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性,61岁.2019年7月自查发现左侧腋下及左侧乳腺痛性肿块,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查体:左侧腋窝触之多发结节、左侧乳腺外上象限一2 cm×2 cm结节,质硬,触之痛,活动度差,无乳头溢液,既往无乳腺相关病史,无乳腺癌家族史,一般情况良好.实验室检查:癌胚抗原(CEA) 72.220μg/L.超声提示:1)...  相似文献   

2.
<正>患者男, 76岁。10年前无明显诱因左侧腹股沟出现红色肿物, 约4 cm×4 cm, 质软, 无活动, 伴痛痒, 未行治疗。10余年间偶有少量黄色黏稠渗出物, 伴有血丝及异味。2018年2月16日, 患者因自觉左侧腹股沟肿物较前增大, 到我院皮肤科就诊。查体可见, 患者左侧腹股沟肿物, 大小约5 cm×10 cm, 呈疣状。患者否认内脏肿瘤病史, 否认冶游史, 无矿物及化学物质接触史, 家族无类似  相似文献   

3.
1病例资料患者,女,72岁,发现右颈前肿物1周,无不适。患者9年前行左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化疗及放疗,未行内分泌治疗。患者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病史。  相似文献   

4.
1 病历摘要患者 5 1岁 (住院号R - 1176 0 ) ,女 ,于 1991年 7月 31日以发现乳房包块半年之主诉入院 ,外科检查 :右乳房外上象限稍隆起 ,可触及 7cm× 6cm× 4cm包块 ,质地中等 ,表面光滑 ,界限清楚 ,压痛阳性 ,与皮肤稍有粘连 ,乳头无血性液体流出 ,右腋窝及锁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左侧乳房形态正常。既往体健 ,月经史 :182~ 7天18~ 30天 ,生产史 2 - 0 - 0 - 2。无肿瘤家族史。X -ray胸片示 :心肺隔正常。入院诊断 :乳腺癌ⅢA ,行乳腺癌根治本 ,术后病理检查 :右侧乳腺浸润性小叶癌 ,右腋窝淋巴结 3/ 9转移。术后行CAF方案化疗一疗…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2岁,2008年8月20日因"发现左乳房包块10年"入院.入院体检左乳房外上象限可触及一肿块约8cm×10cm,质地硬,边界不清,活动欠佳,乳房皮肤颜色无改变,同侧腋窝和锁骨上未触及肿大的淋巴结,右侧乳房无异常,心、肺、腹部等均无异常.入院后初步诊断为左侧乳房纤维腺瘤,于2008年8月23日行左侧乳房肿块切除术,术后见乳腺组织内一肿块约9cm×8cm×6cm,分界不清,切面实性呈灰白色,质脆.HE染色镜下见肿瘤主体由梭形细胞组成,具轻度异型性,可见核分裂,其内见散在的灶状上皮样细胞、导管内癌及鳞状细胞癌图像,另见乳腺腺管周围肌上皮增生并向梭形细胞区域过度(见图1-2),病理诊断为左侧乳腺化生性癌.免疫组化显示:ER(-),PR(-)CK7(+),PCK(+),vimentin(+),进一步证实乳腺化生性癌(见图3-6).2008年8月27日患者再次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检查同侧淋巴结未见转移(0/9),术后给予CAF方案化疗和左侧胸壁和锁骨上区放疗,目前仍在治疗中.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 ,5 2岁。因左乳腺肿物术后 8年 ,双下肢疼痛伴发热 3个月以左乳腺黑色素瘤术后收入院进一步诊治。 8年前患者无诱因发现左乳房乳头旁内侧约 2cm× 2cm大小肿物 ,无其他不适 ;在当地卫生院行左乳腺肿物单纯摘除术 ,术后未行病理检查。 2年后在左乳腺手术切口附近又发现无痛性肿物 ,患者即到当地市级医院就诊 ;检查发现左乳腺内侧约 2cm× 1cm大小肿物 ,质中、活动、无触痛 ,和皮肤无粘连 ,以左乳腺癌收入院。于 1996年 7月在该院行左乳腺肿瘤改良根治术 ,术后病理为左乳腺黑色素瘤伴左腋下淋巴结转移。术后未行其他抗肿瘤治疗 ,在该院…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44岁。主因发现左侧乳腺肿物6个月于2011年11月21日入院。查体:双侧乳腺不对称,左侧乳头未见内陷及溢液,左侧乳腺内上象限可触及一约4cm×3cm大小肿物,质硬,活动可,无压痛,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乳腺钼靶:左乳肿物,乳腺癌可能性大,建议切检。临床诊断:左删乳腺肿物性质待查:考虑左侧乳腺癌。行左侧乳腺肿物单纯切除,术中冰冻病理报告:(左侧)乳腺浸润性癌。遂全麻下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送检:左侧改良根治乳腺,30 cm×20 cm×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性,46岁,因体检发现肝占位1周,于2019年2月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7年前因左乳腺肿物于外院行左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未行放化疗。病理诊断为乳腺腺样囊性癌,腋窝无淋巴结转移、无脉管侵犯(图1),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ER(-)、PR(-)、HER-2(-)、P63(+)、CK7(+)、CD117(+)、Ki-67指数为25%。  相似文献   

9.
目的 肿瘤具有遗传性,提高家族性肿瘤遗传认识的重要性,有利于对具有肿瘤家族史患者的早发现与早治疗.本文报告1例乳腺癌导管原位癌病例,同时介绍该病例肿瘤多发家系.方法 分析南昌市第三医院2015-09-15收治的1例无肿块触及的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及肿瘤家族病史.结果 患者经乳腺摄影检查片示右乳外上方呈簇状泥沙样钙化集聚,术后病理提示乳腺导管原位癌(高级别).该家系4代28人,11例(39.3%)癌症患者,其中肺癌2例,结直肠癌2例,胃癌1例,肝癌1例,膀胱癌1例,子宫内膜癌1例,乳腺癌1例,脑膜胶质瘤1例,肾母细胞瘤1例.结论 该家系肿瘤具有家族聚集现象,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28岁,因自觉腹围进行性增大,近3个月腹胀、便秘和尿频症状加重,肿物压迫症状明显,于2014-09-24入住湖北省肿瘤医院.患者入院时曾2次手术和化疗,患者既往除2次手术史外无高血压、糖尿病、子宫肌瘤和乳腺病变等病史. 第一次诊疗:患者24岁,因无意间发现下腹部肿块于2010-06就诊当地县医院.B超示,子宫前方及右侧附件区中等回声,左侧附件及盆腔未见异常.术中探查发现,肿物位于乙状结肠系膜,与肠壁粘连,大小为16 cm×15 cm×13 cm,将肿瘤完整切除;双侧卵巢不大,未行处理.  相似文献   

11.
患者 女,47岁,主因腹痛2个月于2013年4月9日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多为空腹痛,进餐后有所减轻,胃镜提示胃溃疡A1期,慢性萎缩性胃炎,并取窦体交界处行活组织检查,病理诊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可,食欲尚可,睡眠可,大小便正常,无发热,无盗汗,体质量无明显减轻.既往史:患者自幼体健;2010年行乳腺肿块切除手术,术后病理提示良性增生.个人史:月经规律,育有1子1女,均顺产.家族史无特殊,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入院后查体:全身皮肤黏膜未发现黄染,无皮疹、皮下出血、皮下结节、瘢痕,无肝掌、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明显肿大.  相似文献   

12.
乳腺低度恶性肌上皮瘤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 ,73岁 ,因左乳肿物 3个月而入院。既往月经规律 ,5 0岁闭经。无家族性乳腺疾患史。查体 :左侧乳晕后外上方可触及肿物 3.0cm× 3.5cm。边界清楚 ,结节感明显 ,活动 ,左乳头向肿物方向牵引 ,左侧腋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右乳及右侧腋窝未触及异常。B超 :左乳腺外上象限可见低回声结节 ,最大径 3.0cm ,边界光整 ,肿物内回声均匀 ,后方回声增强 ,可见侧方声影。病变内可见丰富血流信号。双侧腋窝未见肿大淋巴结。B超提示 :左乳腺肿物 ,二维超声所见符合良性肿瘤表现 ,但肿瘤内血流丰富 ,不除外叶状囊肉瘤或乳腺癌。双侧乳腺钼靶照相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硫酸酯酶(steroid sulfatase,STS)、雌激素硫酸转移酶(estrogen sulfotransferase,EST)在乳腺癌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STS与EST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术前未行放疗、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82例,取其术后肿瘤组织和距肿瘤边缘>5 cm的乳腺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TS、EST在乳腺癌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采用卡方检验和spearman法分析其表达及相关性.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STS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正常乳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EST在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367).在乳腺癌组织中STS与EST的表达水平无差异,两者无相关性(r =0.078,P=0.487).结论 STS、EST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4.
乳腺平滑肌肉瘤临床上极为罕见,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78岁。1年前发现左乳外侧蚕豆大肿物,诊断为“乳腺纤维瘤。”未经治疗,因肿物渐大。于1987年1月26日以“乳腺癌”入院治疗。既往史: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史。体检:一般情况尚可,全身残表淋巴结不肿大,其他系统检查(-)。局部所见:左乳外上限可触及3×3×2cm不活动硬性肿物,与皮肤粘连、水肿,乳头无回缩,无溢液,右乳正常。胸片、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心动超声,提示动脉硬化。于2月3日,行单乳加胸大肌肌膜切除术,切口一期愈合。术后病理回报,“乳腺平滑肌肉瘤。”镜下所见:瘤细胞为交错排列长梭形细胞,细胞异形,核分裂相少见,经VG染色证明为平滑肌来源。并经黑龙江省医院和肿瘤医院病理科会诊证实。  相似文献   

15.
患者21岁,女,未婚。发现双乳肿块1年余,于1999年11月5日就诊,一年前患者无意中发现右侧乳房上有一鸡蛋大小的肿块,无红、肿、痛和乳头溢液,随后又发现左侧乳房上有一核桃大小的肿块,曾用膏药外敷无效果。家庭中无乳房肿瘤病史。体检:心、肺、肝、脾未发现异常。专科检查:双  相似文献   

16.
男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易铁男 《中国肿瘤临床》2003,30(10):734-734
男性乳腺癌临床上较为少见,而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更为罕见,现报道1例。患者,男性,64岁,1994年5月发现左侧乳头上方一直径为1.5cm肿块,质硬,无疼痛及乳头溢液,以“男性乳腺增生症”给予对症治疗。3个月后再次就诊,发现左乳肿块较前增大为2cm×3cm×2.5cm,边界尚清楚,且发现右侧乳晕下可触及一2cm×1.5cm×2cm的肿块,均无乳腺皮肤改变,双侧腋窝、锁骨上窝均未触及肿大淋巴结,于1994年9月13日行双侧乳腺肿块切除并病理检查,证实为双侧乳腺癌,而行双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双侧浸润性导管癌,腋窝淋巴结阴性,ER(+),PR(+)。该患者…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术后合并发胸腔积液是乳腺癌患者的晚期表现 ,其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我们自 1989年 4月至 1999年 12月对我院收治的 36例乳腺癌术后合并胸腔积液患者 ,分别采用胸腔化疗、内分泌治疗、放疗和综合治疗 ,并比较其疗效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36例均为女性 ,年龄 35~ 71岁 ,中位年龄 5 2岁。肿瘤原发部位 :右侧乳腺 16例 ,左侧乳腺 2 0例。原发肿瘤治疗情况 :行根治术 31例 ,行肿块单纯切除术 5例 ;术后化疗 2 6例 ,放疗16例 ,化疗加放疗 16例 ,内分泌治疗 8例 ,术后未经任何治疗 5例。乳腺癌合并胸腔积液治疗…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49岁,于2008年10月无意中发现左侧乳腺有一大小约2.5 cm×3.0 cm的肿物,无疼痛和溢液,患者无发热、盗汗和消瘦.经超声和CT检查证实无同时存在的广泛播散的淋巴结增生性病变,遂于当地医院行手术治疗,术中冰冻病理证实为小圆细胞恶性肿瘤,行左侧乳腺肿瘤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经我院会诊诊断为左乳非霍奇金淋巴瘤,符合Burkitt's淋巴瘤,活检16个腋下淋巴结,3个为阳性;免疫组化检测结果:CD10(+)、CD20(+)、CD3(-)、CD79a(+)、Bcl-2(-)、Bcl-6(+)、MUM-1(+-)、Ki-67> 95%.术后3周于我科治疗.患者既往体健,无其他部位淋巴瘤病史.入院体检:患者一般状态良好,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左乳缺如,呈术后改变,心肺扣诊未见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入院后检查:血常规:白细胞8.6 × 109/L,红细胞4.1×109/L,血红蛋白122 g/L,血小板185×109/L.血生化:血清乳酸脱氢酶368 IU/L(参考值100 ~ 190 IU/L),其余均正常.骨髓象:增生活跃,淋巴系占20.4%,幼稚淋巴细胞占1.2%.血沉:24 mm/h(参考值O~20 mm/h).β2微球蛋白:2.0 mg/L(参考值0~1.5 mg/L).腹部超声:未见异常.胸部CT:双肺未见占位,纵隔淋巴结未肿大.心电图:正常.ECOG评分为2分.入院诊断为左侧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Burkitt's淋巴瘤),Ann Arbor分期为ⅡE期.入院后首先给予全身化疗,HyperCVAD方案4个周期,之后利妥昔单抗液维持治疗4个周期.化疗后主要的毒副反应为Ⅳ度骨髓抑制和Ⅲ度黏膜炎,经抗感染和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发生皮下积液的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应的干预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40例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并发皮下积液的患者资料,同时搜集性别、民族相同、年龄相差3岁内未发生皮下积液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配对的患者手术时间相差在一周内,手术操作均为同一医生和同一组护理人员,进行1∶2配对。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民族、手术时间、肿瘤发生部位、肿瘤大小、手术切口类型及既往病史、用药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随访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的情况。结果:对是否发生术后皮下积液的两组患者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影响分析,糖尿病(OR=1.886,95%CI:0.379~11.502)、淋巴结转移(OR=4.845,95%CI:1.465~16.342)、生物蛋白胶的使用(OR=0.302,95%CI:0.135~0.675)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发生皮下积液的危险因素。有基础疾病、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发生皮下积液可能性是无基础病、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1.886倍、4.845倍。使用生物蛋白胶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发生皮下积液的可能性是不使用生物蛋白胶的0.302倍。乳腺肿瘤发生部位、肿瘤大小、手术切口类型与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合并有基础疾病、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后易发生皮下积液。使用生物蛋白胶的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后发生皮下积液的可能性降低。肿瘤发生部位、肿瘤大小、手术切口类型与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微血管吻合术在乳腺肿瘤术后一期乳房再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7-4-25-2008-2-1收治11例乳腺肿瘤患者,其中保留乳房手术3例,保留或不保留乳头乳晕皮下全乳切除8例.所有患者术后即刻行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微血管吻合术,对缺损乳腺一期整形或再造.结果:11例乳腺肿瘤患者中,浸润性导管癌4例,浸润性小叶癌1例,导管内癌伴微小浸润3例,导管原位癌2例,恶性分叶状肿瘤1例.11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无脂肪液化、腹壁切口疝等并发症发生,美容效果满意.结论: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微血管吻合术是乳腺肿瘤术后一期再造的理想术式.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9,16(1):66-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