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目的 分析阜新市2004~2013年性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性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2004~2013年全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数据进行趋势及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4~2013年性病报告发病率由2004年的9.75/10万上升到2013年的46.67/10万,年均增长19.00%,年均发病率为18.89/10万,年均死亡率为0.08/10万.主要流行病种是梅毒、淋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艾滋病(AIDS),占发病总数的88.15%.梅毒、HIV/AIDS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平均上升40.59%和19.45%;淋病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年均下降4.92%.城区发病率高于农村.梅毒患者中,女性发病多于男性;淋病和HIV/AIDS患者中,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发病以20~49岁性活跃人群为主,而梅毒在6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职业分布以家务及待业、工人、农民、离退休人员为主.结论 阜新市性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梅毒疫情上升明显.今后应加大对梅毒、淋病、艾滋病的监测、干预、深入分析与评价,以有效调整和落实相应的防控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王文明  王华  田昌伟 《中国热带医学》2013,(9):1080-1081,1103
目的了解昆山市2009—2012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掌握疫情变化趋势,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手足口病重症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学检测结果比较分析。结果昆山市2009~2011年共报告重症病例180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2.68/10万。报告发病率从2009年的0.48/10万增至2012年的5.13/10万。男女性别比为1.54:1,男性病例多于女性。城区发病率为2.11/10万,乡镇发病率为2.85/10万,乡镇高于城区。重症病例病原阳性检测率为60%,其中EV71、其他肠道病毒和CA16分别占阳性病例的84.26%、10.19%、5.56%。结论2009—2012年昆山市手足口病疫情持续流行高峰,重症病例持续增加,病原体以EV71为主。加强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综合防控措施仍是防控工作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青海省2004—2019年梅毒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梅毒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青海省2004—2019年报告的梅毒病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包括时间、地区、人群分布特征以及梅毒病例构成。结果青海省2004—2019年共报告梅毒病例33 680例,年均发病率为37.01/10万,报告发病率年均增长22.49%,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χ~2=4 220.73,P0.01)。报告病例以隐性梅毒、一期和二期梅毒为主,分别占55.61%、26.73%和7.81%。报告病例居前3位的地区分别为西宁市、海南州和海东市。2004—2019年男女总报告发病率分别为30.69/10万和43.92/10万,女性病例多于男性,男女性别比例1∶1.37,各年梅毒报告发病率均为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4.24,P0.05),男女均以20~49岁报告病例最多,占报告总数的70.92%。职业分布以牧民(10 814例,占32.11%),农民(8 700例,占25.83%),家政、家务及待业(2 058例,占10.38%)为主。隐性梅毒构成比呈增长趋势,由2004年的7.18%上升到2019年的7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42,P0.05)。结论青海省梅毒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防控形势很严峻,应对医务人员加强培训,提高梅毒的检测水平,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和早规范治疗;继续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和筛查,提高防病意识;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控制梅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4.
刘晴  陈晓辉  刘慈  耿磊  冯隽 《医学动物防制》2013,(11):1203-1205
目的探讨辛集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政府决策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辛集市2010—2012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2年辛集市累计报告手足121病病例1631例,其中重症病例9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86.21/10万,其中男性为105.96/10万、女性为66.40/10万(P〈0.01),男性高于女性;各年发病率分别为101.51/10万、99.85/10万、56.96/10万。2010—2012年全市15个乡镇均有病例报告。〈5岁发病率为1084.30/10万,1〉5岁为6.73/10万(P〈0.01)。发病时间在5~11月的占88.6%;散居儿童占77.13%。结论2010—2012年辛集市手足口病疫情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04~2007年南宁市伤寒副伤寒流行病学特征,为伤寒副伤寒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07年南宁市报告的伤寒副伤寒资料进行分析,用Excel及spssl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2004~2007年南宁市共报告伤寒副伤寒330例,年均发病率1.26/10万,无死亡病例,其中伤寒21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82/10万、副伤寒11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44/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率城区高于郊县(P〈0.05),男性高于女性(P〈0.01),职业以农民和学生为主,占报告病例数的54.54%。结论南宁市伤寒副伤寒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仍不能掉以轻心。仍需采取对农民、学生和流动人口等高危人群加强健康教育,加快农村地区改水改厕工作,改善人民群众卫生条件和加强疫情监测等综合措施来进一步降低伤寒副伤寒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州市老年人群梅毒流行特点和趋势,为制定老年人群梅毒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广州市2011—2020年≥60岁老年人群的梅毒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20年,广州市共报告老年梅毒22 700例,发病率从2011年的109.96/10万增长到2020年的129.13/10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P0.01)。早期显性梅毒(包括一期梅毒和二期梅毒)发病率从2011年的13.32/10万下降到2020年的2.60/10万,三期梅毒发病率从2011年的4.29/10万下降至2020年的1.20/10万,两者总体呈现下降趋势(P0.01);隐性梅毒报告数逐年上升,构成比由2011年的83.98%上升到2020年的97.06%。男女性别比为1.76∶1,男性年均发病率为193.85/10万,女性年均发病率为101.56/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职业分布以离退休人员(50.15%)、家务及待业人员(20.07%)和农民(15.70%)为主,74.02%文化水平在初中及以下,72.11%通过非婚异性性接触感染,27.34%通过配偶或固定性伴感染。结论广州市老年梅毒呈现上升趋势,应加强对该人群的宣教干预和筛查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滨州市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更好地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滨州市2005—2011年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分析软件采用SPSS18.0和Excel。结果滨州市2005—2011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年平均发病率为45.71/10万;乙肝年均发病率最高(42.97/10万),戊肝最低(0.35/10万)。病原学分型以乙肝为主,且发病比例呈上升趋势;未分型肝炎发病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甲肝、丙肝及戊肝发病比例呈上下波动趋势。发病年龄集中在15—64岁,各型肝炎高发年龄有所不同。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X2=2506.593,P〈0.001)。结论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仍保持较高水平,防控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8.
湖南郴州市1992~2006年乙肝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1992~2006年郴州市乙肝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乙肝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郴州市1992~2006年乙肝疫情资料,并对其进行描述性研究分析。结果郴州市1992—2006年乙肝年均发病率为21.00/10万,乙肝发病率从1992年的11.95/10万上升至2006年的40.72/10万,1992~1996、1997~2001和2002—2006年三个时段的年均发病率分别为15.40/10万、22.55/10万和24.83/10万,三时段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Y0=509.35,P〈0.01);各县(市、区)年均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性(X^2=2968.94,P〈0.01);发病主要集中在15~40岁年龄阶段,占总发病数的59.01%,男女发病比例为2.63:1;职业主要为农民、学生和工人,分别占总发病数的43.44%、15.38%和13.82%;发病季节性不明显。结论郴州市乙肝发病率仍较高,且有上升趋势,今后应加强乙肝监测,提高乙肝疫苗接种率,严格执行医院消毒制度,加强血液制品管理,开展健康教育,以有效控制乙肝的发病和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2008—2012年德江县手足口病疫情动态和流行特征,为制定相应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德江县2008—2012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手足口病发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德江县2008—2012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24例,均为散发病例,重症病例3例,无死亡病例。累计检测阳性手足口病标本27例,阳性检出率21.77%(27/124)。2012年发病率最高,其次为2011年和2010年,最低为2008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7.12,P〈0.01),年平均发病率为4.79/10万。除2月外,其余月份均有病例发生,相对集中在5~6月,占全部病例的58.06%。发病以散居儿童为主,共100例,占总病例数的80.65%。0~3岁组发病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53,P〈0.01)。男女发病数之比为2.35:1、发病率之比为2.18: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07.76,P〈0.01)。青龙镇发病率高于其他乡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2.44,P〈0.01)。27例阳性标本中EV71阳性18例。结论德江县散居儿童为手足口病高发人群。应做好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特别是青龙镇城区散居儿童的监测工作,提高疾病监测敏感性,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流行和暴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004-2011年银川市法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收集银川市2004-2011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应用Exce12003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2004-2011年累计报告乙类法定传染病18种57 363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452.25/10万,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传播途径居首位的是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年均发病率227.50/10万,其次是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发病率居前几位的传染病依次为肝炎、痢疾、肺结核、淋病、梅毒和麻疹.肝炎始终位居各种传染病构成位次之首,且构成比稳中有降;细菌性痢疾和淋病的构成比呈逐年下降趋势,肺结核和梅毒的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2004-2011年银川市传染病防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威胁健康的传染病主要是肝炎、梅毒、肺结核、痢疾等.  相似文献   

11.
王华  王文明 《热带医学杂志》2014,(10):1333-1335
目的了解昆山市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有效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13年昆山市网络直报系统中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统计软件选用SPSS17.0。结果 2004-2013年昆山市累计报告病毒性肝炎4 159例,年均发病率为26.67/10万,其发病率及在甲乙类传染病中所占的比例均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最主要的类型是乙肝占总数的68.74%,其构成比在逐年升高,近几年除甲肝外,其余几种类型的肝炎发病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丙肝在春夏季发病高于秋冬季(χ2=8.74,P0.05),戊肝在冬春季发病较高(χ2=34.99,P0.01),其余类型肝炎发病无明显季节差异。城区年平均发病率高于乡镇(P0.01),男性高于女性(P0.01)。25~44岁为高发年龄组,而发病率最高的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职业以工人与农民为主。结论病毒性肝炎发病有明显上升趋势,应加强相关肝炎疫苗在儿童以及普通人群中的接种,强化疾病监测,加大对群众尤其是城区流动人口的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12.
范小娟  谭学筠 《海南医学》2014,(12):1856-1858
目的:了解重庆市九龙坡区1957-2012年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流行特点和趋势,为制订有效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历年流脑疫情资料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57-2012年累计报告流脑发病4720例,死亡27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6.03/10万,死亡率为0.92/10万,病死率为5.74%,于1959年和1967年出现两次流行高峰,发病率分别为529.44/10万、262.68/10万。56年来流脑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持续下降趋势,至2001-2012年全区流脑年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下降到0.16/10万和0.01/10万。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峰,1~4月占发病总数的86.48%;农村发病数多于城市;年龄集中在10岁以下儿童占93.84%;职业以儿童(56.21%)和学生(39.62%)为主。结论近年来重庆市九龙坡区流脑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预防控制效果显著,这与流脑疫苗的应用有关,应继续加强流脑疫苗接种和疫情监测等综合措施,达到基本消除流脑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谭学筠  梁小华  熊飞  吴贵琴 《中国热带医学》2013,(11):1406-1407,1419
目的分析重庆市九龙坡区2007~2012年手足口病(HFMD)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重庆市九龙坡区7503例HFMD病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7~2012年共发生HFMD7503例,重症3例,死亡2例,年均发病率为137.8/10万,死亡率0.04/10万,病死率0.23%;病例发病时间集中在4-6月和10~12月;城区发病多于农村(X2=9.79,P〈0.01);发病人群以5岁以下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主,占病例总数的95.51%,尤以1-3岁发病最高占72.11%;男女性别比例为1.53:1,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X2=307.87,P〈0.01)。病原学构成普通病例以CoxA16型、EV71型为主,聚集性和暴发病例以EV71型为流行优势株.6年间发生聚集性病例和暴发疫情共32起420例,罹患率4.77%,均发生在幼托机构。结论九龙坡区HFMD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聚集性病例和暴发疫情高发场所为托幼机构,应加强托幼机构、商业集中的街道社区及流动人口聚居地5岁以下儿童HFMD防病知识宣传和疫情监测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梅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方法对2009-2012年《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梅州市手足口病个案和2010-2012年手足口病哨点监测病原学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2012年梅州市共报告手足口病38 257例,发病率为225.45/10万;各年发病率分别为103.15/10万、238.85/10万、269.97/10万和288.44/10万,不同年份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梅州市8县(市、区)各镇(办事处)均有病例报告,每年各县(市、区)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集中在5-7月,占病例总数的48.79%;1~3岁年龄组发病最多,占报告病例的77.74%;职业以散居儿童为主,占报告病例总数的84.37%;病原学监测数据显示本市手足口病病原以EV71为主,占60.23%。结论梅州市手足口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当前手足口病严重危害梅州市小年龄组儿童身体健康,应加强重点地区疫情监测和分析,防止其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昆山市暗娼人群流行病学特征及性病艾滋病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问卷方式对昆山市暗娼人群进行调查;采用ELISA方法进行HIV及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昆山市297例暗娼的年龄范围在17—45岁;其中20-39年龄段最多,占58.81%;初中(46.80%)和小学(32.70%)文化者占多数;未婚居多,占48.2%:以娱乐场所女性服务人员为主,占88.55%;外来人口占93.30%。梅毒感染27例,占9.09%。分别有42人(14.14%)和82人(27.61%)在性活动中从不和有时使用安全套。结论昆山市暗娼人群以中青年为主,文化水平低,外来人口多.是性病和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应加强对该人群的教育与干预。  相似文献   

16.
梁海  李伟  覃大章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2):1479-1480
目的了解宾阳县梅毒发病趋势及流行特征。方法对2005~2009年网络直报梅毒疫情监测数据用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年梅毒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9.82/10万,2005~2009年梅毒发病率依次为8.8/10万、12.16/10万、17.35/10万、24.29/10万和36.52/10万,呈明显上升趋势(χ^2=223.93,P〈0.001);全县所辖16个乡镇均有疫情,以宾州镇和黎塘镇为主,占51.15%(468/915);男性发病率为20.30/10万,女性发病率为19.60/10万,男性高于女性。梅毒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49岁年龄组,占梅毒总病例数的64.37%(589/915)。农民梅毒发病数占梅毒总病例数的54.32%(497/915)。结论 5年来,宾阳县梅毒疫情呈明显上升趋势,主要分布在宾州镇和黎塘镇,以青壮年农民为梅毒防治的重点人群。因此,梅毒防治工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北京市朝阳区甲型H1N1流感重症和危重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甲型H1N1流感重症和危重病例转归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朝阳区甲型H1N1流感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朝阳区甲型H1N1流感重症和危重病例相关信息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疾病转归和各种因素的关系。结果2009年朝阳区甲型H1N1流感重症和危重病例共150例,罹患率为5.53/10万,男性略高于女性(×冬5.494,P〈0.05);5岁及以下年龄组的罹患率最高,为26.67/10万,其次为60岁以上年龄组;城市居民所占比例略高(58%);危重症病例就诊间隔在1-2d的居多,占70%,有慢性基础性疾病者占5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甲型H1N1流感病例中,慢性肺部疾病及心血管疾病可能提高死亡风险。OR值分别为10.628和8.063。结论男性、5岁以下婴幼儿及60岁以上老年人为罹患甲型H1N1流感重症和危重病例的高风险人群;伴心血管疾病及慢性肺部疾病等因素可能提高甲型H1N1流感重症和危重病例的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8.
马纪林  张雪平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32):3980-3984
背景 梅毒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一期梅毒易合并和促进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传播,可使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传播的危险性增加3~5倍。近年来,我国梅毒报道病例数快速增长,居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排序第3位,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之一。目的 了解2007—2017年上海市松江区以梅毒为主的性传播疾病流行特征,为进一步制定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7—2017年松江区报告和监测的梅毒病例资料,并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7—2017年上海市松江区共计报告梅毒8 546例,年均发病率为48.23/10万,其中一期、二期、隐性梅毒年均发病率分别为14.14/10万、9.66/10万、24.33/10万。2007—2017年总体发病呈U型上升趋势,2016年为发病最高峰(68.17/10万),2007—2010年梅毒发病率年均下降了6.13/10万,2010—2017年年均增长5.64/10万。本组梅毒病例特点为:隐性梅毒占51.84%(4 430/8 546)、6~9月份为报告病例数高峰时段、以本地户籍〔57.65%(4 927/8 546)〕为主、男女性别比1∶1.06、20~59岁占梅毒病例的81.24%(6 943/8 546)。本市户籍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30∶1(特别是一期、二期梅毒性别比达1.73∶1);外省市户籍病例男性少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0.60∶1;女性感染较男性更为年轻化,20~49岁分别占74.75%(3 289/4 400)、56.82%(2 356/4 146)。男性一期梅毒〔35.50%(1 472/4 146)〕高于女性〔20.98%(923/4 400)〕,而女性二期梅毒〔20.02%(881/4 400)〕及隐性梅毒〔58.84%(2 589/4 400)〕高于男性〔19.83%(822/4 146)、44.40%(1 841/4 146)〕;一、二期梅毒本地病例以30~59岁〔59.06%(2 910/4 927)〕为主,外省市则以20~49岁〔85.24%(3 085/3 619)〕为主。结论 2007—2017年松江区梅毒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根据其特点,加强监测,规范梅毒的诊疗,加大性传播疾病防治宣传力度、提倡安全性行为,加强对女性及本市老年人口的筛查,控制梅毒的蔓延和传播。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广州市海珠区2008~2013年风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风疹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管理告系统收集风疹发病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广州市海珠区2008~2013年共报告风疹病例355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3.70/10万,不同年份之间报告的发病率有统计学差异(χ2=606.157,P0.05),各街道均有病例报告,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在3~7月份,占全年的70.99%;男女性别比为0.9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18,P0.05);发病人群以15~40岁人群为主,占总人数的77.75%,育龄期妇女占女性发病人数的81.08%。发病主要集中在学生。患者中无风疹成份疫苗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者占85.63%。结论海珠区风疹发病率仍较高,应加强监测及提高重点人群疫苗的接种覆盖率以预防控制风疹的爆发,减少先天性风疹综合症(CRS)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