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下调miR-203对颞叶癫痫大鼠海马胶质细胞活化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46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模型组(n=12)、阴性对照组(n=12)和miR-203低表达组(n=12)。立体定向辅助下,将海人酸注入大鼠左侧海马CA3区建立颞叶癫痫模型,miR-203低表达组和阴性对照组大鼠左侧海马CA3区分别注射携带miR-203 inhibitor的腺相关病毒和空腺病毒载体,7 d后取左侧海马组织,PCR法检测miR-203水平,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肌细胞增强因子2c(MEF2C)、核因子-κB(NF-κB)p65蛋白表达,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GFAP/CD11b/c免疫荧光染色分析胶质细胞活化。结果 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miR-203、NF-κB p65蛋白表达量、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水平明显增高(P<0.05),MEF2C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活化的胶质细胞数量、神经元凋亡数量明显增多(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显示,MEF2C是miR-203的靶基因。miR-203表达低表达组大鼠海马组织miR-203表达量、NF-κB p65蛋白表达量、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MEF2C蛋白表达量明显增高(P<0.05),活化的胶质细胞数量、神经元凋亡数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 下调miR-203,靶向调控MEF2C/NF-κB信号通路,抑制颞叶癫痫大鼠海马胶质细胞的活化、神经元凋亡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菊苣酸(CA)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元凋亡、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CA组(10 mg/kg)、CA+p38 MAPK激活剂(Anisomycin)组(10 mg/kg CA+2 mg/kg Anisomycin),各组进行相应干预2 w,对大鼠进行Zea Longa评分和检测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尼氏(Nissl)染色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损伤,TUNEL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凋亡,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磷酸化p38 MAPK(p-p38 MAPK)、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磷酸化NF-κB p65(p-NF-κB p65)、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元形态不规则、染色较浅,尼氏体数目明显减少,Zea Longa评分、脑梗死体积百分比、神经元细胞凋亡率、海马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糖基化终产物(AGEs-BSA)对大鼠海马小胶质细胞活化及COX-2、p-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BSA-C组、AGEs-BSA组、RAGE-Ab组及RAGE-Ab-C组.通过向大鼠海马区注射AGEs-BSA,建立AD大鼠局部炎症病理模型.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认知功能,免疫荧光观察海马组织小胶质细胞标记物(CD11b)、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变化;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海马组织COX-2、p-NF-κB的表达.结果 与NC组比较,AGEs-BSA组大鼠认知功能下降,在海马区可见神经胶质细胞增生,以小胶质细胞为主;COX-2、p-NF-κB的表达明显增高(P<0.001);RAGE-Ab组海马区小胶质细胞增生减弱,COX-2、p-NF-κB表达显著下调(P<0.01),但仍高于NC组;NC组、BSA-C组、RAGE-Ab-C组COX-2、p-NF-κB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大鼠海马区注射AGEs-BSA可诱导小胶质细胞增殖、活化,促进COX-2、p-NF-κB的蛋白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谷氨酸-胱氨酸转运体(GLAST)、神经胶质谷氨酸转运体(GLT-1)在颞叶癫痫患者海马区的表达情况。方法取40例难治性颞叶内侧癫痫患者在手术中切除的海马组织,根据在光镜下观察到的神经元丢失情况,分为海马硬化组(A组)23例和海马非硬化组(B组)17例,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GFAP、GLAST、GLT-1的表达情况。结果A组GFAP的表达与B组比较,总海马区域、CA1区、CA2区、齿状回表达增加(P<0.01)。A组GLAST的表达与B组比较,海马总区域、齿状回差异无显著性(P>0.05)、CA1区减少(P<0.05)、CA2区则增加(P<0.05)。A组GLT-1的表达与B组比较,总海马区域、CA1区减少(P<0.01)、CA2区增加(P<0.01),齿状回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颞叶内侧癫痫患者海马各区GFAP表达增加,GLAST、GLT-1在海马CA1区减少、CA2区表达增加,提示癫痫发作后海马区谷氨酸转运体重新分布可能是难治性癫痫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美满霉素(minocycline)对血管性认知功能损伤大鼠海马组织GFAP、COX-2、NF-κB、IL-1β和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美满霉素对血管性认知功能损伤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血管性认知功能损伤模型组(M组)和美满霉素治疗组(MT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COX-2和NF-κB的表达,蛋白质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GFAP的表达,ELISA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IL-1β和TNF-α的表达。结果MT 组 GFAP、COX-2、NF-κB、IL-1β和 TNF-α表达较 M 组均降低(P<0.01) ;MT 和 M 组GFAP、COX-2、NF-κB、IL-1β和 TNF-α表达均显著高于 S 组(P<0.01)。结论美满霉素能降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伤大鼠海马组织中GFAP、COX-2、NF-κB、IL-1β和TNF-α的表达,抑制血管性认知功能损伤大鼠海马星型胶质细胞活化和神经炎症,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鼠大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MCAO),将大鼠随机分为MCAO后3d、7d、30d组及假手术组,应用免疫荧光与TUNEL染色法分别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缺血侧海马CA1区GFAP表达情况和迟发性神经元死亡(DND)的变化。结果(1)3d组海马DND阳性(DND 组)的MCAO大鼠、海马DND阴性(DND-组)的MCAO大鼠与假手术组大鼠比较,缺血侧海马CA1区GFAP染色的平均光密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GFAP阳性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2)7d组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GFAP阳性细胞大量活化增殖,表现为胞体变大,突起增多;DND( )、DND(-)组海马CA1区GFAP染色的平均光密度较假手术组增高(P<0.01),且DND(-)组的GFAP平均光密度较DND( )组明显增高(P<0.01);(3)30d组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GFAP表达呈瘢痕样改变,DND( )、DND(-)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其GFAP染色的平均光密度明显增高(P<0.05),且DND( )组的GFAP平均光密度较DND(-)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大鼠MCAO后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变化的差异可能与海马CA1区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缝隙连接阻断剂辛醇预处理对红藻氨酸(KA)诱导的癫疒间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 1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KA组、辛醇组、生理盐水(NS)组和二甲基亚砜(DMSO)组,应用KA右侧杏仁核注射制作癫疒间大鼠模型;制模前30 min辛醇组腹腔注射辛醇溶液;制模后3 h、6 h、12 h、24 h和7 d应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和免疫组化染色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3区TUNEL和GFAP阳性细胞数。结果 KA组制模后6 h海马CA3区有TUNEL阳性细胞表达,并逐渐增多,7 d达高峰;辛醇组制模后在6 h~7 d 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KA组(均P<0.01);KA组海马CA3区GFAP阳性细胞数随时间而逐渐增多,各时间点明显多于辛醇组(均P<0.01)。结论辛醇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缝隙连接间通讯,切断凋亡信号传播,以减少神经元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缝隙连接阻断剂辛醇预处理对红藻氨酸(KA)诱导的癫(癎)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 1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KA组、辛醇组、生理盐水(NS)组和二甲基亚砜(DMSO)组,应用KA右侧杏仁核注射制作癫(癎)大鼠模型;制模前30 min辛醇组腹腔注射辛醇溶液;制模后3h、6h、12 h、24 h和7d应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和免疫组化染色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3区TUNEL和GFAP阳性细胞数.结果 KA组制模后6h海马CA3区有TUNEL阳性细胞表达,并逐渐增多,7d达高峰;辛醇组制模后在6 h~7 d 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KA组(均P<0.01);KA组海马CA3区GFAP阳性细胞数随时间而逐渐增多,各时间点明显多于辛醇组(均P<0.01).结论 辛醇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缝隙连接间通讯,切断凋亡信号传播,以减少神经元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白介素1β(IL-1β)单克隆抗体对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导的癫痫大鼠海马组织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癫痫模型组(模型组)、IL-1β抗体治疗+癫痫模型组(单抗组),以氯化锂-匹罗卡品建立癫痫动物模型。采用蛋白质印记法检测海马组织中治疗抗体的浓度,RT-PCR检测海马组织中IL-1β、NF-κB 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S100B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海马区胶质细胞活化情况及尼氏染色检测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 IL-1β单克隆抗体在海马组织中浓度>3.00μg Ab/g;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IL-1β、NF-κB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均P<0.01),血清中S100B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1),海马CA3区锥体细胞、神经元缺失情况、胶质细胞活化情况显著减轻(P<0.05)。结论 IL-1β单克隆抗体可能对癫痫导致炎症反应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中和IL-1β、抑制IL-1β介导炎症信号转导通路而减轻炎症反应,这可能是IL-1β单克隆抗体减轻癫痫所致的神经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TBI)后钠通道α亚单位1.3(Nav1.3)的mRNA和蛋白在海马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对成年SD大鼠实施脑液压伤后,在伤后2h、12h、24h和72h处死,取伤侧海马行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Nav1.3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On,0Nav1.3在海马的表达特点。结果大鼠脑液压伤后Nav1.3的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1),伤后12h其上调达最高水平,而Nay1.3蛋白的表达也在相同时间段出现显著上调(P〈0.01)。免疫荧光染色显示Nav1.3在海马主要表达于神经元细胞。结论TBI可导致Nav1.3的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上调,这可能是TBI后神经元细胞膜上钠通道功能异常及其诱发兴奋性毒性作用的分子学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硫氧还蛋白还原酶2(TrxR2)在颅脑损伤大鼠皮质的动态表达变化。方法54只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 =6)和颅脑损伤组(n =48)。颅脑损伤组采用改良的 Freeny&#39;s 自由落体装置制作颅脑损伤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不做处理。伤后1 h、3 h、6 h、12 h、24 h、3 d、7 d、14 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和Western blot 检测挫伤区周围皮质 TrxR2 mRNA 和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qRT-PCR 结果显示:皮质中 TrxR2 mRNA 颅脑损伤后1 h 表达增加,24 h 达到高峰,7 d 恢复正常;颅脑损伤组伤后1 h~3 d 各时间点 TrxR2 mRNA 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 P <0.05)。Western blot 检测显示:TrxR2蛋白在颅脑损伤后1 h 表达增加,24 h 达到高峰,14 d 恢复正常;颅脑损伤组1 h~7 d 各时间点 TrxR2蛋白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 P <0.05)。结论颅脑损伤后 TrxR2表达增多,提示 TrxR2作为一种急性应激反应蛋白参与颅脑损伤早期抗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3.
14.
PI3K/Akt通路在创伤性脑损伤中的表达及抗凋亡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脑组织中Akt 蛋白磷酸化激活情况及其在神经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24 只雄性Wistar 大鼠,采用自由落体颅脑损伤模型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外伤后1 h、3 h、6 h、12 h、1 d、3 d、7 d 组.于相应时间点处死后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A...  相似文献   

15.
研究背景颅脑创伤后继发性脑损伤包括脑组织缺血、缺氧和脑水肿,可进一步加重原发性损伤,影响预后。作为选择性易损区,海马对缺血和水肿尤为敏感,易出现不可逆性损伤。水通道蛋白1(AQP1)与脑水肿的发生关系密切,但迄今尚无颅脑创伤后海马AQP1表达变化及其相关作用的报道。本研究采用闭合性颅脑创伤小鼠模型对海马水肿过程进行观察,以探讨AQP1在相关病理生理学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改良自由落体法建立BALB/c系小鼠闭合性颅脑创伤模型,于创伤后不同观察时间点(1、6、24和72 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和脑组织含水量测定,并通过TUNEL法观察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QP1表达变化。结果成功制备闭合性颅脑创伤小鼠模型,并经神经功能评价和脑组织含水量测定证实存在重型颅脑创伤和脑水肿。TUNEL检测显示,模型组小鼠伤后6 h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即升高[(44.26±15.18)%对(8.61±8.25)%;t=-9.676,P=0.002],至72 h达峰值水平[(61.62±26.55)%对(10.17±6.08)%;t=-5.018,P=0.01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模型组小鼠创伤后各观察时间点海马AQP1表达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以伤后24 h表达水平最高(0.69±0.32对0.15±0.07,t=-4.335,P=0.023;0.46±0.19对0.14±0.04,t=-4.113,P=0.004)。结论颅脑创伤后小鼠海马AQP1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脑水肿和迟发性神经元凋亡等病理生理学过程,AQP1可能成为继发性脑损伤机制研究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6.
脑损伤后水通道蛋白4表达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脑损伤后,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变化与血脑屏障(BBB)通透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创伤性(TBI)组和假手术(SO)组。自由落体硬膜外撞击方法致重度脑创伤模型。于伤后4h、8h、12h、1d、3d、5d、7d取出大鼠脑组织,进行以下实验:①测创伤脑组织中伊文思蓝(EB)外渗的量,以EB外渗的量反应BBB通透性的变化;②免疫组化(IHC)和原位杂交(ISH)检测AQP4的表达变化。结果脑损伤后,BBB通透性增加,其增加有两个高峰,分别在TBI后12h和3d,后者尤为更明显。IHC和ISH显示,脑损伤后AQP4在脑组织中的表达逐渐上调,1d达高峰,持续至3d后下降,7d接近SO组水平。AQP4的表达变化与脑组织伊文思蓝(EB)含量的变化呈正相关(r=0.894,P〈0.05)。结论脑损伤后BBB通透性的增加与脑水肿的形成密切相关。TBI后BBB通透性增加,可能与AQP4表达上调有关,两者的变化影响TBI后脑水肿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大鼠脑组织内切冬酶-3(caspase-3)表达及活性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TBI模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技术,观察TBI伤后2h~3d伤侧大脑皮层、海马caspase.3表达及活性变化情况。结果在伤后各时相点(2、12、24、48、72h)PACAP治疗组caspase-3表达与TBI组相比较,皮质与海马的表达都要相对减少;caspase-3的活性明显下降(P〈0.05)。结论PACAP能降低TBI脑组织内caspase-3表达及活性,减少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黄体酮对脑外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对脑外伤(TBI)继发性脑损伤是否存在保护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无脑损伤的假手术(sham)组、脑损伤(TBI)组、脑损伤后注射黄体酮治疗(P-TBI)组及注射二甲基亚砜(DMSO)溶剂(D-TBI)组,每大组24 只,再分1 d、3 d、5 d 和7 d 四个小组,每小组6 只.采用Freeney 法造成鼠脑挫裂伤模型,在伤后四个不同时相点用TUNEL 染色法分别检测四组大鼠脑组织中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创伤性脑损伤后凋亡细胞数量在TBI 第1 d 明显增加,TBI后第7 d 神经细胞凋亡达到高峰.伤后注射黄体酮治疗组神经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下降(P <0.05).结论 大鼠TBI 后周围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在伤后持续增加,注射黄体酮能抑制细胞凋亡,对脑组织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创伤性颅脑损伤大鼠皮层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其受体(EPOR)的分布与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3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颅脑损伤后2h、6h、12h、24h、3d和7d共7组,每组各5只。采用Myneurolab脑立体定向仪和Benchmark颅脑损伤撞击器制作创伤性颅脑损伤模型。应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上述时间点损伤灶周围皮层中EPO及EPOR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EPO与EPOR广泛表达于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中。EPO与EPOR在创伤性颅脑损伤后2h即可见表达增强,6~12h表达继续升高,至24h达高峰,随后EPO的表达开始减弱,而EPOR的表达在24h后持续维持在高水平,无明显降低。结论创伤性颅脑损伤后EPO与EPOR的表达随时间变化不一致。EPOR的持续高水平表达是外源性EPO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20.
脑创伤后bcl—2蛋白的神经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液压脑损伤后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变化规律及bcl—2基因在创伤性脑损伤后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观察大鼠中型液压脑损伤伤前及伤后6h、12h、1d、3d、7dbcl—2蛋白表达情况,应用TUNEIL和电镜观察伤后细胞死亡的形态。结果 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主要位于伤侧大脑半球皮质、皮层下白质、海马CAl、CA3及齿状回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以海马CA3区最为显。在高倍镜下,表达Bcl—2蛋白的神经细胞胞核形态正常,很少见到凋亡或坏死的形态特征。伤后早期(6h),打击侧海马CA3区Bcl—2蛋白表达显下降;Bcl—2早期改变出现在伤后6h,比细胞凋亡提前表现;伤后l—3h,Bcl—2的表达下降相对缓慢。结论 bcl—2蛋白在抑制脑创伤后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bcl—2可能是一种可诱导的神经保护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