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酮替芬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高糖高脂饲料对SD大鼠饮食诱导6周,随后一次性ip给予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每天ig给予酮替芬0.09mg·kg-1,持续8周。检测空腹血糖(FBG)、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胰腺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检测胰腺细胞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电镜观察组织形态。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BG水平显著升高(P<0.01),FFA,TG和LDL-C水平升高(P<0.05),IL-6,TNF-α水平升高(P<0.05),MDA含量增加(P<0.05),SOD,CCO和SDH活性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给予酮替芬同步干预后,FBG水平下降〔(24.5±2.7)vs(15.9±1.9)mmo·l L-1〕,FFA,TG和LDL-C水平由1.03±0.23,2.89±0.56和(2.05±0.33)mmo·l L-1分别降低至0.71±0.15,2.36±0.40和(1.56±0.30)mmol·L-1,IL-6,TNF-α水平由(58.33±4.94)ng·L-1和(1.98±0.45)μg·L-1分别下降至(33.84±3.82)ng·L-1和(1.12±0.27)μg·L-1,MDA含量减少〔(1.12±0.20)vs(0.87±0.20)μmol.g-1,SOD,CCO和SDH活性由(28.55±4.06)kU·g-1,(13.00±1.14)mmo·l g-1和(3.75±0.44)kU·g-1分别增加到(31.34±2.59)kU·g-1,(15.87±1.64)mmol·g-1和(4.92±0.50)kU·g-1,电镜结果显示,酮替芬的干预使胰岛β细胞形态结构得到改善。结论酮替芬能够降低糖尿病大鼠炎症介质和游离脂肪酸水平,减轻氧化应激损伤,使胰岛细胞线粒体功能改善,实现对胰岛β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抽取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20只)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和吡格列酮组.吡格列酮组给予吡格列酮10mg·kg-1·d-1灌胃,其余2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6周后3组大鼠断尾测空腹血糖(FPG),心包取血测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观察3组大鼠FPG、FINS、HbA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并比较.结果 与糖尿病对照组相比,吡格列酮组FPG、HbAlc、FINS、HOMA-IR水平降低(P<0.05);糖尿病对照组、吡格列酮组FPG、HbAlc、FINS、HOMA-IR水平较空白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 吡格列酮对胰岛β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抽取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20只)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和吡格列酮组。吡格列酮组给予吡格列酮10mg·kg-1·d-1灌胃,其余2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6周后3组大鼠断尾测空腹血糖(FPG),心包取血测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观察3组大鼠FPG、FINS、HbA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并比较。结果与糖尿病对照组相比,吡格列酮组FPG、HbAlc、FINS、HOMA-IR水平降低(P〈0.05);糖尿病对照组、吡格列酮组FPG、HbAlc、FINS、HOMA-IR水平较空白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吡格列酮对胰岛β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海参磷脂型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 phosphatidylcholine,EPA-PC)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血葡萄糖耐量的影响。方法两次腹腔注射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经不同剂量的海参EPA-PC(25和75 mg.kg-1,以EPA含量计)灌胃60 d。实验结束后,分别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口服葡萄糖耐量(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lc)、糖化血清蛋白(glycated serum protein,GSP)、空腹血清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含量,并分别采用光镜和电镜观察胰腺组织的显微结构和胰岛β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结果海参EPA-PC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OGTT(P<0.05),降低HbAlc和GSP的含量(P<0.01),促进FIN的分泌(P<0.01);明显改善胰腺组织的显微结构,修复受损胰岛β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结论海参EPA-PC对糖尿病大鼠具有明显改善血葡萄糖耐量的作用,其与恢复糖尿病大鼠受损的胰岛外周组织以及胰岛β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5.
南瓜多糖对链脲菌素诱导的大鼠胰岛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南瓜多糖(PP)对链脲菌素诱导的大鼠胰岛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链脲菌素性糖尿病模型,PP(150,300,600mg·kg-1)灌胃3周进行治疗。检测大鼠空腹血糖值、血清胰岛素含量以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酰二醛(MDA)、一氧化氮(NO)的水平;观察链脲菌素性糖尿病大鼠胰岛细胞的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PP(300,600mg·kg-1)能显著降低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值;PP(600mg·kg-1)能升高糖尿病大鼠血清中的胰岛素值;PP(300,600mg.kg-1)治疗后,糖尿病大鼠血清中SOD值明显增加,MDA、NO的含量显著减少;大鼠胰岛细胞的超微结构显示PP对STZ损伤的胰岛细胞具有保护作用。结论:PP对链脲菌素诱导的大鼠胰岛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五味子油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高脂饲料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五味子油高剂量(1mg/kg)、低剂量(0.5 mg/kg)组,罗格列酮组。连续灌胃6周,测定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游离脂肪酸(FFA)、血清中瘦素的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五味子油可降低FBG、FINS、FFA的水平,抑制瘦素的表达,降低HOMA-IR。结论五味子油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可能与瘦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探讨炎性细胞因子与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及肾脏病变.方法 通过高糖高脂饮食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4、8周末测量大鼠空腹血糖(FBG)、血清胰岛素(FINs),18周末测量FBG、FINs、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瘦素(Leptin)、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用免疫组化、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TGF-β1在肾脏的表达情况.结果 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TGF-β1、TNF-α、Leptin水平明显升高,同时肾脏的TGF-β1表达水平也升高,并伴有肾脏损害.结论 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存在炎性病变及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线粒体Ca2+及细胞色素C(Cyt C)的变化.方法 将20只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每组10只.模型组建立链脲佐菌素诱导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对照组大鼠未经链脲佐菌素诱导.第10周末测定两组血糖、肾质量指数、24 h尿蛋白定量;检测两组大鼠肾脏线粒体Ca2+、CytC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血糖、肾质量指数、24 h尿蛋白定量均显著升高(均P<0.01),线粒体Ca2+及胞浆Cyt C含量升高,线粒体Cyt C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 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线粒体内钙超载,线粒体Cyt C释放增加.  相似文献   

9.
五味子油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五味子油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的血糖、血脂和胰岛素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高糖高脂饲料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五味子油高(1 mg/kg)、低剂量(0.5 mg/kg)组,罗格列酮组。连续灌胃6周,测定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H)、总胆固醇(TC)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五味子油可降低糖尿病大鼠FBG、TG、LDH、TC、FINS水平,升高HDL的含量,降低HOMA-IR。结论五味子油对2型糖尿病大鼠有降低血糖调节血脂代谢紊乱,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沙蓬粗寡糖(AOS)对糖尿病GK大鼠降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探讨可能机制。方法将符合2型糖尿病GK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MC)、格列苯脲组(GLB)、沙蓬粗寡糖高(AOS-H)、中(AOS-M)、低剂量组(AOS-L),以同源Wistar大鼠为正常对照(NC)。各组均灌胃给药8周,测定给药前后空腹血糖(FBG)、随机血糖(RBG)、糖耐量(OGTT);给药8周测定非空腹非糖负荷状态的给药前后血糖及血清胰岛素含量变化;结束时测空腹血清血糖(FPG)、胰岛素(FINS)、OGTT,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取胰腺常规石蜡包埋,HE染色,观察其病理组织形态改变。结果 AOS对GK大鼠空腹血糖影响不明显,但明显降低随机血糖,改善糖耐量,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且明显减小AUC(P<0.01),以中剂量效果更好,与格列苯脲相似;AOS能促进胰岛素释放,以AOS中、低剂量促胰岛素释放作用更强,在释放时间和释放量上均早于和强于格列本脲;AOS可抑制GK大鼠胰岛组织病理改变,增加胰岛及胰岛细胞数量,与模型组比较,AOS给药组胰岛组织结构改变明显减轻。结论 AOS具有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和降低血糖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与快速促进胰岛素释放,增加胰岛细胞增值,改善胰岛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1.
方道硕 《中国药房》2011,(47):4437-4438
目的:研究葛根醇提物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给予大鼠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高脂饮食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60只Wistar大鼠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模型、二甲双胍(70mg·kg-1)和葛根醇提物高、中、低剂量(150、100、50mg·kg-1)组。ig给药,每天1次,连续10周。通过测定空腹血糖(FBG)、血清胰岛素(Flns)含量,计算出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模型组ISI和TNF-α、IL-6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葛根醇提物高、中剂量组ISI和TNF-α、IL-6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结论:葛根醇提物可通过调节ISI和TNF-α、IL-6含量来改善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的症状,以为葛根醇提物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联合小檗碱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胰岛素分泌的影响,以及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保护机制。方法将48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予以艾塞那肽联合小檗碱治疗,对照组仅予以格列苯脲治疗,疗程均为12周。于治疗前、后分别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定空腹、服糖后30min、服糖后120min血糖(FPG、P30PG、P120PG)和血胰岛素(FISN、P30ISN、P120ISN)以及三酰甘油(TG)、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治疗组治疗后P30INS水平高于治疗前,其他观察指标低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P30INS水平高于治疗前,FPG、P30PG、P120PG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P120PG、FINS、P120INS、TG、CRP、ISI水平低于对照组,P30INS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艾塞那肽联合小檗碱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在明显降低血糖的同时,能提高早期胰岛素分泌,保护和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疗效更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炎症因子及其糖耐量水平的影响。方法8周龄健康Wistar大鼠,用链脲菌素(STZ)加高脂肪高热卡饮食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2组:糖尿病组(n=10)、吡格列酮组(n=10,10mg·kg-1.d-1,灌胃),健康Wistar大鼠作为对照组(n=10),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8周后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BG)和胰岛素水平(FINS),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测定大鼠血清中白介素1B(IL-1B)、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急相反应蛋白C(CRP)水平。结果FBG、FINS和HOMA-R水平,糖尿病组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吡格列酮可以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GTF实验结果显示:糖尿病大鼠餐后血糖水平明显升高(P〈0.05),吡咯列酮明显减低糖尿病大鼠餐后血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β、IL-6、TNF-α、CR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显著升高(P〈0.05),而吡格列酮可以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可下调血清炎症因子的表达,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酮替芬(ketotifen,Ket)对高糖高脂饮食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干预作用。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A组:正常饮食+生理盐水,B组:高糖高脂+生理盐水,C组:高糖高脂+生理盐水+酮替芬。实验完毕后,分别测量各组大鼠体质量,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血清、肝组织IL-6、TNF—α水平,检测各组大鼠相同部位肝组织糖原含量。结果:(1)胰岛素抵抗指数A组(-3.23±0.31)与B组(-3.99±0.20)相比,P〈0.01;B组(-3.99±0.20)与C组(-3.66±O.18)相比,P〈0.01。体质量B组(588.53±7.91)g与C组(522.52±30.14)g相比,P〈O.01。肝组织糖原含量B组(6.18±1.42)mg/g与C组(7.89±1.64)mg/g相比,P〈0.01。(2)血清IL-6水平B组(47.07±10.37)pg/mL与C组(36.48±7.89)pg/mL相比,P%0.01。血清TNF—α水平B组(16.54±2.54)pg/mL与C组(12.63±2.19)pg/mL相比,P〈0.01。肝组织IL-6水平B组(2152.34±262.16)pg/mL与C组(1726.91±192.63)pg/mL相比,P〈0.01。肝组织INF—α水平B组(1275.50±337.50)pg/mL与C组(1013.25±171.92)pg/mL相比,P〈0.01。肝组织糖原含量B组(6.18±1.42)mg/g与C组(7.89±1.64)mg/g相比,P〈0.01。结论:酮替芬可以改善高糖高脂饮食大鼠机体及肝组织的胰岛素抵抗,降低高糖高脂饮食大鼠体质量。肥大细胞膜稳定剂酮替芬可能通过稳定肥大细胞膜抑制肥大细胞活化,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从而改善高糖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溴隐停、二甲双胍、罗格列酮分别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大鼠胰岛素抵抗、促炎细胞因子和脂肪细胞因子及血脂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十一酸睾酮加绒促性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建立PCOS大鼠模型,连续口服给予溴隐停、二甲双胍、罗格列酮6周,观察大鼠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口服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OGTT-2 h BG)、胰岛素(insulin,Ins)、血清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TNF-α、睾酮(testosterone,T)、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 growthfactor-1,IGF-I)、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C-reactive protein,hs-CRP)、瘦素(leptin,L)、脂联素(adiponectin,A)、抵抗素(resistin,R)等的含量,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sensitivity index,ISI)的变化。结果:PCOS大鼠FBG、OGTT-2hBG、Ins、hs-CRP、TNF-α、leptin、resistin、IGF-I、TC、TG、LDL-C和T水平明显升高,而ISI和adiponectin、HDL-C含量显著降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溴隐停、二甲双胍、罗格列酮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PCOS大鼠的上述病理改变(P〈0.01~0.05)。结论:溴隐停、二甲双胍、罗格列酮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PCOS大鼠胰岛素抵抗(IR)、高胰岛素血症、高雄激素血症和血糖、血脂代谢异常,以及下调促炎细胞因子和脂肪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肥胖高血压病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血脂、血压、体重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等代谢紊乱及肿瘤坏死因子-α、高敏C反应蛋白、内皮素-1水平的关系。方法测定40例肥胖高血压患者及40例正常人血清抵抗素、肿瘤坏死因子-α、hs-CRP、ET-1人体测量变量值及生化指标。结果肥胖高血压组血清抵抗素、肿瘤坏死因子-α、高敏C反应蛋白、内皮素-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抵抗素水平与BMI(r=0.63,P〈0.01)、WHR(r=-0.55,P〈0.01)、TG(r=-0.72,P〈0.01)、胰岛素(r=0.52,P〈0.01)、HOMA-IR(r=0.39,P〈0.01)、肿瘤坏死因子-α(r=0.41,P〈0.01)、高敏C反应蛋白(r=0.38,P〈0.01)、内皮素-1(r=0.36,P〈0.01)正相关,与HDL(r=-0.48,P〈0.01)负相关。结论肥胖高血压患者常伴有血清抵抗素增高与代谢紊乱;肥胖高血压及其代谢紊乱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胰岛功能的关系,为合理选择降糖药物和有效控制血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新诊断的126例2型糖尿病患者(男76例,女50例)分别测量身高、体重、血脂、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按HbA1C水平分为A组(HbA1C〈7.0%)、B组(7.0%≤HbAIC〈9.0%)及C组(HbA1C≥9.0%)3组,并分别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B细胞功能(HOMA—B)及胰岛索敏感性指数(ISI)。结果3组平均年龄和体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HbA1C的增加,TG依次递增,HDL—C则依次递减。C组的FPG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B组表现为HOMA—IR明显增高,ISI下降。C组HOMA—B较其他两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糖化血红蛋白的增高胰岛素敏感性下降,B细胞分泌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大白栓菌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降糖机制 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选取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大白栓菌丝体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低、高剂量,二甲双胍和等体积的0.5% CMC-Na溶液.4周后检测各组小鼠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测定肝、肌糖原含量.采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测定小鼠血清TNF-α、IL-6、CRP含量,小鼠胰腺组织中TNF-α、IL6含量 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大白栓菌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能够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和肝糖原含量(P<0.01),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血清IL-6、CRP及胰腺组织中TNF-α、IL-6含量(P<0.01).结论:大白栓菌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小鼠血糖,其降糖机制与改善肝糖原代谢,抑制炎症因子生成,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