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2.
目的探讨Delta/Notch样表皮生长因子相关受体(DNER)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39例TNBC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进行回顾性研究,运用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DNER蛋白表达水平,用RT-PCR检测组织中DNER mRNA表达水平。用配对χ2检验(McNemar检验)比较乳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DNER阳性率的差异,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DNER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用配对t检验比较DNER mRNA在乳腺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用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DNER mRNA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两两比较用LSD法。 结果DNER蛋白在TNB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2.1%(32/39),高于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23.1%, 9/39)(P<0.001)。DNER蛋白在TNB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直径(χ2= 6.121,P=0.026)、淋巴结转移(P=0.005)及TNM分期(P=0.030)有关。RT-PCR检验结果显示,DNER mRNA在TNBC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其癌旁正常组织(0.768±0.067比0.487±0.041,t=4.793, P<0.001);DNER mRNA在TNBC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直径、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F=8.392, P=0.001; t=5.178,P<0.001; t=4.925,P<0.001)。 结论DNER蛋白及mRNA的高表达与TNBC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可能是乳腺癌诊断和治疗的潜在靶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1 orf63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1 orf63基因在67例乳腺癌组织标本及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水平,采用r检验分析C1orf63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因子分析.结果 C1orf63基因在乳腺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31.3%(21/67),而在癌旁正常组织中不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90,P<0.01).C1orf63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x2=0.06,P=0.79)、T分期(x2=0.50,P=0.47)、N分期(x2=1.41,P=0.23)、TNM分期(x2=0.29,P=0.58)、雌激素受体(x2=0.82,P=0.36)、孕激素受体(x2=0.31,P=0.57)、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x2=0.00,P=0.98)均无关.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N分期(HR =4.96,95% CI为2.03 ~12.15,P<0.01)和C1orf63基因(HR =2.37,95% CI为1.05~5.37,P=0.04)是不良预后因素.结论 C1orf63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提示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qPCR检测胃癌组织株和67例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MACC1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7例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MACC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结果:BGC823、SGC7901和MGC803 3种胃癌细胞株中MACC1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458 4±0.047 9、4.768 5±0.100 6和4.257 5±0.029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5.131,P<0.05。癌组织MACC1mRNA表达量(5.560 0±2.853 1)较癌旁正常组织(2.190 1±1.675 9)显著增高,t=6.907,P=0.000。肿瘤组织中MACC1蛋白的阳性率为64.18%(43/67),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5.97%(4/67),χ2=49.844,P<0.05,且MACC1蛋白的异常高表达与分化程度(χ2=14.492,P=0.000)、腹膜转移(χ2=4.251,P=0.039)、淋巴转移(χ2=11.978,P=0.001)、临床分期(χ2=11.024,P=0.001)密切相关,而与年龄(χ2=0.129,P=0.720)、性别(χ2=0.407,P=0.523)、肿瘤大小(χ2=0.017,P=0.897)、部位(χ2=3.021,P=0.082)及远处转移(χ2=0.000,P=1.000)无关。结论:MACC1可以作为预测腹膜转移、淋巴转移,评价胃癌进展的有效指标,可为胃癌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Wnt-1诱导分泌蛋白-1(WISP-1)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选取南昌市第三医院2011年1~6月手术切除且经常规病理证实的浸润性乳腺癌标本120例及其癌旁组织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WISP-1蛋白在120例乳腺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同时收集这些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随访结果,采用χ~2检验分析乳腺癌组织中WISP-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患者生存差异,并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WISP-1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85%,102/12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35%,42/120)(χ~2=7.653,P=0.003)。WISP-1表达与患者的肿瘤组织学分级(χ~2=22.846,P0.001)、淋巴结转移(χ~2=11.663,P=0.001)、HER-2表达(χ~2=7.825,P=0.005)以及远处转移(χ~2=35.737,P0.001)有关。患者随访时间为24.0~60.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3.9个月。生存分析结果发现,WISP-1表达水平是患者DFS的预后因素(χ~2=19.354,P0.001)。低表达WISP-1的患者出现复发转移的中位时间是48个月,而高表达WISP-1的患者出现复发转移的中位时间是40个月。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提示,WISP-1(OR=2.129,95%CI:1.099~4.124,P=0.025)、年龄(OR=4.617,95%CI:2.803~7.605,P0.001)、淋巴结转移(OR=2.014,95%CI:1.209~3.355,P=0.007)是乳腺癌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高表达WISP-1的乳腺癌患者预后更差,WISP-1蛋白可能是乳腺癌预后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RASSF1A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49例乳腺癌组织及癌旁非肿瘤组织中RASSF1A基因的表达。应用条带密度分析软件,定量分析RT-PCR产物电泳带密度。结果:49例癌旁非肿瘤组织中RASSF1A全部表达,RASSF1A校正值(RASSF1A/β-actin)为0.6902±0.1179;49例乳腺癌组织中仅19例RASSF1A表达,校正值为0.1833±0.2441;癌组织与癌旁非肿瘤组织中RASSF1A基因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99,P=0.000)。随着临床分期的增高,腋淋巴结转移率的增加,RASSF1A基因阳性表达率降低(χ2=7.201,P=0.027;χ2=3.893,P=0.048);病理组织学分级增加,RASSF1A基因呈现低表达(χ2=6.479,P=0.039);c-erbB-2蛋白表达阳性伴随RASSF1A基因的低表达(χ2=13.437,P=0.000);即RASSF1A基因高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病理组织学分级、c-erbB-2蛋白表达呈负相关。而与患者年龄(χ2=0.002,P=0.962)、病理组织学类型(χ2=0.549,P=0.908)及其雌、孕激素受体(ER/PR;χ2=0.330,P=0.566/χ2=1.464,P=0.226)状况无关。结论:乳腺癌旁非肿瘤组织中RASSF1A基因表达高于癌组织,随着临床分期的增高、病理组织学分级的上升以及c-erbB-2蛋白的高表达,RASSF1A基因表达率降低。提示RASSF1A基因丢失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乳腺肿瘤较差的生物学特性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硫氧还蛋白结合蛋白(TXNIP)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1年至2012年50例乳腺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采用qRT-PCR、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16例、7例和50例乳腺癌及对应癌旁组织中TXNIP mRNA表达量、蛋白水平及蛋白阳性表达情况,并分析TXNIP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TXNIP mRNA表达量为39.07±12.34,癌旁组织中为40.12±13.13(P>0.05);乳腺癌组织中TXNIP蛋白水平和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43±0.11和52.0%,均低于癌旁组织的0.85±0.01和7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XNIP蛋白表达与乳腺癌TNM分期和分化程度有关(P<0.05),Ⅲ、Ⅳ期及低分化乳腺癌组织中TXNIP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其对应癌旁组织(P<0.05)。结论 TXNIP在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表达存在差异,其可能成为乳腺癌诊断和治疗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DR1基因多态性与其在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筛选93例乳腺癌组织及26例配对癌旁组织,利用PCR-RFLP技术检测MDR1 exon12(1236)、exon21(2677)、exon26(3435)3个位点的多态性,以RT-qPCR技术对MDR1 mRNA进行相对定量,分析不同基因型患者间MDR1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93例乳腺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MDR1基因的表达;C1236T、G2677T/A和C3435T各基因型与MDR1表达水平之间均未显示统计学差异(F=0.047,P=0.954;F=0.364,P=0.833和F=0.173,P=0.841);但其中2 6例癌组织MDR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对应的癌旁组织(3.83±5.27 vs 1.81±4.42;t=2.522,P=0.018)。结论:癌组织可能易发生多药耐药,MDR1表达差异的遗传学基础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跨膜蛋白158(transmembrane protein 158,TMEM158)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对乳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分析TCGA数据库中下载的1 094例乳腺癌组织和120例癌旁组织的m RNA表达谱数据;Western印迹验证癌组织及其对应癌旁组织中TMEM158蛋白表达差异;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RT-PCR)检测乳腺癌细胞系中TMEM158表达水平。通过小干扰RNA技术转染乳腺癌SUM1315细胞,Transwell及细胞划痕实验观察沉默TMEM158后对乳腺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同时Western印迹和q RT-PCR实验分析干扰TMEM158对EMT(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相关标志物E-Cadherin、Vimentin、Snail、N-Cadherin表达量的影响。结果分析TCGA数据库中下载的1 094例乳腺癌组织和120例癌旁组织的m RNA表达谱数据显示,TMEM158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6.65±1.76)高于癌旁组织(5.81±1.22)(P0.05);分析120对乳腺癌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结果表明,TMEM158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6.50±1.76)高于对应的癌旁组织(5.81±1.22)(P0.05)。Western印迹检测4对人乳腺癌及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中TMEM158蛋白的表达显示,与癌旁乳腺组织比较,乳腺癌组织TMEM158表达升高(P0.05)。q RT-PCR分析乳腺癌细胞水平TMEM158表达显示,相对于正常乳腺导管细胞(MCF-10A),乳腺癌细胞中TMEM158表达水平升高(P0.05);人乳腺癌细胞株TMEM158表达量也升高(均P0.05)。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细胞(SUM1315-Si NC)相比,干扰TMEM158(SUM1315-Si TMEM158),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降低[(346±59)比(196±33),P0.05;(202±68)比(99±21),P0.05)]。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沉默TMEM158后癌细胞迁移能力降低[(54.68±10.85)比(25.54±7.64),P0.05]。Western印迹和q RT-PCR结果证明,沉默TMEM158后E-Cadherin表达量增加,而Vimentin、Snail、N-Cadherin表达量下降(P0.05)。结论TMEM158在乳腺癌组织与细胞系中高表达,可通过调控EMT相关蛋白的表达干扰TMEM158,从而抑制乳腺癌细胞迁移侵袭。  相似文献   

10.
直肠癌相关新基因的荧光定量PCR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人类新基因C10orf46ky(Genbank登录号为AY743663)在直肠癌中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制备31例直肠癌患者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总RNA并逆转录为cD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C10orf46ky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在直肠癌癌组织中的C10orf46ky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相邻的癌旁正常直肠组织,但其表达水平与直肠癌的分期和病理分化程度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人类新基因C10orf46ky在直肠癌中表达升高,暗示其与直肠癌变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1.
ADAR1 mRNA在肝癌及癌旁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DAR1mRNA在肝细胞肝癌(HCC)及癌旁组织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诊断为HCC41例患者的肝癌及癌旁组织RNA编辑酶ADAR1mRNA的表达。结果所有肝癌组织RNA编辑酶ADAR1均有表达,相对表达量为3.340±0.863;所有癌旁组织有RNA编辑酶ADAR1表达,相对表达量为0.801±0.209;对照的26例正常肝组织及其他肝脏疾病标本RNA编辑酶ADAR1的相对表达量为0.880±0.226。将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ADAR1mRNA表达量进行成组t检验,两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t=18.30,P<0.001);肝癌组织和对照肝组织的ADAR1mRNA表达量进行成组t检验,两者间亦存在显著性差异(t=17.65,P<0.001);将癌旁组织和对照肝组织检测到的ADAR1mRNA的表达量进行成组t检验,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4,P>0.10)。将从同一患者取材的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ADAR1mRNA表达量进行配对t检验,两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t=18.53,P<0.001)。结论ADAR1mRNA在肝癌组织的表达增高,可能在肝癌的发生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和MAPLC3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u Q  Wang JJ  Pan YC  Meng LF  Zhan X  Zheng QF 《癌症》2008,27(1):25-29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HER-2胞外域(ECD)水平与癌组织HER-2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4年1月重庆市肿瘤研究所收治的93例乳腺癌患者的血清和新鲜癌组织标本,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血清中HER-2 ECD水平,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和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检测癌组织中HER-2的表达状态,将患者血清HER-2 ECD水平与癌组织中HER-2的表达进行对比研究,并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用t检验比较癌组织HER-2阳性者与阴性者之间血清HER-2 ECD的表达水平,用Kappa检验分析血清学方法与组织学方法检测HER-2的一致性,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肿瘤TNM分期与血清HER-2 ECD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在93例乳腺癌患者中,癌组织HER-2阳性者30例,HER-2阴性者63例,并且,癌组织HER-2阳性者血清HER-2 ECD水平为(22.18±22.38)ng/ml,明显高于癌组织HER-2阴性者的(10.19±2.01)ng/ml(t=-4.209,P0.001)。Kappa一致性检验显示,血清学方法与组织学方法检测HER-2的一致性较好(Kappa=0.519,P0.001)。乳腺癌患者血清HER-2 ECD水平与远处转移情况(P=0.013)、肿瘤TNM分期(r=0.213,P=0.042)、ER及PR状态(χ~2=6.206、11.853,P=0.013、0.001)有关,而与年龄(χ~2=0.607,P=0.436)、肿瘤大小(P=0.109)、区域淋巴结状态(P=0.106)、Ki67及p53表达(χ~2=0.349、0.076,P=0.555、0.782)无关。ER、PR阴性者癌组织HER-2阳性率均高于ER、PR阳性者(χ~2=15.368、24.733,P均0.001)。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清HER-2 ECD水平与癌组织HER-2状态相关性较好,可作为组织学检测的一种补充,可为患者提供HER-2连续动态监测,为乳腺癌的临床管理提供客观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乳腺癌中原癌基因c-myc和Pokemon 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发生、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2008年1月至10月45例浸润性导管癌组织标本、20例癌旁乳腺组织标本和20例正常乳腺组织标本,均为女性,年龄23~69岁。所有标本均经临床病理确诊。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Pokemon 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myc表达。采用卡方检验和等级相关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Pokemon mRNA的阳性表达率在乳腺癌组织、癌旁乳腺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分别是71.11%(32/45),30.00%(6/20)和20.00%(4/20),3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c-myc阳性表达率在乳腺癌组织、癌旁乳腺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分别是86.67%(39/45),60.00%(12/20)和50.00%(10/20),3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2)乳腺癌细胞质Pokemon mRNA表达和乳腺癌细胞质c-myc表达都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2,P=0.027)。(3)乳腺癌细胞质Pokemon mRNA表达与c-myc表达有关联性(r=0.585,P0.000)。结论 Pokemon mRNA和c-myc蛋白可能参与乳腺导管癌的发生和转移。Pokemon mRNA表达和c-myc表达两者间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组织胸腺素β10 (Thymosin beta-10,Tβ10) 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70例HCC患者癌组织、癌旁肝组织及18例正常肝组织中Tβ10 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Tβ10 mRNA表达水平与肝癌患者的临床分期、有无术后复发、有无肝外转移、有无门静脉癌栓、肿瘤个数、肿瘤直径、血清AFP水平和病理分级等指标的关系.结果 Tβ10 mRNA在正常肝组织(1.30±0.53)及癌旁肝组织(1.21±0.50)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在HCC组织(1.01±0.41)中的表达水平(P<0.05),而在正常肝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β10 mRNA在人HCC组织中的表达与门静脉癌栓、肿瘤个数及肿瘤直径明显相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肝外转移及术后复发、血清AFP 水平及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Tβ10 mRNA在HCC组织中低表达,可能与HCC的发生、发展的早期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C10orf99在皮肤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2例皮肤基底细胞癌组织和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C10orf99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正常皮肤组织中,C10orf99的阳性表达率为80.00%,而在皮肤基底细胞癌皮损中其表达明显下降,阳性表达率为9.38%,两组C10orf99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C10orf99在皮肤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皮肤组织,C10orf99的异常表达可能在基底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组织miR-10b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01—01—2006—12—0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存档蜡块50例NSCLC和癌旁肺组织(距离癌组织〉3cm),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NSCLC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miR-10b的表达,分析miR-10b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通过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结果:50例NSCLC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34例癌组织miR-10b表达高于癌旁组织;癌组织miR-10b表达为1.55±0.57,相应癌旁组织为1.01±0.38,t=-2.182,P=0.034。miR—10b的表达水平与病理分期(U=189,P=0.010)和淋巴结转移(χ^2=6.650,P=0.010)呈正相关,而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如性别、年龄、发病部位、病理分型和分化等均无相关性。miR-10b高表达的NSCLC患者5年生存率为4%(1/25),明显低于miR-10b低表达患者的32%(8/25),χ^2=6.504,P=0.011。结论:miR-10b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能成为NSCLC预后判断的指标,miRNA可能成为NSCLC分子诊断和靶向治疗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黄馨  傅剑华  程斌 《肿瘤学杂志》2013,19(5):336-341
[目的]探讨PAR1 mRNA及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及其匹配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3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食管原位癌组织及其匹配癌旁组织PAR1 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是否淋巴结转移等临床指标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5对食管鳞癌组织及其匹配癌旁组织的PAR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食管鳞癌组织PAR1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匹配的癌旁组织(146.220±24.790vs134.054±23.593,t=-4.17,P<0.01),而且与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t=-2.199,P<0.05);食管鳞癌组织PAR1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其匹配的癌旁组织(49%vs3.64%,χ2=23.04,P<0.001)。[结论]PAR1 mRNA及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均显著上调,可能参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侵袭与转移。  相似文献   

19.
李倩  赵继志  陈永宁  张韬  周炼  金晔 《癌症进展》2009,7(3):314-318
目的定量研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EN)mRNA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及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了解PTEN基因的表达与口腔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42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及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PTENmRNA的表达,Rotor-Gene Real-TimePCRAnalysisSoftware6.0软件进行mRNA定量分析,在SPSS14.0统计软件平台上用配对t检验方法统计检验。结果42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和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均有PTENmRNA表达。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TENmRNA表达量[1.10±0.13(10gPTEN/logβ-actin)]低于相应癌旁正常组织(1.48±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与PTENmRNA表达水平降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HDAC1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RT-PCR检测50例结直肠癌组织、50例癌旁组织、2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和20例腺瘤组织中HDAC1mRNA表达情况,统计学分析HDAC1mRNA相对表达量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癌组织HDAC1mRNA相对表达量(0.608±0.03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496±0.026),腺瘤组织HDAC1mRNA相对表达量(0.495±0.052)明显高于正常组织(0.388±0.050);癌组织中HDAC1mRNA相对表达量与患者的性别(t=0.264,P=0.793)、年龄(t=0.116,P=0.908)和肿瘤大小(t=0.621,P=0.537)无关,而与组织Duke分期(t=3.395,P=0.001)、组织学分型(t=2.070,P=0.043)和淋巴结转移(t=2.162,P=0.036)相关。Duke C、D期HDAC1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Duke A、B期,高、中分化结直肠癌组织HDAC1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低、未分化组织,淋巴结转移患者HDAC1mRNA相对表达量增高。CK20(t=2.389,P=0.021)和Ki-67(t=2.117,P=0.039)高表达患者HDAC1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增高。结论:HDAC1mRNA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相关。RT-PCR检测HDAC1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可能成为一种新的结直肠癌特异性诊断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