM患者心血管风险意识管理,遵循指南个体化给予调脂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1.
血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故应尽早重视血脂异常的防治。随着调脂药物的发展,调脂治疗取得了积极的效果。调脂药物应根据患者的血脂水平、危险程度、临床表现和不良反应等来决定用药的种类、用法和用量。本文对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调脂药物的合理用药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2.
血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故应尽早重视血脂异常的防治。随着调脂药物的发展,调脂治疗取得了积极的效果。调脂药物应根据患者的血脂水平、危险程度、临床表现和不良反应等来决定用药的种类、用法和用量。本文对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调脂药物的合理用药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3.
沥水调脂胶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用名称] 沥水调脂胶囊 [主要成分] 法半夏、陈皮、川芎、水蛭、茯苓、甘草、鲜竹沥. [药理作用] ①调脂作用:能显著降低高脂模型家兔的血清总胆固醇(TC )、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分别降低41.8%,55.5%,43.9%;升高HDL -C 16.9%.②抗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显著降低血清过氧化脂质(LPO)含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③活血: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家兔的血浆粘度,全血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④抑制脂质沉积抗冠状动脉脂斑形成优于吉非罗齐.本品对高脂模型家兔用药10周,能使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降低63.4%, 对斑块阻塞管腔程度的变化降低66.3%.⑤动物长期毒性实验:按1.0,2.0,4.0g*kg -1*d-13个剂量(分别相当于成人用量的16,32和64倍),连续对Wistar大鼠灌胃给药13周(90d),结果对大鼠的体重增长、肝肾功能、血液等生化指标均无明显影响,全身主要器官组织的病理检查均未发现毒性反应,表明该药长期服用的安全性. [作者简历] 张福康 (1955-),男,副主任药师.主要从事医院药学工作.联系电话:(0519)8771711-51218.  相似文献   

14.
调脂药物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颢珠 《中国药师》2002,5(7):424-424
调脂药物过去称为降脂药物,用于治疗高血脂症。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根据血脂蛋白的增高情况,高脂血症可分为Ⅰ,Ⅱ,Ⅲ,Ⅳ和Ⅴ5种类型。临床上常检测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来判断高脂血症,分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混合高脂血症(两者都增高)3类。治疗高脂血症时应降低已增高的血TC,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总胆固醇的主要成分),而增高已降低的血HDL-C。因此称为调脂治疗更为妥当。  相似文献   

1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为主要特征,且患者并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综合征,其基础治疗目前仍以饮食控制及运动为主:合并高脂血症的NAFLD患者,改变生活方式和(或)接受降糖或减轻体重药物治疗3~6月以上仍有混合性高脂血症或高脂血症合并2个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加用他汀类、贝特类或普罗布考等调脂药物,可延缓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本文简要综述调脂药物在NAFLD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周密  李焱 《药品评价》2013,(1):10-13
非酒精陛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代谢综合征(MS)在肝脏的表现,既是MS的早期表现,也是MS的预测指标。血脂异常参与胰岛素抵抗及MS的发生及发展,促进肝脂肪变,而肝脂增加进一步启动代谢紊乱、肝脏炎症及纤维化改变。调脂药物能够改善血脂紊乱,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调脂合适剂量及其安全性。方法 168例高脂血症病人分为A、B、C、D四组。A组(无冠心病或糖尿病,口服5—10mg/d)54例;B组(冠心病或糖尿病,口服5—10mg/d)30例;C组(无冠心病或糖尿病,口服20mg/d)54例;D组(冠心病或糖尿病,口服20mg/d)30例,比较服药前、服药后4周、12周血脂等变化。结果A、B、C、D组降胆固醇均有显效,C、D组降甘油三脂亦有显效,辛伐他汀对合并或不合并冠心病或糖尿病的病人同样有效。四组的血糖、尿素氖、肌酐、ALT、AST、CK变化差异元显著意义。结论 辛伐他汀调脂疗效肯定,小剂量(5—10mg/d)降胆固醉,较大剂量(20mg/d)同时降甘油三脂,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杭州地区调脂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发现潜在的用药风险。方法对中国药学会《医院处方分析》项目杭州地区的数据进行数据挖掘,使用Microsoft Visual FoxPro 9.0 SP2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应用调脂药的男性患者数是女性患者数的1.40倍。40岁以下接受调脂药治疗的患者达3.81%,60岁以上老年患者占70.18%。在相互作用方面,氟伐他汀与5种CYP2C9抑制剂和9种CYP2C9底物合用的处方总量占氟伐他汀处方总量的11.7%。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和洛伐他汀与CYP3A4抑制剂(n=10)和CYP3A4底物(n=23)合用的处方总量占这3种他汀处方总量的51.7%,有潜在的相互作用的风险。调脂药物在心内科应用最广。他汀类药物在神经内科和内分泌科也有较多应用。在各类调脂药物中,他汀类药物占80.0%,苯氧酸类13.4%,烟酸类4.8%,抗氧化剂0.35%,多烯脂肪酸类0.30%。他汀类中阿托伐他汀钙、辛伐他汀、普伐他汀和氟伐他汀的处方量份额分别为50.6%、27.3%、10.9%和11.1%。结论临床已开始重视强化降脂治疗,他汀类的非降脂作用使得该类药物临床应用越来越广。老年患者往往患多种疾病,接受多重药物治疗,因此要充分重视调脂药与其他药理和治疗类别药物的相互作用。注意潜在相互作用带来的安全性改变,有必要做好用药教育和疗程中的药物治疗监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杭州地区调脂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发现潜在的用药风险。方法 对中国药学会《医院处方分析》项目杭州地区的数据进行数据挖掘,使用Microsoft Visual FoxPro 9.0 SP2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应用调脂药的男性患者数是女性患者数的1.40倍。40岁以下接受调脂药治疗的患者达3.81%,60岁以上老年患者占70.18%。在相互作用方面,氟伐他汀与5种CYP2C9抑制剂和9种CYP2C9底物合用的处方总量占氟伐他汀处方总量的11.7%。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和洛伐他汀与CYP3A4抑制剂(n=10)和CYP3A4底物(n=23)合用的处方总量占这3种他汀处方总量的51.7%,有潜在的相互作用的风险。调脂药物在心内科应用最广。他汀类药物在神经内科和内分泌科也有较多应用。在各类调脂药物中,他汀类药物占80.0%,苯氧酸类13.4%,烟酸类4.8%,抗氧化剂0.35%,多烯脂肪酸类0.30%。他汀类中阿托伐他汀钙、辛伐他汀、普伐他汀和氟伐他汀的处方量份额分别为50.6%、27.3%、10.9%和11.1%。结论 临床已开始重视强化降脂治疗,他汀类的非降脂作用使得该类药物临床应用越来越广。老年患者往往患多种疾病,接受多重药物治疗,因此要充分重视调脂药与其他药理和治疗类别药物的相互作用。注意潜在相互作用带来的安全性改变,有必要做好用药教育和疗程中的药物治疗监测。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处方药》2004,(12):89-89
(1)调脂为CHD二级和一级预防最基本疗法之一。(2)尽力达到首要和次要目标,兼顾全面调脂。(3)药物与改善生活方式密切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