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红细胞内钙和红细胞变形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钙 (Ca2 + )是维持细胞功能与结构完整的重要物质 ,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 ,在维持细胞膜稳定性、能量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红细胞变形性是反映红细胞膜功能的良好指标 ,变形能力差的红细胞难以通过比它直径小的毛细血管 ,并直接影响灌注效果与组织代谢。本研究观察了 2 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红细胞内钙 (E Ca2 + )和红细胞变形性 (RCD)的变化及相关性 ,探讨二者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意义 ,并为临床运用钙拮抗剂防治高血压提供理论依据。1 对象及方法1.1 研究对象原发性高血压组 :2 8例 ,男 18例 ,女 10例 ,平均年龄5 0 .2± 17.3岁 ,均符合 …  相似文献   

2.
左室肥厚红细胞变形性的改变及其机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左室肥厚红细胞变形性的改变及其机理何作云*冯兵*覃军*叶自林*王红勇*高血压病致左室肥厚的因素甚多,其中以长期压力超负荷和神经体液因素较为公认和重要[1],全血粘度(η)系通过循环阻力和体液因素而参与左室肥厚的发病过程[2]。本文对高压病并发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3.
124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红细胞变形性的研究王学德*本文观察124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RCD)的改变,并与100名正常人对照,旨在探讨本病RCD改变的发生机理及其检测的临床意义。1资料与方法资料:观察组:患者来自我院急诊内科及传...  相似文献   

4.
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因素及测量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红细胞的变形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流变现象,是影响血液循环的主要因素,具有重要的生理学意义。红细胞的变形能力是某些疾病的重要特征。本文从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和其他因素三个方面,介绍了小同因素对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并比较、讨论了测量红细胞变形性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Ⅱ型糖尿病(NIDDM)24例红细胞钙总量及用激光衍射法测定其红细胞变形性(RCD)。测定50例NIDDM之红细胞在150、200、250、300及350mmol/L5种渗透压悬液中的变形性。结果表明,正常成人红细胞钙总量为33.62±12.80μmol/L,RCD降低的NIDDM患者,其红细胞钙总量明显升高(46.37±23.37μmol/L,P<0.05),而RCD正常之患者则接近正常水平。不同渗透压悬液中的最大DI值(DImax)显示,RCD降低之NIDDM红细胞在250及300mmol/L的DImax显著减小(P<0.001);而在150及200mmol/L的低渗范围,其DImax接近正常,符合内粘度加大的DImax渗透压曲线特征。  相似文献   

6.
微孔筛滤法与激光衍射法用于红细胞变形性测定之管见钱自奋*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及其组成成分的流动和变形的科学。近年,它的发展十分迅速,在心脑血管等疾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愈来愈受到重视。红细胞是血液中最主要的有形成分,对血液流动性质的影响最大。因...  相似文献   

7.
研究表明,老化红细胞变形能力明显降低,且其降低与血红蛋白浓度增高及膜弹性降低有关,而与红细胞膜钙依赖中性蛋白酶(Calpain)活性的关系尚不清楚。为此,我们检测42例健康人老化红细胞及年轻红细胞变形能力、Calpain和Ca2+-ATP酶活性及膜收...  相似文献   

8.
红细胞变形性与疾病关系研究的近况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红细胞在血液中作为氧的载体担负着对组织进行气体交换的任务。红细胞在血液流动时保持良好的变形能力对于维持血管中的正常流态,保证微循环正常灌注以及器官、组织氧和营养物质的供应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有助于维持红细胞的正常寿命。1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因素红细胞变形性(RCD)是指红细胞能通过比自身直径小的微血管的能力,它主要取决于3个因素:(1)红细胞内液的粘度;它主要受红细胞内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和血红蛋白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当红细胞内粘度升高时,就使得红细胞膜坦克履带运动阻力增加,细胞适应流场的能力下降。因而变…  相似文献   

9.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阻止红系祖细胞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阻止红系祖细胞凋亡的作用唐文秦省刘世广*章静波*(河南医科大学附属卫生生物教研室*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红系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EPO可以直接作用于造血器官的红系祖细胞,促进红细胞的生成...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别采用旋转式粘度计及微管吸吮系统,在宏观及微观层次上测量了梗阻性黄疾病患者红细胞流变学指标,实验对黑手术解除梗阻后一周的患者及健康人。结果表明,梗阻性黄症病人伴随着血液粘度升高,其宏观与微观红细胞变形性指标均有所升高,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但是解除梗阻后一周的病人的血液粘度却明显降低,同时红细胞变形性指标下降,红细胞变形能力提高,宏观与微观流变学指标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丹参酮 Ⅱ A 磺酸钠对红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红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影响费丽萍1李进禧1郑道声1张世华1章鲁2国外文献报导红细胞变形与其游离浓度有关[1]。国内学者已通过实验证明了2,3-DPG含量与红细胞膜稳定性、形态可塑性、耐久性及硬度有关[2]。为了探讨冠心病患者使用丹参后...  相似文献   

12.
研究体外循环中钙桔抗剂对红细胞的影响。方法:对40例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按随机配对原则分为对照组(C组)与尼群地平组(N组)。测定体外循环期红细胞钙(E-Ca2+)、Ca2+,Mg2+-ATP酶与Na+,K+-ATP酶活性、滤过指数(IF)、平均体积(MCV)。结果:C组体外循环中E-Ca2+、IF、MCV进行性增加,Ca2+,Mg2+-ATP酶与Na+,K+-ATP酶活性下降,E-Ca2+与IF、MCV直线正相关,而N组上述各项指标变化均明显减轻(P<0.05)。结论:结果提示体外循环中尼群地平对红细胞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用光化学诱导大鼠血栓性脑缺血,研究脑血栓形成的组织形态学特点,观察脑皮层微区(25μm2)内钠(Na+)、钾(K+)、钙(Ca2+)及镁(Mg2+)含量(电子探针显微分析)及全血血小板聚集(阻抗法)的改变并探讨其在脑缺血发病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光化学反应后4h全血血小板聚集明显升高(P<0.05),皮层实质血管内大量血小板堆积;24h后神经元坏死乃继发于血栓形成所致的脑缺血。缺血区Na+、Ca2+含量增加(P<0.05)不仅是脑缺血时能量衰竭的结果,也是导致脑损伤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患者白细胞变形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5例高血压患者和20例正常血压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的结果表明:高血压组白细胞滤过指数(IF)明显大于正常血压组(P<0.01),低切变率全血粘度与平均动脉压呈正相关(r=0.6274,P<0.01)。提示:高血压病程中全血粘度升高与白细胞变形性(LD)降低有关,高血压微血管病变可能是导致LD降低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以被动吸烟雄鼠及孕鼠为模型,探讨加味佛手散对红细胞膜流动性及红细胞超微结构的作用。用荧光探剂ANS和DPH分别标记红细胞膜脂的不同区段,观察加味佛手散对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除DPH标记的孕鼠红细胞膜流动性外,其它各组模型动物膜脂流动性明显低于相应对照组及用药组(P均<0.01);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下异形红细胞数,模型组明显多于对照组及用药组(P均<0.001)。用药组以上各项指标明显改善,而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均>0.05)。研究结果提示,加味佛手散有保护红细胞正常膜脂流动性及超微结构的作用,从而有利于改善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增加微循环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16.
茶色素对冠心病和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功能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连美玲1王志荣1陈建辉1曹琼1李东野1鹿群先2茶色素(Teapigment,TP)是从茶叶中提取的以儿茶素为主的多元酚类物质经过化学结构的转化而制成的天然药物,其主要成分为水溶性茶黄素、茶红素、...  相似文献   

17.
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成大鼠脑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模型后,大鼠全血粘度(23s-1、5.75s-1)、全血还原粘度(高切、中切)、红细胞聚集指数、内粘度、红细胞刚性系数、Cason屈服应力等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 0.05),其余指标也高于假手术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血小板亦被激活,发生粘附、聚集反应。预先给予脑脉宝(由生黄芪、丹参、当归、川芎、地龙、水蛭、三七、牛磺酸等组成,具有“益气活血,豁痰,通络,补肾”功效)可显著改善其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液流变性异常,除115s-1切变率下全血粘度、Casson粘度、内粘度外,其余各指标均明显低于缺血再灌组(P<0.010.05),并可改善血小板形态和功能。提示该药可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后血液浓、粘、凝、聚等异常改变,促进血液循环正常运行,减轻脑损害。其机理可能与其使聚集的红细胞解聚及保持红细胞膜、增强红细胞变性等药理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702例正常成人红细胞变形性与性别、年龄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激光衍射法对702例正常成人的红细胞变形指数DI值测定,并将测得的各个数据随年龄增长配对分不同年龄(范围)组作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正常成人红细胞变形性随增龄呈抛物线状的改变。性别年龄与红细胞变形性关系有如下特征:(1)18~29岁男女组的DI值随增龄呈上升状态,达到正常成人的高峰,与增龄呈显著正相关,相关有显著意义,P<0.05。(2)18~44岁男女组随增龄DI值开始呈缓慢下降趋势,相关性由18~29岁的正相关逐渐过渡到负相关,相关无显著性意义,P>0.05。(3)18~49岁开始直至79岁男女各组随增龄红细胞变形性明显下降,与增龄呈显著负相关,相关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男女性的DI值,54岁以前男女各组间比较,经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18~59、18~64、18~74和18~79岁男女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正常成人在青年、壮年和老年前期、老年期的红细胞变形性有其不同变化特点,性别年龄与红细胞变形性相关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前胡丙素(Prc-C)对自发性高血 压大鼠(SHR)及肾性高血压大鼠(RHR)心肌细胞膜Na+,K+ -ATP酶及线粒体Na+,K+ -ATP酶、Ca2+ -ATP酶及M g2+-ATP酶活性及酶促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光电比色法 测定ATP酶活性,并通过测定不同ATP浓度时的ATP酶活力,根据Lineweaven-Burk公式作图并 经加权线性回归法拟合直线,进而推算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Km及Vmax。结果:〖 HTSS〗SHR及RHR心肌Na+,K+ -ATP酶及Ca2+ -ATP酶活性下降,最大反应速度(Vma x )降低。酶促动力学研究发现ATP酶反应速率常数(Km)在SHR增大,在RHR无显著性改变;Pra -C长期给药可加强酶活力,升高酶Vmax 而不影响Km。结论:SHR及RHR心 肌ATP酶变化存在差异,RHR心肌ATP酶活力的下降主要因为心肌组织ATP酶含量减少,而非酶 与底物ATP的亲和力变化;而SHR 心肌ATP酶活力的下降由于心肌组织ATP酶含量减少及酶与 底物ATP的亲和力下降两方面原因。前胡丙素长期用药可增加单位重量心肌组织ATP酶含量,但不影响酶与底物ATP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20.
新鲜分离的猪肺叶内动脉,予以100%氧气平衡,记录并连续观察其平滑肌膜电位。实验发现,通100%氮气以降低氧张力时,可引起膜电位快速的超极化反应及其后持续的去极化。去除内皮或细胞外钙离子可致超极化反应完全消失,并使去极化程度降低。提示缺氧引起的超极化反应依赖于内皮和细胞外钙。由此推测缺氧通过外钙内流刺激肺动脉内皮细胞释放内皮源性超极化因子,参与调节急性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本实验还记录到平滑肌细胞静息膜电位自发性振荡,缺氧可使其振幅降低,振荡频率稍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