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丹  魏玉辉  张帆  李育卿  武新安 《中成药》2012,34(5):828-831
目的 研究拉马宁碱大鼠在体肠吸收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吸收实验模型,应用重量法校正灌流液体积,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灌流液中药物浓度,并考察吸收部位、药物质量浓度、P-糖蛋白(P-gp)抑制剂及有机阳离子转运蛋白(OCTs)抑制剂对药物吸收的影响.结果 拉马宁碱在整肠段均有吸收,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分别按照回肠、结肠、空肠、十二指肠的顺序下降;2-20μg/mL的药物质量浓度对Ka和Papp无显著影响(P>0.05);含P-gp抑制剂组与不含P-gp抑制剂组相比,Ka和Papp无显著性差异(P>0.05);含OCTs抑制剂组与不含OCTs抑制剂组相比,Ka和Papp.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拉马宁碱为全肠段吸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且P-gP及OCTs对药物的小肠吸收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阿魏酸是当归、川芎、阿魏等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血栓、降血脂、防治冠心病、抗菌、抗病毒、抗突变、防癌、增加免疫功能、清除亚硝酸盐等作用。本实验从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中提取精制了川芎提取物(主要成分为阿魏酸),采用大鼠在体肠吸收实验方法,对川芎提取物中阿魏酸的吸收动力学进行研究,为川芎或其他含有阿魏酸的中药开发成缓释制剂提供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苦参碱大鼠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小花  魏玉辉  王丹  武新安 《中成药》2011,33(10):1695-1699
目的 对苦参碱大鼠肠吸收进行考察并探讨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和有机阳离子转运蛋白(OCTs)在其吸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结合HPLC法,考察苦参碱在不同肠段的吸收状况及不同浓度苦参碱的肠吸收情况,同时采用P-gp和OCTs抑制剂对两种转运蛋白抑制后,考察大鼠空肠对苦参碱吸收的影响,从而初步探讨P-gp和OCTs对苦参碱肠吸收的影响.结果 苦参碱(400 μg/mL)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25×10-2、0.80 × 10 -2、0.40×10-2、0.35×10-2/min;不同质量浓度苦参碱(100、200、400 μg/mL)的吸收速率常数(Ka)分别为:0.79×10-2、0.81×10-2、0.80×10-2/min.在维拉帕米、西咪替丁存在下,苦参碱(400 μg/mL)的表观吸收系数( Papp)值分别为0.86×10-3、0.80×10 -3/min.结论 苦参碱在各肠段都有吸收,其中在空肠吸收最好,其吸收机制可能为被动吸收,苦参碱可能不是P-gp和OCTs的底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b3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动力学,并考察不同的药物浓度和常用的吸收促进剂对其吸收速率的影响。方法:进行大鼠在体肠灌流实验,研究人参皂苷Rb3在肠道不同肠段的吸收情况。结果:人参皂苷Rb3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速率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人参皂苷Rb3在低、中、高3个浓度下的吸收速率分别为低浓度>中浓度≈高浓度。结论:小肠整个肠段是人参皂苷Rb3的主要吸收部位,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都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其中十二指肠段吸收速率最快。人参皂苷Rb3在小肠中吸收速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推测被动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为影响人参皂苷Rb3吸收的主要转适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麝香及其复方配伍肠吸收机制。方法采用单向灌流法,重量法校正灌流液体积,考察药物浓度、肠段、pH、P-糖蛋白(P-gp)等因素对麝香及西黄方活性组分的吸收变化情况。结果麝香酮、醋酸辛酯及胆酸在整个肠段均有吸收,复方配伍后麝香酮在十二指肠的吸收速率常数(Ka)、表观吸收系数(Papp)显著增加(P〈0.05)。在考察的浓度范围内,麝香酮的Ka、Pap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麝香酮的吸收机制可能为被动扩散,转运过程不受P-gp的影响。而醋酸辛酯、胆酸的Ka和Papp值随着浓度的增加显著降低(P〈0.05),提示醋酸辛酯、胆酸在机体内存在类似主动转运或促进扩散的转运机制,但不受P-gp的影响。pH对麝香单味药及复方配伍后的吸收无显著影响,当pH为7.8时,醋酸辛酯、胆酸的Ka、Papp值显著降低,且与pH为5.4、6.8时有差异(P〈0.05)。结论麝香酮、醋酸辛酯、胆酸具有广泛的吸收窗,甚至在结肠也有良好吸收;配伍对麝香酮的大鼠肠吸收特性有一定影响,较麝香单味药而言,复方配伍后麝香酮在小肠中的吸收更好。  相似文献   

6.
芹菜素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大鼠在体小肠单向灌流实验模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灌流液中药物浓度,研究芹菜素(apigenin,AP)肠吸收动力学.结果表明AP在整个肠段都有不同程度的吸收,且在十二指肠的吸收速率最快,其次空肠,最后回肠和结肠.AP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内的吸收速率常数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P<0.05),吸收机制可能有主动转运和异化扩散因素参与.AP在回肠和结肠内的吸收速率常数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基本保持不变,其在回肠和结肠内的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相似文献   

7.
黄连吴茱萸不同配比的大鼠在体肠吸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黄连吴茱萸不同配比的在体肠吸收,比较不同配比在不同肠段吸收系数的异同。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以HPLC测定灌流后药液浓度,考察黄连与吴茱萸不同配比对小肠吸收和转运的影响。结果:黄连吴茱萸6∶6在空肠的吸收常数比其他肠段要大,差异有显著性(P<0.05);黄连吴茱萸6∶1在空肠和回肠的吸收常数比其他肠段大,差异显著(P<0.05)。黄连吴茱萸1∶1在空肠、回肠及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Ka值比十二指肠大,在回肠的表观吸收系数Kapp值比其他肠段要大(P<0.05);黄连吴茱萸2∶1、黄连吴茱萸6∶1及吴茱萸单煎在回肠的吸收常数较其他肠要大(P<0.05)。在回肠中黄连吴茱萸2∶1吸收较其他2个比例药物要好(P<0.05);在结肠中黄连吴茱萸各比例吸收没有吴茱萸单煎好(P<0.05)。结论:黄连和吴茱萸无论单煎或不同比例组方在各肠段均有吸收,其中黄连∶吴茱萸为1∶1和6∶1时于空肠和回肠较易吸收;黄连∶吴茱萸为2∶1时较易于回肠吸收。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栀子苷为指标成分测定栀子提取物油水分配系数,研究栀子提取物肠吸收动力学.方法:采用经典摇瓶法测定栀子提取物中栀子苷的油水分配系数;采用大鼠在体肠吸收模型研究栀子提取物中栀子苷的肠吸收情况,考察其在小肠各段的吸收情况及药物浓度对吸收的影响.结果:栀子提取物中栀子苷的油水分配系数P=0.1077,logP=-0.967 8;质量浓度为0.2,0.8,2 g·L~(-1)的栀子提取物(分别含栀子苷0.078,0.311,0.780 g·L~(-1))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125±0.012)h,(0.058±0.004)h,(0.034±0.008)h.药物浓度不同时吸收速率常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栀子苷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中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19±0.003),(0.015±0.002),(0.012±0.002)h,不同肠段吸收速率常数有显著性差异(P<0.02).结论:栀子苷在正辛醇一水两相体系中的logp为负值,根据经典理论推测为吸收较差物质;栀子苷在大鼠小肠的吸收速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减小,提示药物的吸收机制除了被动扩散外,可能有主动转运和易化扩散因素;栀子苷在大鼠整段小肠内均有吸收,在十二指肠中吸收速率较大.  相似文献   

9.
灯盏花素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英爱  范国荣  高申  洪战英 《中草药》2007,38(7):1036-1039
目的 研究灯盏花素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动力学。方法 进行大鼠在体肠循环灌流肠吸收实验,HPLC法测定灯盏花乙素,研究灯盏花素在小肠和结肠的吸收情况,并分别考察不同质量浓度和不同pH对小肠吸收的影响。结果胆管结扎与胆管不结扎的实验组之间,吸收速率常数(ka)和吸收百分率均有显著性差异,在小肠和结肠的ka分别为(0.1071±0.013O)和(0.0707±0.0089)h^-1;灯盏花素在不同质量浓度下,未发现饱和现象,其ka几乎保持不变,在pH6.0~7.4,灯盏花素的吸收不受pH的影响。结论 灯盏花素在小肠的吸收多于在结肠的吸收,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吸收过程为一级动力学过程,提示灯盏花素可以被制成口服缓释剂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药物浓度、肠段、pH对补骨脂素大鼠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法研究补骨脂素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的吸收情况。结果:补骨脂素在低、中、高浓度下,各小肠段的有效渗透系数(Peff)没有明显上升趋势,且在高浓度时无饱和抑制现象,结论:补骨脂素在大鼠肠道内的吸收机制可能为被动扩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使药石菖蒲对定志小丸中人参皂苷成分肠吸收的影响,从肠吸收角度揭示石菖蒲"佐使则有功"的科学内涵。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大鼠样品中人参皂苷Rg1,Re,Rb1的浓度;通过大鼠在体肠灌流试验比较不同配伍方式下定志小丸中3种人参皂苷类成分肠吸收速率常数(Ka)与表观通透系数(Papp)的差异;通过大鼠外翻肠囊试验考察不同剂量石菖蒲挥发油及P-糖蛋白(P-gp)抑制剂维拉帕米对3种人参皂苷类成分累积吸收量的影响。结果:缺失石菖蒲条件下定志小丸中3种人参皂苷类成分的Papp均≤0. 191×10-3cm·min-1。与缺石菖蒲组相比,缺石菖蒲挥发油组的Ka和Papp无显著性差异,但定志小丸全方组的Ka提高了3. 97~8. 35倍,Papp提高了3. 99~8. 49倍;外翻肠囊研究表明定志小丸中石菖蒲挥发油能显著促进3种人参皂苷类成分在大鼠肠道的累积吸收量,但没有剂量依赖性。结论:石菖蒲挥发油可明显促进定志小丸中3种人参皂苷类成分的肠吸收,其促吸收机制可能与抑制P-gp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对复制性衰老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HCMEC)的影响和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的作用。方法:以HCMEC为研究对象,第8代HCMEC建立复制性衰老HCMEC模型,实验分为衰老模型组(衰老组)、白藜芦醇组(10μmol·L-1)、人参三七川芎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 mg·L-1),相应药物作用24 h后,采用β-半乳糖苷酶(SA-β-gal)衰老染色鉴定,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采用激光免疫共聚焦显微镜观察VEcadherin的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检测V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衰老组比较,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各剂量组减少SA-β-gal衰老染色比例,促进细胞的增殖,减少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G2/M期细胞比例,保持VE-cadherin形态的完整性,升高V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P0.01)。结论: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能够延缓衰老,促进增殖和有丝分裂,保持复制性衰老HCMEC VE-cadherin的完整性和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益气活血中药延缓内皮衰老的重要机制所在。  相似文献   

13.
远志和石菖蒲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均能使人"不忘",久服可"轻身延年",常相须配伍作为"对药"使用,是益智和改善记忆类方剂的核心药物组合。目前,中医临床认为远志和石菖蒲改善记忆或益智的原理为补不足、化痰通九窍,其传统理论证据尚足,但其改善记忆的现代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仍未被完全阐明。本文通过检索近10年国内(中国知网)外(Pubmed数据库)远志、石菖蒲及其化学成分对神经系统作用的药理药效学作用机制的相关文献,对远志改善记忆的主要物质基础—远志皂苷、寡糖酯、山酮,石菖蒲改善记忆的主要物质基础—α-细辛醚,β-细辛醚,丁香酚,两者配伍后活性物质的质和量的改变,以及单药和对药配伍后改善记忆的机制—抗氧化清除自由基,调控胆碱能系统,清除β淀粉样蛋白(Aβ),降低Tau蛋白磷酸化水平,改善细胞凋亡率,调节突触可塑性进行系统整理、分析、总结,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指出可能存在的不足,以期为进一步探索远志和石菖蒲相须配伍发挥"1+1 2"作用的机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通过批次红参药材中人参皂苷Rg1、Re、Rb1的组分调配达到组分最优化效果的方法。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批次红参药材,用统计学方法计算特定条件下的预测含量,再测定经过组分调配的样品含量。结果组分调配的样品含量与经计算预测含量符合程度中,人参皂苷Rg1、Re、Rb1含量相对偏差分别为-1.88%、-1.03%、0.72%。结论建立通过不同批次红参药材中人参皂苷Rg1、Re、Rb1的组分调配达到组分最优化效果的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选丹参-人参活性组分抗肝癌优化配伍并对其作用机制作初步研究。方法:以人肝癌细胞SMMC-7721为研究对象,人正常肝细胞L-O2为对照,采用CCK-8法以对肝癌细胞增殖抑制和正常肝细胞保护作用为筛选指标,正交设计优选丹参-人参活性组分抗肝癌有效组合,确定优化配伍;应用实时细胞分析技术(RTCA DP)检测丹参-人参组分优化配伍对肝癌细胞SMMC-7721和正常肝细胞L-O2增殖的影响,并进行时效关系考察;采用Annexin V/PI双染法经高内涵细胞成像系统(HCS)检测丹参-人参组分优化配伍对肝癌细胞SMMC-7721凋亡的影响。结果:丹参-人参组分配伍抗肝癌SMMC-7721细胞的优化组合为丹参总酚酸、人参总皂苷和人参多糖,其配伍剂量分别为10,10,5 mg·L-1;优选的丹参-人参组分配伍能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呈现时间依赖性,而对正常肝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不明显;丹参-人参组分优化配伍能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对正常肝细胞的凋亡无显著影响。结论:丹参-人参组分优化配伍具有潜在的特异选择性抗肝癌作用,其机制与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AMPK/mTOR)通路探讨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对高糖诱导的小鼠血管衰老的保护作用。方法:130只雄性C57BL/6小鼠先随机分为空白组和高糖组,高糖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并用高脂饮食连续性喂养7个月后再次随机分组,分为模型组、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低剂量组(0.819 g·kg~(-1))、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高剂量组(1.638 g·kg~(-1))及二甲双胍组(150 mg·kg~(-1)),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9周,期间检测小鼠体质量和血糖变化。给药结束后,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小鼠胸主动脉形态,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胸主动脉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因子2A(p16),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1A(p21),AMPK,p-AMPK,mTOR,pmTOR,肝激酶B1(LKB1),p-LKB1,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p-p70s6k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显著降低、血糖显著升高(P0.01),在药物干预9周后,各给药组小鼠体质量无明显差异,血糖值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P0.0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内膜损伤严重且有增生,中膜明显增生且排列不整齐,给药各组内膜损伤不明显,中膜少量增生,p16,p21,mTOR,p-mTOR,p70s6k,p-p70s6k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AMPK,p-AMPK,LKB1,p-LKB1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P0.01)。药物干预后,各给药组p16,p21,mTOR,p-mTOR,p70s6k,p-p70s6k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P0.01),AMPK,p-AMPK,LKB1,p-LKB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高糖能够诱导小鼠主动脉衰老,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可能通过AMPK/mTOR通路改善由高糖诱导的小鼠主动脉衰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普济方》数据库管理系统,结合文献考证和现代药理学研究与临床应用,挖掘和分析石菖蒲潜在功能,扩大临床应用范围。方法:分析《普济方》数据库管理系统含石菖蒲复方所治病证的分布和构成,同时考察历代本草记载的石菖蒲功用,并与2015年版《中国药典》相比较,发现古今功用主治的不同,挖掘和分析石菖蒲的潜在功能,结合现代药理学和临床应用加以佐证。结果:在《普济方》数据库中检索含石菖蒲复方758首,所治病证317个,分为30类,根据病证提炼功能,其中开窍醒神、明耳目、止痢、止痉、温胃化湿功能与2015年版《中国药典》记载内容相吻合,但治疗中风、诸痹、咳喘、疼痛,疥癣、癥瘕积聚、痈疮等病证的功能未被收录。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和临床应用验证石菖蒲具有平肝息风、祛风散寒除湿、止咳平喘、杀虫止痒、软坚散结、解毒消痈功能。结论:通过数据分析、文献考证及现代药理学研究与临床应用的佐证,确认石菖蒲具有平肝息风、祛风散寒除湿、止咳平喘、杀虫止痒、软坚散结、解毒消痈的潜在功能。此外,石菖蒲止痛功能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现代药理学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8.
探讨trnL-trnF序列的相似度、特异位点、遗传距离和系统发育树这4个分子鉴定指标对人参和西洋参药材的鉴定能力,优化人参和西洋参分子鉴定指标。从人参和西洋参药材中提取DNA,以trnL-trnF通用引物进行扩增测序,利用NCBI数据库中的BLAST功能计算相似度,利用DNAman软件比较特异位点,利用Mega软件计算遗传距离,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人参和西洋参的种内相似度均为100%,种间相似度为99.6%;人参和西洋参分别在G153A,T463A,C732G,T818C有特异位点;种内遗传距离(0)小于种间遗传距离(0.004);系统发育树中人参和西洋参均分为2个单系分支。因此,利用trnL-trnF序列,相似度、特异位点、遗传距离和系统发育树指标均可以区分人参和西洋参。综合分析,trnL-trnF序列的G153A,T463A,C732G,T818C特异位点指标是人参和西洋参的最佳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市售红参饮片质量,制定红参饮片的质量标准。 方法: 收集不同地区市售红参饮片样品,采用性状观察,显微、薄层色谱定性鉴别,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含量测定。采用Lichrospher C18 (4.6 mm×150 mm,5 μm)色谱柱,乙腈-水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3 nm,流速1 mL·min-1,柱温30 ℃。 结果: 市售红参饮片外观性状有差异,显微特征明显,薄层色谱在与人参对照药材、人参皂苷Rf、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及人参皂苷Rb1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13批样品中人参皂苷Rg1+Re的含量范围为0.097 0%~0.301%,Rb1的含量范围为0.140%~0.310%。 结论: 不同地区市售红参饮片性状、显微特征及样品中3种成分的含量均具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人参药材等级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人参药材的性状与主要化学成分指标进行分析,探索人参药材性状与成分指标间的关联性,建立新的人参等级评价标准,为人参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更加全面而科学的依据。方法:对48批人参样品的外观性状特征进行量化测量,测定9种人参皂苷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将内外指标测定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依据分析结果合理划分人参药材等级并构建等级评价标准。结果:一等人参药材:主根直径1.72 cm,芦头长度2.61 cm,单支参重14.15 g,人参皂苷Rb_1质量分数0.612 1%,人参皂苷Re质量分数0.385 8%,人参皂苷Rg_1质量分数0.320 8%,无破疤、杂质、虫蛀、霉变。二等人参药材:主根直径为1.55~1.72 cm,芦头长度1.74~2.61 cm,单支参重10.24~14.15 g,人参皂苷Rb_1质量分数0.496 8%~0.612 1%,人参皂苷Re质量分数0.323 3%~0.385 8%,人参皂苷Rg_1质量分数0.263 6%~0.320 8%,无破疤、杂质、虫蛀、霉变。三等人参药材:主根直径为1.29~1.55 cm,芦头长度1.34~1.74 cm,单支参重6.90~10.24 g,人参皂苷Rb_1质量分数0.389 5%~0.496 8%,人参皂苷Re质量分数0.235 2%~0.323 3%,人参皂苷Rg_1质量分数0.217 1%~0.263 6%,无杂质、虫蛀、霉变。四等人参药材:主根直径为1.29 cm,芦头长度1.34 cm,单支参重6.90 g,人参皂苷Rb_1质量分数0.389 5%,人参皂苷Re质量分数0.235 2%,人参皂苷Rg_1质量分数0.217 1%,无杂质、虫蛀、霉变。结论:以主根直径、芦头长度、单支参重为人参药材等级标准划分的外观指标,以人参皂苷Rg,Re,Rb_1的含量作为药材内在质量评价指标。制定人参商品规格分为4级,综合了外观和内在指标,具有科学性、全面性的特点,可作为人参药材等级标准的划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