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介绍"实用血瘀证诊断标准",并评价其可靠性与真实性。方法应用"实用血瘀证诊断标准"(A标准)、1986年"血瘀证诊断标准"(B标准)及2011年"血瘀证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C标准)调查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不同科室患者共712例。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A标准的可靠性,检验A标准与B、C标准的诊断一致性,采用贝叶斯方法估计A标准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一致性检验分析发现,不同研究者应用A标准的诊断一致性良好(诊断符合率91.96%,Kappa=0.82,P0.001),且A标准与B、C标准的诊断一致性良好。贝叶斯分析发现,与B、C标准比较,A标准的灵敏度更高而特异度无明显差异。A标准与B标准比较,A标准的灵敏度估计值为0.911(95%CI:0.888~0.930),特异度估计值为0.875(95%CI:0.826~0.915),B标准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估计值分别为0.762(95%CI:0.731~0.790)和0.902(95%CI:0.858~0.936);A与B灵敏度之差的估计值为0.149(95%CI:0.112~0.184),特异度之差的估计值为-0.026(95%CI:-0.085~0.033)。A标准与C标准比较,A标准的灵敏度估计值为0.912(95%CI:0.889~0.932),特异度估计值为0.880(95%CI:0.833~0.919),C标准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估计值分别为0.831(95%CI:0.804~0.857)和0.892(95%CI:0.848~0.926);A与C灵敏度之差的估计值为0.081(95%CI:0.047~0.114),特异度之差的估计值为-0.011(95%CI:-0.070~0.046)。结论相较于B标准和C标准,A标准不仅可靠性高,且在不明显降低特异度的情况下显著提高了灵敏度。  相似文献   

2.
血瘀证诊断参考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3.
<正>血瘀证诊断标准[1]的建立是血瘀证客观化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血瘀证在不同疾病中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的特点。"病证结合"是中西医结合临床的最佳模式[2],血瘀证为冠心病临床常见证候,目前尚缺乏基于病证结合的冠心病血瘀证诊断标准。在系统整理古今文献的基础上,通过系统评价方法制定冠心病血瘀证诊断指标条目池,采用德尔菲法完成专家咨询,按照横断面研究设计进行临床观察,最终制定出包含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综合评定的冠心病血瘀证诊断  相似文献   

4.
血瘀证诊断试行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主要依据:1.舌质瘀紫或舌体有瘀斑瘀点:2.脉涩,或结、代,或无脉;3.固定性刺痛或绞痛,并拒按;4.病理性肿块,包括内脏肿大、新生物、炎性或非炎性包块、组织增生变性;5.血管异常,包括舌下及其他部位静脉曲张、毛细血管扩张、血管痉挛、唇及肢端紫绀、血管阻塞;6.出血及各种出血后引起的瘀血、黑粪、皮下瘀斑  相似文献   

5.
血瘀证及中风病血瘀证的诊断标准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血瘀证的研究近年来较活跃,基本上是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入手。微观辨证是根据微观指标认识与辨别证[1],宏观辨证则是以四诊为手段,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搜集有关的临床信息,判断出病因、病位、病性等的辨证过程。而后者对于血瘀证的实质的研究具有同样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血瘀证诊断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电子计算机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法,对血瘀证的临床症状、体征和血液流变学检查指标的变化作了定量分析,结果在症状体征中,舌质紫暗、少腹部抵抗压痛、皮下瘀血斑、脉涩、病理性肿块、黑便等对血瘀证的贡献率最大,在血液流变学检查中,全血粘度、体外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血栓弹力图等对血瘀证的贡献率最大,根据回归结果,结合国内外既往研究,提出了一个血瘀证的定量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血瘀证诊断标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1986年建立的“血瘀证诊断标准”得到了临床广泛应用,具有较好普适性。但冠心病血瘀证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利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制订符合循证医学理念的冠心病血瘀证诊断标准,对进一步深化冠心病血瘀证的研究,发挥传统中医药在冠心病防治领域的优势,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血瘀证目征与血瘀证诊断标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6种标准对781例患者的诊断研究,提示在诊断阳性率,敏感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和总和积分值等方面,中国血瘀症诊断标准和国际血瘀证诊断标准最优,血瘀证目片和日本瘀血证诊断标准次之,国际瘀血诊断标准试行方案和中山氏瘀血压痛点更次之。各种标准各有其独特优点,应相互取长补短,同时,探讨了导致各种标准不足之处的原因,并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9.
黄江丽 《陕西中医》2011,32(8):1101-1103
<正>眼科疾病血瘀证较多,尤其是青光眼,如何根据其眼病病种的不同,量化眼病血瘀证诊断标准,目前仍无统一标准,因此,量化青光眼血瘀证诊断标准,对于准确、快速诊断治疗有着重要临床意义,故提出青光眼血  相似文献   

10.
血瘀证诊断标准研究述要及思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血瘀证诊断标准作为血瘀证客观化、规范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受到重视.血瘀证诊断标准的制定主要从症状体征、病因、治疗性诊断三方面进行.众多诊断标准反映出新的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指标的作用日益突出,而研究者也从各个专科制定了各自的诊断标准,用以指导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1.
杜金行  李腾飞  史载祥 《中医杂志》2012,53(23):2035-2037
目的 建立血瘀证各兼证的诊断标准,为临床诊治血瘀证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检索近30年发表于中文核心期刊的血瘀证相关文献,经筛选后逐条录入各要素,并进行临床表现、舌像、脉象统计.结果 共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184篇,研究发现,气虚血瘀证兼症11个,血虚血瘀证兼症9个,气滞血瘀证兼症8个,寒凝血瘀证兼症11个,痰凝血瘀证兼症11个,热毒血瘀证兼症11个,阴虚血瘀证兼症7个,阳虚血瘀证兼症5个.结论 确定了血瘀证兼证可分为8个类型及各类型的诊断要素,为中医临床诊治血瘀证及其兼证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小儿肺虚证、脾虚证、血瘀证及肾虚证诊断标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小儿肺虚证诊断标准 1肺虚证(1)咳喘声低。(2)痰液清稀。(3)反复呼吸道感染。(4)乏力多汗。(5)呼吸无力。(6)哭声低微。(7)胸闷不适。(8)久病多病。(9)素体虚弱(双胎、早产、低体重)。(10)体检有肺部罗音。(11)脉细弱或指纹淡(3岁以下)。(12)血气检查:PaO2下降,PaCO2升高。  相似文献   

13.
主要依据 1.舌质紫暗或舌体瘀斑、瘀点,舌下静脉曲张瘀血。2.指纹紫滞。3.固定性疼痛或疼痛拒按。4.病理肿块,包括内脏肿大、炎性或非炎性包块、组织增生,外伤性血肿等。5.血管异常,人体各部位的静脉曲张,血管扩张,血管痉挛,血管阻塞、血栓形成。6.面部、口唇、齿龈及眼周晦暗或发青,唇及肢端紫绀。7.脉涩、结代或无脉,心律不整,心电图有心律失常等。8.血不循经而停滞及出血后引起  相似文献   

14.
主要依据:(1)舌质紫暗或舌体瘀斑、瘀点,舌下静脉曲张瘀血;(2)指纹紫滞(3岁以下);(3)固定性疼痛或疼痛拒按;(4)病理肿块(包括内脏肿大、炎性或非炎性包块、组织增生及外伤性血肿等);(5)血管异常,人体各部位的静脉曲张,血管扩张,血管痉挛,血管阻塞,血栓形成;(6)面部、口唇?..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中、日两国制订的血瘀证诊断标准有无明显差别作了研究。随机选择308例暗紫舌(男179例,女129例,平均年龄47.7岁)和143例非暗紫舌(男83例,女60例)作为标准组。采用双盲法按日本学者寺泽捷年提出的瘀血证诊断标准,诊断出血瘀证组263例(男151例,女112例,平均年龄46岁);非血瘀证组188例(男110例,女78例,平均年龄40.02岁)。同样按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第二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会议修订的血瘀证诊断标准(为便于比较,删除"实验室依据"),诊  相似文献   

16.
1982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制订了血瘀证诊断标准,以后许多人为了探讨血瘀证的诊断标准、病理及病机,作了许多研究,但因血瘀证有错综复杂的病因,所以病机至今未能弄清。要想科学的分析血瘀证,就应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探讨血瘀证的临床及病理表现,研究它们的关系,以构成血瘀证病理的科学体系,这是中西医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就皮肤病血瘀证的诊断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从眼病学角度探讨血瘀证的诊断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血瘀证诊断标准"文献引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行业的诊断标准,“血瘀证诊断标准”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笔者考察了该标准的应用情况,认为该标准在临床和科研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同时指出,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和新的科学技术成果的出现,有必要对该诊断标准进行重新修订。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17,(4):687-690
目的:比较分析历年血瘀证的诊断标准的异同及优异,为临床医师诊断提供更全面准确的标准参考。方法:检索CNKI、CBM、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中1915—2016年发表的血瘀证诊断标准的相关文献,并检索各标准的引用次数,获取应用最广泛的标准,并对文献中各血瘀证诊断标准组成进行分类,探讨不同标准的异同点。结果:共纳入期刊文献6篇、国家标准1篇,共7篇文献。其中,期刊包括1982年第一次全国活血化瘀研究学术会议修订(上海会议)提出的血瘀证诊断试行标准;1986年第二次全国活血化瘀研究学术会议修订(广州会议)提出的《血瘀证诊断标准》;1986年《国际血瘀诊断标准试行方案》(小川新,日本);1988年《血瘀证诊断标准的研究》(王阶,中国);1988年《血瘀证研究国际会议》(北京会议)提出的血瘀证诊断参考标准;201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提出的《血瘀证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及1997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GB/T 16751.2)的国家标准。其中,以国家标准引用最多,高达523次。7篇诊断标准中,共同的证候有:舌质紫黯或舌体瘀斑、瘀点;面部、唇、齿龈及眼周紫黑者;肌肤甲错;固定性疼痛;身上有病理性肿块等8项。不同诊断标准在情志因素,肢体麻木等方面上对血瘀证的诊断有了新的认识。引用频次最多的证候标准有舌质紫黯有瘀斑,面部眼周紫黑,肌肤甲错,脉涩或结、代,月经紊乱、经期腹痛、色黑有血块,固定性疼痛,血不循经而停滞及出血后引起的瘀血、黑粪、皮下瘀斑等。结论:目前血瘀证诊断标准以《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应用最广;其他血瘀证诊断标准各有优异,但应用仍也存在很大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