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采用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的尿液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五味子水提液治疗肾小球肾炎大鼠的机制。方法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给药组各10只。采取大鼠注射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方法制作大鼠原位免疫复合物性肾炎模型,检测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并采用基于GC-MS的尿液代谢组学技术结合模式识别方法对各组大鼠尿液进行代谢网络分析,筛选与肾小球肾炎疾病相关的潜在生物标记物。结果给药后12 d,给药组大鼠24 h尿蛋白含量[(9.24±2.69)mg比(76.04±18.88)mg]较模型组降低(P<0.01);尿液代谢组学共确定15个内源性生物标记物,涉及代谢通路包括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丙酮酸代谢、糖酵解代谢等。结论五味子可能通过调节花生四烯酸及脂肪酸代谢发挥治疗肾小球肾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尿液代谢组学和生物网络分析整合策略研究益肾固络合剂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GN)的关键代谢途径和潜在靶点。方法:建立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诱导的CGN大鼠模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代谢组学筛选益肾固络合剂治疗CGN的尿液内源性代谢标志物和代谢途径。整合生物网络分析工具对益肾固络合剂调节的生物标志物进行网络分析,挖掘益肾固络合剂治疗CGN的生物功能和潜在靶点。结果:基于尿液代谢组学技术筛选出花生四烯酸等20个益肾固络合剂治疗CGN的内源性代谢标志物。对益肾固络合剂调控的关键内源性代谢物生物网络分析结果表明,花生四烯酸代谢是益肾固络合剂发挥治疗CGN作用的潜在关键通路,其代谢途径上的细胞色素P450 4A11(CYP4A11)等10个靶点为益肾固络合剂治疗CGN的潜在靶点。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益肾固络合剂治疗CGN的作用机制,为益肾固络合剂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从代谢组学角度探讨加味八珍益母胶囊对卵巢早衰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加味八珍益母胶囊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摘除大鼠双侧卵巢复制卵巢早衰模型,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21天。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飞行时间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time of flight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分析各组大鼠血清样本,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探究加味八珍益母胶囊对卵巢早衰大鼠体内差异代谢物的影响;将MELIN数据库或KEGG数据库鉴定出的差异代谢物导入Metaboanalyst 5.0在线平台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 共筛选和鉴定出18个潜在差异代谢物,大鼠灌胃加味八珍益母胶囊后绝大部分差异代谢物呈现良好的回调趋势。这18个差异代谢物共富集得到2条代谢通路(Pathway Impact>0.1),分别为甘油磷脂代谢和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结论 加味八珍益母胶囊对卵巢早衰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改善血清中差异代...  相似文献   

4.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探讨补阳还五汤(Buyang Huanwu Decoction, BYHWD)对大肠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慢性炎症大鼠尿液中内源性标志物的影响,旨在从代谢组学的角度阐述BYHWD治疗慢性炎症的分子作用机制。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以及BYHWD低、中、高剂量组(7.5、15、30 g·kg-1)。模型组及各药物组每周首日尾静脉注射LPS 200μg·kg-1,并于次日灌胃BYHWD,每日1次,连续4周。给药结束收集尿液样品,应用UPLC-Q-TOF-MS分析各组大鼠的尿液代谢轮廓,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BYHWD对内源性代谢物的影响;结合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变量投影重要度(VIP)筛选出与慢性炎症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通过MetaboAnalyst 5.0对鉴定出来的生物标志物进行通路及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在大鼠尿液中筛选和鉴定...  相似文献   

5.
利用脂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果糖诱导高尿酸血症大鼠与正常大鼠血清中脂类代谢物的变化,筛选出与高尿酸血症相关的潜在生物标记物。通过超高效合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C~2-Q/TOF-MS)技术分析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组)和正常大鼠(对照组)血清代谢谱图,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比较2组的代谢谱差异,筛选出差异性代谢物。结果显示,模型组和对照组的代谢谱图存在明显差异,并筛选出11个差异代谢物,利用精确质量数结合二级质谱图初步确定了花生四烯酸、棕榈酸、油酸、亚油酸等8种潜在生物标记物。该文建立了基于UPC~2-Q/TOF-MS技术进行果糖诱导高尿酸血症大鼠血清脂质代谢组学研究的方法,推测脂肪酸代谢异常可能与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制有关,为高尿酸血症的早期诊断和预防奠定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姬海南  王朋倩  吴茵  戴丽  霍海如  隋峰  张淼 《中草药》2019,50(18):4352-4363
目的观察吴茱萸汤对虚寒呕吐大鼠尿液代谢谱的变化,探讨其治疗虚寒呕吐证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复合法(大黄+顺铂)制备大鼠虚寒呕吐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吴茱萸汤组。利用超高液相色谱-质谱(UPLC-MS/MS)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分析等方法对尿液数据进行分析,鉴定出潜在生物标志物,通过VIP及非参数检验筛选并通过多元化ROC曲线验证差异代谢物;运用PathwayAnalysis数据库对差异性代谢物进行拓扑分析;运用R和Cytoscape进行代谢产物的相关性分析和模块化分析。结果尿液代谢谱对照组和模型组完全分离,吴茱萸汤组靠近对照组,表明模型复制成功,且吴茱萸汤能够干预大鼠的虚寒呕吐症状,提示大鼠机体具有恢复到正常状态的趋势。从尿液中筛选出34种差异代谢物进行通路分析,发现虚寒呕吐发挥干预作用可能与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酪氨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三羧酸循环(TCA循环)等通路有关;进行模块化分析发现10个模块之间关系密切,丙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色氨酸、异亮氨酸、琥珀酸、丙氨酸、富马酸、苹果酸、异柠檬酸等生物靶点可作为虚寒呕吐模型的标识。结论吴茱萸汤能够改善虚寒呕吐模型的生理特征,机制可能与吴茱萸汤调节大鼠体内紊乱的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及脂代谢等有关。  相似文献   

7.
周本宏  陈鹏  涂杰  吴玥  刘刚 《中草药》2017,48(10):2072-2080
目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的尿液代谢组学研究方法,考察石榴皮鞣质对肾小球硬化大鼠内源性物质代谢的影响,寻找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并分析其代谢途径,为研究石榴皮鞣质对肾小球硬化大鼠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贝那普利组,石榴皮鞣质高、中、低剂量组,采用单侧肾切除结合2次尾iv盐酸多柔比星的方法制备肾小球硬化大鼠模型,ig给药8周,每周收集大鼠24 h尿液,用HPLC-MS对其检测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方法对各组大鼠尿液代谢物进行聚类分析,筛选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并构建相应的代谢通路。结果代谢组学分析发现给药后第8周各组大鼠尿液有明显的聚类现象,通过对重要变量的分析鉴定,筛选出10个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涉及的代谢通路包括色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等多种氨基酸的代谢通路。结论石榴皮鞣质干预下的肾小球硬化大鼠内源性代谢物聚类性趋近正常水平,为进一步阐明石榴皮鞣质对肾小球硬化大鼠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冠心病血瘀证模型大鼠尿液代谢组学特征,探讨其潜在的生物学基础。方法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冠心病血瘀证模型组。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方法制备冠心病血瘀证模型。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假手术组和冠心病血瘀证模型组尿液样本小分子内源代谢物,进行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筛选潜在生物标志物与显著代谢通路。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冠心病血瘀证模型组有36种差异代谢产物水平紊乱,涉及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磷酸戊糖途径,糖酵解/糖异生,泛酸和辅酶A生物合成,柠檬酸盐循环,丙酮酸代谢,嘌呤代谢,甘油脂代谢,戊糖和葡萄糖醛酸酯的相互转化等多条显著代谢通路。结论冠心病血瘀证模型大鼠尿液代谢组学出现改变,其病理机制主要涉及能量代谢失衡,以及氨基酸代谢、糖代谢、嘌呤代谢紊乱及脂质堆积等多个层面。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的策略和方法,通过研究理脾调脂胶囊对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脂代谢的影响,探讨理脾调脂胶囊对调控脂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与理脾调脂胶囊实验组,对模型组与实验组采用脂肪乳灌胃的方法复制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对理脾调脂胶囊实验组大鼠灌理脾调脂胶囊药液进行干预,28天后腹主动脉取血,采集血清样本,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水平;采用UPLC-Q-TOF-MS对不同组别的血清样本进行检测,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筛选正常组、模型组和理脾调脂胶囊实验组之间的差异代谢物,利用质谱信息和公共数据库检索对差异代谢物进行鉴定并进行KEGG代谢通路分析。结果:宏观药学显示模型组大鼠血脂水平明显升高,理脾调脂胶囊实验组大鼠血脂水平明显降低,接近正常组;代谢组学研究发现三组大鼠的血清脂质质谱分离良好,并鉴定出与高脂血症相关的肌酸、肌酐、柠檬酸、异柠檬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尿酸、缬氨酸等8个潜在生物标志物,涉及的代谢通路包括氨基酸代谢、三羧酸循环、嘌呤代谢等。结论:理脾调脂胶囊对高脂血症脂代谢紊乱大鼠体内的差异代谢物有一定的回调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与调节三羧酸循环,改善氨基酸代谢以及嘌呤代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技术,探讨了金芪降糖片(JQJT)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诱导T2DM模型,检测大鼠体质量、血糖等指标。利用UPLC-Q-TOF-MS/MS分析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正常给中药组、模型给中药组大鼠的血清样品代谢谱。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差异代谢物进行筛选和鉴别。结果:从血清中筛选出15个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并利用Met PA构建了1条相关的代谢通路,即甘油磷脂代谢通路。在2型糖尿病(T2DM)大鼠血清中,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C)(18:0)和LysoPC(16:1)等9种代谢物下调,LysoPC(18:1)和LysoPC(20:0)等6种代谢物上调。结论:金芪降糖片给药组能使这15种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有良好的回调趋势,推测金芪降糖片可能通过调节脂代谢紊乱而缓解T2DM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实验采用血清代谢组学的方法对玄参在脾虚水湿不化模型大鼠的利水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并通过寻找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内源性潜在生物标志物,以此探寻其相关代谢通路。方法:研究采用高脂饲料饮食诱导的方式对大鼠进行造模并对血清蛋白、胃泌素、胃排空率及水负荷等利水相关药效学指标进行检测,应用UPLC-Q-TOF-MS技术对空白组、模型组与玄参组大鼠血清进行分析,探求其潜在的关键性生物标志物及对应的相关性代谢通路。结果:玄参可改善脾虚水湿不化大鼠相关的药效学指标,同时寻找出与脾虚水湿不化模型及给予玄参干预后具有共同差异的生物标志物29个,涉及13条相关的代谢通路,应用相关代谢通路分析发现,影响最为广泛的4条代谢通路可能是原发性胆汁酸生物合成、鞘脂类代谢、叶酸合成及甘油磷脂代谢。结论:故推测玄参对脾虚水湿不化状态下血清代谢产物具有调节作用,从而为进一步对玄参利水功效的临床安全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康辉  陈天朝  姬海南  隋峰 《中草药》2020,51(23):6006-6014
目的 以虚寒大鼠为模型,观察吴茱萸汤对模型大鼠血清代谢谱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虚寒呕吐证可能的内在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复合法(大黄+顺铂)制备虚寒呕吐模型。通过超高液相色谱-质谱(UPLC-MS)技术非靶向获取虚寒呕吐大鼠血清的高通量代谢组数据,结合多元变量分析和数据库检索,对不同组别大鼠血清中内源性代谢物进行分析,筛选鉴定出潜在的差异代谢物,并通过Metabo Analyst软件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 血清代谢谱对照组和模型组完全分离,吴茱萸汤给药组靠近对照组,表明从机体内源性物质变化的水平模型复制成功,且吴茱萸汤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干预大鼠的虚寒呕吐症状,提示吴茱萸汤干预后机体具有恢复到正常状态的趋势。对筛选出来的35种差异性代谢物进行通路分析,发现虚寒呕吐证的机制可能与体内脂代谢、氨基酸代谢通路异常相关,且吴茱萸汤对其通路可能具有调控作用;网络模块化分析发现7个模块之间关系密切,焦谷氨酸、花生四烯酸、5-羟基色胺、异柠檬酸、三酰甘油等生物靶点可作为虚寒呕吐证的生物标志物。结论 吴茱萸汤能够改善虚寒呕吐模型的生理特征,机制可能与吴茱萸汤调节虚寒呕吐大鼠体内紊乱的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脂代谢等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3.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联用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小鼠血清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筛选出与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相关的潜在生物标记物,分析代谢通路,探讨MPP的致病机制。采用MP滴鼻感染的方法建立小鼠MPP模型,肺组织病理切片、IgM和支原体核酸的含量测定结果显示造模成功。利用UPLC-Q-TOF-MS方法分析MP感染小鼠的血清代谢轮廓,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显示MP感染模型小鼠的血清代谢谱与正常小鼠有显著差别,经数据库检索、质谱信息匹配,筛选出包括鸟氨酸、皮质醇、维生素A、色氨酸等47种生物标志物,涉及视黄醇代谢、精氨酸与脯氨酸代谢、甾类激素合成等17条代谢通路。该文建立了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MP感染小鼠血清代谢组学研究方法,从整体水平反映了MP感染小鼠内源性小分子的代谢变化,为进一步在分子水平进行药物筛选与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采用UPLC-Q-TOF-MS技术,分析化痰降气胶囊在生理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状态下大鼠的移行成分及其体内代谢过程的差异。通过烟熏复合气管滴入脂多糖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分别给予正常和模型大鼠化痰降气胶囊,灌胃给药,肝门静脉采血,经样品处理后,制得含药血清样品。将制得的10批化痰降气胶囊含药血清样品,进行UPLC分析,评价含药血清的质量稳定性。运用UPLC-Q-TOF-MS,进行移行成分质谱信息采集。该研究鉴定了正常大鼠化痰降气胶囊血清移行成分28个,COPD模型大鼠化痰降气胶囊血清移行成分25个,两者既存在相同移行成分,也存在差异移行成分;进一步研究发现2种状态下大鼠的移行成分的体内代谢过程也存在差异,在正常大鼠中,移行成分的代谢类型多以Ⅰ相反应居多,在COPD模型大鼠中,Ⅰ相反应相应减少,Ⅱ相反应相应增加。该研究借助UPLC-Q-TOF-MS技术,分析了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化痰降气胶囊的大鼠血清移行成分及其体内代谢过程的差异,表明在COPD病理状态下,血清移行成分会出现差异,体内一些代谢酶的活性会发生改变,进而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转化过程,为进一步阐明化痰降气胶囊的体内代谢过程及药效物质基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metabonomics research technique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1H-NMR and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so as to explore the metabolic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Aconiti Radix Cocta extract (ARCE) in rat tissues and serum. Methods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blank group, female group and male group. The 1H-NMR technique was used to collect the information of rat tissues and serum samples in each group.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 (PLS-DA) and other methods were used for data pattern recognition, so as to screen out potential differential metabolites and metabolic pathways, and then network analysis and KEGG database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tabolites, metabolic pathways and diseases. Results The external features and 1H-NM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ex of rats had no obvious effect on the drug action. A total of 15 potential differential metabolites and six metabolic pathways were screened out through data pattern recognition. Through network analysis and KEGG pathway analysis, three target diseases closely related to differential metabolites were found, and the metabolic pathway related to lung cancer was the central carbon metabolism of cancer. Conclusion This study shows that Aconiti Radix Cocta (ARC) may regulate the energy metabolism of the body by influencing arginine synthesis, so as to play the roles of anti-inflammation, analgesia, anti-tumor and immune regulation.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了解金铃子散毒性影响的代谢特征,探索金铃子散在治疗过程中对未知生物通路的作用。该实验通过以金铃子散3组剂量的水煎剂对大鼠肝肾的影响,来研究金铃子散对大鼠体内代谢组改变的特点和规律。首先对给药2周和给药后1周大鼠尿液和血清样本采用质谱分析方法,通过XCMS在线分析大鼠正负模式离子检测谱,对代谢谱分析的代谢物进行鉴定,结果得到44个差异性物质。最后以Met PA对液质实验中筛选出的代谢物组进行代谢通路富集和分析,结果得到:类固醇激素合成代谢途径,戊糖和葡萄糖醛酸转换,赖氨酸代谢,谷胱甘肽代谢和抗坏血酸代谢5条相关的代谢通路。由代谢网络图可以看出,与毒性相关的通路主要和生物体赖氨酸代谢、葡萄糖醛酸转化及激素代谢有关,尤其是赖氨酸和谷胱甘肽的代谢失衡,造成机体能量代谢或氧化应激调节的紊乱,产生大鼠体内的损伤。从金铃子散低、中、高3组剂量的亚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观察发现,金铃子散19.7 g·kg~(-1)和39.4 g·kg~(-1)剂量组造成了明显的毒性作用,说明金铃子散在生物体内可产生毒性作用,且毒性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加,造成不可逆的机体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天麻干预前后血清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4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和天麻组(2 mL/200g天麻提取液),每组7只,另取7只Wistar大鼠设为正常组(生理盐水),均治疗4周。治疗前及治疗2、4周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利用液质联用技术分离、分析各组大鼠血清中内源性代谢物。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天麻组大鼠的宏观体征改善,治疗2、4周收缩压下降(P<0.01)。正常组、模型组、天麻组的代谢谱明显分开,模型稳定性良好。与模型组比较,天麻组整体代谢模式和个体代谢物发生改变,鉴定出潜在生物标志物27个,主要涉及亚油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苯丙氨酸代谢、胆汁酸生物合成、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等代谢途径。结论天麻可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血管炎症物质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分析灵芝多糖对辐射损伤小鼠内源性物质代谢的影响,寻找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并分析其代谢途径,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灵芝多糖组(给药剂量96 mg·kg^-1),每组10只,前两组给予生理盐水,连续灌胃14 d,在第7天灌胃后2 h,除正常组外,模型组和灵芝多糖组小鼠以X射线进行全身照射。利用UPLC-Q-TOF-MS检测胸腺组织中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比较正常组、模型组以及灵芝多糖组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的变化情况,对差异代谢物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代谢通路分析。结果:鉴定出34个潜在生物标志物,与模型组相比,发现灵芝多糖组对L-谷氨酸、牛磺酸、磷脂酰胆碱(PC)和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 PC)等均具有显著的逆转趋势,分别参与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以及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结论:灵芝多糖可能通过改善辐射模型小鼠胸腺中相关潜在生物标志物表达及其相关代谢通路来发挥辐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代谢组学角度探究金芪降糖片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脂代谢紊乱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5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联合3次小剂量腹腔注射链脲霉素(STZ,35 mg·kg~(-1))复制2型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金芪降糖片组。金芪降糖片组连续给药4周,给药结束后腹主动脉取血,利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采用UPLC-Q-TOF-MS对不同组别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筛选正常组、模型组和金芪降糖片组之间的差异代谢物,结合质谱信息和公共数据库检索对差异代谢物进行鉴定并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代谢通路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脂水平明显升高,金芪降糖片组血脂较模型组明显下降,模型组肝脏出现明显的脂肪粒细胞,金芪降糖片组肝细胞脂肪粒明显减少。模型组和正常组大鼠有12种内源性物质发生了显著性变化,经金芪降糖片干预后花生四烯酸,左旋肉碱,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C)(17∶0),LysoPC(P-18∶0),LysoPC[22∶4(7Z,10Z,13Z,16Z)],硬脂酰肉碱这6种代谢物水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调,得到1条关键代谢通路——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结论:金芪降糖片对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大鼠体内的差异代谢物有一定的回调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与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