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以心肌病变为主的心脏疾患,以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为主要临床特征。约40%的患者因严重心律失常猝死。准确发现心律失常的类型,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实属重要。本文总结分析我院1990~1994年收治的70例  相似文献   

2.
扩张型心肌病是病因未明 ,临床以心脏扩大 ,心律失常和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为主要表现的原发性心肌病 ,中年人居多。为探讨老年扩张型心肌病 (DCM)的临床特点 ,我们收集了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本组40例 ,男28例 ,女12例 ,年龄60~74岁 ,平均63 5岁 ,病程1~13年。功能按NYHA分级 ,Ⅱ级5例 ,Ⅲ级17例 ,Ⅳ级18例。1 2诊断标准 :按1980年WHO标准 ,结合怀化地区情况制定下列标准 :(1)年龄≥60岁 ,查体心脏扩大 ;(2)X线胸片心脏扩大 ,心胸比值>0 5,超声心动图示心脏扩大 ,室间隔与左心室壁相对变薄 ,运…  相似文献   

3.
汪静 《江苏医药》1999,25(4):315-315
扩张型心肌病(DCM)以心脏扩大、进行性心力衰竭、心律紊乱、摔死为其病程特点。DCM摔死原因多数为室速、室颤,其发生与心肌复极差异性有关,QT离散度(QTd)能够反应心肌的这种差异性,本文回顾性分析42例DCM患者的QTd。资料与方法资料来源199o年1月~1997年12月住江苏省人民医院的DCM患者42例,诊断均符合WHO/ISFC1980年标准。均经全胸片、超声心动图检查,部分病人做了心肌活检、ECT及冠脉造影检查。男32例、女Ic例,年龄21~67岁,平均45.6岁。心律失常以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及心电监护为依据,恶性室性心律失常(Lown分级…  相似文献   

4.
扩张型心肌病(DCM)病因至今不明,是一种以心脏扩大,心肌收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心肌病,常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心衰,血栓栓塞甚或猝死[1],其发病率居各类心肌病首位.心律失常是DCM主要临床表现之一,本文对95例DCM患者进行心律失常的动态监测记录,探讨其规律性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pathy,DCM)是一种原因不明、以心脏扩大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心脏病,近年来,该病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DCM是原发性心肌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主要特点是心肌收缩力减弱,以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或猝死为主要临床表现.在防治方面,如能合理利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洋地黄类药物、利尿剂等有效控制心衰并密切观察病情,积极防治栓塞、猝死等并发症,仍能提高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扩张性心肌病 (DCM)QT离散度 (QTd)、校正过的QT离散度 (QTcd)与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的关系。方法 :对 10 7例DCM患者体表心电图QT间期测量值及 89例健康体检者测量值进行对比分析 ,并分析其与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发生率间的关系。结果 :DCM组的QTd、QTcd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QTd≥ 6 0ms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QTd <6 0ms者 (P <0 0 1) ,猝死者QTd、QTcd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结论 :QTd可能是DCM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监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扩张型心肌病猝死的高危因素。方法:对16例扩张型心肌病猝死与存活的6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进行对比。结果:持续性室速猝死率66.67%,心室晚电位阳性者猝死率33.33%;猝死组生前平均Q-T离散度(QTd)、右室流出道显著延长或增宽。结论:持续性室速、心室晚电位阳性、QTd延长、右室流出道加宽可能是扩张型心肌病猝死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8.
倍他乐克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扩张型心肌病 (DCM)是由多种因素所致的心肌广泛病变 ,最终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及各种心律失常。本病预后差 ,也无特效的治疗方法。自 1975年首次报道 β-受体阻滞剂用于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 (心衰 )患者获得了疗效 [1 ] 。近几年初步试验显示 :长期小剂量 β-受体阻滞剂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可以改善临床症状 ,提高运动耐量 ,改善血液动力学异常。本文对 36例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通过随机分组观察了倍他乐克治疗前后血液动力学参数及 QTd的变化 ,旨在探讨 β-受体阻滞剂 (倍他乐克 )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1 资料与方法36例患者均为…  相似文献   

9.
扩张型心肌病(DCM)为原发性心肌病中最为常见。本文45例DCM 患者系我院1985年3月~1992年7月住院病人。男28例,女17例,年龄20~68岁,平均48.1岁。病程5个月~6年,平均3.2年。心功能(NHAY 标准)Ⅱ级1例,Ⅲ级17例,Ⅳ级27例。诊断依据(1)X 线、UCG 证实心脏明显扩大;(2)ECG 有心脏扩大或心肌损害,并伴心律失常;(3)有心衰(左、右或全心)临床表明;(4)排除其他心脏病。结果与讨论:45例中X 线胸透或摄片心胸比例均>0.5(100%);UCG 心室增大100%,其中右室1例,左室6例,全心(大多以左室为主)38例;ECG异常100%,部分患者可有2种或2种以上异常,其  相似文献   

10.
自1995年以来,我们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2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例DCM患者均经临床、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以WHO/ISFC1980年诊断标准明确诊断。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30~68岁。均有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心功能(NYHA)分级计Ⅱ级5例、Ⅲ级10例及Ⅳ级5例。病程3~7年,平均5年。伴有心律失常12例,其中室性早搏6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资料表明,Q—T离散度(QTd)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高血压左室肥厚及心衰等的关系,已有许多研究,但其与扩张型心肌病(DCM)关系如何,少有报道,本文对60例DCM患者心电图QTd进行分析,观察其对QTd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原发性心肌病常见的类型,其特点是以左心室(多数)或右心室有明显扩大,且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肌肥厚,心室收缩功能减退,以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栓塞为基本特征。该病年病死率25%~45%,猝死发生率3%。除心脏移植外,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1]。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本文将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48例DCM患者24 h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儿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 QTd的关系。方法 :分析 3 2例儿童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及 50例对照组儿童心电图的 QTd,比较扩张型心肌病患儿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组、未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组及对照组的QTd。结果 :扩张型心肌病患儿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组的 QTd显著高于未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组 ,二者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0 .0 0 1) ;扩张型心肌病患儿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组的 QTd虽高于对照组 ,但二者的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 QTd增加的患儿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表明 QTd可作为扩张型心肌病患儿预测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和评估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扩张型心肌病 (DCM)是一种原因不明性心脏病 ,是原发型心肌病最常见的类型 ,主要表现为心脏扩大 ,心律失常 ,充血性心衰 ,大多数患者临床上反复出现心衰和各种心律失常 ,威胁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发生率很高[1] 。为探讨DCM心律失常的特点和临床意义 ,现将 1986年 1月~ 2 0 0 0年 4月我院收治的 2 0 4例DCM患者的心电图及 2 4h动态心电图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DCM患者 2 0 4例 ,其中男性 13 2例 ,女性72例 ,平均年龄为 3 7 5岁 ( 9~ 89岁 ) ,病程平均为 3 2年 ( 3个月~ 12年 )。患者诊断参照 1980年…  相似文献   

15.
回顾总结32例扩张型心肌病(DCM)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DCM的临床特点,以减少误诊,改善预后。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5—2007年入住心内科临床诊断DCM患者32例,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19~66岁,其中20岁以下1例,21~30岁2例,31~50岁19例,50岁以上10例,病程1~48个月。NYHA心功能分  相似文献   

16.
缬沙坦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功能及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DCM心衰患者84例,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用缬沙坦80 mg,qd,对照组40例,接受常规(包括卡托普利25 mg,bid)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两组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疗效,检查心脏彩色B超,同时检查心电图测量QTd.比较两组以上三方面变化.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心功能变化及QTd变化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缬沙坦治疗DCM明显优于卡托普利,对于DCM心衰的患者,应早期尽快使用缬沙坦,这对于阻止心肌的进一步损伤,保护心脏功能,减少心律失常将起到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比索洛尔并生脉注射液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原发性心肌病中最常见的类型,是以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大并伴收缩功能受损为特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和猝死。本文对我院5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采用比索洛尔合并生脉注射液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与心脏结构改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脏结构改变的关系.方法 98例DCM患者均行常规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及心脏超声检查,分析心律失常与心脏结构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DCM心房颤动的发生与左房扩大程度密切相关,传导阻滞的发生与左室扩大程度有关,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室腔的扩大无明显关系.结论 DCM患者心房颤动、传导阻滞的发生与心脏结构改变有关,通过改善心脏结构的重塑可延缓本病的自然进程.  相似文献   

19.
曹锋  李夏 《中国医药指南》2010,8(32):214-215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QT离散度变化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测量70例患者与45例正常对照组的QT离散度,按有无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进行分组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扩张型心肌病患者QTd、QTcd均显著增加(P<0.01),与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相比,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的QTd、QTcd明显延长(P<0.05)。结论 QTd的增加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QTd可作为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一个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李桂云  杨英碧  王晶  顾丽娅 《贵州医药》2006,30(10):901-902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以心室收缩功能减退,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栓塞为基本特征,一旦发生心衰,则预后不良[1].我院应用参麦注射液与环磷腺苷治疗DCM心力衰竭3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