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α(IL-1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7(IL-17)以及护骨因子(OPG)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50例RA患者及32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1α,IL-1β,IL-17,OPG和CRP的水平.结果 RA患者IL-1α,IL-1β,IL-17,OPG和CRP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IL-1α,IL-1β,IL-17,OPG,CRP在判断RA的活动性以及骨质破坏等方面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及护骨因子(OPG)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70例RA患者及62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17、SAA和OPG的水平. 结果 RA患者IL-17、SAA和OPG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1).结论 IL-17、SAA、OPG在判断RA的活动性以及骨质破坏等方面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IL-1α、IL-β、IL-17水平的变化.方法 用ELISA法测定RA患者50例,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RA患者IL-1α、IL-β、IL-17血清中的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结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病情的发展与IL-1α、IL-β、IL-17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护骨骨子(Osteoprotegenin,OPG)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由成骨细胞表达分泌.因其具有抑制破骨细胞的分泌和活化并提高破骨细胞凋亡,从而抑制骨吸收的作用,故在骨代谢调节中起着关键性作用[1].国外在动物实验性佐剂关节炎以及RA病人中,对OPG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而国内尚未见报道.现将50例RA病人血清中OPG的含量测定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刘志华  黄石  齐青松  张志安  张晓静 《海南医学》2013,24(15):2262-2263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IL-17A和IL-17F含量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ELISA检测60例RA患者和25例健康自愿者外周血血清IL-17A和IL-17F含量,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类风湿因子RF值,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RA患者血清IL-17A含量显著高于健康自愿者(P<0.01),IL-17F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RA患者血清IL-17含量显著高于非活动期RA患者(P<0.01)。活动期RA患者和非活动期RA患者血清IL-17F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F值阳性患者IL-17A含量显著高于RF值阴性患者(P<0.01);RF值阳性患者和RF值阴性患者血清IL-17F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血清IL-17A含量与RF值大小呈正相关。患者血清IL-17F含量与RF值及患者血清IL-17A含量无相关性。结论 IL-17A在RA的发生、发展中起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和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和白细胞介素-27(Interleukin-25,IL-25)水平,探讨IL-17和IL-27在活动期RA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其与相关实验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6例活动期RA患者为实验组,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类风湿因子(RF)的浓度,用魏氏法测定红细胞沉降率(ESR),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检测抗环胍氨酸多肽抗体(CCP)浓度,用ELISA法测定健康体检者血清和RA患者血清及关节液中的IL-17、IL-27水平。结果 RA患者血清和关节液中IL-17和IL-2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RA患者血清IL-17水平与ESR、CRP、CCP呈正相关性,关节液中IL-17水平与ESR、CRP呈正相关性,与RF无相关性;RA患者血清及关节液中IL-27水平与ESR、CRP、RF和CCP无明显相关性;RA患者血清及关节液中IL-17与IL-27水平呈正相关性。结论 IL-17和IL-27在RA患者的血清和关节液中过度表达,提示IL-17和IL-27参与了RA的免疫性致病机制,其具体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IL-1与类风湿性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璐琳 《医学综述》1999,5(2):67-68
<正>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系统性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疾病。随着细胞分子水平的进展,许多资料表明,细胞因子在各种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已证实,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与RA密切相关,参与炎症过程。  相似文献   

8.
CRP和IL-17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瑞敏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81-81,84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17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9例来自本院门诊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CRP采用免疫比浊法和IL-17采用ELTSA法检测。结果RA组血清CRP、IL-17检测结果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意SL(P〈0.01)。结论RA患者血清中CRP、IL-17均显著地高于健康对照组,说明它们参与了RA的炎性病理过程;同时也表明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IL-18、hsCR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梗死(CI)患者血清白介素(IL)-1β、IL-18、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探讨CI患者可能存在炎症/免疫功能紊乱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35例CI患者在发病3 d内的血清IL-1β、IL-18、hsCRP水平,并与30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血清进行比较。结果 CI患者IL-1β、IL-18、hsCRP均高于对照组(均〈0.01),而且CI患者三个因子的表达水平两两之间呈正相关性(〉0.5,均〈0.05)。结论 IL-1β、IL18、hsCRP参与了CI的发生和发展,其相应的拮抗剂将是今后防治CI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受体I型(IL-1RI)水平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94例,其中活动期和非活动期各4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40例,其中活动期和非活动期各2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TI)患者20例;健康体检者20名的外周血血清IL-1RI水平。结果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RA组、SLE组、AURTI组和健康对照组均数间两两比较,RA组与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A和SLE按临床症状分活动期和非活动期后各组均数间两两比较,RA活动期组与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非活动期与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IL-1RI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免疫炎症相关,可以作为RA的诊断和疗效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吴军伟  唐信福 《重庆医学》2012,41(30):3211-3212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和C-反应蛋白(CRP)在RA诊断和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4月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RA患者144例,其中,RA活动期72例,缓解期72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分别检测健康对照组和RA活动组及缓解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并对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RA活动组和缓解组患者血清TNF-α、IL-17和CR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RA缓解组比较,RA活动组血清TNF-α、IL-17和CR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RA患者血清CRP、IL-17和TNF-α水平对病情疗效和预后的监测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胡波  周新 《华中医学杂志》2000,24(6):287-288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51例RA患者及41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1β、IL-6、SAA和CRP水平。结果 RA患者IL-1β、IL-6、SAA和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RA活动组与RA稳定组IL-1β、I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37和21(IL-37、IL-27)水平变化,并探讨其在RA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79例确诊为RA患者设为观察组,并根据患者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的评分(DAS28)分为两个亚组:即得分≥2.6分的患者归为活动期亚组,共63例;得分<2.6的患者归为缓解期亚组,共16例。另外,将100例体检结果为健康者设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IL-37水平IL-27;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其血清中CRP水平;应用全自动血沉仪检测其ESR。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检测结果与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活动期亚组患者血清IL-37和IL-10均显著高于缓解期亚组和对照组(P<0.05);缓解期亚组患者血清IL-3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IL-37水平与类风湿因子(RF)、CRP、ESR水平、DAS28评分、关节压痛数和关节肿胀数呈正相关(P<0.05),IL-10水平与CRP水平和血沉(ESR)呈正相关(P<0.05)。结论:IL-10可能是导致RA患者的发病因素之一,IL-37可能在RA发病过程中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IL-17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稳定期和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SIA)检测40例健康体检者和120例稳定期和活动期RA患者的IL-17水平,同时检测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指标。结果IL-17,PLT,ESR,RF,CRP等指标RA患者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RA患者活动期PLT,ESR,RF,CRP,IL-17水平均显著高于稳定期(P〈0.05)。结论IL-17与RA免疫炎症有关,其水平高低可反映痛惜活动变化。  相似文献   

15.
邓梅  曾维贵 《医学综述》2014,(13):2432-2434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IL-23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8月在内江第一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的RA患者123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的血清IL-17及IL-23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分析RA患者血清IL-17及IL-23与病情的关系、治疗前后变化及与其他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观察组IL-17、IL-23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RA患者血清IL-17、IL-23水平随着病情活动的加重而显著增高(P<0.01);治疗组患者IL-17、IL-23水平显著低于未治疗组(P<0.01);IL-17与疼痛视觉模糊评分(VAS)、生活质量评分(HAQ)、关节压痛数(TJC)、关节肿胀数(SJC)、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及骨质破坏(Sharp)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IL-23与晨僵时间、VAS、HAQ、TJC、SJC、ESR、血小板计数、抗环瓜氨酸抗体、RF及Sharp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血清IL-17、IL-23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RA病情,对疾病的治疗效果评估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研究栀子水提浸膏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1β和TNFα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该药物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II型胶原蛋白诱导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口服栀子浸膏,观察药物对实验性大鼠足肿胀的抑制作用;检测药物对大鼠血清IL1β和TNFα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栀子水提浸膏可以剂量依赖性抑制大鼠足肿胀的程度(P<0.01);用药后,给药组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栀子水提浸膏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中可以下调致炎因子IL1β和TNFα的水平,提示这可能与该药抑制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广东地区汉族人群TGF-β1(+915G/C)以及IL-1β(-31 C/T)基因多态性及其与RA相关性。方法 分别采用PCR-SSP技术(TGF-β1+915G/C的检测)和PCR-RFLP技术(IL-1β-31C/T的检测)检测120名健康体检者和111例RA患者基因型。结果 TGF-β1(+915)有GG、GC、CC三种基因型,健康体检者与RA患者间的基因型未有统计学意义(χ2 =0.05,P =0.975);IL-1β(-31)有CT、CC和TT三种基因型,健康体检者和RA患者间的基因型有统计学意义(χ2 =8.86,P =0.012),且RA患者的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χ2=6.34,P =0.012,OR=1.64,95%CI:1.11~2.41);在RA患者组中,活动期患者的C等位基因频率亦明显高于缓解期的C等位基因频率(χ2=28.63,P =0.000,OR=6.87,95%CI:2.40~20.27)。结论 TGF-β1(+915)基因多态性与RA无相关性;IL-1β(-31)基因多态性与RA具有相关性,且C等位基因可能是RA疾病的易感基因,CC基因型的人患RA疾病的概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并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补体(C3、C4)、C-反应蛋白(CRP)及免疫球蛋白水平(IgA、IgG、IgM)水平的变化及其对疾病的影响。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60例RA患者与40例健康人血清C3、C4、CRP、IgA、IgG、IgM水平,比较30例RA患者治疗前后检测结果。结果RA患者血清中C3、CRP、IgA、IgG和IgM检测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补体C4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后CRP检测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而治疗前后C3、C4、IgA、IgG、IgM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补体、CRP、免疫球蛋白均参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CRP还参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展过程,观察补体、CRP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对疾病的诊断、指导治疗和评价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CRP和补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和补体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患者血清CRP和C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4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血清CRP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而血清C3、C4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动态观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CRP对疾病的病情监测和疗效判断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