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力  刘芳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2):2470-2471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强化疗法与胰岛素皮下注射强化疗法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78例初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胰岛素皮下注射强化治疗组)39例和观察组(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组)39例,对照组进行口服降糖药和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强化治疗,观察组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 w血糖及达标时间、用药量、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血浆MDA和SOD水平,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DA、HOMA-IR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SOD、HOMA-BE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与皮下注射强化治疗疗效相当,氧化应激影响没有差异,但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修复和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有助于血糖的长期稳定,避免血糖波动,可能与其降低胰岛β细胞受到的氧化应激有关,对于严重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或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2.
选取30例新诊断的严重(HbA1c〉9%)T2DM患者,和30例经两种或两种以上OADs治疗后血糖不达标(HbA1c〉7%)的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每日二次或三次注射强化治疗,观察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次数等指标的差异。结果:门冬胰岛素30强化控糖后两组性别、年龄、BMI、HbA1c、低血糖发生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初发T2DM组强化治疗血糖达标时间及胰岛素用量明显低于已使用口服降糖药但血糖不达标的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结论:预混胰岛素可作为胰岛素起始治疗方案,初发的T2DM尽早启动胰岛素治疗能够尽快纠正高血糖毒性,保护胰岛βp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3.
选择86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使用两种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仍不达标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疗程为9个月。结果HbA1c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无低血糖事件发生。结论2型糖尿病在两种口服降糖药治疗仍未达标时联合应用甘精胰岛素可有效降低HbA1c。  相似文献   

4.
1例2型糖尿病患者,院外使用地特胰岛素、门冬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转换为甘精胰岛素、门冬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后,血糖平稳下降且餐后及睡前血糖下降明显,进而甘精胰岛素由20IU逐渐减量至10IU,无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地特胰岛素换用甘精胰岛素后,患者基本实现血糖管理达标,且胰岛素用量更少。  相似文献   

5.
选择已确诊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189例,随机分为A组、B组:A组(96例)给予单纯预混胰岛素治疗3月;B组(93例)给予预混胰岛素加用二甲双胍治疗3月。所有患者均无用药禁忌症,分别记录2组血糖达标时间、达标时日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反应以及体重、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变化。结果:预混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血糖达标时间快、达标时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对体重影响小。结论:预混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优于其他治疗方案,有利于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达标。  相似文献   

6.
叶健波  林东源  李剑军 《内科》2013,(6):604-605
目的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经胰岛素泵强化治疗1周后使用门冬胰岛素30与使用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取于胰岛素泵强化治疗1周后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加强饮食、运动控制的基础上,观察组使用门冬胰岛素30三餐前皮下注射控制血糖;对照组采用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每晚睡前皮下注射控制血糖,观察两组患者的HBAIC、FPG、PPG水平及胰岛素总量。结果观察组各项观察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注射次数减少,操作方便,受到广大医务人员及患者的认可。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后使用门冬胰岛素30与使用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均可保持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的血糖水平,但使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较使用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更容易为医务人员及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入该院于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进行治疗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以抽签法的形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0例。对照组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实验组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比2组患者不同时间段血糖变化、C肽变化,血糖达标时间。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之前,血糖变化、C肽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之后,实验组的血糖变化比对照组明显,且实验组的C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之后,2组患者血糖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C肽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实验组血糖达标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在早期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够较好地控制血糖变化,解除高糖毒性,对胰岛B细胞功能起到较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8.
随机收集2013年6月~2014年6月长期在我院门诊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360例,通过问卷调查,调查患者的降糖方案,并比较不同降糖方案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的达标情况。结果 以Hb A1c<7%作为血糖达标的标准,360例调查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Hb A1c达标的有125例,占34.72%,其中应用单一口服降糖药的42例,占11.67%,Hb A1c达标的有14例,占33.33%;两种口服药的有75例,占20.83%,Hb A1c达标的有28例,占37.33%;应用三种口服药以上(含三种)的有128例,占35.56%,Hb A1c达标的有26例,占21.86%;单纯胰岛素治疗的有25例,占6.94%,Hb A1c达标的有9例,占36.00%;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的有90例,占25%,Hb A1c达标的有48例,占53.33%。结论 门诊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总体血糖达标率偏低,在上述的降糖治疗方案中,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的达标率最高,三种口服药以上(含三种)的患者达标率最低,总体的胰岛素使用率偏低,是影响血糖控制不达标的因素之一,建议尽早启动胰岛素治疗,有望改善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达标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单纯口服降糖药(OHA)、单纯胰岛素强化治疗(Ins)以及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OHA+Ins)治疗对短病程、未用过降糖药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功能的效应差异.方法 90例病程≤1年、未用过降糖药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OHA组、Ins组和OHA+Ins组.每组有效病例30人,进行强化降糖治疗,以末梢空腹血糖≤6.0 mmol/L和餐后2 h血糖≤8.0 mmol/L为血糖控制目标,使血糖在7~10 d达标,并维持达标2~4周.比较3组治疗前后的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A)和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 B)的变化.结果 3组治疗后IVGTT曲线下面积和Homa B均明显升高,Homa A明显下降.3组间治疗前后变化的差别不显著.结论 3种强化降糖治疗方案均可以使短病程、未用过降糖药的T2DM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得到同样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短期强化治疗后不同治疗方案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86例初发糖尿病患者经2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分别给予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物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胰岛β细胞功能改变.结果 经强化血糖控制后继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治疗6个月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糖尿病严格血糖控制可明显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对于解除高血糖毒性后的患者不论继续采用胰岛素还是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均可良好控制血糖并进一步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1.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是强化血糖控制的重要方法之一,适用于糖化血红蛋白≥9.0%或空腹血糖≥11.1 mmol/L,或伴有明显高血糖症状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已经使用多种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3个月以上血糖仍明显升高(如糖化血红蛋白≥9.0%),或使用胰岛素治疗并经过充分的剂量调整血糖仍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有助于快速减轻高糖毒性,改善患者预后。从事相关内容研究的内分泌专家组成了《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专家共识》编写委员会,以2017年《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临床专家指导意见》为基础,结合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研究新进展,形成了《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专家共识(2021年版)》。内容涵盖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定义和临床获益、治疗的适用人群、血糖控制目标和治疗方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后续血糖管理、2型糖尿病特殊人群的短期胰岛素治疗注意事项、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及对策等,并给出了2型糖尿病患者的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路径,以期指导临床治疗,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初诊T2DM患者与口服降糖药失效T2DM患者优泌乐50R强化治疗的疗效。方法初诊T2DM患者与口服降糖药失效T2DM患者各30例,均给予优泌乐50R强化降糖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用量等指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明显下降,疗效显著,初诊组治疗达标时间短,胰岛素用量小。结论优泌乐50R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肯定,对餐后血糖的控制存在优势。初诊T2DM患者早期胰岛素治疗更能有效改善高血糖状态,提高β细胞基础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早期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探讨。方法选取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初发2型糖尿病病例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以磺脲类+二甲双胍缓释片等口服降糖方案控制血糖,观察组30例,以门冬胰岛素注射液+甘精胰岛素强化降糖方案控制血糖。治疗期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血糖达标时间、3个月后HBA1C、胰岛β功能情况。结果两组HbAlc均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Alc、胰岛β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发2型糖尿病早期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效果显著,不仅有利于血糖的良好控制,且对胰岛β细胞功能修复有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的患者使用长效胰岛素(注射)联合降糖药(口服)的疗效。方法选择该院100例2017年2月—2019年2月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长效胰岛素(注射)治疗组给予长效胰岛素(注射)治疗,胰岛素联合药物治疗组则实施长效胰岛素(注射)联合降糖药(口服)治疗。比较两组糖尿病疗效,糖化血红蛋白达标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相关的血糖监测指标和胰岛β细胞分泌情况,低血糖率。结果胰岛素联合药物治疗组糖尿病疗效、糖化血红蛋白达标时间、相关的血糖监测指标和胰岛β细胞分泌情况相比较长效胰岛素(注射)治疗组更好(P<0.05)。胰岛素联合药物治疗组低血糖率低于长效胰岛素(注射)治疗组(P<0.05)。结论长效胰岛素(注射)联合降糖药(口服)治疗糖尿病效果确切,可缩短达标时间和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比较甘精胰岛素和诺和灵N对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探讨甘精胰岛素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治疗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44例口服降糖药治疗空腹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甘精胰岛素治疗组22例,诺和灵N治疗组22例,治疗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值、空腹血糖(FB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体重指数(BMI)和每日所需的胰岛素剂量以及两组治疗过程中低血糖发生的频率。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HbA1c、FBG、2hPG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HbA1c、2hPG、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日胰岛素的用量、BMI、F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用甘精胰岛素对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能更有效更安全地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6.
<正>患者男性,64岁主诉口渴多饮、多尿5年,血糖控制不佳6个月。现病史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渴多饮、多尿症状,于当地医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8.5mmol/L。此后一直采用生活方式干预和口服降糖药治疗,因血糖控制不理想,半年前开始胰岛素治疗,采用人胰岛素30R每日两次注射。胰岛素治疗三个月后空腹血糖控制达标,但餐后血糖仍不达标,改为人胰岛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与探究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发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88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研究组;给予研究组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照组则行常规口服降糖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胰岛功能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FPG、2 h PBG、Hb A1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FINS、Homa-β水平高于对照组,而HOMA-IR则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有助于控制初发2型糖尿病血糖水平,改善患者胰岛功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双相门冬胰岛素(诺和锐30)对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良的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40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良的老年2型糖尿病使用诺和锐30治疗16周,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记录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结果:FBG、PBG、HbA1c均明显下降,无严重低血糖及其它不良事件。结论:诺和锐30治疗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良的老年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104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52例,观察组患者经优泌林70/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患者经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BG、2 h PG、Hb A1C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血糖达标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低血糖发生率1.92%低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血糖控制明显。  相似文献   

20.
在68例服用2种或2种以上口服降糖药但血糖控制仍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HbA1c10.5%)中,随机分两组进行为期16周的临床疗效观察,患者继续服用原有的降糖药物,但于每天睡前加用一次甘精胰岛素或人NPH胰岛素,使(FBG)≤5.6mmol/L的目标值。结果:治疗后FBG、PBG、HbA1c均较前明显下降,P0.01,且使用甘精胰岛素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使用甘精胰岛素治疗T2DM继发失效患者,能有效降低血糖,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