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楠  谭欣 《成都医药》2000,26(1):19-20
目的:探讨改良式剖宫产术较以往术式的优点。方法:沿髂前上棘连线下3cm处做直线型切口,钝性分离脂肪层,筋膜,腹直肌,横向撕开腹膜,可吸收线单层边疆缝合子宫肌层,筋膜,皮内缝合皮肤,不缝合腹膜,并与同期腹部横弧形切口剖宫产术进行比较,显(P<0.05),结论:改良式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式剖宫产术的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于耻骨联合上2.5~3cm沿半月形腹壁横沟做横弧形切口,钝性分离脂肪层及筋膜,将腹直肌与筋膜游离开,钝性撕开腹直肌与腹膜,取子宫下段高位切口,可吸收线单层连续锁扣缝合子宫肌层,不逢合腹膜,可吸收线缝合直肌前鞘,4号丝线将皮下脂肪及皮肤缝合3针。与传统式剖宫产术,新式剖宫产术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在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天数方面,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其改良式剖宫产术在以上各项中所用时间最短,出血量最少(P〈O.05或P〈O.01),其后依次是新式剖宫产术和传统式剖宫产术。术后排气时间,坐起喂奶时间,改良式剖宫产术和新式剖宫产术差异无显著性,但两者均优于传统式剖宫产术(P〈0.05)。结论改良式剖宫产术操作简单,优点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改良式剖宫产的应用价值与临床意义。方法耻骨联合上1 cm横切开皮肤稍呈弧形,长13 cm,钝性分离脂肪层及腹直肌,横向撕开腹膜,长度为23 cm,采用高位置子宫横切口,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子宫全肌层6~7针,返回时平行褥式缝合浆肌层,不缝腹膜,丝线间断缝合皮肤及皮下脂肪3针。并于同期腹部横弧切口剖宫产比较。结果改良式手术时间短,术后排气快,切口疼痛轻,术后出血少,病率低,住院时间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改良式剖宫产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徐宏 《淮海医药》2002,20(5):379-380
目的 探讨改良式剖宫产术的优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于耻上2.5-3cm取横切口,钝性分离脂肪层、筋膜、腹直肌,纵向撕开腹膜,单层连续缝合子宫肌层,腹膜纵向连续缝合,间断全层缝合皮肤及皮下组织3针。结果 改良式剖宫产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肠蠕动恢复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天数少等优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性(P<0.01)。结论 改良式剖宫产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改良式周式剖宫产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取耻骨联合上两横指处腹壁横切口 ,切开皮肤 ,钝性撕开皮下脂肪层、筋膜层至皮肤两角外约 4~ 5cm ,形成外小里大的“倒碗形”切口 ,钝性撕开腹膜 ,不分离子宫膀胱反折腹膜 ,在疏松反折腹膜上约 2~ 4cm处横形切开子宫全层 ,依次娩出胎儿、胎盘。采用Ⅰ号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子宫切口全层 ,间断加固 ,不缝合腹膜 ,Ⅰ号可吸收线连续缝合筋膜层 ,4号丝线间断褥式缝合皮肤、皮下脂肪 3针 ,对合皮缘后 ,6把组织钳夹持 5min去除。并与同期传统式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进行比较。结果 改良式周氏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 ,术中出血少 ,术中娩头容易 ,术后病率低 ,疼痛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改良式周氏剖宫产术减少了手术步骤 ,术后并发症少 ,住院时间短 ,保证了母婴安全 ,利于产妇身心健康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式剖宫产术的临床价值。方法:于下腹两髂前上棘连线2cm ~3cm 处,做横切口10cm 切开皮肤,一次钝性分离脂肪层及腹直肌前鞘及腹直肌,纵向撕开腹膜,肠线单层连续缝合子宫肌层,不缝合腹膜。丝线连续缝合腹直肌前鞘,间断全层缝合皮肤及皮下组织。结果: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排气需时间缩短,疼痛轻,病率低,住院时间短。结论:改良式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式周式剖宫产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取耻骨联合上两横指处腹壁横切口,切开皮肤,钝性撕开皮下脂肪层、筋膜层至皮肤两角外约4-5cm,形成外小里大的“倒碗形”切口,钝性撕开腹膜,不分离子宫膀胱反折腹膜,在疏松反折腹膜上约2-4cm处横形切开子宫全层,依次娩出胎儿、胎盘。采用I号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子宫切口全层,间断加固,不缝合腹膜,I号可吸收线连续缝合筋膜层,4号丝线间断褥式缝合皮肤、皮下脂肪3针,对合皮缘后,6把组织钳夹持5min去除。并与同期传统式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进行比较。结果:改良式周氏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中娩头容易,术后病率低,疼痛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改良式周氏剖宫产术减少了手术步骤,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保证了母婴安全,利于产妇身心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横切口剖宫产术的临床价值.方法于下腹部两髂前上棘连线下2~3cm或耻骨联合上3横指,横行直切口,钝性分离脂肪及腹直肌,上下撕开腹膜,可吸收线缝合肌层,间断及连续缝合筋膜,间断缝合皮肤、皮下组织,并与同期纵切口剖宫产术进行比较.结果横切口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排气时间短,疼痛轻,病死率低,住院时间短.结论横切口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横切口剖宫产术的临床价值。方法:于下腹部两髂前上棘连线下2-3cm或耻骨联合上3横指,横行直切口,钝性分离脂肪及腹直肌,上下撕开腹膜,可吸收线缝合肌层,间断及连续缝合筋膜,间断缝合上肤、皮下组织,并与同期纵切口剖宫产术进行比较。结果:横切口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排气时间短,疼痛轻,病死率低,住院时间短。结论:横切口部宫产术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剖宫产术是经腹切开子宫娩出胎儿的手术,是产科的常见手术。新式剖宫产术是一种改良的下腹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新式剖宫产的特点是筋膜横切,腹膜横行撕开。子宫肌层只一层连续锁扣缝合,不缝合膀胱反折腹膜,也不缝合壁层腹膜,对膀胱及膀胱前筋膜无损伤。它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刀口美观等优点。随着围生医学的发展,剖宫产适应证有扩大趋势,剖宫产率也随之急剧上升,因此,加强剖宫产术后护理,能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本文浅谈通榆县第一医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179例新式剖宫产术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改良式新式剖宫产与传统的子宫下段剖宫产在术式、手术指征、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切口撕裂、术中出血及术后恢复等方面的差异。方法 采用了以色列Toel-Cohen开腹方式,钝性撕开脂肪及腹直肌,纵形撕开壁层腹膜,钝性撕开膀胱反折腹膜,子宫下段切口上下方向钝性撕开,术中缝合应用美国氰胺公司生产的DG缝合线,用一根线依次全层缝合子宫下段,不缝合子宫反折腹膜和壁层腹膜。另一根线连续缝合浅筋膜及2/3层皮下脂肪,不打结折回皮内缝合皮肤,留线头5 cm。术后不拆线。结果 本术式术后排气时间由原来的48±5 h缩短至6±5 h,(P<0.01)术后疼痛时间由原来的24±1 h缩短至2±1 h,切口均Ⅰ期愈合。结论 此术优于传统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无切口撕裂,减少了产后出血,术后疼痛轻,下床活动早,排气快,术后切口不拆线,无硬结,术后病率少,疤痕纤细,切口美观,易于掌握,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新式剖宫产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于下腹髂前上棘连线下2-3cm处,做一长15cm横切口,钝性分离皮下脂肪及腹直肌,纵向撕开腹膜,肠线单层连续锁边缝合子宫切口,不缝合腹膜,连续缝合筋膜,间断全层缝合皮肤,皮下3针。并与同期腹部弧形切口剖宫产进行比较。结果 新式剖宫产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总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较对照组均缩短,术后患病率低,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剖宫产术式的利弊,以期改良现有手术方式,减少或减轻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择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后再次剖宫产58例为研究组,其中改良新式剖宫产28例为A组,新式剖宫产30例为B组,腹壁纵切口剖宫产32例为C组,二次手术均为子宫下段剖宫产,对比三组开腹至胎儿取出时间、手术总时间、腹腔粘连情况、术中总出血量。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开腹至胎儿取出时间及腹腔粘连差异均有显著性,而术中出血量及总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新式剖宫产不缝合壁层腹膜可使腹直肌与子宫致密粘连,导致再次手术进腹时分离粘连时间长,腹直肌损伤大,粘连较传统子宫下段剖产术严重,给再次手术增加了难度,通过新式剖宫产术壁层腹膜缝合的改良,不但保留了新式剖宫产的优点,而且阻断了腹直肌与子宫切口的粘连,特别是不扰乱和损伤膀胱,不给再次剖宫产带来困难,是一种很好的新式剖宫产改良术。腹壁纵式手术切口创伤小,再次手术操作简单,进腹时间短,对有二胎指标可能再次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内外剖宫产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给母乳喂养的母亲带来不便和困难,也增加了护理的负荷。新式剖宫产术是一种精炼、简化、美观的外科手术,采用耻骨联合上4cm的横切口单层锁扣式缝合子宫肌层,不缝膀胱腹膜及腹膜,只缝合筋膜层,皮肤缝合3针。本文对100例...  相似文献   

15.
新式剖宫产是一种改良的下腹部横切口下段剖宫产术。肇东市妇幼保健院于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开展了新式剖宫产术共52例,临床上取得较满意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观察组:选择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在本院分娩有剖宫产指征的产妇行新式剖宫产术,共52例。对照组:选择同期本院分娩,有剖宫产手术指征的产妇行下腹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共34例。1.2方法切口位置选于双侧骼嵴连线下3cm,长度约10~12cm。切开皮肤,于切口中段切开皮下脂肪至筋膜层,将筋膜切开约2cm,用直剪刀稍张开刀尖按左右两侧方向推进裁开筋膜,长度与皮肤切口相等,术者及助手用双手食指和中指重叠置两侧腹直肌之间向相反方向均匀地牵拉皮下组织及腹直肌,暴露腹膜后用食指分开腹膜外脂肪并向上下方向撕开腹膜暴露子宫下段。横向切开膀胱腹膜反折腹膜约2cm,撕开并下推膀胱,切开子宫下段肌层约2cm并向两侧撕开约10cm,破膜,取胎,手取胎盘。将子宫娩出腹腔,擦净宫腔,暴露子宫切口,用1号合成线连续全层锁边缝合子宫切口,将子宫还纳腹腔,轻拉大网膜覆盖子宫切口。不缝合膀胱腹膜反折和壁层腹膜。用1号合成线连续缝合筋膜层,4号丝线间断褥式全层缝合皮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将改良剖宫产术与新式剖宫产术进行比较。方法在554例产妇中随机选择354例行改良新式剖宫产手术作为观察组,200例新式剖宫产术作为对照组,改良剖官产术在新式剖官产术式的基础上有所改进。切口稍向下,脂肪层与腹直肌前鞘分层进行,腹直肌前鞘与腹直肌稍作分离,缝合腹膜,一层缝合子宫下段切口。腹壁切口缝合5针。结果观察组胎儿娩出的平均时间为(5.2±2.3) min,对照组为(4.8±2)min,总手术时间,观察组(35.4±3.2)min,对照组(30.5±3.4)min,两组总手术的时间与胎儿娩出时间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均术后5d拆线。结论改良剖宫产术虽然手术时间比新式剖宫产术长,但其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它弥补了新式剖宫产术的不足之处,切口更美观,损伤更小,可以减少术后粘连等优点,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张美华  刘勇  李凤英 《江西医药》2013,(12):1231-1232
目的:探讨剖宫产子宫下段横切口最佳缝合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共400例有剖宫产指征的初产妇,年龄在20-28岁之间,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32例,为子宫下段横切口改良式缝合法,对照组168例为子宫下段横切口传统缝合法(连续缝合肌层、内膜、褥式缝合加固浅肌层一层),观察子宫切口缝合时间,术后恶露持续时间、术后42d子宫复旧情况及子宫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剖宫产子宫下段横切口缝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恶露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42d子宫复旧、切口愈合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剖宫产子宫下段横切口改良式缝合法是目前一种理想的缝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43例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亚平 《江苏医药》1989,15(9):483-484
本文报告了43例改良Latzko式腹膜外剖宫产术。术式要点:膀胱注水50ml,钝性弧形向下分开膀胱前筋膜,从膀胱左侧缘寻找反折腹膜,暴露膀胱小三角区,切开其下子宫前筋膜,暴露子宫肌层,翻转膀胱,推离顶部腹膜。平均手术时间45.4分钟;平均切皮至娩儿时间17.1分钟。本术式具有解剖层次清楚,手术容易掌握,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改进后的剖宫产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取耻骨联合上 2~ 3cm ,较Pfahnenstie切口位置高 ,即stork横切口约 12~ 14cm ,钝性分离各层 ,进腹腔撒开腹膜 ,缝合子宫时拿出子宫 ,单层连续锁边缝合子宫肌层 ,间断缝合 1~ 3针反折腹膜 ,不缝合腹膜。连续锁边缝合腹直肌前鞘 ,在其两顶端用 7号丝线 8字缝合。皮下用 4号丝线缝合 4针 ,皮肤用 4号可吸收快微荞线连续褥式缝合 ,术后不用拆线。结果 :手术时间明显缩短 ,大约 2 0min ,术中出血量减少 ,在 5 0~ 15 0ml,术后粘连及远期并发症少 ,住院时间缩短 ,平均 5天。结论 :此项手术方式的改进 ,为解决难产提供了优良快捷的手段、降低产妇住院的医疗费用 ,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探讨改进后的剖宫产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取耻骨联合上2-3cm,较Pfahnenstie切口位置高,即stork横切口约12-14cm,钝性分离各层,进腹腔撒开腹膜,缝合子宫时拿子宫,意志支连续锁边缝合子宫肌层,间断缝合1-3针反折腹膜,不缝合腹膜。连续锁边缝合腹直肌前鞘,在其两顶端用7号丝8字缝合,皮下用4号丝线缝合4针,皮肤用4号可吸收快微荞线连续褥式缝合,术后不用拆线。结果:手术时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